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军委胡主席指示,要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我们要切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按照胡主席的指示要求,结合基层部队实际,加强军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军文化软实力。
一、弘扬我军文化传统
一是认清传统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深厚根基。军营文化要积极挖掘中华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军营文化的历史底蕴。要积极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对接,不断启发官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军营文化中引入伦理道德、民族气节、历史文化、国学文化等内容,深入学习人民军队在奋斗历史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的革命精神,引导官兵充分认清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我军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
二是浓厚红色文化氛围。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组织官兵学习我党我军的成长壮大史、改革开放发展史、重温入党誓词,广泛开展看红色影视、讲红色故事、忆红色历史、唱红色歌曲、游红色圣地等“红色”活动,让官兵在红色资源的渗透熏陶中领悟我党我军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厚重底蕴,坚定听党指挥的决心,使官兵充分呼吸“政治氧气”。注重把红色文化贯穿体现到军营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教育。在营区摆放具有单位荣誉、英模典型、精神宣传等元素的灯箱、电子屏、宣传栏;将英模人物制成浮雕,摆进文化长廊,使营区环境成为承载红色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表现形式,使官兵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浓郁政治文化环境的感染。
三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优秀军营文化必须以历史作底蕴。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结晶,是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精神力量,要进一步确定历史史迹、历史精神、历史荣誉等文化形态在部队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努力挖掘红色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经典战役旧址、驻地宣传教育基地等的功能作用,适时组织官兵进行现场参观和实地考察,使官兵身临其境感受、耳濡目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洗礼。积极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老首长忆战史、讲战例、话传统,大力宣扬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模事迹,强化官兵爱岗敬业、苦干勤业、矢志精业的职业精神。组织编排反应我党我军、单位团队的艰难奋斗历程的舞台剧、话剧、晚会等节目,让历史再现、把历史演活。
二、把握信息时代文化脉搏
一是更新文化理念。时代元素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契合了青年官兵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追求。因此,推进军营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不能单纯强调军营特色而拒绝与外界接触,要使军营文化成为广大官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精神食粮,必须具有拿来主义的胆识和借梯上楼的智慧,只有改变看待文化时尚的老眼光,大胆吸纳社会文化时尚“因子”,利用流行文化的积极因素推进军营文化建设,才能创新文化熏陶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军营文化的时尚魅力,增加军营文化的流行指数。
二是打造时尚载体。时尚文化元素要在军营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搭载文化载体,搭建与之相配套的环境设施平台,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便于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文化长廊,设置文化灯箱,建立集文、教、娱一体的文化教育基地,办好图书馆、阅览室等育人基地等。更新配齐富有时尚气息“吧文化”、“微文化”、“草根文化”等文化的硬件设施,设立“成才书吧”、“军营网吧”、“草根舞台”等,聚集旺盛“兵气”,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文化硬件设施,形成训练文化、走廊文化、操场文化、战地文化、双拥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军营文化格局,保证官兵学习有去处,活动有场所。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军营文化不仅要栽下梧桐引凤凰,更要扎根沃土育新苗,大力培养军营文化助推者。要着眼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新趋势新要求,通过“总体布局、逐级培养、外送培训、活动锻炼、接力帮带、普及提高”等方式,培养文化骨干,形成连有文化骨干群体、营有特色文化队伍、旅团能组织大型文化活动的生动格局。既要在政策上扶持、在工作上支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又要建设一支有规模、有水平、出成果的人才队伍;既要为能唱戏者搭台,又要让不唱戏者下台,建立一套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发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优势,对上创优夺标、对下为兵服务,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三、挖掘地域文化富矿
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丰富的地域资源造就多彩的特色文化,不同的人文环境彰显多样的文化形式。军营文化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结合驻地自然环境特点,主动从驻地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军营文化主旋律中适当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使军营文化既具军营特点,又有地域特色。积极挖掘、整合驻地自然景观资源,创建“园林文化”、“沙滩文化”、“大漠文化”、“边防文化”、“岛屿文化”等,寓景与情、寓景与理,以独具自然魅力的景观文化,促进驻地文化与军营文化交融结晶。
二是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打造“先进文化”品牌。军营文化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全程对接,瞄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前沿,大胆吸收借鉴社会先进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增强军营文化的科技含量、时尚含量和实用含量,全面拓展军营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善于借鉴社会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民族文化、网络文化等先进文化内容,把科学文化、信息技术、社会人文等加入军营文化内涵,紧跟时代、聚焦中心、贴近官兵,创新开展一系列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保证军营文化建设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紧跟社会先进文化发展步伐。
三是合理借助大众媒体,打造“主流文化”品牌。军营文化建设必须要把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文化媒介作为载体,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形式,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注重因势利导,抓好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主体的现代传媒建、管、用。注重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积极占领军营网络文化阵地,丰富网络内容,拓展网络功能,整合部队建设信息资源为我所用。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媒体化”传播、红色传统“流行化”推广、先进典型“偶像化”包装、娱乐方式“个性化”制作的路子,使理论传播、传统教育以创新形式,让官兵自觉接纳受教。
(作者简介:朱 江(1984.11-),女,硕士,河北石家庄市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技术十三级,军队政治工作;孔令军,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梁文站,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一、弘扬我军文化传统
一是认清传统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深厚根基。军营文化要积极挖掘中华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军营文化的历史底蕴。要积极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对接,不断启发官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军营文化中引入伦理道德、民族气节、历史文化、国学文化等内容,深入学习人民军队在奋斗历史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的革命精神,引导官兵充分认清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我军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
二是浓厚红色文化氛围。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组织官兵学习我党我军的成长壮大史、改革开放发展史、重温入党誓词,广泛开展看红色影视、讲红色故事、忆红色历史、唱红色歌曲、游红色圣地等“红色”活动,让官兵在红色资源的渗透熏陶中领悟我党我军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厚重底蕴,坚定听党指挥的决心,使官兵充分呼吸“政治氧气”。注重把红色文化贯穿体现到军营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教育。在营区摆放具有单位荣誉、英模典型、精神宣传等元素的灯箱、电子屏、宣传栏;将英模人物制成浮雕,摆进文化长廊,使营区环境成为承载红色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表现形式,使官兵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浓郁政治文化环境的感染。
三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优秀军营文化必须以历史作底蕴。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结晶,是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精神力量,要进一步确定历史史迹、历史精神、历史荣誉等文化形态在部队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努力挖掘红色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经典战役旧址、驻地宣传教育基地等的功能作用,适时组织官兵进行现场参观和实地考察,使官兵身临其境感受、耳濡目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洗礼。积极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老首长忆战史、讲战例、话传统,大力宣扬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模事迹,强化官兵爱岗敬业、苦干勤业、矢志精业的职业精神。组织编排反应我党我军、单位团队的艰难奋斗历程的舞台剧、话剧、晚会等节目,让历史再现、把历史演活。
二、把握信息时代文化脉搏
一是更新文化理念。时代元素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契合了青年官兵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追求。因此,推进军营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不能单纯强调军营特色而拒绝与外界接触,要使军营文化成为广大官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精神食粮,必须具有拿来主义的胆识和借梯上楼的智慧,只有改变看待文化时尚的老眼光,大胆吸纳社会文化时尚“因子”,利用流行文化的积极因素推进军营文化建设,才能创新文化熏陶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军营文化的时尚魅力,增加军营文化的流行指数。
二是打造时尚载体。时尚文化元素要在军营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搭载文化载体,搭建与之相配套的环境设施平台,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便于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文化长廊,设置文化灯箱,建立集文、教、娱一体的文化教育基地,办好图书馆、阅览室等育人基地等。更新配齐富有时尚气息“吧文化”、“微文化”、“草根文化”等文化的硬件设施,设立“成才书吧”、“军营网吧”、“草根舞台”等,聚集旺盛“兵气”,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文化硬件设施,形成训练文化、走廊文化、操场文化、战地文化、双拥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军营文化格局,保证官兵学习有去处,活动有场所。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军营文化不仅要栽下梧桐引凤凰,更要扎根沃土育新苗,大力培养军营文化助推者。要着眼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新趋势新要求,通过“总体布局、逐级培养、外送培训、活动锻炼、接力帮带、普及提高”等方式,培养文化骨干,形成连有文化骨干群体、营有特色文化队伍、旅团能组织大型文化活动的生动格局。既要在政策上扶持、在工作上支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又要建设一支有规模、有水平、出成果的人才队伍;既要为能唱戏者搭台,又要让不唱戏者下台,建立一套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发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优势,对上创优夺标、对下为兵服务,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三、挖掘地域文化富矿
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丰富的地域资源造就多彩的特色文化,不同的人文环境彰显多样的文化形式。军营文化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结合驻地自然环境特点,主动从驻地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军营文化主旋律中适当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使军营文化既具军营特点,又有地域特色。积极挖掘、整合驻地自然景观资源,创建“园林文化”、“沙滩文化”、“大漠文化”、“边防文化”、“岛屿文化”等,寓景与情、寓景与理,以独具自然魅力的景观文化,促进驻地文化与军营文化交融结晶。
二是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打造“先进文化”品牌。军营文化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全程对接,瞄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前沿,大胆吸收借鉴社会先进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增强军营文化的科技含量、时尚含量和实用含量,全面拓展军营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善于借鉴社会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民族文化、网络文化等先进文化内容,把科学文化、信息技术、社会人文等加入军营文化内涵,紧跟时代、聚焦中心、贴近官兵,创新开展一系列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保证军营文化建设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紧跟社会先进文化发展步伐。
三是合理借助大众媒体,打造“主流文化”品牌。军营文化建设必须要把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文化媒介作为载体,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形式,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注重因势利导,抓好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主体的现代传媒建、管、用。注重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积极占领军营网络文化阵地,丰富网络内容,拓展网络功能,整合部队建设信息资源为我所用。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媒体化”传播、红色传统“流行化”推广、先进典型“偶像化”包装、娱乐方式“个性化”制作的路子,使理论传播、传统教育以创新形式,让官兵自觉接纳受教。
(作者简介:朱 江(1984.11-),女,硕士,河北石家庄市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技术十三级,军队政治工作;孔令军,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梁文站,男,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