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作者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体验通过书面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文章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文章本体是思维的结晶。”可见,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生习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一、提纲,让思维更周全
写提纲的过程,是作者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过程,是让思维趋于完整、缜密的过程。所以,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学生列提纲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要求,提纲有很多种另类的设计。这些独特的设计能充分凸显训练重点,起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小鱼提纲。对于初学习作的学生来说,文章主次详略的安排是个很大的难点,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开头写得冗长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则草草了事。小鱼提纲就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这种问题。将提纲列在鱼头、鱼身、鱼尾的相应位置,在对比着提纲写作时,学生就很自然而然地注意到每个部位相应的篇幅,而思维的方向也更明确、更集中。
二、重放,让思维更精细
学生不会描写,叙述粗陋是让教师觉得最头疼的问题。往往教师苦心经营的一项有趣的活动,尽管操作时学生兴致盎然,但写作时依旧被概括为聊聊百来字;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追求字数,不惜在简单的句子上大量堆砌形容词。对于很多学生来讲,“看”和“写”依旧是风牛马不相即的两件事。
动笔写作之前,学生应该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重放。如果写的是一棵树,那么这棵树树干的粗细、颜色、质感,树叶的色泽、颤动、声响,每一片落叶从空中飘飞下来的情状等,都要尽可能细致地在作者眼前浮现;如果写的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说话时候的表情、明显的手势、语气的高低起伏,哪怕是风吹过来扬起的发丝,都要清清楚楚地出现在脑海里。教师要让学生闭上眼睛去“重放”,集中全部精神意念用心去“看”,一遍又一遍,直到要描述的所有一切在脑海里都像看电影一般清晰明了,才是真正到了该动笔的时候。
三、追问,让思维更深刻
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有的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文章立意高远;有的学生却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追问,是让思维趋向深刻、促进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的好方法。
教师要善于追问。面对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大到国计民生,小至零碎琐事,教师都要经常组织学生思考、辨析。
学生要勤于追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个性,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因为提问往往是思考的开始。所以,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追问,鼓励学生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发问。可以给学生准备一本记录“今天你问了没有”的本子,在“我的提问”中写下他的问题,在“我的思考”中写下他的看法。对时尚的追求、对老师的评价、对时局的关注、对班务的见解、对科学的探索、对学习的认识、对生活点滴的观察透视、对成长方向的把握思考……都可以记录在追问与思考中,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颗敏锐的眼睛,无论对于他的思维、习作,还是人生,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四、联想,让思维更发散
一个陶瓷水杯,一双老师刚买的“安踏”运动鞋,看着它们,你想到了什么?——装满清水、然后加入了蜂蜜、一只蚂蚁闻着甜味爬来了。攀缘、掉了进去。被倒进了下水道,里面住着忍者神龟,爱吃意大利馅饼。其实比萨味道也不错。不过垃圾食品不能多吃,发胖。班里有个同学是个胖子,跑步很喘。我特喜欢今年的体育老师,总是穿安踏。“追求,永不止步”。很多广告其实都不错……
这是一个学生在做联想训练时写下的思维“流”,记录他联想的全过程。虽然凌乱,但他快速流畅的思路依然令人赞叹。后来,在进一步梳理和思考的基础上,他整理了他的思绪,创作了一篇童话:《加油,蚂蚁!》,写一只蚂蚁为了找寻“甜湖”的坎坷经历,结尾用的是安踏的广告:“追求,永不止步!”我在阅读时甚至觉得这已经像一个精彩的广告策划了。
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决定着文章思路的开阔、意境的深远、内容的充实。联想,是训练思维发散性的最好办法。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情、因景不断地进行各种联想训练,能刺激学生思维的灵敏度,更能使思维的触手向古今中外四面八方无限延伸。
五、求异,让思维更新颖
习作,作为一种利用个性化的语言符号表达个性化的内心世界的形式,必然允许有更多的个性化的创造,就是要允许求异思维发挥。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老师说过,他儿童时代写作文之前有一个怪习惯:总要先想想别的同学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自己就偏不跟别人的一样。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习作,尤其是“大作文”,往往会因为指导过细而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如果能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就能明显减少这样的情况,学生习作就能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以写“暑假趣事”为例,首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避开“学游泳”“学做饭”等高频题材,细细筛查,尽量找到“独此一家”的有趣故事。然后向学生出示各种新颖的题材,指导学生在形式上也比赛创新。这样,老题新作,题材和体裁一下子都五彩斑斓了:学生写出了日记体的《捉鬼记》、剧本版的《呀,冰激凌!》、叙事诗体的《我有一顶瓜皮帽》、“三部曲”式的《PK》、有小标题的《走近“日全食”》、书信体的《重回故乡》、广告版的《胃,你好吗?》。这样,学生的思维一定更具创新能力,习作也一定更加个性十足、精彩纷呈。
(责编黄桂坚)
一、提纲,让思维更周全
写提纲的过程,是作者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过程,是让思维趋于完整、缜密的过程。所以,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学生列提纲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要求,提纲有很多种另类的设计。这些独特的设计能充分凸显训练重点,起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小鱼提纲。对于初学习作的学生来说,文章主次详略的安排是个很大的难点,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开头写得冗长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则草草了事。小鱼提纲就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这种问题。将提纲列在鱼头、鱼身、鱼尾的相应位置,在对比着提纲写作时,学生就很自然而然地注意到每个部位相应的篇幅,而思维的方向也更明确、更集中。
二、重放,让思维更精细
学生不会描写,叙述粗陋是让教师觉得最头疼的问题。往往教师苦心经营的一项有趣的活动,尽管操作时学生兴致盎然,但写作时依旧被概括为聊聊百来字;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追求字数,不惜在简单的句子上大量堆砌形容词。对于很多学生来讲,“看”和“写”依旧是风牛马不相即的两件事。
动笔写作之前,学生应该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重放。如果写的是一棵树,那么这棵树树干的粗细、颜色、质感,树叶的色泽、颤动、声响,每一片落叶从空中飘飞下来的情状等,都要尽可能细致地在作者眼前浮现;如果写的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说话时候的表情、明显的手势、语气的高低起伏,哪怕是风吹过来扬起的发丝,都要清清楚楚地出现在脑海里。教师要让学生闭上眼睛去“重放”,集中全部精神意念用心去“看”,一遍又一遍,直到要描述的所有一切在脑海里都像看电影一般清晰明了,才是真正到了该动笔的时候。
三、追问,让思维更深刻
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有的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文章立意高远;有的学生却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追问,是让思维趋向深刻、促进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的好方法。
教师要善于追问。面对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大到国计民生,小至零碎琐事,教师都要经常组织学生思考、辨析。
学生要勤于追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个性,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因为提问往往是思考的开始。所以,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追问,鼓励学生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发问。可以给学生准备一本记录“今天你问了没有”的本子,在“我的提问”中写下他的问题,在“我的思考”中写下他的看法。对时尚的追求、对老师的评价、对时局的关注、对班务的见解、对科学的探索、对学习的认识、对生活点滴的观察透视、对成长方向的把握思考……都可以记录在追问与思考中,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颗敏锐的眼睛,无论对于他的思维、习作,还是人生,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四、联想,让思维更发散
一个陶瓷水杯,一双老师刚买的“安踏”运动鞋,看着它们,你想到了什么?——装满清水、然后加入了蜂蜜、一只蚂蚁闻着甜味爬来了。攀缘、掉了进去。被倒进了下水道,里面住着忍者神龟,爱吃意大利馅饼。其实比萨味道也不错。不过垃圾食品不能多吃,发胖。班里有个同学是个胖子,跑步很喘。我特喜欢今年的体育老师,总是穿安踏。“追求,永不止步”。很多广告其实都不错……
这是一个学生在做联想训练时写下的思维“流”,记录他联想的全过程。虽然凌乱,但他快速流畅的思路依然令人赞叹。后来,在进一步梳理和思考的基础上,他整理了他的思绪,创作了一篇童话:《加油,蚂蚁!》,写一只蚂蚁为了找寻“甜湖”的坎坷经历,结尾用的是安踏的广告:“追求,永不止步!”我在阅读时甚至觉得这已经像一个精彩的广告策划了。
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决定着文章思路的开阔、意境的深远、内容的充实。联想,是训练思维发散性的最好办法。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情、因景不断地进行各种联想训练,能刺激学生思维的灵敏度,更能使思维的触手向古今中外四面八方无限延伸。
五、求异,让思维更新颖
习作,作为一种利用个性化的语言符号表达个性化的内心世界的形式,必然允许有更多的个性化的创造,就是要允许求异思维发挥。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老师说过,他儿童时代写作文之前有一个怪习惯:总要先想想别的同学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自己就偏不跟别人的一样。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习作,尤其是“大作文”,往往会因为指导过细而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如果能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就能明显减少这样的情况,学生习作就能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以写“暑假趣事”为例,首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避开“学游泳”“学做饭”等高频题材,细细筛查,尽量找到“独此一家”的有趣故事。然后向学生出示各种新颖的题材,指导学生在形式上也比赛创新。这样,老题新作,题材和体裁一下子都五彩斑斓了:学生写出了日记体的《捉鬼记》、剧本版的《呀,冰激凌!》、叙事诗体的《我有一顶瓜皮帽》、“三部曲”式的《PK》、有小标题的《走近“日全食”》、书信体的《重回故乡》、广告版的《胃,你好吗?》。这样,学生的思维一定更具创新能力,习作也一定更加个性十足、精彩纷呈。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