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的措施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参与班集体活动是提升其活动能力、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对目前中职生在集体活动参与度方面表现出诸多不足,具体而言,中职生参与积极性不足、无法更好地表现出集体活动的群体影响力,集体活动完成度严重不足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因而,本文在综合研究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情况的情况下,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的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生班集体活动的组织实施,达到良好的教育与锻炼目的。
  关键词: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
  一、 引言
  中职生通过参与班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其积极向上、乐观纯洁的思想和人格,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锻炼机会。班集体活动可以锻炼中职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特别是通过与同学、陌生人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更主要的是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以及实践创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班集体活动因为其活动形式不单调、活动乐趣较多,因而在实际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丰富中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组成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将高校的育人工作向社会拓展,构建中职学校教育新平台。
  二、 中职生参与班集体活动的价值
  (一) 个人价值
  中职大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有助于进行社会锻炼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为将来毕业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大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大学校园中度过的,对于外界社会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关注度不高,同时由于接受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目前我国中职大学生在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中都表现出较大的缺漏,与社会的接触面较小,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通过参加班集体活动,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规划设计能力等诸如此类在学校中难以单独学习得到的能力,并且通过完成班集体活动,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道德修养,完善人格魅力。
  (二) 教育价值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总表现出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样子,这种形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如今的90后大學生之中,由于其在家独生子女的待遇,因而娇生惯养成为了其通病,而通过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班集体活动将会使得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更加平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中职大学生班集体活动不仅对于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对班集体活动的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有一定的帮助,大学生通过参与班集体活动可以完善社会行为教育的发展模式,转换发展思路。同时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一种较好的锻炼。
  三、 提升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的有关措施
  (一) 变革活动模式,吸引中职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校在设计班集体活动的时候大多以常见的活动类型为主,包括社区志愿活动、读书分享会等内容,中职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很难感受到活动的新意,陈旧的活动模式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同时也无法更好地体现班集体活动的价值。
  应该明确的是,中职生参与班集体活动能够更好地锻炼其行为能力、思维意识,因而在班集体活动模式的变化上,班主任以及学校要更好地突出发展性眼光,多设计具有互动特性的集体活动,强调班级中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作为团队成员的力量,比如拔河等体育项目或者辩论赛等文化类项目。
  (二) 增加综合服务模式,在活动中学习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中的“服务学习”模式,可以明确该模式是利用学校的教育与公共服务资源和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服务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将班集体活动当成一种锻炼和拓展见闻的机会,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服务他人同时从中学习到与不同事情的处理方式,包括感情和意志的锻炼。
  可以发现,班集体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它要求参与者具有服务意识和学习心态,而外国的班集体活动模式充分的照顾到了这种现实需求。对于国内的中职教育环境而言,将班集体活动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如能在未来将“服务学习”的模式深入贯彻,大学生必然能够理解服务即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因而可以促进班集体活动的全面化发展。
  (三)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参加集体活动程
  班集体活动的设计、应用过程中,老师应因材施教,与学生在一个平等对话的角度。老师应以辅助者姿态参与到班集体活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看法,大胆的阐述出来,自信去实践,并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靠自己的双手,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老师通过班集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思考、自我动手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培养其创造力、求知欲、自我学习的品质。活动开始之初,老师要积极进行组织和策划,最好是与学生商讨,共同策划并实施。
  当班集体活动展开后,应参与到其中去,发现每个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境遇,及时发现学生在进行班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用温和的方式进行交流引导,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使学生更为乐观、向上、积极地加入班集体活动中。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各界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中职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能力的培养。通过班集体活动的策划,一方面使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互动能力的培养。
  (四) 调整心态,提高参与积极性
  目前中职大学生在参加班集体活动时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而对于中职学生自身而言,对班集体活动的理性认知缺乏是导致其现实参与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看,人们在参与任何一项社会活动时其动机总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金钱或者是外在的夸赞或者鼓励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动因,大学生在参与班集体活动时也是这样,通过一定的活动、接触不同的服务对象,将使其自我满足感上升,这是符合人类基本的社会生活规律并且具有积极意义的。而目前中职大学生大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积极意义,仅仅把班集体活动当成是一种任务或者是必要的锻炼方式,忽略了对班集体活动本身意义的思考,因而其心态尚未摆在正确的位置。
  加强中职大学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首先就要实现大学生心态的转变,从以往被动和强迫式的参与方式转变为积极的、有乐趣的参与,并且能满足自己一定心理需求的参与模式。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可以使得大学生明确其自身的社会价值,通过不断的参加积极向上的健康活动会更加完善大学生的乐观心态,达到对其人格和能力综合培养的目的。达到情感和意愿的高度统一,从根本上解决消极怠惰的心理对目前大学生班集体活动产生的影响。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有助于保证中职生社会教育的进行,提高其行为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好地促进现代中职教育的发展,因而其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态。为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中职生班集体活动参与度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贺丽萍,樊磊,方振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优秀班集体培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22-23.
  [2]赵恒芳.普通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困境及出路——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N].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2):122-125.
  [3]吴延生.大学校园精神价值演变校园主流文化建设应对——大学校园小说带来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1):140-141.
  [4]房雪娇.民办高校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涂红.中职学校新任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张璇,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漫漫泱泱且浩浩瀚瀚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重要且无法取代的一部分——诗歌。毫无疑问,高中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应尽显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代诗人词人作诗歌无非是为了抒情言志,而现代人读诗歌则是为了感悟人生,体会在诗词作者所在时代的时代精神,自然也能从中感受诗词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在,感受诗歌中丰蕴典雅的情韵,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水平,丰富自身原本尚为肤浅的内涵。诗歌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为了
本文对新生儿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测定了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E水平变化,分析了其临床意义及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生儿生后E水平随日龄
摘要:笔者列举了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I和卷III中有关排列组合问题、几何组合计数问题、数列新定义计数问题方面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发现此类题同根同源,其本质是一样的,由此得出数学问题的实质。  关键词:高考真题;案例剖析;揭示本质;提高技巧  2016年高考理科全国卷Ⅱ和卷Ⅲ的排列组合问题新颖有趣,表面上卷Ⅱ考查的是实际模型中的几何组合计数问题,卷Ⅲ考查的是纯数学的数列新定义计数问题,而如
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高职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编制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苏州某高职院校抽取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高职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0.84%,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1.39%、13.37%和73.12%。不同专业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子
摘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法规都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师的专业性;专业素质;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美国《时代周刊》一篇名为《危急!教师不会教》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担忧。教师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这是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在拥有世界最大的教师群体的中国,教师是职业吗?什么样的人才可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努力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个性,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以自主地发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
摘要: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容易忽视了文字所栖居的文学。本文就文本的“互文性”特点,阐述如何利用“互文性”为学生寻找阅读甘泉,把课文置于文本外的群体之中,焕发文本的光彩,从而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文性;文本群;文化视野  时下,许多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本知识点的挖掘上,这种狭隘的文本解读与“就书论书”“就文解文”式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