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是将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将生活中的化学资源融入课堂,快速提升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88-02
我们经常强调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作为传递、教授知识的活动,通过引导,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凸显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做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思想。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打破生活与课堂的界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价值回归,从而培养学生化学知识运用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做简要探究。
一、巧妙导入,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导入作为化学课堂的重要前奏,能否迅速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极大地影响到后续教学节奏与效果,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导入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场景出发,利用各种小故事、PPT课件、社会新闻等,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构建充满趣味与实践探究价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思维活动,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化学知识教学。
比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历史上有名的罗马帝国的消失这个故事进行导入,分析罗马帝国由强大到灭亡的原因之一:“古罗马帝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可是它却因不明原因而消失了。经过大量研究后,有学者认为其消失的原因与历史上著名的铅中毒不无关系。考古学者调查罗马帝国贵族王公的墓葬群时,发现这些千年古尸上有许多奇怪的黑斑,经过研究知道这些黑斑是尸体骨骼中的铅与尸体腐烂时产生的硫化氢互相作用产生的硫化铅黑斑。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黑斑含铅量超过普通人的80倍之多。科学家结合考古资料对古罗马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了复原,结果发现葡萄糖浆与酒精是古罗马人最重要的铅摄入源头。原来古罗马贵族为使葡萄酒更加甘甜,通过加入铅粉的方法来除去酸味,另外,他们还喜欢在葡萄酒中加入经过在铅质容器中加热后的蜂蜜,因为有轻泻作用的蜂蜜放在铅质容器中加热后可以使其达到止泻的效果。同时发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也大量使用了铅管,这些铅随着水源进入古罗马人体内,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铅过量现象,从而导致古罗马人的身体迅速衰弱,但却找不到致病根源。古罗马也因此而不能长久,消亡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教师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重金属过量的损害。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要着重提出有关重金属部分的知识来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同时,让学生尝试提炼出故事中相关的化学反应,了解重金属的危害。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契机引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教授纳、镁、铁等金属的性质与相关化合物知识。
在学习胶体这一课时(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师以直观的讲述方法让学生了解胶体、溶液、浊液的区别,以氯化钠溶液、豆浆(胶体)、泥浆水(浊液)三个实例为典型代表让学生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散质粒子大小的关系。这个内容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散质粒子大小对三种液体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分散质粒子的概念与作用,教师可截取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镜头让学生观看,当学生观看到刘德华表演剥鸡蛋的镜头时,教师可进行提问以促进学生思考。比如在对生鸡蛋进行剥壳的过程中,虽然鸡蛋外壳完全被剥离,但是内层的薄膜仍然能保持鸡蛋清与蛋黄完好无损,这个关键的薄膜对蛋清与蛋黄起到保护作用。鸡蛋中的蛋清是常见的胶体,薄膜的存在阻止了蛋清外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吃到的茶叶蛋的蛋白与蛋黄,也有茶叶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不是说煮鸡蛋的过程中茶叶水渗透到了鸡蛋当中?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胶体、溶液、浊液的区别。又如,在学习胶体的性质这个概念时,涉及到丁达尔效应。掌握好这个效应,有利于学生鉴别胶体与溶液。教师在室内进行模拟演示操作时,让学生进行思考,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于丁达尔效应的现象进行总结、归纳与讨论,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构建化学的生活化课堂。
二、活用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优质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对教学资料与素材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的筛选与教学行为的把握,因此在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打造更加吸引学生的高中化学课堂。
化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立足教学素材、活用教学资源与方法,遵循生活化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妙招与小常识唤起学生兴趣,比如学习到食盐(氯化钠)这种化学物质时,增加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内容,让学生思考,用盐搓洗鸡鸭鱼肉以及动物内脏为何能去除腥臭味,使用盐水对新买的瓷碗进行水煮为何不容易破裂,使用盐水浸泡衣物为何可减少褪色现象,冬季下雪打扫时为何撒盐作为融雪剂,浓盐水喷洒到木炭上为何既能节碳又能减少浓烟?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问让学生深入探究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部分典型化合物的特性。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突出知识的工具属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注重学生个性与潜力的挖掘与培养,让学生从思想情感上与行为上都受到来自教学过程的正面影响,突出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即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又如在学习乙醇乙酸这一课时(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第九章),联系学生以往学习过的酯难溶于水这一特性,让其思考,密度的大小在其中的作用,在制备乙醇乙酸时该用何种溶液吸收脂,并思考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了哪个知识点。当学生回答出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吸收酯时,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厨房里的油污可用什么去除?围绕这个答案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尝试解答多个问题,比如碱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碱面融于热水之后可以达到去除油污的效果?通过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化学知识。让有兴趣的学生尝试在家里进行实践操作,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化学教学资源的应用上要遵循资源生活化原则,巧妙地将化学课堂所应用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地理解与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在网络上大量寻找各类相关教学资源,把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娱乐趣事等引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化学中的概念与物质特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中,打破化学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以更加生活化、现实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思考、实践的兴趣,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88-02
我们经常强调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作为传递、教授知识的活动,通过引导,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凸显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做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思想。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打破生活与课堂的界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价值回归,从而培养学生化学知识运用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下面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做简要探究。
一、巧妙导入,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导入作为化学课堂的重要前奏,能否迅速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极大地影响到后续教学节奏与效果,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导入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场景出发,利用各种小故事、PPT课件、社会新闻等,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构建充满趣味与实践探究价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思维活动,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化学知识教学。
比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历史上有名的罗马帝国的消失这个故事进行导入,分析罗马帝国由强大到灭亡的原因之一:“古罗马帝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可是它却因不明原因而消失了。经过大量研究后,有学者认为其消失的原因与历史上著名的铅中毒不无关系。考古学者调查罗马帝国贵族王公的墓葬群时,发现这些千年古尸上有许多奇怪的黑斑,经过研究知道这些黑斑是尸体骨骼中的铅与尸体腐烂时产生的硫化氢互相作用产生的硫化铅黑斑。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黑斑含铅量超过普通人的80倍之多。科学家结合考古资料对古罗马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了复原,结果发现葡萄糖浆与酒精是古罗马人最重要的铅摄入源头。原来古罗马贵族为使葡萄酒更加甘甜,通过加入铅粉的方法来除去酸味,另外,他们还喜欢在葡萄酒中加入经过在铅质容器中加热后的蜂蜜,因为有轻泻作用的蜂蜜放在铅质容器中加热后可以使其达到止泻的效果。同时发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也大量使用了铅管,这些铅随着水源进入古罗马人体内,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铅过量现象,从而导致古罗马人的身体迅速衰弱,但却找不到致病根源。古罗马也因此而不能长久,消亡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教师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重金属过量的损害。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要着重提出有关重金属部分的知识来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同时,让学生尝试提炼出故事中相关的化学反应,了解重金属的危害。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契机引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教授纳、镁、铁等金属的性质与相关化合物知识。
在学习胶体这一课时(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师以直观的讲述方法让学生了解胶体、溶液、浊液的区别,以氯化钠溶液、豆浆(胶体)、泥浆水(浊液)三个实例为典型代表让学生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散质粒子大小的关系。这个内容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散质粒子大小对三种液体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分散质粒子的概念与作用,教师可截取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镜头让学生观看,当学生观看到刘德华表演剥鸡蛋的镜头时,教师可进行提问以促进学生思考。比如在对生鸡蛋进行剥壳的过程中,虽然鸡蛋外壳完全被剥离,但是内层的薄膜仍然能保持鸡蛋清与蛋黄完好无损,这个关键的薄膜对蛋清与蛋黄起到保护作用。鸡蛋中的蛋清是常见的胶体,薄膜的存在阻止了蛋清外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吃到的茶叶蛋的蛋白与蛋黄,也有茶叶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不是说煮鸡蛋的过程中茶叶水渗透到了鸡蛋当中?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胶体、溶液、浊液的区别。又如,在学习胶体的性质这个概念时,涉及到丁达尔效应。掌握好这个效应,有利于学生鉴别胶体与溶液。教师在室内进行模拟演示操作时,让学生进行思考,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于丁达尔效应的现象进行总结、归纳与讨论,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构建化学的生活化课堂。
二、活用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优质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对教学资料与素材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的筛选与教学行为的把握,因此在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打造更加吸引学生的高中化学课堂。
化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立足教学素材、活用教学资源与方法,遵循生活化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妙招与小常识唤起学生兴趣,比如学习到食盐(氯化钠)这种化学物质时,增加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内容,让学生思考,用盐搓洗鸡鸭鱼肉以及动物内脏为何能去除腥臭味,使用盐水对新买的瓷碗进行水煮为何不容易破裂,使用盐水浸泡衣物为何可减少褪色现象,冬季下雪打扫时为何撒盐作为融雪剂,浓盐水喷洒到木炭上为何既能节碳又能减少浓烟?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问让学生深入探究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部分典型化合物的特性。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突出知识的工具属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注重学生个性与潜力的挖掘与培养,让学生从思想情感上与行为上都受到来自教学过程的正面影响,突出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即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又如在学习乙醇乙酸这一课时(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第九章),联系学生以往学习过的酯难溶于水这一特性,让其思考,密度的大小在其中的作用,在制备乙醇乙酸时该用何种溶液吸收脂,并思考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了哪个知识点。当学生回答出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吸收酯时,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厨房里的油污可用什么去除?围绕这个答案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尝试解答多个问题,比如碱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碱面融于热水之后可以达到去除油污的效果?通过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化学知识。让有兴趣的学生尝试在家里进行实践操作,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化学教学资源的应用上要遵循资源生活化原则,巧妙地将化学课堂所应用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地理解与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在网络上大量寻找各类相关教学资源,把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娱乐趣事等引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化学中的概念与物质特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中,打破化学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以更加生活化、现实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思考、实践的兴趣,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