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市6所中职学校开展教研组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时发现,学校教研组活动面临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不明确活动目的、教研内容局限、教研过程形式化、不重视教研结合”等现象。对中职学校教研活动进行诊断与改进这成为急需完成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教研组、活动、目的、教学质量、中职学校
什么是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群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是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仅凭个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往往需要教研组这样的群体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研组活动是由校内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系列主题开展的有目的、有效果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笔者在对我市6所中职学校开展教研组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时发现,学校教研组活动面临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不明确活动目的、教研内容局限、教研过程形式化、不重视教研结合”等现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中职学校教研活动进行诊断与改进这成为急需完成的一项工作
一、教研组活动目的的诊断与改进
教研组的全称是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之一,它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根据现有资料,教育部于1952年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早就明确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其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随着教研组管理职能加强,目前多数学校教研组起到的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作用,例如排课,考试安排、教学检查,人事管理等,大多数教研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学校布置了什么任务,学习什么文件精神,迎接什么检查等而开的一次会议,教研组组长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召集人,成为传达学校指令的“通讯员”和处理组内事务的“干事”。教研组活动真正留给教学研究的空间是少之又少,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学校从上到下明确教研组的根本职能、重新审视教研组活动的目的。
二、教研组活动内容的诊断与改进
在调研中还发现,教研组活动的内容缺乏实践的针对性,多数的教研组活动内容安排上很少有延续性,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对某一问题的长期深入探究,在教研组活动中,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和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不了了之,只有走马观花式的讨论几句。研究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教研组活动往往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的。教研组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特定教研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才可能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现自我发展。所以教研组活动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具有统筹规划,每一次活动与每一次活动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实事求是的进行教学研究,并且取得有效的结论或方法,真正做到有针对性、有方法、有结论、有成效。另外“教”是“研”的根源和目的,那么所有要研究的问题都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如果研究的问题内容脱离了学科组教师的实践教学,而只是针对时下流行什么话题,研究什么话题,那么教研活动就偏离了它的初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教研组活动过程的诊断与改进
在笔者调研的教研组活动中,大多过程形式化,例如在听课、说课、评课时,多数组员会碍于同事关系说几句无关痛痒的好话,没有深入思想上的交流;例如在某课题研究时,发挥不了教研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出行之有效的结论。好的教研组活动应该是每位组员都自愿认真积极的投入到教研活动中,而想要组员自愿投入活动中,那么在活动过程中不应该通过强制性检查和考核等方式来落实教师是否参与教研活动,而是通过引领、诊断和激励等方式来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并且让教师切实体会到参与教研活动为自己的专业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研组活动过程去掉行形式化,变成组员的主动参与式。以教研成果为导向是一个很好凝聚组员主动认真参与教研活动的方法,例如在调查研究中,某校机电学科教研组教师围绕共同开发电工电子立体教材这一教学成果开展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那么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组员参与度非常的高,积极讨论学情特点,课程特点,最后很好的完成了这一教学成果,既提高了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科组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想如果对教研组活动过程进行改进,保证实事求是,长此以往每一位教师都会得到质的升华,那么也不会担心教师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了。
四、教研组活动总结的诊断与改进
笔者调研最后环节是围绕着教研组活动的总结和评价,发现在教研组活动总结中,要么干脆没有活动总结,要么是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简单回顾说明,那么这种对教研组活动总结的不重视,导致即使改进了教研活动内容,教研活动过程,教师还是很难从教研组活动中得到理念的提升,教研的进步,对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的帮助极其有限。所以每一次教研组活动结束,不仅每个组员要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而且整个教研组应该有深刻的集体总结与反思,这些总结与反思形成客观的数据化,后期再有新的理念与想法可以继续添加,最后形成像药方一样,发给每个组员,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拿出药方对症下药,切实的帮助到每个教师。这才是将教研活动的“教”与“研”行之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教研的意义与目的,“教”是“研”的根源和目的,“研”是促“教”的重要途径,只要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中国的教研组现象”平议[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凤英;教研组长在课例研究中怎样介入[J];新課程(综合版);2007年02期
[3] 刘林虎;教研活动的目的[J].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4期
[4] 杨清. 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关键词:教研组、活动、目的、教学质量、中职学校
什么是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群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是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仅凭个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往往需要教研组这样的群体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研组活动是由校内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系列主题开展的有目的、有效果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笔者在对我市6所中职学校开展教研组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时发现,学校教研组活动面临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不明确活动目的、教研内容局限、教研过程形式化、不重视教研结合”等现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中职学校教研活动进行诊断与改进这成为急需完成的一项工作
一、教研组活动目的的诊断与改进
教研组的全称是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之一,它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根据现有资料,教育部于1952年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早就明确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其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随着教研组管理职能加强,目前多数学校教研组起到的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作用,例如排课,考试安排、教学检查,人事管理等,大多数教研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学校布置了什么任务,学习什么文件精神,迎接什么检查等而开的一次会议,教研组组长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召集人,成为传达学校指令的“通讯员”和处理组内事务的“干事”。教研组活动真正留给教学研究的空间是少之又少,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学校从上到下明确教研组的根本职能、重新审视教研组活动的目的。
二、教研组活动内容的诊断与改进
在调研中还发现,教研组活动的内容缺乏实践的针对性,多数的教研组活动内容安排上很少有延续性,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对某一问题的长期深入探究,在教研组活动中,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和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不了了之,只有走马观花式的讨论几句。研究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教研组活动往往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的。教研组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特定教研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才可能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现自我发展。所以教研组活动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具有统筹规划,每一次活动与每一次活动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实事求是的进行教学研究,并且取得有效的结论或方法,真正做到有针对性、有方法、有结论、有成效。另外“教”是“研”的根源和目的,那么所有要研究的问题都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如果研究的问题内容脱离了学科组教师的实践教学,而只是针对时下流行什么话题,研究什么话题,那么教研活动就偏离了它的初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教研组活动过程的诊断与改进
在笔者调研的教研组活动中,大多过程形式化,例如在听课、说课、评课时,多数组员会碍于同事关系说几句无关痛痒的好话,没有深入思想上的交流;例如在某课题研究时,发挥不了教研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出行之有效的结论。好的教研组活动应该是每位组员都自愿认真积极的投入到教研活动中,而想要组员自愿投入活动中,那么在活动过程中不应该通过强制性检查和考核等方式来落实教师是否参与教研活动,而是通过引领、诊断和激励等方式来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并且让教师切实体会到参与教研活动为自己的专业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研组活动过程去掉行形式化,变成组员的主动参与式。以教研成果为导向是一个很好凝聚组员主动认真参与教研活动的方法,例如在调查研究中,某校机电学科教研组教师围绕共同开发电工电子立体教材这一教学成果开展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那么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组员参与度非常的高,积极讨论学情特点,课程特点,最后很好的完成了这一教学成果,既提高了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科组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想如果对教研组活动过程进行改进,保证实事求是,长此以往每一位教师都会得到质的升华,那么也不会担心教师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了。
四、教研组活动总结的诊断与改进
笔者调研最后环节是围绕着教研组活动的总结和评价,发现在教研组活动总结中,要么干脆没有活动总结,要么是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简单回顾说明,那么这种对教研组活动总结的不重视,导致即使改进了教研活动内容,教研活动过程,教师还是很难从教研组活动中得到理念的提升,教研的进步,对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的帮助极其有限。所以每一次教研组活动结束,不仅每个组员要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而且整个教研组应该有深刻的集体总结与反思,这些总结与反思形成客观的数据化,后期再有新的理念与想法可以继续添加,最后形成像药方一样,发给每个组员,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拿出药方对症下药,切实的帮助到每个教师。这才是将教研活动的“教”与“研”行之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教研的意义与目的,“教”是“研”的根源和目的,“研”是促“教”的重要途径,只要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中国的教研组现象”平议[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凤英;教研组长在课例研究中怎样介入[J];新課程(综合版);2007年02期
[3] 刘林虎;教研活动的目的[J].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4期
[4] 杨清. 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