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为培养这种素质所设置的学科与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应当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一词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目前,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是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在客观现实中,高校教育重科技、轻人文,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高校中。
  
  民办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尤为迫切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过程,而高等院校扩招的学生中,50%集中在高职高专层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整体生源质量下降,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学生对课本以外的哲学、历史、地理、科技以及一般性人文常识知之甚少,不仅整体文化素质低,而且在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存在种种误区,他们缺乏目标感,也体现在日常行为中,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在人际关系、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等。因此,民办高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成人比成才的任务更为艰巨。
  (二)教育理念上的误区制约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对这个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功利倾向,往往只注重对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结果是,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对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素质必修课和选修课做出不适当的压缩,使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与本科生相比,在实际动手能力、具体技能上可能还要略胜一筹。但是,在知识面、与人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意识、诚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而人才质量不仅体现在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更体现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上,而且基本素质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更长远,更持久。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任何一种技术、一个专业都不可能是永恒的。在学校学习的任何一门专业技能都不可能保学生一辈子,只有素质是持久的,这是其一。其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毕业后并非都能从事预期的职业或岗位,大多数毕业生转了行、换了岗。面对新的职业岗位,学生成了门外汉,原来学的专业技能没有了用武之地,学生不由发出了感叹。如果我们能“授之以渔”,就会为学生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质功底,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部2006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对于我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尝试
  
  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逐渐得到了重视,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一般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设置,而公共选修课则由学校自主确定。由于受师资、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课程并未经过严格的筛选,散乱拼凑,缺乏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要求,较少触及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再加上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高校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比起普通高校来说,学时学分比例少,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更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那么,民办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发挥,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这些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定位
  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一般具有下列三种功能:(1)德育功能。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2)智育功能。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功能、智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通过显在和潜在课程对学生阅读、写作、语言、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3)美育功能。人文素质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内涵丰富的功能,对于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将其中最为基本的能力要素分离出来,打造适合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这种平台应该符合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首要的地位,进行分解后重新整合。
  通过对上述三种功能的初步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七种基本的人文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中,后四种能力是潜在的能力,往往蕴含在其他能力的养成与训练之中。而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种外显且与应用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基本能力,在教育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在教育部进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对学生素质的测评就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已成为考察的一个重点,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民办高校“人文素质养成式”教育的尝试
  民办高校在有限的课时中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方法对人文素质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地开课。所以,我们需要设置能够显著作用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训课程以及对能力进行测定的考评体系。这种课程可以称为“人文素质养成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养成,直至影响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
  建立“人文素质养成式”教育模块(1)结合对学生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功能,我们可以建立“人文素质养成式”教育模块。这一模块包括语言交际、协调合作、自我教育与完善等三个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的内容主要是母语的听、说、读、写及语言的交际运用;协调合作模块可以参照职业核心技能合作模块所要求的能力,并对难度作相应的调整;自我教育与完善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确定自我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及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品德修养与完善等等,这一模块的内容,可以吸收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最新成果。(2)在“人文素质养成式”教育模块的建设中,首要任务是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上,要突破传统的文本教材概念,编写一种新型的全方位的立体教材。这种教材除了教学目的与标准确定外,其他的案例与相关资料应该建成一个分类资料库,可以随机抽取与运用,达到教学内容活化的目的,以避免学生将此课程变成一种记忆性或模式化的课程。在具体教法上,要以案例、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为主,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效果。(3)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实训为主。以与人合作能力模块为例。该模块的要义为:“是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为此,必须首先在实训课中为学生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而后由学生确定活动计划与方案,整个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但活动结果必须是能够进行客观衡量的。这样,实训课的效能就会大幅度提升。但同时对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一种实训教学课程带有一种综合性质,其外延涉及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一系列学科,要求有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并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实现。
  建立相应的人文素质考评模块体系学生完成基本课程之后,要拿到必修课、选修课规定学分。在具体考评过程中,除了基本常识采用必要的笔试以外,我们要突破传统笔试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可以采用任务式、情景模拟式、活动式、项目式等多种方式进行。这种考评模式能像其他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必须完成相应模块考核才能拿到全部的学分。另外,还可以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分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港、台等地的做法,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时数,对达到规定时数的给予加分,也可以作为最后对学生综合考核的依据。
  综上所述,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与职业教育以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实训实践模式有近似之处,而且也是对技术应用型实训实践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把专业技能实践与人文素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使考评发挥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作用,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孔丘.论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政策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0,(24).
  作者简介:
  丁嫣(1961—),女,天津天狮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公共基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工农差别的关
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癎中心举办的第3届癫癎外科术前评估学习班定于2011年5月12日~14日在北京清华大学近春园举行,同时将举行癫癎中心成立5周年学术研讨会。
目的评价脑磁图(MEG)功能定位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肿瘤位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MEG功能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实时定位肿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社会、公众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以换位思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点,在培育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换位思考体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换位思考;人性化管理;和谐校园    换位思考,也叫角色转换,就是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将双方所处的位置关系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考虑问题。在生
众所周知。路基填筑封顶层一般采用20CM厚8%的石灰土。传统的石灰土施工多采用现场拌法施工。施工条件十分艰苦,严重的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随着现在施工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
本文通过两例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的实际案例,为工程管理人员处理混凝土问题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27例,按照对照、随机、双盲的分配原则,将所有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英语知识,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兴趣"艺术就是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
笔者结合《数字电路EDA设计》课程教学的体会,论述了该课程特点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并说明了将该教学法引入到本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实例的形式详尽说明该教学法在本课
摘要: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应从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与基本素质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自我发展、学校培训与培养相结合的新思路,造就一批适合时代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高职教师;技能与素质;培养    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挑战,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热点而受到重视。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