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级团校作为高校院部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院共青团干部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学院共青团工作实施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平台,但目前,二级团校由于定位不准确、制度不完善、功能不发挥,使二级团校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以二级团校功能架构和实施为研究重点,通过探讨二级团校开设,发挥二级团校的实际效用,对于高校院部学生干部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二级团校;学生干部;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48-02
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之一,是高校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平台。团校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共青团工作系统、共青团思想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同样肩负了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二级团校作为高校团校的重要补充和延展,在学院共青团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院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思想引领建设以及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目前,二级团校的建设由于设置相对不规范、资金相对短缺、师资较为缺乏、制度不够完善等,使二级团校的建设工作未能落实到实处,也使共青团工作无法进行提升。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高校中办好二级团校,提高学院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思想建设,成为高校学院团委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二级团校设立的必要性
二级团校顾名思义是指高校二级单位在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共青团干部的重要组织平台。是高校中以学院为单位开设的共青团干部培养学校,它依托于学院团委,服务于学院共青团工作,致力于学院共青团干部的培养,对于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总结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二级团校是高校团校的重要补充和功能延展。(1)二级团校扩展了教育资源。二级团校具有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各学院可根据自身特色,以学院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其量身制订课程方案。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平台更多,可以邀请更多的校内外人力资源给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和宣讲,解决了团校时间短而导致的工作浮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的弊端。并且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内容,使学生干部更加深刻地领会培训内容及其意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素质拓展、礼仪培训、视频制作、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培训形式,克服从前单一讲授、僵化的模式,做到新而活。(2)二级团校扩大了受益人群。二级团校的培训对象不仅包涵了各班级的班长、团支书,还包括了类似于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各班班委成员,甚至延展到学院各大社团主要学生干部与学院各级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这样有利于整体规划,提高针对性,也有利于扩大培训的受益面。(3)二级团校提高了教育实效。二级团校的开设,更利于贴近学院实际,无论是思想引导教育还是工作技能培训,对于学院中的学生干部,更为实用,也更为有效。高校团校教育通常有固定的时间限制,短期培训为主,以思想引导为主,注重理论学习。而二级团校教育可更贴合学院学生实际需求,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在各学院设立二级团校,建设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教育培训格局,扩大了学生干部人群的受益人数,使培训对象涵盖从校级学生组织骨干、班长、团支书到学院社团、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委。
二级团校有利于结合学院共青团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共青团各项工作,如文体、科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可以二级团校中实践课程为依托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又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际工作。
2.二级团校有利于学院共青团工作系统化。(1)二级团校有利于资源整合,使共青团工作更具条理化。二级团校作为学院共青团重要的组织建设,发挥了有效作用,办好二级团校,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文艺、体育等工作整合,使共青团工作融入二级团校中,也通过二级团校促进共青团工作的提升。共青团工作相对复杂,多临时性,不系统,无理论,就无法从理论上进行创新。通过二级团校将共青团工作进行系统规划,资源整合。在相应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实践课程,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促进共青团工作的提升。(2)二级团校有利于培养人才,使共青团工作更具战斗力。轻培养、重使用的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干部还未经锻炼就卸任也使整个培养过程变得似乎可有可无,团委老师不愿意花精力去做,而学生也不愿意去学,经过培养的干部和未经培养的干部差别不明显,战斗力差。二级团校能将学生干部培养系统化,在实践课程进行的同时,理论知识课程贯穿全年,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体会真知,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型学生干部队伍。(3)二级团校有利于实践运行,使共青团工作更具实效化。高校团校很大部分在于思想引导和方法介绍,而对于具体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未进行良好认证,更没有实践平台,思想引导工作与培养人才的目的较好平台,二级团校的老师多是辅导员或团委老师,较好把握学生状况,二级团校更具有针对性。
二级团校实践平台更具体,除去理论教育,多为与共青团工作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工作,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二级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培训主题模糊,教育效果不明显。二级团校对于团校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所有的共青团工作都压在团校上,或是将团校独立于共青团工作,安排学生干部参与培训,没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2.培训方式单一,形式多样性不强。目前团校培训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的模式进行,理论教学多以讲授的模式,偏于政治说教,形式单一僵化,忽视了广大同学的实际需求。仅以讲座、座谈等形式,很难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更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3.培训对象笼统化,针对性不强。一期团校所有人都上一样的班,年级不分、职位不分、基础不分,不同基础与工作经历,对同样课程的消化程度不同。对于学生干部而言,由于自身的经历和兴趣不同,他们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有的可能是表达能力,有的可能是组织能力,有的可能是社交能力等。强调普遍教育,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三、高校二级团校建设的走向
1.明确团校要求,加强信念教育。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导致各种文化互相激荡,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势必对青年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二级团校应帮助大学生辩证看待国际局势,进一步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建立长效机制,使团校工作规范化。科学规范制度化建设。从体制出发,设立团校领导班子和执行机构,加强体制建设。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保障各项信息的积极落实,便于管理;同时各班之间进行绩效屏蔽,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同时设立成绩考核制度,每年进行结业考核,在学生干部选拔时优先考虑,实现“不培训不上岗”和“上岗必培训”的目标。
3.完善课程设计,使团课教学科学化。团校作为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其课程的开课必须为其设立的目的而进行服务,在确定团校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理应将团校课程科学化,设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教材或者组织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编写教材或者课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和座谈会获取的情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安排上课形式、培训内容等。
4.进行层次培养,使团校效果实效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尽可能满足学员多元化需求。学以致用,注重实践。结合共青团工作,给学生干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德芬.学习型组织:团校培训的新模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21-23.
[2]许宏刚.团校办学模式刍议[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33-35.
[3]吴新林.新形势下高校团校培训工作特性及创新途径探析[J].内江科技,2009,(1):41.
[4]游超颖.高校业余团校运行模式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7-39.
[5]相雷.依托团校培训,加强学生干部培养[J].东方企业文化,2010,(5):213-215.
关键词:二级团校;学生干部;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48-02
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之一,是高校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平台。团校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共青团工作系统、共青团思想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同样肩负了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二级团校作为高校团校的重要补充和延展,在学院共青团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院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思想引领建设以及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目前,二级团校的建设由于设置相对不规范、资金相对短缺、师资较为缺乏、制度不够完善等,使二级团校的建设工作未能落实到实处,也使共青团工作无法进行提升。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高校中办好二级团校,提高学院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思想建设,成为高校学院团委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二级团校设立的必要性
二级团校顾名思义是指高校二级单位在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共青团干部的重要组织平台。是高校中以学院为单位开设的共青团干部培养学校,它依托于学院团委,服务于学院共青团工作,致力于学院共青团干部的培养,对于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总结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二级团校是高校团校的重要补充和功能延展。(1)二级团校扩展了教育资源。二级团校具有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各学院可根据自身特色,以学院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其量身制订课程方案。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平台更多,可以邀请更多的校内外人力资源给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和宣讲,解决了团校时间短而导致的工作浮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的弊端。并且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内容,使学生干部更加深刻地领会培训内容及其意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素质拓展、礼仪培训、视频制作、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培训形式,克服从前单一讲授、僵化的模式,做到新而活。(2)二级团校扩大了受益人群。二级团校的培训对象不仅包涵了各班级的班长、团支书,还包括了类似于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各班班委成员,甚至延展到学院各大社团主要学生干部与学院各级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这样有利于整体规划,提高针对性,也有利于扩大培训的受益面。(3)二级团校提高了教育实效。二级团校的开设,更利于贴近学院实际,无论是思想引导教育还是工作技能培训,对于学院中的学生干部,更为实用,也更为有效。高校团校教育通常有固定的时间限制,短期培训为主,以思想引导为主,注重理论学习。而二级团校教育可更贴合学院学生实际需求,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在各学院设立二级团校,建设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教育培训格局,扩大了学生干部人群的受益人数,使培训对象涵盖从校级学生组织骨干、班长、团支书到学院社团、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委。
二级团校有利于结合学院共青团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共青团各项工作,如文体、科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可以二级团校中实践课程为依托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又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际工作。
2.二级团校有利于学院共青团工作系统化。(1)二级团校有利于资源整合,使共青团工作更具条理化。二级团校作为学院共青团重要的组织建设,发挥了有效作用,办好二级团校,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文艺、体育等工作整合,使共青团工作融入二级团校中,也通过二级团校促进共青团工作的提升。共青团工作相对复杂,多临时性,不系统,无理论,就无法从理论上进行创新。通过二级团校将共青团工作进行系统规划,资源整合。在相应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实践课程,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促进共青团工作的提升。(2)二级团校有利于培养人才,使共青团工作更具战斗力。轻培养、重使用的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干部还未经锻炼就卸任也使整个培养过程变得似乎可有可无,团委老师不愿意花精力去做,而学生也不愿意去学,经过培养的干部和未经培养的干部差别不明显,战斗力差。二级团校能将学生干部培养系统化,在实践课程进行的同时,理论知识课程贯穿全年,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体会真知,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型学生干部队伍。(3)二级团校有利于实践运行,使共青团工作更具实效化。高校团校很大部分在于思想引导和方法介绍,而对于具体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未进行良好认证,更没有实践平台,思想引导工作与培养人才的目的较好平台,二级团校的老师多是辅导员或团委老师,较好把握学生状况,二级团校更具有针对性。
二级团校实践平台更具体,除去理论教育,多为与共青团工作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工作,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二级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培训主题模糊,教育效果不明显。二级团校对于团校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所有的共青团工作都压在团校上,或是将团校独立于共青团工作,安排学生干部参与培训,没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2.培训方式单一,形式多样性不强。目前团校培训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的模式进行,理论教学多以讲授的模式,偏于政治说教,形式单一僵化,忽视了广大同学的实际需求。仅以讲座、座谈等形式,很难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更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3.培训对象笼统化,针对性不强。一期团校所有人都上一样的班,年级不分、职位不分、基础不分,不同基础与工作经历,对同样课程的消化程度不同。对于学生干部而言,由于自身的经历和兴趣不同,他们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有的可能是表达能力,有的可能是组织能力,有的可能是社交能力等。强调普遍教育,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三、高校二级团校建设的走向
1.明确团校要求,加强信念教育。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导致各种文化互相激荡,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势必对青年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二级团校应帮助大学生辩证看待国际局势,进一步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建立长效机制,使团校工作规范化。科学规范制度化建设。从体制出发,设立团校领导班子和执行机构,加强体制建设。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保障各项信息的积极落实,便于管理;同时各班之间进行绩效屏蔽,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同时设立成绩考核制度,每年进行结业考核,在学生干部选拔时优先考虑,实现“不培训不上岗”和“上岗必培训”的目标。
3.完善课程设计,使团课教学科学化。团校作为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其课程的开课必须为其设立的目的而进行服务,在确定团校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理应将团校课程科学化,设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教材或者组织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编写教材或者课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和座谈会获取的情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安排上课形式、培训内容等。
4.进行层次培养,使团校效果实效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尽可能满足学员多元化需求。学以致用,注重实践。结合共青团工作,给学生干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德芬.学习型组织:团校培训的新模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21-23.
[2]许宏刚.团校办学模式刍议[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33-35.
[3]吴新林.新形势下高校团校培训工作特性及创新途径探析[J].内江科技,2009,(1):41.
[4]游超颖.高校业余团校运行模式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7-39.
[5]相雷.依托团校培训,加强学生干部培养[J].东方企业文化,2010,(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