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组建设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大组8个人,每个大组分为2个小组,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有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优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可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中等生在优生讲解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在同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中互相启发、进行思维碰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困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做到真正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并获得情感的成功体验以及被其他小组成员认同的归属感而共同提高。
2、小组长的选择和培训。 在合作学习的初期,小组长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选择小组长一定要经过仔细观察,满足下列条件:(1)数学成绩要中上水平,因为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知识水平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在合作初期可以提高自己在小组的地位,很容易被小组成员认可和接受。(2)责任心强: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长的责任心,他必须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顺利过关学会知识,督促每个小组成员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提醒小组成员遵守纪律,在合作交流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讨论等,这些细小而繁琐的任务离开小组长的责任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3、组织能力强,诚实可信: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组织和管理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包括在交流时谁先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时的汇报次序等,无一不需要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另外在选择小组长时的重要的一条就是小组长要诚实可信,因为在进行小组竞赛这种评价方式的频繁使用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特点,这时需要小组长经常要统计自己小组内的分数,如果小组长为了荣誉而弄虚作假,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很难把握,所以教师要选择小组长时要尽量选择诚信的学生做组长。
小组长的培训:教师把对小组长的要求踏踏实实的贯彻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学生交流合作时,教师巡视发现小组长的优点及时表扬,并推荐给其他小组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醒其他小组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在合作初期每星期开一次组长会,听取他们遇到的困难,教师及时发动其他组长献计献策,最后让他们谈感受,提高组长的成就感,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怎样改进等。
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
小组讨论式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首先,小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案,而不要求结果的唯一性,也不强调结果的最佳性,以实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其次,小组学习关注教学效益。它打破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权利与机会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耳朵、眼睛和嘴巴。它是对传统师生交往方式的变革,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无疑,小组学习较之单一的师生问答式课堂教学,效益要高得多。
三、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合理组织与优化
1、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干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应该也应当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坐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激励,及时反馈。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师生也可以易位,让学生代表承担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换位到这个学生的小组中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其他学生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以大朋友的角色来解决。小组学习呼唤新型的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2、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基础之上的,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比较合理与到位,但组与组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小组是一个小团体,班级是一个大团体。如何把若干个小团体融合为一个大团体,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在组内,各个成员应该积极合作,不同的小组之间,要努力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解题方法多,哪一组的方法最简单,哪一组的思考符合生活实际等等。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前,还要评选一下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与竞争,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小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精彩纷呈的思维,五花八门的结果,这时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就有了施展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回答,要有所肯定或否定,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或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讲解,不能一带而过。有时小组学习中学生的回答因为集中了多个学生的意见而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也不能视而不见或回避,经过师生的交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把尊重学生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延伸到课后。
4、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采用小组讨论式学习除了达成以上目标外,教师还要调动学生一起参与评价,注意随时评价与随机评价,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也应该是互换的,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教材等等。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评价,建立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尺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大组8个人,每个大组分为2个小组,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有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优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可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中等生在优生讲解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在同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中互相启发、进行思维碰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困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做到真正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并获得情感的成功体验以及被其他小组成员认同的归属感而共同提高。
2、小组长的选择和培训。 在合作学习的初期,小组长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选择小组长一定要经过仔细观察,满足下列条件:(1)数学成绩要中上水平,因为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知识水平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在合作初期可以提高自己在小组的地位,很容易被小组成员认可和接受。(2)责任心强: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长的责任心,他必须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顺利过关学会知识,督促每个小组成员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提醒小组成员遵守纪律,在合作交流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讨论等,这些细小而繁琐的任务离开小组长的责任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3、组织能力强,诚实可信: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组织和管理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包括在交流时谁先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时的汇报次序等,无一不需要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另外在选择小组长时的重要的一条就是小组长要诚实可信,因为在进行小组竞赛这种评价方式的频繁使用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特点,这时需要小组长经常要统计自己小组内的分数,如果小组长为了荣誉而弄虚作假,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很难把握,所以教师要选择小组长时要尽量选择诚信的学生做组长。
小组长的培训:教师把对小组长的要求踏踏实实的贯彻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学生交流合作时,教师巡视发现小组长的优点及时表扬,并推荐给其他小组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醒其他小组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在合作初期每星期开一次组长会,听取他们遇到的困难,教师及时发动其他组长献计献策,最后让他们谈感受,提高组长的成就感,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怎样改进等。
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
小组讨论式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首先,小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案,而不要求结果的唯一性,也不强调结果的最佳性,以实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其次,小组学习关注教学效益。它打破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权利与机会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耳朵、眼睛和嘴巴。它是对传统师生交往方式的变革,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无疑,小组学习较之单一的师生问答式课堂教学,效益要高得多。
三、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合理组织与优化
1、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干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应该也应当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坐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激励,及时反馈。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师生也可以易位,让学生代表承担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换位到这个学生的小组中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其他学生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以大朋友的角色来解决。小组学习呼唤新型的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2、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基础之上的,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比较合理与到位,但组与组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小组是一个小团体,班级是一个大团体。如何把若干个小团体融合为一个大团体,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在组内,各个成员应该积极合作,不同的小组之间,要努力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解题方法多,哪一组的方法最简单,哪一组的思考符合生活实际等等。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前,还要评选一下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与竞争,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小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精彩纷呈的思维,五花八门的结果,这时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就有了施展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回答,要有所肯定或否定,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或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讲解,不能一带而过。有时小组学习中学生的回答因为集中了多个学生的意见而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也不能视而不见或回避,经过师生的交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把尊重学生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延伸到课后。
4、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采用小组讨论式学习除了达成以上目标外,教师还要调动学生一起参与评价,注意随时评价与随机评价,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也应该是互换的,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可以评价教师,评价教材等等。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评价,建立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尺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