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世界塑造,是高校育人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要成功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应大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趋于现实、热衷于功利化追求、忙于世俗追逐、贪图生活享乐、伦理失衡、全面素养缺失等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等。高校应该发挥教育功能,通过重视人文教育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打造现代传媒环境下的人文教育平台等途径,实施大学生人文教育,以此推动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 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相对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折射,是人对物质世界在精神层面的认识反映。对于大学生来说,其精神世界的成功塑造,能够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平和的心态、完善的人格、高雅的志趣,具有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追求、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态度等方面,都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与需求。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包括意识精神层面和行为方式层面,意识精神层面侧重人的认识和精神,行为方式层面侧重人的行动和实践。无论是意识精神层面还是行为方式层面,都是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要成功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使大学生建立完善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体系,它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教育、影响。其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其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对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素质全面的人才,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应密切关注以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物质条件的丰富使得他们处于衣食无忧、环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与前辈人比,文化知识水平高、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观念开放、志趣多向、特长较多、个性较强,可以说其精神世界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然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内容和绚丽的生活场景,不等于就是健康的、高品位的。当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透视,发现一些现象令人担忧,一些问题令人深省:
1.有的大学生趋于现实需要。作为青年人,现代大學生本应有远大的理想,较高的人生目标和明确的奋斗方向,然而,却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越来越追求现实的利益和眼前的需要,而对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事业却考虑不多,缺乏应有的人生规划,缺失对未来生活的理性设计,没有了青年人放眼未来、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这虽是少数大学生的追求,但应当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2.有的大学生热衷于功利化追求。现代大学生应将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己能力,确立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的奋进的动力。然而,一些大学生却没有将工夫花在学习上,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实践与锻炼上,而是将眼光盯在了做表面文章和华而不实的生活琐事上,追求金钱、崇尚权势、附庸风雅的风气一度在大学生群体中泛滥,高品位的价值追求为部分大学生所摒弃。当前,出现在少数大学生身上的“铜臭”气息,虽不会严重“污染”校园环境氛围,却真切地破坏了校园软环境的清新,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3.有的大学生忙于世俗追逐。大学生作为年青的一代,理应全身洋溢着青春,满怀着凌云壮志,应当对世界充满了幻想、热情和斗志。然而,有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却老气横秋,一脸肃然,在他们身上找不到激情、幻想和奋进的精神,更看不到他们不甘守旧、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奋进豪情。大学生身上出现的与其应有的青春年华不相适应的世俗表现,虽不能代表大学生精神面貌的主流,但却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4.有的大学生贪图生活享乐。年青的一代,应当是奋进的一代。大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风华正茂的好年华,本应抓住大好时光,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地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然而,一些大学生追求物质奢华、生活享乐、精神刺激,他们将很多本该上课、学习、实习、实践的机会都白白浪费了,大学校园成了一些学生放松、休闲的场所。这些大学生虽为少数,却与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期望背道而驰,应引起人们的警觉。
5.有的大学生伦理失衡。人是社会的人,坚守社会道德,讲究人伦礼仪,信守社会承诺,维护民俗民风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应是社会阶层中最有希望的群体之一,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当在道德实践、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率先垂范和模范奉行的作用。然而,一些大学生情感单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违背社会公德,脱离集体,自私自利,做人做事不顾他人感受,不讲礼仪道德,甚至损人利己。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现象,虽然只是极少数人所为,却严重地败坏了大学生的形象,违背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伦理规范,应当引发人们的反思与关注。
6.有的大学生行为全面素养缺失。大学生应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为人处世能力。然而,部分大学生性格木讷、知识面窄、能力不佳。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很多学生不会表达自己,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能与人合作,没有兴趣爱好。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外,对社会生活之事、其他方面的信息和内容知之甚少,俨然成了学习的机器。这种缺乏全面知识和能力、缺失全面人文素养的现象,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当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
造成大学生精神世界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繁杂信息、多元文化、多种思想观念和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体制、培养方式、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的作用,还有作为学生个体自身性格、特质的作用。从总体来看,要成功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应大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视角来看,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坚持主流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全球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存在的态势下,应成为凝聚民族自信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统领大众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精神力量。作为高校,应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涵盖的丰富的思想内容、精神内涵、道德内容和精神力量,要让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人生追求与发展的坐标,树立品格,锤炼自己,为精神世界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历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是大学生安身立命、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以民族文化的传播,拓展大学生的精神空间,唤醒大学生的精神渴求,促进大学生意识的觉醒、精神的构建。要让学生学习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使大学生懂得关心人,对世界充满爱心;要让学生懂得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风,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职业责任,肩负国家、民族的使命;要使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魅力,使大学生明白“家和万事兴”,懂得“和谐”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处理社会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国家稳定发展意义何等的重大。另外,在传统民族文化中,还有很多价值观、德行标准、修身之道等都值得现代大学生学习与借鉴,这些都可以成为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3.世界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传承,也来自于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人类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发扬世界文化中的精髓,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是当今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汲取精神文化营养的不可多得的大好机会。高校应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汲取世界文化,傳播世界先进文化,积极学习其中优秀的科学理念、民主思想、法律制度、人道理念等。要通过对世界精神财富的挖掘,让青年学生开阔思路、积极汲取、善于借鉴、求同存异、深刻感悟、不断进步,要在构建精神世界中丰富思想内容,积累精神财富。
三、高校实施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成功塑造,需要高等院校确实见诸行动、积极实践。要从实施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入手,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以此推动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
1.重视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高校应该积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理工科院校,要重视人文课程设置的加强,可尝试在理工科学生中开设文学、艺术、法学、经济等选修课,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对于文科院校学生,也要适当开设理工类课程,如增加数学应用、化学应用课程,使文科大学生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而对于综合性大学,要切实发挥其学科齐全的优势,加强学科融合,强化学生实现文理渗透、学科渗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是大学办学思想、师生追求、学术风气、大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学子,其目标不应仅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应当是在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在校园文化的熏陶、感召下,汲取文化营养,传承人文精神,以达到优化人格、净化心灵、丰富思想、提高境界,全面提高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高校应重视文化的建设,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凝聚师生精神,凝练大学文化,营造人文氛围,并以校园文化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达到激情的释放、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升华、理想的树立。
3.打造现代传媒环境下的人文教育平台。作为当代大学生,媒体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上网聊天、手机短信、网络博客、电子购物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打造网络人文教育平台,在网上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实现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心灵沟通。学校要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灌输和人文教育影响。要重视发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在网上开设论坛、博客等交流阵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实施网络人文教育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超琪.尴尬的精神世界——视觉文化冲击下大学生回归经典阅读探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2).
[2]张纪.浅析如何在重读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中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世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3]李靖茂.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J].高教探索,2008(4).
[4]李振文.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3).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 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相对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折射,是人对物质世界在精神层面的认识反映。对于大学生来说,其精神世界的成功塑造,能够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平和的心态、完善的人格、高雅的志趣,具有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追求、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态度等方面,都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与需求。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包括意识精神层面和行为方式层面,意识精神层面侧重人的认识和精神,行为方式层面侧重人的行动和实践。无论是意识精神层面还是行为方式层面,都是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要成功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使大学生建立完善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体系,它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教育、影响。其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其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对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素质全面的人才,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应密切关注以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物质条件的丰富使得他们处于衣食无忧、环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与前辈人比,文化知识水平高、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观念开放、志趣多向、特长较多、个性较强,可以说其精神世界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然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内容和绚丽的生活场景,不等于就是健康的、高品位的。当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透视,发现一些现象令人担忧,一些问题令人深省:
1.有的大学生趋于现实需要。作为青年人,现代大學生本应有远大的理想,较高的人生目标和明确的奋斗方向,然而,却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越来越追求现实的利益和眼前的需要,而对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事业却考虑不多,缺乏应有的人生规划,缺失对未来生活的理性设计,没有了青年人放眼未来、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这虽是少数大学生的追求,但应当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2.有的大学生热衷于功利化追求。现代大学生应将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己能力,确立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的奋进的动力。然而,一些大学生却没有将工夫花在学习上,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实践与锻炼上,而是将眼光盯在了做表面文章和华而不实的生活琐事上,追求金钱、崇尚权势、附庸风雅的风气一度在大学生群体中泛滥,高品位的价值追求为部分大学生所摒弃。当前,出现在少数大学生身上的“铜臭”气息,虽不会严重“污染”校园环境氛围,却真切地破坏了校园软环境的清新,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3.有的大学生忙于世俗追逐。大学生作为年青的一代,理应全身洋溢着青春,满怀着凌云壮志,应当对世界充满了幻想、热情和斗志。然而,有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却老气横秋,一脸肃然,在他们身上找不到激情、幻想和奋进的精神,更看不到他们不甘守旧、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奋进豪情。大学生身上出现的与其应有的青春年华不相适应的世俗表现,虽不能代表大学生精神面貌的主流,但却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4.有的大学生贪图生活享乐。年青的一代,应当是奋进的一代。大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风华正茂的好年华,本应抓住大好时光,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地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然而,一些大学生追求物质奢华、生活享乐、精神刺激,他们将很多本该上课、学习、实习、实践的机会都白白浪费了,大学校园成了一些学生放松、休闲的场所。这些大学生虽为少数,却与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期望背道而驰,应引起人们的警觉。
5.有的大学生伦理失衡。人是社会的人,坚守社会道德,讲究人伦礼仪,信守社会承诺,维护民俗民风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应是社会阶层中最有希望的群体之一,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当在道德实践、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率先垂范和模范奉行的作用。然而,一些大学生情感单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违背社会公德,脱离集体,自私自利,做人做事不顾他人感受,不讲礼仪道德,甚至损人利己。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现象,虽然只是极少数人所为,却严重地败坏了大学生的形象,违背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伦理规范,应当引发人们的反思与关注。
6.有的大学生行为全面素养缺失。大学生应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为人处世能力。然而,部分大学生性格木讷、知识面窄、能力不佳。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很多学生不会表达自己,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能与人合作,没有兴趣爱好。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外,对社会生活之事、其他方面的信息和内容知之甚少,俨然成了学习的机器。这种缺乏全面知识和能力、缺失全面人文素养的现象,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当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
造成大学生精神世界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繁杂信息、多元文化、多种思想观念和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体制、培养方式、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的作用,还有作为学生个体自身性格、特质的作用。从总体来看,要成功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应大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视角来看,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坚持主流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全球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存在的态势下,应成为凝聚民族自信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统领大众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精神力量。作为高校,应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涵盖的丰富的思想内容、精神内涵、道德内容和精神力量,要让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人生追求与发展的坐标,树立品格,锤炼自己,为精神世界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历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是大学生安身立命、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以民族文化的传播,拓展大学生的精神空间,唤醒大学生的精神渴求,促进大学生意识的觉醒、精神的构建。要让学生学习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使大学生懂得关心人,对世界充满爱心;要让学生懂得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风,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职业责任,肩负国家、民族的使命;要使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魅力,使大学生明白“家和万事兴”,懂得“和谐”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处理社会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国家稳定发展意义何等的重大。另外,在传统民族文化中,还有很多价值观、德行标准、修身之道等都值得现代大学生学习与借鉴,这些都可以成为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3.世界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传承,也来自于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人类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发扬世界文化中的精髓,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是当今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汲取精神文化营养的不可多得的大好机会。高校应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汲取世界文化,傳播世界先进文化,积极学习其中优秀的科学理念、民主思想、法律制度、人道理念等。要通过对世界精神财富的挖掘,让青年学生开阔思路、积极汲取、善于借鉴、求同存异、深刻感悟、不断进步,要在构建精神世界中丰富思想内容,积累精神财富。
三、高校实施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成功塑造,需要高等院校确实见诸行动、积极实践。要从实施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推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入手,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以此推动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
1.重视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高校应该积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理工科院校,要重视人文课程设置的加强,可尝试在理工科学生中开设文学、艺术、法学、经济等选修课,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对于文科院校学生,也要适当开设理工类课程,如增加数学应用、化学应用课程,使文科大学生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而对于综合性大学,要切实发挥其学科齐全的优势,加强学科融合,强化学生实现文理渗透、学科渗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是大学办学思想、师生追求、学术风气、大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学子,其目标不应仅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应当是在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在校园文化的熏陶、感召下,汲取文化营养,传承人文精神,以达到优化人格、净化心灵、丰富思想、提高境界,全面提高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高校应重视文化的建设,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凝聚师生精神,凝练大学文化,营造人文氛围,并以校园文化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达到激情的释放、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升华、理想的树立。
3.打造现代传媒环境下的人文教育平台。作为当代大学生,媒体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上网聊天、手机短信、网络博客、电子购物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打造网络人文教育平台,在网上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实现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心灵沟通。学校要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灌输和人文教育影响。要重视发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在网上开设论坛、博客等交流阵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实施网络人文教育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超琪.尴尬的精神世界——视觉文化冲击下大学生回归经典阅读探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2).
[2]张纪.浅析如何在重读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中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世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3]李靖茂.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J].高教探索,2008(4).
[4]李振文.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