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祖岐,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上将军衔,1935年生于江苏靖江,1951年入伍,第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诗人、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方祖岐诗词选》《爱我中华——方祖岐将军诗书画选》等。2014年设立“方祖岐将军慈善基金”,2017年获南京市“慈善之星”最高荣誉奖,2018年获江苏省“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3月南京,莺飞草长,花红柳绿。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6周年之际,记者就有关雷锋的话题,采访了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方祖岐上将。
方祖岐:我在原沈阳军区坦克三师当组织科干事兼党委秘书时,接触过雷锋。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作为原沈阳军区的先进典型,巡回在部队作忆苦思甜报告。1961年上半年,他来我们师作报告,我们组织科负责接待他。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但很活泼、有朝气,是个非常活跃的年轻人。特别是听了他的报告后,感到他毛著学得好,很多句子都背了下来。当时不仅我,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报告讲得好。我们还专门组织雷锋与我师的全军学毛著的先进典型廖初江面对面交流学习毛著的体会。当时全军学毛著的先进典型有3个:一个是我们师的廖初江,一个是空军的丰福生,一个是广州军区的黄祖示,号称“廖丰黄”,在全国很有影响。廖初江比雷锋年龄大、资历老,作为典型也比他早。雷锋到我们师后,就想拜访廖初江,交流学毛著的经验。我们不仅安排了他和廖初江见面,还把全师各方面的先进人物组织到一起,进行座谈交流,雷锋也非常感动和兴奋。
方祖岐:可以说,雷锋对那个时代的每个人影响都很大。雷锋精神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航标。从1959年至1961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时期,自然灾害严重,再加上苏联逼债,还面临西方国家封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典型来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呢?战争年代有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涌现了许多战斗英雄,和平时期遇到了困难,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呢?雷锋的牺牲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和干好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
雷锋艰苦奋斗精神对我影響很大。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人每月吃粮标准32斤,还要节约一两斤支援老百姓。吃饭是“增量法”(把米用水泡了之后再煮,用此法增加体积),填饱肚子,还要吃点“代食品”(苞米杆子砸碎后和面)。部队训练任务减少了,生产任务加大了,从师长、政委到普通一兵,所有的指战员都要种地。我当时体质弱,又吃不饱,加上工作量大,多次晕倒在操场上、坦克里、水井边、家门口。领导关心我,要我去疗养一段时间,我坚决不肯答应。说心里话,一是工作需要确实走不开,二是雷锋的事迹激励了我。一想起雷锋忆苦思甜的情景,我就觉得我这点困难又算啥?后来我还写了一首《夏锄歌》:
条条旱裂垄沟槽,阵阵腔鸣举耙刀。
俯首颠颠弹嫩叶,精心翼翼剔芜篙。
灾多何畏添磨难,粮少更需挺劲腰。
只盼惊雷招阵雨,迎来布谷唤新潮。
所以说,那时虽然物质方面非常匮乏,但全国人民精神状态好,这都是学雷锋让我们中华民族焕发出的“精气神”。
方祖岐:当时也有个别人说雷锋是傻子,但绝大多数人对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都是敬佩的、尊崇的,也是真真切切地学习雷锋的。雷锋自己也说,有人说我是傻子,我愿意做一辈子这样的革命傻子。一个年仅22岁的战士,牺牲后几代党的最高领导人为他题词,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可见雷锋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之高尚,同时也说明中国永远需要雷锋,中国共产党需要雷锋,中国人民需要雷锋,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个别人不理解不要紧,我们的事业是大多数人的事业。
方祖岐:这种观点非常错误。习主席在视察抚顺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是对雷锋精神的高度评价和概括,也为新时代学雷锋指明了方向。雷锋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精神符号,也是一座高耸的道德丰碑。无论我国处于什么阶段,雷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大爱情怀、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等,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正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更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方祖岐:退下来还能为社会做点好事,得益于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业余爱好是文学和书画。我走到哪里,诗写到哪里。我50岁开始练书法,70岁又学画,80岁写散文。我现在写字画画,社会上评价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又不能卖书画挣钱,怎么办?我就开展书画义捐,用义捐款扶贫帮困。南京慈善总会专门设立了“方祖岐将军慈善基金”。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义捐300多万元,用125万元资助了1000名多贫困学子,用50万元救助孤残儿童,用50万元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用30万元在南京六合区竹镇建立了精准扶贫点。我到这些贫困户家中去过两次,现在这18户扶贫对象已经脱贫,我感到很开心。
3月南京,莺飞草长,花红柳绿。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6周年之际,记者就有关雷锋的话题,采访了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方祖岐上将。
记者:听说您与雷锋有过接触,您印象中的雷锋是什么样子的?
方祖岐:我在原沈阳军区坦克三师当组织科干事兼党委秘书时,接触过雷锋。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作为原沈阳军区的先进典型,巡回在部队作忆苦思甜报告。1961年上半年,他来我们师作报告,我们组织科负责接待他。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但很活泼、有朝气,是个非常活跃的年轻人。特别是听了他的报告后,感到他毛著学得好,很多句子都背了下来。当时不仅我,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报告讲得好。我们还专门组织雷锋与我师的全军学毛著的先进典型廖初江面对面交流学习毛著的体会。当时全军学毛著的先进典型有3个:一个是我们师的廖初江,一个是空军的丰福生,一个是广州军区的黄祖示,号称“廖丰黄”,在全国很有影响。廖初江比雷锋年龄大、资历老,作为典型也比他早。雷锋到我们师后,就想拜访廖初江,交流学毛著的经验。我们不仅安排了他和廖初江见面,还把全师各方面的先进人物组织到一起,进行座谈交流,雷锋也非常感动和兴奋。
记者: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热潮。您能谈谈学雷锋活动对您的影响吗?
方祖岐:可以说,雷锋对那个时代的每个人影响都很大。雷锋精神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航标。从1959年至1961年,是我们国家最困难时期,自然灾害严重,再加上苏联逼债,还面临西方国家封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典型来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呢?战争年代有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涌现了许多战斗英雄,和平时期遇到了困难,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呢?雷锋的牺牲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和干好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
雷锋艰苦奋斗精神对我影響很大。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人每月吃粮标准32斤,还要节约一两斤支援老百姓。吃饭是“增量法”(把米用水泡了之后再煮,用此法增加体积),填饱肚子,还要吃点“代食品”(苞米杆子砸碎后和面)。部队训练任务减少了,生产任务加大了,从师长、政委到普通一兵,所有的指战员都要种地。我当时体质弱,又吃不饱,加上工作量大,多次晕倒在操场上、坦克里、水井边、家门口。领导关心我,要我去疗养一段时间,我坚决不肯答应。说心里话,一是工作需要确实走不开,二是雷锋的事迹激励了我。一想起雷锋忆苦思甜的情景,我就觉得我这点困难又算啥?后来我还写了一首《夏锄歌》:
条条旱裂垄沟槽,阵阵腔鸣举耙刀。
俯首颠颠弹嫩叶,精心翼翼剔芜篙。
灾多何畏添磨难,粮少更需挺劲腰。
只盼惊雷招阵雨,迎来布谷唤新潮。
所以说,那时虽然物质方面非常匮乏,但全国人民精神状态好,这都是学雷锋让我们中华民族焕发出的“精气神”。
记者:现在有人把学雷锋说成傻子,您怎么看?
方祖岐:当时也有个别人说雷锋是傻子,但绝大多数人对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都是敬佩的、尊崇的,也是真真切切地学习雷锋的。雷锋自己也说,有人说我是傻子,我愿意做一辈子这样的革命傻子。一个年仅22岁的战士,牺牲后几代党的最高领导人为他题词,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可见雷锋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之高尚,同时也说明中国永远需要雷锋,中国共产党需要雷锋,中国人民需要雷锋,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个别人不理解不要紧,我们的事业是大多数人的事业。
记者:您对“雷锋精神过时论”怎么看?
方祖岐:这种观点非常错误。习主席在视察抚顺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是对雷锋精神的高度评价和概括,也为新时代学雷锋指明了方向。雷锋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精神符号,也是一座高耸的道德丰碑。无论我国处于什么阶段,雷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大爱情怀、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等,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正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更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记者:听说您退休后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方面还是老当益壮,能介绍一下吗?
方祖岐:退下来还能为社会做点好事,得益于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业余爱好是文学和书画。我走到哪里,诗写到哪里。我50岁开始练书法,70岁又学画,80岁写散文。我现在写字画画,社会上评价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又不能卖书画挣钱,怎么办?我就开展书画义捐,用义捐款扶贫帮困。南京慈善总会专门设立了“方祖岐将军慈善基金”。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义捐300多万元,用125万元资助了1000名多贫困学子,用50万元救助孤残儿童,用50万元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用30万元在南京六合区竹镇建立了精准扶贫点。我到这些贫困户家中去过两次,现在这18户扶贫对象已经脱贫,我感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