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对洛阳铁路枢纽东北联络线特大桥跨310国道工程预应力连续梁合拢段混凝土施工工法进行了阐述!采用吊篮悬灌施工。为Ⅰ级客货共线铁路,有碴轨道。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特大桥梁 连续梁合拢段施工工法
1、工程基本情况:
洛阳铁路枢纽东北联络线特大桥跨310国道工程为(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长145.2m,采用吊篮悬灌施工。为Ⅰ级客货共线铁路,有碴轨道。单线,位于R=650m曲线,缓和曲线及直线上;最高运行速度120km/h。七度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1.2、桥跨布置与主要结构型式
(40+64+40m连续梁),桥梁全长145.2m,桥面宽7m,梁部为单箱单室,箱底外宽4.2m。梁段最高5.2m,最矮3.05m 。
1.3、合拢段结构概况
连续梁合拢段共3个(两侧边跨和中跨),边跨、中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m,箱梁高度均为3.05m,底板宽4.2m,顶板宽7m,顶板厚0.34m,底板厚度0.42m,腹板厚度0.4m,两侧翼缘板悬臂1.4m。
1.4、混凝土数量:
边跨合拢段2个均为12.9 m3,重34.2吨。中跨合拢段17m3,重45吨。梁体采用两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了顶板束、底板束,顶板束布置在各跨的负弯矩区内,采用12Φ15.2钢绞线,标准强度fpk =1860MPa,钢绞线采用金属波纹管制孔,15-12锚具锚固。顶板纵向预应力束(12Φ15.2)集中锚固于顶板梗肋上,底板束(12Φ15.2)布置在正弯矩区,内径φ90mm的金属波纹管制孔,锚固在箱梁内的锚固锯齿块及边跨两端面上。
2、箱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运输
① 严格按配合比报告进场原材料,在进场之前按批次进行检验,保证所使用的是合格材料。
② 搅拌混凝土前,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及时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含水率的检测次数,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③ 原材料称量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按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计量。
④ 混凝土的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在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和,初盘混凝土要进行坍落度、含气量等各项指标的检测,保证出场的是合格的混凝土。
⑤ 在夏期施工,拌和水采用深井水或加冰降温的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低于30℃。
⑥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
3、合拢段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合拢段箱梁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合拢段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选在一天中气温较低(15℃左右)、温差变化比较小的午夜前后。安排专人在中跨合拢段混凝土灌注前,对T构进行配重,以及中跨合拢段混凝土灌注时吊走放置在T构合拢侧的配重,施工结束时,应完成全部加载配重或卸除配重。加载配重和卸除配重与灌注混凝土同步等量地进行。
在浇筑砼前检查预应力波纹管道管身是否完好,并对支架、模板、管道、钢筋、预埋件认真检查,报监理批准后方可浇注。并在预应力波纹管口内穿入PVC衬管。
浇筑前,必须对材料(水泥、石子、砂)的用量计划储备够,安排好各岗位的人员到位,检查机具设备,落实备用的机械的到位情况混凝土浇注分层进行,每层30cm,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保证无层间冷缝,由中间向两边浇注。
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严防漏捣、欠捣和过度振捣,混凝土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每层厚度约30cm。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现场可按40cm控制),振动器与侧模、拉杆、预埋管道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捣固时应作到“快进、慢出”,使用时(尤其是开启振动器时)应避免碰到模板、钢筋、预埋件。预应力喇叭管附近钢筋密集,空隙小,配备小直径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可在钢筋上平拖,不可碰撞预应力管道、模板、钢筋、辅助设施(如定位架等)。对捣固人员要认真划分施工区域,明确责任。振捣腹板时,要从腹板预留“天窗”放入振动棒后振捣混凝土。“天窗”设在内模板和内侧钢筋网片上,每1.5m左右设一个,灌注至“天窗”前将“天窗”封闭。
在浇筑混凝土时,模型安装人员应进行值班,当发现有模型接缝处、钻孔处漏浆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闭;发现模型板有异常倾斜、弯曲时,应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在振捣平整后即进行第一次抹面,顶板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抹面。第二次抹面应在混凝土近初凝前进行,以防早期无水引起表面干裂。浇注横隔板和腹板时,控制砼浇筑的速度,保证混凝土浇注不翻浆。
正常浇筑速度不小于20m3/h,如输送泵出现故障,则采用吊车接漏斗串筒继续浇注,并换上备用泵。
4、各部位混凝土浇筑方法如下:
① 底板混凝土浇筑:输送管道通过内模预留窗口将混凝土送入底板,窗口间距约1.5m,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料时,一次数量不宜太多,并且要及时振捣,尤其边角处必须填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防浇筑腹板时冒浆。底板不需分层浇筑。
② 腹板混凝土浇筑:两侧腹板混凝土要同步进行,其混凝土高差不超过1m,以保持模板支架受力均衡。开始时分层不宜超过20cm,以确保倒角处混凝土振捣密实,一定要保证混凝土從内倒角处翻出,并和底板混凝土衔接好。内翻的混凝土及时向前铲平,最后多余混凝土及时铲除、抹平。腹板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每层均要振捣密实,严禁漏振和过振现象,振捣器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
③ 顶板混凝土浇筑:当腹板浇筑到箱梁腋点后,要开始浇筑顶板混凝土,其浇筑顺序为先中间,后浇两侧翼缘板,但两侧翼板要同步进行。为控制桥面标高,必须按两侧模板标识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并现场每隔1~2m设置一个标高控制点,保证主梁混凝土面平整,保证梁面纵、横向坡度符合要求。在完成第二次抹面后,立即覆盖养生。
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用水准仪观测支架下沉情况,判断是否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若支架下沉超出允许变形范围,停止浇筑,查明原因,调整后再进行浇筑。另外,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动时,及时处理。
④ 合拢段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掺入微量膨胀(UEA),加强振捣,以免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
混凝土作业的结束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在气温回升之前。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顶面覆盖厚层棉纱;在合拢段箱体内外及前后范围内,安排专人不停地洒水养护。浇注完砼后应及时养生。专人在梁顶、梁侧面及梁内洒水降温,减少非线性温差引起的梁体收缩及次内力。养护时间必须达7天以上。
5 、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采用吊车、塔吊配合人工拆除现浇段侧模和内模,拆模时,要保证梁体混凝土的棱角完整,拆模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宜大于15℃,若大于15℃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特大桥梁 连续梁合拢段施工工法
1、工程基本情况:
洛阳铁路枢纽东北联络线特大桥跨310国道工程为(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长145.2m,采用吊篮悬灌施工。为Ⅰ级客货共线铁路,有碴轨道。单线,位于R=650m曲线,缓和曲线及直线上;最高运行速度120km/h。七度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1.2、桥跨布置与主要结构型式
(40+64+40m连续梁),桥梁全长145.2m,桥面宽7m,梁部为单箱单室,箱底外宽4.2m。梁段最高5.2m,最矮3.05m 。
1.3、合拢段结构概况
连续梁合拢段共3个(两侧边跨和中跨),边跨、中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m,箱梁高度均为3.05m,底板宽4.2m,顶板宽7m,顶板厚0.34m,底板厚度0.42m,腹板厚度0.4m,两侧翼缘板悬臂1.4m。
1.4、混凝土数量:
边跨合拢段2个均为12.9 m3,重34.2吨。中跨合拢段17m3,重45吨。梁体采用两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了顶板束、底板束,顶板束布置在各跨的负弯矩区内,采用12Φ15.2钢绞线,标准强度fpk =1860MPa,钢绞线采用金属波纹管制孔,15-12锚具锚固。顶板纵向预应力束(12Φ15.2)集中锚固于顶板梗肋上,底板束(12Φ15.2)布置在正弯矩区,内径φ90mm的金属波纹管制孔,锚固在箱梁内的锚固锯齿块及边跨两端面上。
2、箱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运输
① 严格按配合比报告进场原材料,在进场之前按批次进行检验,保证所使用的是合格材料。
② 搅拌混凝土前,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及时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遇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含水率的检测次数,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③ 原材料称量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按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计量。
④ 混凝土的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在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和,初盘混凝土要进行坍落度、含气量等各项指标的检测,保证出场的是合格的混凝土。
⑤ 在夏期施工,拌和水采用深井水或加冰降温的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低于30℃。
⑥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
3、合拢段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合拢段箱梁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合拢段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选在一天中气温较低(15℃左右)、温差变化比较小的午夜前后。安排专人在中跨合拢段混凝土灌注前,对T构进行配重,以及中跨合拢段混凝土灌注时吊走放置在T构合拢侧的配重,施工结束时,应完成全部加载配重或卸除配重。加载配重和卸除配重与灌注混凝土同步等量地进行。
在浇筑砼前检查预应力波纹管道管身是否完好,并对支架、模板、管道、钢筋、预埋件认真检查,报监理批准后方可浇注。并在预应力波纹管口内穿入PVC衬管。
浇筑前,必须对材料(水泥、石子、砂)的用量计划储备够,安排好各岗位的人员到位,检查机具设备,落实备用的机械的到位情况混凝土浇注分层进行,每层30cm,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保证无层间冷缝,由中间向两边浇注。
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严防漏捣、欠捣和过度振捣,混凝土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每层厚度约30cm。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现场可按40cm控制),振动器与侧模、拉杆、预埋管道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捣固时应作到“快进、慢出”,使用时(尤其是开启振动器时)应避免碰到模板、钢筋、预埋件。预应力喇叭管附近钢筋密集,空隙小,配备小直径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可在钢筋上平拖,不可碰撞预应力管道、模板、钢筋、辅助设施(如定位架等)。对捣固人员要认真划分施工区域,明确责任。振捣腹板时,要从腹板预留“天窗”放入振动棒后振捣混凝土。“天窗”设在内模板和内侧钢筋网片上,每1.5m左右设一个,灌注至“天窗”前将“天窗”封闭。
在浇筑混凝土时,模型安装人员应进行值班,当发现有模型接缝处、钻孔处漏浆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闭;发现模型板有异常倾斜、弯曲时,应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在振捣平整后即进行第一次抹面,顶板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抹面。第二次抹面应在混凝土近初凝前进行,以防早期无水引起表面干裂。浇注横隔板和腹板时,控制砼浇筑的速度,保证混凝土浇注不翻浆。
正常浇筑速度不小于20m3/h,如输送泵出现故障,则采用吊车接漏斗串筒继续浇注,并换上备用泵。
4、各部位混凝土浇筑方法如下:
① 底板混凝土浇筑:输送管道通过内模预留窗口将混凝土送入底板,窗口间距约1.5m,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料时,一次数量不宜太多,并且要及时振捣,尤其边角处必须填满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防浇筑腹板时冒浆。底板不需分层浇筑。
② 腹板混凝土浇筑:两侧腹板混凝土要同步进行,其混凝土高差不超过1m,以保持模板支架受力均衡。开始时分层不宜超过20cm,以确保倒角处混凝土振捣密实,一定要保证混凝土從内倒角处翻出,并和底板混凝土衔接好。内翻的混凝土及时向前铲平,最后多余混凝土及时铲除、抹平。腹板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每层均要振捣密实,严禁漏振和过振现象,振捣器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
③ 顶板混凝土浇筑:当腹板浇筑到箱梁腋点后,要开始浇筑顶板混凝土,其浇筑顺序为先中间,后浇两侧翼缘板,但两侧翼板要同步进行。为控制桥面标高,必须按两侧模板标识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并现场每隔1~2m设置一个标高控制点,保证主梁混凝土面平整,保证梁面纵、横向坡度符合要求。在完成第二次抹面后,立即覆盖养生。
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用水准仪观测支架下沉情况,判断是否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若支架下沉超出允许变形范围,停止浇筑,查明原因,调整后再进行浇筑。另外,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动时,及时处理。
④ 合拢段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掺入微量膨胀(UEA),加强振捣,以免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
混凝土作业的结束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在气温回升之前。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顶面覆盖厚层棉纱;在合拢段箱体内外及前后范围内,安排专人不停地洒水养护。浇注完砼后应及时养生。专人在梁顶、梁侧面及梁内洒水降温,减少非线性温差引起的梁体收缩及次内力。养护时间必须达7天以上。
5 、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采用吊车、塔吊配合人工拆除现浇段侧模和内模,拆模时,要保证梁体混凝土的棱角完整,拆模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宜大于15℃,若大于15℃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