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人事考试管理的思路探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cr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选拔、职称评定、人力资源开发都离不开人事考试,因此人事考试近几年来受到了人们关注。人事考试的公平性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也成为了从事人事考试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人事考试的种类逐渐增多,人事考试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复杂。文章针对人事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些改善人事考试的方法,希望对人事考试工作者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人事管理;安全性;考试质量
  人事考试是选拔人才、对人才进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人事工作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验的逐渐积累,人事考试管理得到了相应的改进。但随着参加人事考试的人员越来越多。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的人事考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一、人事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人事考试对人事管理有着巨大贡献,但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对人事考试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不难发现,人事考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虽然人事考试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可以用理想的状态来对现在的人事考试进行完善,这样就可以使我国的人事考试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本文认为在人事考试中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一)考试管理机构独立性差
  考试管理机构作为一支附属机构,其独立性相对较差,没有自主权和相应的发言权,同时因为受到机构性质的限制,考试的设计无法以市场作为向导。考试管理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人事行政需求,人事行政部门与考试机构之间的关系导致了考试管理机构出现了种种不足,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考试管理机构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由于根本原因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考试管理机构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使得考试管理机构的发展不能走向社会,只能进行于政府部门内部。
  (二)缺乏完善的考试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的人事考试管理机构缺乏稳定性,部分考试管理机构与人事机构中的部门合为一个整体,另一部分考试机构则在人事部门中存在。多数机构虽然有独立的法人,也经过注册,但是由于没有财力和人力去支撑,机构的运行会出现问题。对于因考试而获取的收入,机构自身也没有自主分配权,都需要国家统一管理,这样就造成了考试管理机构的发展处处都有受到其它部门的限制,从而使考试管理机构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执行机构 。
  (三)考试管理机构命令的执行由主管决定。
  考试管理机构的人事主管有权利独自对机构发布命令,但由于考试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从而导致了机构的人事主管对机构情况的了解不够透彻,因此所下达的命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考试管理机构的主管缺少专业意识,那么就会给考试造成不利影响。
  1. 个人意志体现过多
  虽然人事考试管理有相关的制度确保人事考试的公平性,但是作为人事考试的行政主管,在工作中很难做到中立,领导的意志对人事考试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间接的对考生的命运做出了评判。
  2. 决策盲目
  部分考试主管在工作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从而造成计划同实际安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统一的安排,将可能导致考生参加的考试时与机构人员产生冲突,或导致考生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盲目的奔波,浪费考生的精力和时间。
  二、提高考试管理质量的途径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陈旧的思想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人事考试中新的问题与矛盾不断出现,迫使从事人事考试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对人事考试管理的方式进行新的探究,在转变过程中需要用新眼光、新想法看待人事考试管理,思考人事考试管理,积极寻找提高人事考试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建设
  人的行为会受到思想的指导,因此人事考试管理机构要对工作者的思想进行提高。人事考试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中要坚持以党的领导思想作为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人事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全面的对考生进行观察,需了解考生的专业能力、思想觉悟等,使优秀的人才能被国家所使用,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则需要对参加考试的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人事评价制度,不断提高人事考试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确保人事考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完善管理制度
  人事考试的公平性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只有制度的约束才能确保人事考试的管理质量,人事考试制度的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完善考试流程,规范制度
  对人事考试流程的完善和制度的规范应当从全局出发,对考试中涉及到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规范,确保制度的严密性,例如政务公开制度、考试人员准则等,这些都是提高人事考试管理质量的合理方法,从而使考试中工作人员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确保人事考试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
  2. 分析数据,安排考点
  考试人员的急剧增加,使得考试资源变得更加紧张,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考试前就对考试参加的人员进行分析,依据分析数据对考试进行合理的安排,优化考场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缓解资源的紧张程度。
  3. 合理分配工作
  人事考试中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考试前一定做出合理的计划,作为人事考试的领导需要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工作的发展进程,发挥领导的作用。人事考试中的工作人员应当以考试为中心,服从领导的安排,做好考试服务工作,对考试前考中考试后的任务都要妥善的完成,确保人事考试的顺利进行。
  (三)施行异地监考制度
  异地监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治理监考工作中的作弊现象,经过多年的实践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通常做法如下,选一批责任心强,素质好的教师作为人事考试的监考人员;监考人员工作证件由考试管理部门统一制定,考试开始之前统一发放,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将证件收回,统一管理;每一科考试结束后要对监考教师进行调换,调换可依照“就近原则”,或“异员同考场原则”。“就近原则”指的使两所相近的考场的教师进行调换,“异员同考场原则”指的是,在同一个考场将不同考室中的监考教师进行调换。拟定方案后,可在提前一个小时左右通知监考教师。这样做合理的对监考工作进行了保密,避免了监考教师和考生之间相互串通作弊现象的发生。异地监考制度的实行,在人事考试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式。
  (四)加强考前教育
  考试中的两大主体分别为考生和监考管理人员,因此对于考风考绩的培训要从考生和监考老师两方面抓起。近年来,随着参加人事考试人员的增多,考生的素质差距较大,在考场经常会出现扰乱考场的考生出现。也有部分监考老师在监考工作中,玩忽职守,因此在每次人事考试之前,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对考生进行教育并对作弊的学生进行严格的处理,同时也要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避免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作弊、扰乱考场秩序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的选拔离不开人事考试,人事考试的科学管理在人才的选拔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不断的完善人才考试,使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得以体现是每个从事人事考试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做的事情。虽然现阶段,人事考试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人事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使人事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谈人事考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生产力,2010(12).
  [2]付墙.试论转型发展时期人事考试管理的创新途径[J].经济师,2013(11).
  [3]冉红兵.当前我国人事考试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2012(10).
  [4]朕忠徳.强化安全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推进人事考试工作平稳健康发展[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10).
  [5]保顺.人事考试中考场作弊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策[J].行政人事管理,2010(12).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人事考试中心)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今,国有资产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对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国有资产存在着十分严重
本文在对贵州省平坝县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获取相关资金需求的数据.发现收入水平低的农户资金需求大。民间资金借贷频繁。通过调研数据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数据
近年来,景德镇市文广新局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广电局的其体指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江西民生广播开播七周年,关注民生,全面升级,温度、力度、速度、气度,四度整合包装。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精品课程答疑环节薄弱且高校之间课程资源共享利用较差的现状,提出基于网格跨校构建精品课程答疑资源的思想,各高校作为网格节点按课程采用问题一答案对的方式
摘要:本文以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企业融资结构和投资行为分别用资产负债率和投资支出来表示,将内部现金流、托宾Q值和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支出为负相关,但不显著。  关键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投资行为  融资和投资一直在现代的金融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会直接影响
晚间是观众开机率最高的时段,因而也是收视率最高的时段,它是各电视台抢占市场的"桥头堡"。晚间新闻一直是各家电视台不可或缺的新闻栏目,可是最近几年,晚间新闻在各类争夺收视
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借鉴香港各大图书馆语种混排方法,对国内图书馆传统的排架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在期刊管理中率先使用语种混排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各位同仁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