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基于混合课程的实践,借鉴翻转课堂以“先学后教”课程预习为主的观点,吸纳了对分课堂“少教多学”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主张,建立“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多领域的高阶发展。
[关 键 词] 混合式课程;教学体系;宏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48-02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世界许多著名国家机构和教育学者所研究。较为认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学专家Purnima Valiathan提出的技能驱动、态度驱动和能力驱动等三种模式,强调混合式学习应根据技能、态度和能力在恰当时间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给大学生“增负”的思想,本文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借鉴翻转课堂以“先学后教”课程预习为主的观点,吸纳对分课堂“少教多学”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主张,同时融合项目化教学基本实践,建立了“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多领域的高阶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念
以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为背景,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课程以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金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层次,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互动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管理实时化,构建课程基础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制定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信息化
教学内容源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岗位能力目标的定位,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知識点中识别出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形成章节思维导图,并标注出重难点。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配套教学课件、视频、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实现互联网时代下“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的泛在式学习。
本课程的配套学习资源共包括课件、微视频、思维导图、参考文献等不同类型,每个知识子单元配置有若干知识拓展,主要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以及若干实验数据Excel表,涵盖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全部知识内容。
2.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完成教学内容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采用参与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宏观经济学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实施阶段,采用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增加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加深学生的学习程度。
3.教学管理实时化
该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考核方式。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授课方式,使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成为常态。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而是把学生的每个学习步骤都纳入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见文末图)。
(二)混合式教学体系
1.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学情,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在众多知识点中确定适合授课对象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它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可以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慎选引起学习动机的材料、考虑多元材料;评估内容的适切性,可以使用动机性强的时事新闻;视频内容需涵盖基础知识;视频时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提供引导式随堂测试。
以培养自学精神、提高高阶思维能力、鼓励同侪学习为原则,实现的路径按照“微课学习(课前)—应用练习(课中)—拓展增进(课中)”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参与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优慕课、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学习手段,通过多学科渗透进行知识传授和课外延展,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章节重点和难点的解析和强调,主要通过教学资源、课程论坛、在线测试和思维导图四个环节来实现。
此外,章节配有思维导图,把本章设计的所有知识点都展现在一张图中,重点、难点均有标注,脉络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对本章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前教师把思维导图上传到教学资源中,方便学生自学。课中针对本章重点、难点,加以详细讲述,并做练习巩固。
2.教学实施阶段
根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程度=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本文试图设计出一种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使整个学习过程信息输出占比多,信息输入占比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和实践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高效学习。 首先,通过混合式课程教学,从课程形式、考核方式、上课方式、课下自学要求的变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让学生津津乐道的是研究型学习环节,其中大家最喜欢的是最后的小组汇报环节。小组汇报共分三个环节:汇报、提问、答辩。在提问环节中,由汇报组成员依次向其他各组提出一个有关本主题的问题,汇报组指定一名成员回答。在答辩环节中,其他各组依次向汇报组提出一个有关本主题的问题,由汇报组成员回答。
其次,在每次课前和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也非常重要。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点之一就是拉近了师生关系。包括课前讨论中,学生留下疑问,教师及时解答;笔记分享过程中学生上传笔记,教师及时阅览并在课上展示优秀笔记,都很好地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最后,学生从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内化的全过程,考核过程多元化。学生愿意去迎接各种挑战,完成各种任务。
(1)课前自学
混合式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制作和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依据任务单的内容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下一步的课堂活动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把该门课程的学习体会、要求和建议写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预习笔记,在接下来的课堂讨论中会用到每人的预习笔记,以形成小组的学习笔记。
引导式的随堂测试题目宜少不宜多、宜易不宜难,一般控制在3~5题,主要目的是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面授中以抢答题的形式再次出现,以确认预习效果。
(2)课中互动
在课堂面授阶段,一般是按照“学生讨论前课—教师讲授新课”的模式进行。学生首先要在课下预习完成后进入小组学习情景,形成小组的预习成果,然后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期获得比较好的小组成绩。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上小組讨论内容须与预习呼应,并通过小组展示环节确认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无误,如果理解有偏差,则要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
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研究型学习这种任务类型。研究型学习任务在学期初下发,学期末汇报。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开展项目,课程进行中还会安排1~2次的教师指导活动。研究型学习主要在线下完成,包括查找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形成研究报告、制作PPT、录制讨论视频、准备答辩等。通过各小组上传的讨论视频教师进行检查反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研究型学习任务的下达、作业的提交、成绩的评价都在线上完成,因此考核中仍然归为线上学习行为。
(3)课后拓展
课后检验学习效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完成课后习题。此外,小组学习任务的参与实践也是拓展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的方法之一是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出来,只有分享才能带来快乐,无论是分享学习所得、所思、所感,还是学习困惑、焦虑和迷茫,相信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最后,学习成果调查问卷是自查学习行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问卷的完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自省过程。
目前,混合式课程已初具规模,也已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模式,但我们也应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分析和讨论,评价体系的建立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效率。因此,我们将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优化改革方案,完善评价体系,力争在新一轮教学中把信息化教学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牛喜霞,张明慧.过程化教学考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66-167.
[2]张丽华,卫泽.能力本位教育: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及思考[J].2018,38(6):26-28.
[3]管恩京,林健,任传波.教务管理者视野下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4):92-98.
[4]李震梅,魏佩瑜,董传岱,等.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14,36(3):99-101.
[5]尹苗,李逢庆.《细胞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40(2):260-268.
编辑 李 静
[关 键 词] 混合式课程;教学体系;宏观经济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48-02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世界许多著名国家机构和教育学者所研究。较为认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学专家Purnima Valiathan提出的技能驱动、态度驱动和能力驱动等三种模式,强调混合式学习应根据技能、态度和能力在恰当时间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给大学生“增负”的思想,本文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借鉴翻转课堂以“先学后教”课程预习为主的观点,吸纳对分课堂“少教多学”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主张,同时融合项目化教学基本实践,建立了“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多领域的高阶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念
以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为背景,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课程以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金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层次,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互动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管理实时化,构建课程基础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制定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信息化
教学内容源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岗位能力目标的定位,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知識点中识别出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形成章节思维导图,并标注出重难点。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配套教学课件、视频、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实现互联网时代下“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的泛在式学习。
本课程的配套学习资源共包括课件、微视频、思维导图、参考文献等不同类型,每个知识子单元配置有若干知识拓展,主要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以及若干实验数据Excel表,涵盖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全部知识内容。
2.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完成教学内容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采用参与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宏观经济学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实施阶段,采用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增加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加深学生的学习程度。
3.教学管理实时化
该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考核方式。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授课方式,使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成为常态。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而是把学生的每个学习步骤都纳入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见文末图)。
(二)混合式教学体系
1.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学情,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在众多知识点中确定适合授课对象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它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可以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慎选引起学习动机的材料、考虑多元材料;评估内容的适切性,可以使用动机性强的时事新闻;视频内容需涵盖基础知识;视频时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提供引导式随堂测试。
以培养自学精神、提高高阶思维能力、鼓励同侪学习为原则,实现的路径按照“微课学习(课前)—应用练习(课中)—拓展增进(课中)”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参与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优慕课、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学习手段,通过多学科渗透进行知识传授和课外延展,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章节重点和难点的解析和强调,主要通过教学资源、课程论坛、在线测试和思维导图四个环节来实现。
此外,章节配有思维导图,把本章设计的所有知识点都展现在一张图中,重点、难点均有标注,脉络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对本章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前教师把思维导图上传到教学资源中,方便学生自学。课中针对本章重点、难点,加以详细讲述,并做练习巩固。
2.教学实施阶段
根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程度=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本文试图设计出一种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使整个学习过程信息输出占比多,信息输入占比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和实践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高效学习。 首先,通过混合式课程教学,从课程形式、考核方式、上课方式、课下自学要求的变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让学生津津乐道的是研究型学习环节,其中大家最喜欢的是最后的小组汇报环节。小组汇报共分三个环节:汇报、提问、答辩。在提问环节中,由汇报组成员依次向其他各组提出一个有关本主题的问题,汇报组指定一名成员回答。在答辩环节中,其他各组依次向汇报组提出一个有关本主题的问题,由汇报组成员回答。
其次,在每次课前和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也非常重要。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点之一就是拉近了师生关系。包括课前讨论中,学生留下疑问,教师及时解答;笔记分享过程中学生上传笔记,教师及时阅览并在课上展示优秀笔记,都很好地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最后,学生从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内化的全过程,考核过程多元化。学生愿意去迎接各种挑战,完成各种任务。
(1)课前自学
混合式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制作和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依据任务单的内容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下一步的课堂活动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把该门课程的学习体会、要求和建议写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预习笔记,在接下来的课堂讨论中会用到每人的预习笔记,以形成小组的学习笔记。
引导式的随堂测试题目宜少不宜多、宜易不宜难,一般控制在3~5题,主要目的是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在接下来的课堂面授中以抢答题的形式再次出现,以确认预习效果。
(2)课中互动
在课堂面授阶段,一般是按照“学生讨论前课—教师讲授新课”的模式进行。学生首先要在课下预习完成后进入小组学习情景,形成小组的预习成果,然后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期获得比较好的小组成绩。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上小組讨论内容须与预习呼应,并通过小组展示环节确认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无误,如果理解有偏差,则要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
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研究型学习这种任务类型。研究型学习任务在学期初下发,学期末汇报。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开展项目,课程进行中还会安排1~2次的教师指导活动。研究型学习主要在线下完成,包括查找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形成研究报告、制作PPT、录制讨论视频、准备答辩等。通过各小组上传的讨论视频教师进行检查反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研究型学习任务的下达、作业的提交、成绩的评价都在线上完成,因此考核中仍然归为线上学习行为。
(3)课后拓展
课后检验学习效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完成课后习题。此外,小组学习任务的参与实践也是拓展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的方法之一是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出来,只有分享才能带来快乐,无论是分享学习所得、所思、所感,还是学习困惑、焦虑和迷茫,相信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最后,学习成果调查问卷是自查学习行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问卷的完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自省过程。
目前,混合式课程已初具规模,也已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模式,但我们也应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分析和讨论,评价体系的建立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效率。因此,我们将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优化改革方案,完善评价体系,力争在新一轮教学中把信息化教学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牛喜霞,张明慧.过程化教学考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66-167.
[2]张丽华,卫泽.能力本位教育: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及思考[J].2018,38(6):26-28.
[3]管恩京,林健,任传波.教务管理者视野下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4):92-98.
[4]李震梅,魏佩瑜,董传岱,等.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14,36(3):99-101.
[5]尹苗,李逢庆.《细胞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40(2):260-268.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