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唱是听觉能力与歌唱能力审美意义的完美统一,是比较客观地判断一个歌唱者能力的一项声乐专业技能基础,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清唱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不断得以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帮助声乐学习的广大演员、教师、学生群体,为声乐的传播、发展与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展示的手段。在当今学习声乐潮流中,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考试、比赛的综合评判中。歌唱心理和专业技巧是一个歌唱演员所要具备的内外因素,在清唱中二者依附存在,相互帮衬,推动歌唱表现能力的不断提升展示。清唱者的演唱能力的体现在于其自身良好的表现心理和歌唱技术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清唱 歌唱心理 歌唱技能 专业训练 融合体现
清唱,顾名思义,没有任何乐器、人声等音响伴奏的衬托,完全由个人独自演唱的一种歌唱形式。这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必经之路,是演唱者自我检测,自我调整声音状态的简单而又有效的手段;也是歌唱在听觉审美上,歌者与听者的最直观而又纯净的比较。更准确地说,清唱是听觉能力与歌唱能力审美意义的融合表现,是比较客观地判断一个歌唱者嗓音条件、音乐基础及演唱能力的一项声乐专业技能展示方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当代艺术类院校及高校特长生招考的艺术专业面试中,报考声乐方向的学生都必需掌握的一项专业演唱技能。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演唱技能,是完美清唱表现的必备条件,在日常学习、总结、提升过程相互影响、循序渐进。那么,如何正确学习、熟练清唱这一令人紧张、彷徨、极不自信的歌唱方式,成为声乐教学的一项必修课程。
一、跟唱模仿——亦步亦趋
在很多时候,清唱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视频、CD、MP3、网络等各种音响传播渠道进行单一的模仿——跟唱。
跟唱练习有一个比较乐观的特点——“自信”,音响效果好,范唱专业水准高,音乐伴奏强势,跟唱者往往情不自禁,声情并茂,毫无顾忌。这样的学唱的效果比较锻炼学习者的乐感表现,能够自由放松地演唱。实际上,这样的跟唱过程就是清唱的自由阶段,比较随性,旁若无人。音乐在他自己的心里,在他的演唱中,有时带着耳麦,有时摘掉一边,有时全部放开音响,纵情歌唱。正如勋伯格认为:“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①俨然,如此的演唱方式歌者自身就是一位娴熟的歌手,置身于庞大的音效场上,自我陶醉,收放自如,音乐在他的心中跌宕起伏,歌声就是他的艺术品,自由洒脱,极力表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旁听者往往也会被其感染,随声附和。
跟唱的升级阶段——清唱。关掉音响,听觉效果反差呈现——“空洞”,当声音从喧闹的音乐环境中真空出来,没有了强势音响的衬托,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原野,突然显得极其单薄,没有弹性。此时,穿越在空气中的歌声苍白无力,音色干巴无光,演唱者就会显得毫无依靠,亦步亦趋,回归到清唱真实状态之中,甚至会感觉到放不开,不敢唱。强势的音响效果,衬托的是演唱技巧,忽略了听觉感受,特别是自我反馈的听觉效果。当音乐退尽,歌者继续,由此产生的矛盾怯场心理,逐一呈现,表现出音准、节奏、音色上的多样不稳定。实际上,个人清唱的音准效果存在较大的不定性,外在的音乐伴奏往往掩盖了歌者心理上的不安情绪,更多的是声音的喧示和情感的宣扬。当音乐伴奏暂时退场,演唱就失去了音响衬托,声音仿佛瞬间凝固在空气中。这好比在喧嚣的集市中,人群攒动,人们随心所欲各取所需,场面热闹自由,忽略个体,只有整体。而当万物散尽,集市中独留一人,一切归于平静,呈现出的更是紧张、孤独的气氛,此时的心理一定是怯生生、空荡荡的。跟唱中的临时清唱的效果亦是如此,音乐伴奏犹如喧闹的大环境,清唱者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一旦没有了音乐的衬托,声音就失去了依赖,歌唱者的心理就暂失平衡,顿显紧张、无助。
模仿性的跟唱阶段,音响伴奏烘托歌唱气氛,同时掩盖歌唱瑕疵,没有科学严谨的歌唱方法的基础支撑,声音自由无拘,演唱完全出于歌者自身的音乐感觉和听觉,是演唱者与音响自我协调、应和、融合的过程。而此时的清唱就是歌唱技术与歌唱心理的极度抗争,最能体现歌唱者的技术能力和乐感,最终往往是心理上略胜一筹的矛盾展示,音准、节奏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模仿阶段的清唱没有科学的气息与歌唱支点的支持,常常出现跑调、离调、节奏不稳等演唱基础问题,其存在的演唱心理一定是紧张、拘谨的,这恰恰与最初的跟唱阶段的自信表现成明显的对比,也是清唱基础问题的最初表现——“不自信”,亦步亦趋,小心翼翼。
二、专业训练——听唱同步
从专业声乐学习的角度研究表明,清唱训练有着举足轻重的必要性,这对于声乐教与学有着非常好的辅助和判断的听觉帮助,特别是音准、节奏和语感的控制和把握。换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在练习清唱过程中不断调整、提高歌者自身的音乐基础能力,从而找到自己更好、更美的歌声。
从事声乐学习、工作的朋友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初学阶段,所学的歌曲难度一般较为简单,音域跨度小,旋律平稳,朗朗上口,老师会特别强调歌曲的完整性,不主张歌曲的难度表现。此时,更多的学习方式都在于“听”,初学者在老师的循序引导下,随着钢琴伴奏展开旋律,放声歌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演唱示范和方法解析是重点,学生会在模仿老师声音位置、音色亮度中寻找歌唱的最初感觉,在懵懂状态的判断中学唱。也许此时的演唱不是很悦耳,但演唱者在过程中会逐步改善演唱的心理素质,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主要培养相对科学的演唱气息的支持、语言的表达等歌唱基础能力。因此,此时的演唱者对于歌唱是积极的、主动的、需要不断展现自我,表达情感,抒发内在的歌唱情感来不断提升演唱能力。既是“听”,就必然会是更多对老师演唱的模仿、判断、对比的学习,声音的纯粹表现比较积极,学生会在演唱中自觉地倾向学习心理表现,大胆地演唱。
那么,紧随其后的练习就是让学生清唱,进一步巩固相对主动的演唱欲望,同时检验其音准、节奏等音乐基础能力,逐步习惯清唱模式的声音状态和表现能力,提高自我听觉感知能力,从而调整演唱方法和技巧,这就是主动“唱”的阶段。一般情况下,清唱前会给个标准音高a1或第一乐句的旋律音高,学生根据提示音开始演唱。无伴奏的清唱,心理情感的內在动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演唱中的焦虑和怯场都会随着声音的传送而表现出来。因此,清唱中常会出现抖音、颤音等不稳定音色,紧张情绪会造成气息浅、控制难,音准节奏就会出现偏差,跑调现象严重。这个现象与前面的音乐跟唱模仿时的清唱有点相似,但关键差别在于,此时的清唱练习是在专业老师教学的引导下进行,学生清唱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老师的指导并予以纠正,声音在循环教学对比,反复演唱中逐渐改变着。因此,他的演唱一直是“听”与“唱”的思考辨别中不断改进,是科学歌唱方法指导支持下的清唱练习,是自我模仿、自我检验、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类似这样的清唱练习,往往特别能够锻炼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循循善诱,方向引导的歌唱心理的调整和建立的最好方式和手段,使清唱者从紧张谨慎到大胆放松演唱的心理磨合的过程,是在短时间内有效呈现清唱能力的学习途径,而这些变化和效果归其根源就是专业的学习训练。 三、歌唱心理与技巧运用的融合体现
清唱,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歌唱方式,是最能体现歌唱能力、音乐素养、个人心理的音乐表达。在当今学习声乐潮流中,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考试、比赛的综合评判中。清唱者的演唱能力的体现在于其自身良好的表现心理和歌唱技术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1.歌唱心理调节
歌唱心理的自我调控,对于清唱者来讲,是一种能力的挑战。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演唱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很多演出、考试场合,清唱者是全场的焦点,他的演唱更是聚焦点,人们可以忽略他的外表、形象,甚至现场表演,但是唯独不能忽略他的声音,因为听的就是演唱效果。此时的歌唱者仿佛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独行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气场的支撑,声音就无法自我控制,气息飘摇不定,音高位置不统一,音准有所偏差;有时会随着逐步加速的心率,歌唱速度忽慢忽快,节奏难以控制;有时也会因为过度紧张,感觉自己的声音与平时不像,出现忘词、断句等意外情况而无法继续演唱;有时甚至会因为过于专注音乐感觉的表现,特别希望突出歌曲的演唱难度,在一开始就把歌曲的调定高(低)了,造成演唱无法正常进行,声音失控等等。类似这样皆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情况,只有让演唱者自我成长,为自己提供更多可以一展歌喉的场合和方式,在紧张中锻炼,在不适应环境中寻求最佳状态,不断提升心理素质才能逐步改善,从而减少或避免因为清唱而临场紧张的歌唱心理。正如小提琴家帕尔曼所说:“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的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出,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越多,得益越多。在精神状态不正常的状况下演出的越多,情况就越好。”②
2.演唱技巧运用
科学演唱技巧的运用,是清唱的专业技术支撑,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在任何场合的清唱表现中,出现的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等有关声音的表现问题都要归结于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清唱中声乐能力表现的技术所依。
演唱中气息的稳定支持,支点的准确依靠,语言的明确表达等技巧因素融会贯通,是声乐学习的关键所在,必需依赖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准确的演唱腔体,因材施教,扎实功底。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专业技能的掌握一定是需要经年累月,长期刻苦磨砺的学习结果。与任何一项专业技能一样,歌唱的专业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熟练掌握歌唱的科学发声技巧,气息稳定,位置统一,真假声区衔接自然,音色乐感表现自如,演唱才能具备自我掌控能力。由此提升到清唱阶段,在日常不断学习展示中,通过听众的反馈和自我的感觉来慢慢习惯其音响特点,一定是具备相当的演唱实力和理想的审美效果。显然,科学技术支撑在清唱练习过程中能帮助演唱者时时调整、改进演唱技巧,掌握辨别有关音准、节奏等声乐基础问题和音乐表现能力,能及时有效的改变演唱中存在的气息控制,乐句连接和音色亮度等困难,在“唱”与“听”的判断学习中寻找最佳的歌声。
3.歌唱心理与技巧运用的融合体现
歌唱心理和专业技巧是一个歌唱演员所要具备的内外因素,在清唱中二者依附存在,相互帮衬,推动歌唱表现能力的不断提升展示。
有些人天生具备演员特质,善于表现,尤其大胆,在很多场合都能大方应对。特别是善于演唱表演的学生,超强的心理素质在开口的一瞬间就能捕捉住听众的心,非常擅长清唱表现,这是相对比较少数的,占有先天条件的优越性,但这仅仅是个体存在的心理条件,还需具备良好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而这些条件均要长期、有序的专业学习获得。“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引领。良好的演唱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很好的心理解读。“演唱者必须学会纠正自己不良的声音感觉,这种纠正一定要在教师的严格训练后才能完成,因为只有教师能定期给予你准确的反馈”③可见,在演唱中,特别是清唱中演唱者的听觉与听者的听觉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个人感官、审美、空间及传播等因素的差异,调整这些不协调的差异,关键还是要有一个能够随时发现并指出问题所向的专业教师,使之在不断学习磨合中,提高清唱的专业表现能力。
因此,清唱者与欣赏者达到听觉审美共识,就是清唱的最佳能力表现。当演唱技巧相对科学,相对稳定的阶段,清唱的技术表现就会日趋成熟,逐步改善或脱离音准、节奏、甚至音乐情感等不稳定因素,并由此基础上滋生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者依附存在,相互提升。当系统科学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得以积极配合,清唱的表现就会使唱者更加自信,听者更加愉悦,达到完美的融合体现。
四、心理因素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评析
长久以来,清唱作为歌唱考试的一种方式,常常困扰着很多声乐学习的学生。实际上这是一项既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又检验其专业技能的双向考核方式,需要胆量,更需要方法。
其一,从演唱者的角度来看,清唱是自我心理调控和演唱技巧的直接表现,最能检验和考验演唱技术、心理素质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歌唱形式。是演唱者能相对主观地辨别判断自己在演唱中需要调整改进的内外因素,有利于随时发现并找到演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得以改善。对于演唱者而言,清唱是最真实、最本色的演唱技能,心理素质是最需要挑战的对象。心理气场的强大支撑大部分源于各种演唱场合锻炼、不同学习阶段总结、以及专业技术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歌者本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清唱的个人心理与演唱能力的综合展示。
其二,从声乐的专业角度看,清唱相对比较基础客观地评判一个歌者的音乐综合能力,发现或判断其存在的歌唱潜力,有利于比较直观地辨别区分来自心理素质还是技巧运用的问题所向,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对感性的对比,是比较简单的考核手段。由此产生的评判结果,暂且抛弃心理因素的客观原因,可以对歌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学习基础、音乐感觉、发展空间做出比较规范的综合选择。这对于专业演员和各类艺术院校专业学生的选拔;各类综合艺术声乐能力的评析有着指导性的参考条件依据。
综上所述,清唱既是一种简单随性的歌唱方式,又是一项极具专业挑战的演唱技术,良好的清唱表演效果一定是歌唱心理与专业技术运用的完美融合体现。长期以来,清唱在声乐教学与表演中不断得以运用与实践,特别是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考试、声乐特长生选拔、综艺节目声乐比赛、以及各类艺术考试中广泛采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教师和从事相关文艺工作人员更加关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帮助学习声乐的广大演员、学生以及声乐爱好者,为声乐的传播、发展与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展示的手段。可见,清唱对于发现培养声乐工作者有着直接、敏锐的辨别特点;对于训练提高歌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能有着准确、灵动的指导方法;对于从事声乐教学、指导工作的教师群体有着及时、科学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种种清唱实践渠道发现,清唱对于演唱者基本具備的演唱能力、演唱心理和演唱前景可以有着初步的判断与归类;对于已经学习或参与到声乐演唱与教学工作人员具备很好的学习锻炼提高的选用途径,在枯燥、艰苦的漫漫声乐求学过程中引导辅助,一枝独秀。
备注:
①转引自【美国】彼得.斯.汉森:《20世纪音乐概论》,孟宪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②转引自《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3年第4、5期合刊第129页。
③【美国】克利夫顿.韦尔:《声乐基础教学法》,罗抒冬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8月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美】克利夫顿·韦尔, 罗抒冬译.声乐基础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2】田玉斌.美声歌唱艺术新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美】彼得·斯·汉森, 孟宪福译.20世纪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关键词:清唱 歌唱心理 歌唱技能 专业训练 融合体现
清唱,顾名思义,没有任何乐器、人声等音响伴奏的衬托,完全由个人独自演唱的一种歌唱形式。这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必经之路,是演唱者自我检测,自我调整声音状态的简单而又有效的手段;也是歌唱在听觉审美上,歌者与听者的最直观而又纯净的比较。更准确地说,清唱是听觉能力与歌唱能力审美意义的融合表现,是比较客观地判断一个歌唱者嗓音条件、音乐基础及演唱能力的一项声乐专业技能展示方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当代艺术类院校及高校特长生招考的艺术专业面试中,报考声乐方向的学生都必需掌握的一项专业演唱技能。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演唱技能,是完美清唱表现的必备条件,在日常学习、总结、提升过程相互影响、循序渐进。那么,如何正确学习、熟练清唱这一令人紧张、彷徨、极不自信的歌唱方式,成为声乐教学的一项必修课程。
一、跟唱模仿——亦步亦趋
在很多时候,清唱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视频、CD、MP3、网络等各种音响传播渠道进行单一的模仿——跟唱。
跟唱练习有一个比较乐观的特点——“自信”,音响效果好,范唱专业水准高,音乐伴奏强势,跟唱者往往情不自禁,声情并茂,毫无顾忌。这样的学唱的效果比较锻炼学习者的乐感表现,能够自由放松地演唱。实际上,这样的跟唱过程就是清唱的自由阶段,比较随性,旁若无人。音乐在他自己的心里,在他的演唱中,有时带着耳麦,有时摘掉一边,有时全部放开音响,纵情歌唱。正如勋伯格认为:“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①俨然,如此的演唱方式歌者自身就是一位娴熟的歌手,置身于庞大的音效场上,自我陶醉,收放自如,音乐在他的心中跌宕起伏,歌声就是他的艺术品,自由洒脱,极力表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旁听者往往也会被其感染,随声附和。
跟唱的升级阶段——清唱。关掉音响,听觉效果反差呈现——“空洞”,当声音从喧闹的音乐环境中真空出来,没有了强势音响的衬托,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原野,突然显得极其单薄,没有弹性。此时,穿越在空气中的歌声苍白无力,音色干巴无光,演唱者就会显得毫无依靠,亦步亦趋,回归到清唱真实状态之中,甚至会感觉到放不开,不敢唱。强势的音响效果,衬托的是演唱技巧,忽略了听觉感受,特别是自我反馈的听觉效果。当音乐退尽,歌者继续,由此产生的矛盾怯场心理,逐一呈现,表现出音准、节奏、音色上的多样不稳定。实际上,个人清唱的音准效果存在较大的不定性,外在的音乐伴奏往往掩盖了歌者心理上的不安情绪,更多的是声音的喧示和情感的宣扬。当音乐伴奏暂时退场,演唱就失去了音响衬托,声音仿佛瞬间凝固在空气中。这好比在喧嚣的集市中,人群攒动,人们随心所欲各取所需,场面热闹自由,忽略个体,只有整体。而当万物散尽,集市中独留一人,一切归于平静,呈现出的更是紧张、孤独的气氛,此时的心理一定是怯生生、空荡荡的。跟唱中的临时清唱的效果亦是如此,音乐伴奏犹如喧闹的大环境,清唱者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一旦没有了音乐的衬托,声音就失去了依赖,歌唱者的心理就暂失平衡,顿显紧张、无助。
模仿性的跟唱阶段,音响伴奏烘托歌唱气氛,同时掩盖歌唱瑕疵,没有科学严谨的歌唱方法的基础支撑,声音自由无拘,演唱完全出于歌者自身的音乐感觉和听觉,是演唱者与音响自我协调、应和、融合的过程。而此时的清唱就是歌唱技术与歌唱心理的极度抗争,最能体现歌唱者的技术能力和乐感,最终往往是心理上略胜一筹的矛盾展示,音准、节奏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模仿阶段的清唱没有科学的气息与歌唱支点的支持,常常出现跑调、离调、节奏不稳等演唱基础问题,其存在的演唱心理一定是紧张、拘谨的,这恰恰与最初的跟唱阶段的自信表现成明显的对比,也是清唱基础问题的最初表现——“不自信”,亦步亦趋,小心翼翼。
二、专业训练——听唱同步
从专业声乐学习的角度研究表明,清唱训练有着举足轻重的必要性,这对于声乐教与学有着非常好的辅助和判断的听觉帮助,特别是音准、节奏和语感的控制和把握。换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在练习清唱过程中不断调整、提高歌者自身的音乐基础能力,从而找到自己更好、更美的歌声。
从事声乐学习、工作的朋友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初学阶段,所学的歌曲难度一般较为简单,音域跨度小,旋律平稳,朗朗上口,老师会特别强调歌曲的完整性,不主张歌曲的难度表现。此时,更多的学习方式都在于“听”,初学者在老师的循序引导下,随着钢琴伴奏展开旋律,放声歌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演唱示范和方法解析是重点,学生会在模仿老师声音位置、音色亮度中寻找歌唱的最初感觉,在懵懂状态的判断中学唱。也许此时的演唱不是很悦耳,但演唱者在过程中会逐步改善演唱的心理素质,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主要培养相对科学的演唱气息的支持、语言的表达等歌唱基础能力。因此,此时的演唱者对于歌唱是积极的、主动的、需要不断展现自我,表达情感,抒发内在的歌唱情感来不断提升演唱能力。既是“听”,就必然会是更多对老师演唱的模仿、判断、对比的学习,声音的纯粹表现比较积极,学生会在演唱中自觉地倾向学习心理表现,大胆地演唱。
那么,紧随其后的练习就是让学生清唱,进一步巩固相对主动的演唱欲望,同时检验其音准、节奏等音乐基础能力,逐步习惯清唱模式的声音状态和表现能力,提高自我听觉感知能力,从而调整演唱方法和技巧,这就是主动“唱”的阶段。一般情况下,清唱前会给个标准音高a1或第一乐句的旋律音高,学生根据提示音开始演唱。无伴奏的清唱,心理情感的內在动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演唱中的焦虑和怯场都会随着声音的传送而表现出来。因此,清唱中常会出现抖音、颤音等不稳定音色,紧张情绪会造成气息浅、控制难,音准节奏就会出现偏差,跑调现象严重。这个现象与前面的音乐跟唱模仿时的清唱有点相似,但关键差别在于,此时的清唱练习是在专业老师教学的引导下进行,学生清唱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老师的指导并予以纠正,声音在循环教学对比,反复演唱中逐渐改变着。因此,他的演唱一直是“听”与“唱”的思考辨别中不断改进,是科学歌唱方法指导支持下的清唱练习,是自我模仿、自我检验、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类似这样的清唱练习,往往特别能够锻炼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循循善诱,方向引导的歌唱心理的调整和建立的最好方式和手段,使清唱者从紧张谨慎到大胆放松演唱的心理磨合的过程,是在短时间内有效呈现清唱能力的学习途径,而这些变化和效果归其根源就是专业的学习训练。 三、歌唱心理与技巧运用的融合体现
清唱,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歌唱方式,是最能体现歌唱能力、音乐素养、个人心理的音乐表达。在当今学习声乐潮流中,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考试、比赛的综合评判中。清唱者的演唱能力的体现在于其自身良好的表现心理和歌唱技术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1.歌唱心理调节
歌唱心理的自我调控,对于清唱者来讲,是一种能力的挑战。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演唱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很多演出、考试场合,清唱者是全场的焦点,他的演唱更是聚焦点,人们可以忽略他的外表、形象,甚至现场表演,但是唯独不能忽略他的声音,因为听的就是演唱效果。此时的歌唱者仿佛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独行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气场的支撑,声音就无法自我控制,气息飘摇不定,音高位置不统一,音准有所偏差;有时会随着逐步加速的心率,歌唱速度忽慢忽快,节奏难以控制;有时也会因为过度紧张,感觉自己的声音与平时不像,出现忘词、断句等意外情况而无法继续演唱;有时甚至会因为过于专注音乐感觉的表现,特别希望突出歌曲的演唱难度,在一开始就把歌曲的调定高(低)了,造成演唱无法正常进行,声音失控等等。类似这样皆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情况,只有让演唱者自我成长,为自己提供更多可以一展歌喉的场合和方式,在紧张中锻炼,在不适应环境中寻求最佳状态,不断提升心理素质才能逐步改善,从而减少或避免因为清唱而临场紧张的歌唱心理。正如小提琴家帕尔曼所说:“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的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出,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越多,得益越多。在精神状态不正常的状况下演出的越多,情况就越好。”②
2.演唱技巧运用
科学演唱技巧的运用,是清唱的专业技术支撑,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在任何场合的清唱表现中,出现的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等有关声音的表现问题都要归结于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清唱中声乐能力表现的技术所依。
演唱中气息的稳定支持,支点的准确依靠,语言的明确表达等技巧因素融会贯通,是声乐学习的关键所在,必需依赖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准确的演唱腔体,因材施教,扎实功底。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专业技能的掌握一定是需要经年累月,长期刻苦磨砺的学习结果。与任何一项专业技能一样,歌唱的专业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熟练掌握歌唱的科学发声技巧,气息稳定,位置统一,真假声区衔接自然,音色乐感表现自如,演唱才能具备自我掌控能力。由此提升到清唱阶段,在日常不断学习展示中,通过听众的反馈和自我的感觉来慢慢习惯其音响特点,一定是具备相当的演唱实力和理想的审美效果。显然,科学技术支撑在清唱练习过程中能帮助演唱者时时调整、改进演唱技巧,掌握辨别有关音准、节奏等声乐基础问题和音乐表现能力,能及时有效的改变演唱中存在的气息控制,乐句连接和音色亮度等困难,在“唱”与“听”的判断学习中寻找最佳的歌声。
3.歌唱心理与技巧运用的融合体现
歌唱心理和专业技巧是一个歌唱演员所要具备的内外因素,在清唱中二者依附存在,相互帮衬,推动歌唱表现能力的不断提升展示。
有些人天生具备演员特质,善于表现,尤其大胆,在很多场合都能大方应对。特别是善于演唱表演的学生,超强的心理素质在开口的一瞬间就能捕捉住听众的心,非常擅长清唱表现,这是相对比较少数的,占有先天条件的优越性,但这仅仅是个体存在的心理条件,还需具备良好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而这些条件均要长期、有序的专业学习获得。“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引领。良好的演唱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很好的心理解读。“演唱者必须学会纠正自己不良的声音感觉,这种纠正一定要在教师的严格训练后才能完成,因为只有教师能定期给予你准确的反馈”③可见,在演唱中,特别是清唱中演唱者的听觉与听者的听觉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个人感官、审美、空间及传播等因素的差异,调整这些不协调的差异,关键还是要有一个能够随时发现并指出问题所向的专业教师,使之在不断学习磨合中,提高清唱的专业表现能力。
因此,清唱者与欣赏者达到听觉审美共识,就是清唱的最佳能力表现。当演唱技巧相对科学,相对稳定的阶段,清唱的技术表现就会日趋成熟,逐步改善或脱离音准、节奏、甚至音乐情感等不稳定因素,并由此基础上滋生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者依附存在,相互提升。当系统科学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得以积极配合,清唱的表现就会使唱者更加自信,听者更加愉悦,达到完美的融合体现。
四、心理因素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评析
长久以来,清唱作为歌唱考试的一种方式,常常困扰着很多声乐学习的学生。实际上这是一项既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又检验其专业技能的双向考核方式,需要胆量,更需要方法。
其一,从演唱者的角度来看,清唱是自我心理调控和演唱技巧的直接表现,最能检验和考验演唱技术、心理素质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歌唱形式。是演唱者能相对主观地辨别判断自己在演唱中需要调整改进的内外因素,有利于随时发现并找到演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得以改善。对于演唱者而言,清唱是最真实、最本色的演唱技能,心理素质是最需要挑战的对象。心理气场的强大支撑大部分源于各种演唱场合锻炼、不同学习阶段总结、以及专业技术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歌者本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清唱的个人心理与演唱能力的综合展示。
其二,从声乐的专业角度看,清唱相对比较基础客观地评判一个歌者的音乐综合能力,发现或判断其存在的歌唱潜力,有利于比较直观地辨别区分来自心理素质还是技巧运用的问题所向,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对感性的对比,是比较简单的考核手段。由此产生的评判结果,暂且抛弃心理因素的客观原因,可以对歌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学习基础、音乐感觉、发展空间做出比较规范的综合选择。这对于专业演员和各类艺术院校专业学生的选拔;各类综合艺术声乐能力的评析有着指导性的参考条件依据。
综上所述,清唱既是一种简单随性的歌唱方式,又是一项极具专业挑战的演唱技术,良好的清唱表演效果一定是歌唱心理与专业技术运用的完美融合体现。长期以来,清唱在声乐教学与表演中不断得以运用与实践,特别是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考试、声乐特长生选拔、综艺节目声乐比赛、以及各类艺术考试中广泛采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教师和从事相关文艺工作人员更加关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帮助学习声乐的广大演员、学生以及声乐爱好者,为声乐的传播、发展与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展示的手段。可见,清唱对于发现培养声乐工作者有着直接、敏锐的辨别特点;对于训练提高歌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能有着准确、灵动的指导方法;对于从事声乐教学、指导工作的教师群体有着及时、科学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种种清唱实践渠道发现,清唱对于演唱者基本具備的演唱能力、演唱心理和演唱前景可以有着初步的判断与归类;对于已经学习或参与到声乐演唱与教学工作人员具备很好的学习锻炼提高的选用途径,在枯燥、艰苦的漫漫声乐求学过程中引导辅助,一枝独秀。
备注:
①转引自【美国】彼得.斯.汉森:《20世纪音乐概论》,孟宪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②转引自《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3年第4、5期合刊第129页。
③【美国】克利夫顿.韦尔:《声乐基础教学法》,罗抒冬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8月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美】克利夫顿·韦尔, 罗抒冬译.声乐基础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2】田玉斌.美声歌唱艺术新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美】彼得·斯·汉森, 孟宪福译.20世纪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