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区域经济活力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提高经济活力,一些地区推出了许多刺激经济活力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而其他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力影响也不同。因此如何抓住关键因素,有效提高区域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值得我们探究。
二、区域经济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活力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和潜力,区域经济活力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政策、制度因素
政府通过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对经济产生影响,比如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此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来调节总需求;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过度需求,引起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来抑制总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二)人口因素
人力资源是生产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是劳动力资源实现市场自由配置的保证,优秀的劳动力质量和充足的劳动力数量,在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其比例越高,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越多,就越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三)資本投入因素
资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投资于有形资产所形成的的物理资本,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的形式载体;二是投资于教育方向的人力成本,是物理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成为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因素;三是投资于研发与开发所形成的知识资本,用以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来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和资源差异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于内地较高,南方区域毗邻东南亚以便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繁荣等等。
(五)企业因素
中外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契机和优势,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作用,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人口与企业因素对区域经济活力的影响
(一)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活力的影响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举足轻重。
1.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力产生巨大影响
(1)老龄化削减了劳动力,人口红利减弱。从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当达到和我国目前类似的人口年龄结构后,即开始进入经济低增长时代。以江苏省为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也与之同向变动、增速渐缓。
(2)经济主导产业房地产,将告别高增长时代,未来将呈现分化格局。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预计到2020年,25-44岁人口将大量减少。置业人口(25-44岁人口)的减少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同时,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则发展空间较大、韧性较强。房地产投资的变化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即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消费结构向老龄人口和儿童倾斜。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市场需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涌现出一大批符合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行业,比如医疗、健康、旅游度假、智慧养老产业等。另外,低年龄段人口母婴消费需求正处于旺盛时期,“儿童消费中心化”趋势明显。在某种角度上,各种行业的涌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活力。
2.人口的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区域间人口流动愈趋频繁、规模日益增大,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对于流入区,可以提供更多劳动力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地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消费的增长,同时流入地为了节省费用,将寻求低价格的替代资源,促进绿色高效能源的发展;但是大量的人口流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造成污染和浪费,带来了资源的紧张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对于流出区,人口过量外流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生产滞后,同时造成区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如果外流人员数量合适,则会缓解资源的紧缺和环境的污染问题。
(3)人口流动将会带来人才的流动,从而造成区域间技术水平的变化。
(二)从企业因素方面分析对区域经济活力变化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观点,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之一就是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其中,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参与市场竞争能创造市场活力与经济发展活力,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中小企业是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具有产品和技术结构相对简单、应变能力强、经营灵活等特点,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所以数量居多的中小企业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营造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对GDP的贡献超过60%,税收收入总额中来自中小企业的占据53%,因此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2.中小企业是解决区域经济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我国国情,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小企业,且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工资成本却普遍低于大企业,以同等的资金投入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从而缓解就业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区域经济活力的行动方案
(一)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政府可以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扶植,并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统筹协调,以提高经济活力。
(二)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重视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保留人才资源;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以提高生产力,激发经济活力,开拓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只有让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提高、收入增加之后,才会缓解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增大,才有可能让人才留在本地发挥作用。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扶持当地企业。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升经济总量,并逐步开放行政审批制度并减税,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扶持政策,使其有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从而扩大规模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经济活力。(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区域经济活力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提高经济活力,一些地区推出了许多刺激经济活力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而其他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力影响也不同。因此如何抓住关键因素,有效提高区域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值得我们探究。
二、区域经济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活力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和潜力,区域经济活力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政策、制度因素
政府通过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对经济产生影响,比如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此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来调节总需求;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过度需求,引起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来抑制总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二)人口因素
人力资源是生产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是劳动力资源实现市场自由配置的保证,优秀的劳动力质量和充足的劳动力数量,在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其比例越高,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越多,就越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三)資本投入因素
资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投资于有形资产所形成的的物理资本,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的形式载体;二是投资于教育方向的人力成本,是物理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成为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因素;三是投资于研发与开发所形成的知识资本,用以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来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和资源差异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于内地较高,南方区域毗邻东南亚以便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繁荣等等。
(五)企业因素
中外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契机和优势,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作用,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人口与企业因素对区域经济活力的影响
(一)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活力的影响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举足轻重。
1.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力产生巨大影响
(1)老龄化削减了劳动力,人口红利减弱。从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当达到和我国目前类似的人口年龄结构后,即开始进入经济低增长时代。以江苏省为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也与之同向变动、增速渐缓。
(2)经济主导产业房地产,将告别高增长时代,未来将呈现分化格局。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预计到2020年,25-44岁人口将大量减少。置业人口(25-44岁人口)的减少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同时,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则发展空间较大、韧性较强。房地产投资的变化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即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消费结构向老龄人口和儿童倾斜。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市场需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涌现出一大批符合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行业,比如医疗、健康、旅游度假、智慧养老产业等。另外,低年龄段人口母婴消费需求正处于旺盛时期,“儿童消费中心化”趋势明显。在某种角度上,各种行业的涌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活力。
2.人口的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区域间人口流动愈趋频繁、规模日益增大,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对于流入区,可以提供更多劳动力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地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消费的增长,同时流入地为了节省费用,将寻求低价格的替代资源,促进绿色高效能源的发展;但是大量的人口流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造成污染和浪费,带来了资源的紧张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对于流出区,人口过量外流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生产滞后,同时造成区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如果外流人员数量合适,则会缓解资源的紧缺和环境的污染问题。
(3)人口流动将会带来人才的流动,从而造成区域间技术水平的变化。
(二)从企业因素方面分析对区域经济活力变化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观点,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之一就是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其中,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参与市场竞争能创造市场活力与经济发展活力,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中小企业是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具有产品和技术结构相对简单、应变能力强、经营灵活等特点,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所以数量居多的中小企业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营造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对GDP的贡献超过60%,税收收入总额中来自中小企业的占据53%,因此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2.中小企业是解决区域经济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我国国情,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小企业,且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工资成本却普遍低于大企业,以同等的资金投入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从而缓解就业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区域经济活力的行动方案
(一)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政府可以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扶植,并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统筹协调,以提高经济活力。
(二)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重视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保留人才资源;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以提高生产力,激发经济活力,开拓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只有让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提高、收入增加之后,才会缓解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增大,才有可能让人才留在本地发挥作用。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扶持当地企业。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升经济总量,并逐步开放行政审批制度并减税,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扶持政策,使其有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从而扩大规模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经济活力。(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