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诺索斯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里特岛是希腊最大、最著名的一个岛屿,希腊的许多神话和传说都提到了它。对克里特岛是否有过古代文字记载中那样神奇和伟大的文明,很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是子虚乌有的传说。但20世纪考古学家对该岛进行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长埋于克诺索斯城地下3000余年的克诺索斯宫的意外发现,使它昔日灿烂辉煌的文明得以重现天日。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艾文恩对建于公元前2100—公元前1800年的克诺索斯宫开始了挖掘。这是一座占地面积2.2公顷,规模巨大的多层平顶式建筑,建筑格局对称、完整。所有建筑都围绕在主宫室周围,从四个方向通往这座内宫的是华丽的长廊、庭院,雄伟的阶梯,以及圆柱环绕的艺术大厅。
  宫殿的主室为君主室,因为人们曾在这里发现一尊君主的石膏塑像。厅前有供宗教仪式使用的一个大洗涤池。宫内设备极其完善,地板用石块精心拼接而成,各大厅的墙壁装饰有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壁画。这里夏季天气酷热,宫殿的许多房间和大厅都没有安装窗户,取而代之的是通风系统。宫内设有供水道和排水道,还有浴盆和冲洗厕所,冬季还有可移动的烤炉以供取暖。
  公元前2000年年初,克里特人就利用石头和木材建造了许多宫殿,并在克诺索斯宫周围建造了许多豪华的私宅。但克诺索斯宫仍独占鳌头,在这一带十分突出,不同凡响。这并不仅仅因为它的面积大,更在于它的奇特———酷似一座古希腊迷宫的设计。
  它并没有采用我们常见的宫殿建筑模式———沿着一个中轴的对称模式,而是由不同式样的内室以奇特的方式连接组合而成。那弯弯曲曲的长廊会骤然改变方向,让你陷入死胡同。
  大约在4000年前,克诺索斯是岛上最大的城市。在其鼎盛期,这里曾居住着众多居民,据保守估计,也有10万人之多。城市几经地震,但即便在最后一次地震中也没有遭到明显的损坏,因为建筑物的墙体均利用雪松树干加固筑成。
  但在公元前15世纪末,克里特岛上发生了一起意外灾难,使得岛民无处可藏。当时,在离它100千米的桑托林岛(即锡拉岛)上,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引起了津浪,淹没了克里特岛的沿岸。大量的岛民被浪卷走,宫殿被冲毁。希腊的迈锡尼人乘机侵入,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幸免于难的岛民的抵抗。
  克诺索斯的历史似乎众所周知。但是,这座曾被人遗忘的城市真的有过辉煌历史吗?
  通常认为,克诺索斯宫内一定住着克里特的统治阶层。宫殿从不设防,这的确很奇怪。但我们要知道,克里特的统治者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船队,依赖它守护整个岛屿安全。因此,不仅克诺索斯城,还有其他克里特城市都没有修建护城墙。正像阿瑟·艾文恩所描述的那样,青铜器时代的克里特岛民过着一种安宁、舒适、田园般的生活。在岛上的考古发掘中,他不仅发现了不为人知的文明,还发现了他们真正的“黄金时代”。在那段时期,这里的人生活在和平和友爱之中,观赏自然美景,沉湎于艺术创作,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争。
  总之,这种田园般的生活连富裕的阿瑟·艾文恩也自愧不如。虽然在克里特岛上也发现过防御工事遗址,但大部分考古学家认为,这也无法改变对它的印象。
  宫殿建筑在克里特岛可谓比比皆是。考古学家在岛上一些城市———克诺索斯、费斯特、马尔里亚等———都相继找到了一些宫殿和类似宫殿的建筑。通常认为,这些宫殿是克里特岛上各自独立的政权中心。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克诺索斯开始崛起,声望渐涨。后来,克里特岛上的其他政权逐渐丧失了独立性,最先丧失的便是费斯特和马尔里亚。
  奇怪的是,就在这段时期,在克里特岛的不同地区照样建起许多宫殿,如岛东部地区靠近巴拉依卡斯特罗的萨克里斯。不仅如此,有的还直接修建在皇帝米诺斯的眼皮下,一点也不受限制。所有这些发现令习惯以传统眼光看问题的历史学家大惑不解。
  还有一些发现比宫殿建筑更离奇:这里的人们似乎迫切需要众多的皇帝!克里特岛上的各个小城都由自己的人掌握政权,而城与城之间友好相处,人们都安于生活在自己的“袖珍王国”里,过着怡然自得的平静生活。当死亡的钟声敲响时,他们仿佛从人间蒸发,烟消云散,不知去向了。
  在克里特岛上,考古学家找到了一座又一座宫殿,但却找不到一座适合安葬统治者的雄伟陵墓。在考古发掘中,在宫廷装饰物中,也找不到一处战场遗址,见不到一幅描绘战争的画面。而在青铜器时代的其他统治者的豪华大宅内,这些都是常见的。米诺索斯的统治者如此简朴和低调,是否在他们看来,这样更能突显自己的强大与威严呢?
  怪事比比皆是,这让很多历史学家不得其解。他们不再苟同“艾文恩的遗嘱”(艾文恩一直认为岛上应该存在许多各自为政的政体),并认为在克里特岛上从来就不存在一个君主政权,管理岛上各大城市的不是个人而是小组。这些小组类似现在的党派,他们为自己的城市政权不遗余力,当然也会出现小组领导之间明争暗斗、互不相让的现象。这与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个别党派的相互斗争很相似。
  那么,在大约4000年前,他们是如何将信任、拥护自己的人拉到身边,如何“开创(人类)政治争论之先河”的呢?
  以下的情形也许能回答这一问题。大型宫殿的大厅里经常举行这样或那样的宗教庆典活动,许多市民都参加了。这一天,宫殿提供了大量的美酒,有“美酒流成河”之说,供市民畅饮,激发他们的热情。参加活动的人纵酒狂饮,大声喧哗,肆无忌惮,显然他们都是志同道合的。在集会上,与会者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领袖人物。
  这种场面———参加政治活动,物色自己的领袖,让我们感到离艾文恩所描绘的安宁悠闲的生活场景相差甚远!事实上,克诺索斯宫的建筑布局就像是为吸引尽量多的人聚集而特意设计的。在宽敞的内宫周边,分别建造了许多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厅堂,而从四个方向进入厅堂的道路则修建了阶梯和回廊,显然是为了便于成群结队的人群最后汇集到大厅来。在岛上的其他宫殿建筑中,我们也可看到类似的设计。   历史学家企图通过克诺索斯宫的壁画找到皇帝的画像,结果一无所获。这些壁画的永恒对象是人民大众———前来参加庆典的普通百姓。在一幅被称为“神圣的舞蹈”的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聚集在西大厅里观赏宗教仪式的人群。正如苏联艺术评论家维别尔指出的那样,“人们云集在一起,不是在某个英勇大战的时刻,他们也不是由活跃分子组成的,而是消极的、冷漠的,由一个情绪高昂的人带来的”。这些观众被分成不同的等级,有的只能停留在殿墙旁,有的则可进入中心大殿。
  上述提及的聚会需要大量的酒。考古学家的确在那里发现了有趣的平行沟,而且在克里特岛的发掘过程中,也出土了不少葡萄压榨机,证实“美酒流成河”的说法并非夸张。出土的压榨机大都为新宫殿时期的产物,而这一时期正是可供平民举行盛大酒宴的建筑数量剧增的时期。与罗马帝国的公民过着只知道“吃得饱,活得好”的花天酒地的生活一样,克里特岛的岛民则在大难临头时,依然期盼着“喝得好,活得好”!在各个宫殿中,处处可见这种迹象。考古学家总能在那里找到盛酒的黏土罐。这些酒罐外表极其普通,工艺简陋,做工随意。这是典型的大众化的产物,与我们今天的一次性纸杯很相近。之所以大量制作这类简易酒罐,是为了让前来参加宫殿盛会的客人都能喝到酒。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倒使历史学家省心了。历史学家一直费尽心机企图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克里特岛地图,来反映青铜器时代该岛的政治面貌。自20世纪70年代起,只要发现新的宫殿遗址,他们就不得不重新修改地图,在发现遗址的地方标上一个新帝国,并登记注册。假如这些宫殿不是国王长眠之地,而只是举行平民聚会的地方,那么就没有必要对它一一说明了。
  宫殿派别并不是按照地域组合的,他们经常将不同地区的人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因此,他们将新宫殿修建在克诺索斯宫附近,其用意就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前来参加由他们组织的庆典。
  偌大的克诺索斯宫究竟是谁在管理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搬出米诺斯王的亡灵来回答。这个观点立刻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反对者大有人在。阿瑟·艾文恩曾提出的早期克里特历史简况,现在已经面临足够多的疑问。《克里特传》作者、加拿大考古学家圣吉·马克治尼涅耶认为:“即便在考古学家大规模发掘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不知道,艾文恩所发现的克诺索斯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克诺索斯宫之谜有待揭晓。(张小宁插图)
其他文献
U档案编号:NO.95  目击地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米申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米申  梗概:弗雷泽河上的橙色飞行物  白天/夜晚:夜晚  目击者数目:4人  持续时间:约20分钟  飞行物外形:外形类似于小型飞机  飞行物大小:2米左右  飞行物颜色:橙色  飞行物高度:12米  目击者姓名:乔尔  年龄:33岁  备注:  我当时在朋友的车里,透过
期刊
英国国防部于2013年6月中旬公布了其掌握的最后一批有关UFO的档案材料,包括文件、图像、信函、照片等,以及议会有关UFO的聆听情况,时间跨度从2007年-2009年11月。至此,英国国防部已将所掌握的全部UFO档案通过英国国家档案馆公之于世,他们将不再从事UFO问题的研究。  这是英国国防部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布相关材料。所公布的档案一共有25卷,约4400页,全面反映了这段时间英国国防部在UF
期刊
我们现在的模样和性格是先天就设定好的,还是后天教养所形成的?“研究发现政治立场与基因有关”,这种故事媒体最爱了。大大的头条写着“左翼自由主义者是天生而非后天养成”,报道中引用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指出具有某些基因的人比较容易抱持自由派的政治立场。  表面看来,指出发现不过是为“先天与后天”的辩论(我们的特性究竟是基因决定还是后来养成)增添一笔罢了。过去几年来,这类报道不胜枚举,它们通常宣称基因是决定一
期刊
在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彻底变革了人类宇宙观念之后的400年,一架正在建造的巨型望远镜将会给人类带来有关宇宙的更多、更新、更深层的认识。这架坐落于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顶上的30米望远镜计划(TMT)在2018年完工,一旦建成,将使天文学家能更清晰地看到暗弱的天体,并将能够识别出即便在哈勃极深场中看上去仍然很模糊的、极为遥远的结构———至今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天体到底是什么。这一新的分辨能力将加大对太阳系外行
期刊
荷兰“火星1”号公司表示,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报名参加他们的单程火星之旅,其中包括大约3万名美国人。他们将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安家落户,度过余生。“火星1”号公司计划在2022年发射飞船,奔赴火星。在发射前,他们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同时还要证明人类能够在火星上生存。  有去无回的旅程  “火星1”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斯·兰斯多普表示:“你能够在这项计划的网站上看到一些候选人的名字。网站上列出的候选人只是
期刊
U档案编号:NO.97  目击地点:美国,纽约,彻奇维尔  时间:2013年8月16日21时25分左右  地点:美国,纽约,彻奇维尔  白天/夜间:夜间  飞行物数量:3个  飞行物颜色:明亮的橙色,带有几丝白色  飞行物形状:圆盘形  飞行物高度:无法确定  持续时间:5分钟  目击者的背景:从事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工作  目击报告是否报告:是  姓名:杰里米·威廉姆森  住址:美国,纽约,彻奇维
期刊
C档案编号:NO.93  目击时间:2008年5月2日16时21分  目击地点:山东,济南,章丘植物园科普馆与冬韵湖之间  白天/夜晚:白天  目击人数:9人  飞行物数量:1个  飞行物大小:不详  飞行物距离:应该在1000米内  飞行物形状:直角  飞行物颜色:灰色或银色  持续时间:不详  目击者背景:工程师  目击报告是否报告:是  报告人:于倩  住址:山东,东营  年龄:38岁  备
期刊
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明了高端的深空望远镜,设计出各类大大小小的宇宙探测器。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疑问却越来越多。且不说能把宇宙学家愁死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就太阳系内的一些事情,也能让无数科学家头大很多年了。  01火星甲烷  1976年7月20日,美国“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它上面装有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莱文设计的探测设备。科学 家一致认为,如果探测设备在火星土壤中
期刊
如果离我们最近的宜居系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而且他们拥有和我们相近的科技,并用自己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我们,会看到什么?  答:他们会看见一个暗淡的黄色小点。  《超时空接触》让许多人以为外星人在监听我们的无线电通讯,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宇宙相当大,就算不考虑星际间的无线电衰减,要把电视信号传到另一颗星球上也得花很多钱,而其他星球上的生物又不会买电视广告里的产品。  要全面考虑这些问题就更复杂了。随着科
期刊
电影《星际大战》中的欧比王讲过一句可能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台词,形容原力是“由所有生物创造的能量场,它环绕在我们周围,渗透进我们体内,而且凝聚了整个星系。”这句话很快就在流行文化中流传开来,因为大家发现欧比王说的一定是万用胶带!毕竟万用胶带也有光亮面和黑暗面,还可以把东西捆在一起……  但是身为宇宙的一分子,头脑机灵的你可能会对欧比王的这番话感到好奇,进而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让星系凝聚在一起?”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