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分组合作探究已成了广大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科学分组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的考虑学生的年龄问题,不敢放手,再加上对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分组实验时让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做,最后得出数据结论;有的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先进行一番提问和铺垫,然后完全放手给学生,学生热情高涨、急不可待地实验起来,“议论声、争辩声、操作声,声声入耳”。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却往往搞不清自己在探究什么、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交流时自然交流不出有价值的信息,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关键词:合理分组;制定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如何提高科学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对分组实验教学的看法。
  一、 合理分组和分工,是有效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的基础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最后取得真经,与这个团队的组成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说合理的分组和分工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基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搭配,目的是以好带差,以优带劣。殊不知这样的分组方式很容易使组内起主导作用的只是组长等一二个人,其他同学自知操作能力差,表达能力弱,在实验中只能成为“看客”。
  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我大胆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即以学习水平相近为原则来划分实验小组,各组选好小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操作员、材料员,记录员、汇报员等。由于组内学生水平相当,实验中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充满信心,都有做好自己分工的强烈愿望。这样在最大幅度地减少“看客”的存在。
  二、 制订实验方案,是有效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的前提
  科学实验一定要遵循“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理念。不仅重视“做”,更重视“做”之前的“想”,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减少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大部分实验方案的制订可以先小组自主制订,然后交流,小组之间互相听取意见后进行修改和调整,进一步完善方案。对于部分实验,完全依靠学生来制订方案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制订方案的方法。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杠杆》一课时,有这样一段教学过程:
  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点到支点越远越省力”吗?你觉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生:需要哪些材料。
  生:我想用做上一个实验的杠杆尺、钩码、弹簧秤。
  师:怎么用这些器材做实验呢?
  生:我在杠桿尺的一端挂个钩码,另一端用弹簧秤拉,比较用力的大小。
  师:在实验中需要固定谁的位置,改变谁的位置?
  生:钩码的位置是固定的,每一次实验都要改变弹簧秤的位置。
  师:大家想没想过,实验中弹簧秤是向下拉的,它的示数是实际用力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
  生:不是,实际用力的大小应是示数加上弹簧秤的自身重量。
  师:你的思考很正确,实验得出数据后还要怎么样?
  生:我们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看是不是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力点到支点越远越省力。
  师:很好,那么现在请你们把实验方案在纸上写下来。
  教师采用和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学生自然地明白了实验的全过程,了解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和不变量。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而且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有效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的关键
  在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经常置身于学生的分组合作探究之外,只等着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当学生实验不成功时,就一味地埋怨学生。实际上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不应成为一个旁观者,实验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调控与参与。
  首先,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做一个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分组实验中去,亲身经历学生的探究过程,洞察实验进程,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想到了哪些解决的办法,并做好个别辅导。由于我们采取的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分组原则,各个小组的学生的能力存在着差异,经常会出现个别小组实验进程过慢的情况,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小组往往完不成任务,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甚至放弃研究。这样的小组更需要教师要做到适时调度,适时给予点拨,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把落后的小组向前推一把。
  其次,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做一个调控员、调研员。学生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掌握实验时各小组活动的情况,随时提示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活动的时间。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好实验后交流的程序与重点,在掌握了各小组实验结果后,一般情况下,我都是让学习效率较低的小组先交流,哪怕他们有一丁点发现我也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然后再由学生效率较高的小组进行补充。
  四、 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价,是有效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的保障
  总结评价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2-3分钟,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发言与交流、倾听发言、组内合作、整体评价”五个方面,让学生用涂星星的方式进行自评和组评。学生先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四人为一组),个人汇报自评结果,组内同学发表意见,同意或否定,并说出理由。最后确定该同学组评应得的星星数。这样可以正确地评价组内每位同学学习情况,从而使学生之间便于观察和发现他人的优点,促使其发扬成绩,改正不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作者简介:
  于见秋,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小学课程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变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加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学理念;有效性;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一、 前言  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处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小学任课
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灵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然”,就是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期刊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通过技术设计与制作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实现通用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地开展设计制作实践活动,是每位通用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围绕生活实际、学生所熟悉的项目来进行设计制作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得学生加深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台灯设计  普通
为了满足计量技术机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需求,本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设计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在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档案收集录入、整编归档、鉴定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