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构建灵动的初中历史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应在教师对历史知识掌握精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目光,重视教学语言,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历史课堂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严谨 语言艺术 以史为鉴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102
  山因水变得越加奇伟,水因山而变得越加灵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与学生的关系就像山水之间的关系。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就多了一份生机,课堂也因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而达到了课堂效果。初中历史教学亦是如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依托于学生,而是在教师问答式教学中探索着学习的方法,即便在成绩上有了一些提高,但是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却是一种阻碍。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自主、和谐、轻松课堂氛围中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提升自我,让历史课堂也因学生的活动而灵动起来。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历史学习的主要阻碍是学生对于该学科的消极情绪,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没有什么学习价值、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高分的学科,从心理上就有所抵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学生引进历史的广阔天地中,消除学生的抵制情绪。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来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本身,挖掘课程内容中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历史学习的信心,并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例如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对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的兴趣。例如,燕国在危急时刻发生的一件悲壮的事,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学生会被荆轲的壮举感动,也会为燕国的命运感到惋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样的生命付出中,燕国依然没有摆脱灭国的命运,也没有能够使秦国吞并的脚步放慢一些。那么秦国是如何做到的呢?在统一六国后它又做了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故事引入和问题设置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学习的欲望,迫不及待地翻开自己的课本。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呢?”这样的角色扮演,对于初中生而言,无疑是一种较大的学习推动力,他们乐于在角色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展示出来,赢取同学的关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历史课堂由枯燥变得有趣的条件,在课堂导入或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立足真实,创新方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受到新的教育模式的启发,觉得照本宣科会影响课堂的灵活性,往往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历史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篡改历史,即便是历史上的确存在的我们未知的谜。真正的历史教学应该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创建创新课堂,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到这一点的基础便是教师要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做到全面和精准,不能为了课堂的活跃而随意发挥,应带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以生动的语言表述还原历史真相。
  例如在初中历史《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合作探究环节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可以算是积极的,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具有改革开放思想的进步人士,卖国贼这个称呼根本就是对他的一种诋毁,大家对这个问题持怎样的态度呢?”学生立即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课堂活跃度很高,问题也出现了两种答案,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却倾向了正确的观点。虽然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争议,但是教师这样的认同是错误的,历史教学就得还原历史的真相,不能对一个模糊的问题下一个错误的定论,这是对历史学科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历史观。
  灵动中带着严谨的历史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科教学,这符合历史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探究环节设置能够引发学生激烈讨论的问题,提高历史课堂的活跃度,而这种热烈程度不是一种表象,更应该是深层意义上的一种展示。
  三、把握语言,增加动感
  教学语言从属于教学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和接受度。教学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一种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另一种是在呆板的没有生机的环境中学习。后者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历史课的兴趣,甚至会失去历史学习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适合中学生的口味呢?课堂语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让学生听得懂,故而提倡书面语言的口语化。当然,如果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述来使历史人物变得更加丰满,风趣幽默、多用修辞,让学生在语言的魅力下爱上历史,也让历史课堂在语言艺术中获得更深远的发展。
  例如在初中历史《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在距离日军侵略中国的时间已有几十年之久,很多学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教师可以利用语言魅力来激发起学生的义愤之感以及爱国之情,如饱含深情地为大家朗诵抗日的诗歌,还可以为大家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面,使学生产生共鸣,还可以借讲述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引起学生的关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加一抹浓重的色彩。
  教学语言是课堂的一个有力支撑,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品、相声等多种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巩固课堂知识。
  四、尊重主体,唤醒思想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千古不变的哲理。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给予后人最真实的借鉴,感慨之余更多的是自省,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历史事件中受到深刻的启示,以此来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思考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重新审视历史、思考历史,才能做到以史为鉴,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历史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地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鸦片会引起社会问题?对于当前社会上一些吸毒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学生了解了鸦片对国人的精神毒害后,普遍产生了抵制毒品的思想,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吸毒呢?很多初中生在新闻中看到明星吸毒的报道,评论说他们的精神世界特别的空虚。那么教师由此便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便涉及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對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历史课堂同样具有人文性,应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考是关键,引导是辅助,历史课堂便在这样的和谐互动中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灵动的历史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地配合,让学生在思考的天空中尽情地飞翔,掌握课堂主动权。立足于历史学科的精准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中采用适当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堂必将如山水般灵动。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一九九二年九月,根据组织安排,马凤武毅然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由乡团委书记转业到筹建规划设计所的工作上来。由行政工作直接转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当时只有28岁的马凤武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同样的思想特点,又有独特的民族心理特点。本文通过论述这些心理特点的表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穿于本
在南京化工大学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他步履平稳、面带笑容,以慈祥的目光、娓娓的话语、与路人打招呼,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就是被誉为我国化工教育
对影响沥青混凝上路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介绍了重庆至涪陵高速公路同心寨隧道在初期支护喷射砼中 ,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的速凝剂掺量 ,喷料级配、喷距、风水压对喷射砼强度和喷射砼回弹量的影响 ,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人们都知道,素数是大于1,并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整除的整数,如2,3,5,7…… 梅森素数(Mersenne prime)通常记作Mp=2~p-1(其中P为素数)。梅森素数是否有无穷个,
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实质上是生产力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的女性化和老龄化。文章论证了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客观存在,描述了其特征,并基于新生产力要素理论,分析了该
针灸术与中华文字同源。它的奥理与“易经”、“阴符经”等同辙。是上古时代的医学家留给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及全人类的最珍贵的文化财富。 针灸术治病玄妙、神奇、简单、方
[摘要]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互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合作学习设计方案, 合理建组分工,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观等对策,对合作学习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4  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成效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在采取合作学习时要引起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