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五月。天刚微微亮,杨建国就匆匆踏上了去往山西的行程。从北京到山西沁县,数百公里的路程已经成为他每周必须要丈量的长度。对于早已事业有成的杨建国来说,这些奔波其实大可不必。曾有朋友跟他打趣:“如果没有做农业,你早就可以享受休闲生活了,现在后悔没?”杨建国坚定地摇了摇头。
因为,他的心里承载着一个梦想,一个变革中国蔬菜产业,造福亿万百姓的梦想。他要在5年内建设50万亩左右的中国最大的现代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带动山西沁县及周边区县20万以上的农民脱贫致富。这一模式一旦向全国推广,让每个人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将不再是梦,让广大农民群众彻底脱贫致富将不再是梦,让中国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农业”将不再是梦!
急流勇退回归农业的前行者
杨建国出生于孔子的故乡山东,这赋予了他山东人敢于拼搏的精神特质。
20世纪80年代,杨建国在装饰行业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90年代初期,他创办的企业效益已达亿元。
自小生长在农村,杨建国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事业上的顺风顺水难以打消他对农村的那种眷恋。“回到农村去,为中国农业做一些事情”的想法不时地会出现在他脑海中。但是,回到农村到底能干些什么呢?在商界,他如鱼得水,回到熟悉的农村,他又感到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次杨建国的企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亲切接见了他。万里委员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建国,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企业有钱了,别忘了给农村和农民做点实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就像一颗孕育许久的种子一下子遇到开春的雨水,万里委员长的话再次勾起了他回到农村发展农业的念头。于是,在企业发展巅峰期间,杨建国毅然选择到山东农业大学苦读农业经济管理,让他对农业有了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
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山东视察工作时接见了杨建国。他在详细汇报了投资农业的想法后,谷牧副总理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中国农业的未来,就是要靠你们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参与进来,农业发展快了,农民就富裕了,中国也就更强大了。”谷牧副总理的教诲更坚定了杨建国投身农业、发展农业的信心,他开始收集信息、多方调研,准备在农业领域一展抱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杨建国终于找到了重回农村的一个切入点——山东寿光。“原来寿光属于较为贫困的地区,现在却在全国百强县中跻身前三十位。整个寿光的经济发展就是由蔬菜产业带动起来的。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得这么快、规模这么大,能带动那么多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一定有非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中国蔬菜产业大有可为!”杨建国激动地说。
踏上蔬菜产业富民的取经路
很快,杨建国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天赋和优势就在农业产业项目上体现出来,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称赞。尤其是在担任乐义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期间,他不仅带领团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也为地方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对中国蔬菜产业认识的加深,他在为中国蔬菜产业的美好前景而感叹的同时,又为传统蔬菜产业的痼疾而深感痛心。在杨建国看来,目前传统的蔬菜产业仍然是“千家万户连成片”的生产模式,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种组织形式导致蔬菜生产的主导权分散在千家万户,难以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们往往种的是“良心菜”,蔬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杨建国坚信,未来蔬菜产业的竞争一定是质量的竞争而不是数量的竞争。中国并不缺蔬菜,缺的是有质量保障的绿色安全的蔬菜。所以,一定要把蔬菜生产质量把控放在第一位。“让每个人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成为杨建国的一个梦想。而在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下,这显然是天方夜谭。杨建国开始寻找中国蔬菜产业的出路。
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他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成立规模化蔬菜种植公司,由公司统一进行温室建设,采购农资,并返聘农民进行作业,实现规模化蔬菜生产。以这种形式,蔬菜种植公司可以对蔬菜种植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蔬菜质量问题,而且由于前期投资极大,一旦蔬菜的质量出问题,就会导致投资失败,所以蔬菜种植公司自动形成一种自觉把控蔬菜质量的“基因”。同时,杨建国还率先提出“360°绿色蔬菜品控体系”和“农业精细化管理体系”,业内专家称他树立了“中国未来蔬菜企业的管理模板”。
找寻变革蔬菜产业的“试验田”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杨建国创办了嘉盛农业,开始变革传统的蔬菜产业模式。此时,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一位副会长牵线,邀请他去山西沁县考察。起初,杨建国并没有报什么希望。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山西环境污染重而且缺水,不是发展绿色蔬菜的好地方。但是当来到沁县,满目的青葱和宁静的湖水令他大吃一惊。
山西沁县被誉为“北方水城”、“煤海中的绿洲”,山清水秀,生态环境极佳。“一到那里,满眼的青山绿水,真的好像回到了童年。”满心欢喜的杨建国走遍了沁县的山山水水,又把当地的土壤和水样带回北京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沁县土壤和水质都非常适合蔬菜种植。
于是,杨建国着手与沁县方面进行联络。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山西各级政府早就定下调子,要把沁县打造成生态农业经济强县。二者不谋而合,嘉盛农业与相关部门就“沁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项目”计划达成一致,项目很快进入实质性建设。目前首期示范区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杨建国将自己首创的“360°绿色蔬菜品控体系”和“农业精细化管理体系”在项目建设中付诸实践,真正保证了蔬菜质量。土地统一流转到嘉盛农业后,温室建设、农资采购都由嘉盛农业统一进行,农民在其中仅需扮演产业工人的角色。农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费又能按时领取工资。
目前,项目已经成为山西省发改委立项的省级重点项目、山西省产业转型示范项目,同时是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的示范项目和国家开发银行金融促进会的开发性金融重点示范项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已将这一项目上报中央领导,并得到多位中央首长的肯定和批示。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农业”
杨建国认为,中国的蔬菜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发展“大农业”的一个切入点。与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种植不同,蔬菜种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在蔬菜种植方面是难以实现的。而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形成了比较优势。中国完全可以让蔬菜产业成为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农业”。
同时,蔬菜产业也可以成为目前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杨建国认为,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立足于当地、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产业作支撑,就难以发展地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也就不能带动小城镇的兴起和繁荣。而企业运作的规模化蔬菜产业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安置问题,又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可以使小城镇建设更加顺利。杨建国算了一笔账,在“沁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项目”中,农民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工资收入;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对某些蔬菜种植环节的劳动进行承包,每亩可以获得承包费接近万元。按一个普通劳动力承包3亩地计算,每年就是近3万元的收入。而沁县是山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原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06元。相比之下,收入一下子增长了近1 0倍。农民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更能学到蔬菜种植技术,甚至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所以这一项目可以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迅速脱贫,永久脱贫。
目前,嘉盛农业已经与光大国际展开合作,开创以蔬菜产业为主的小城镇开发新样板。合作将以嘉盛农业山西“沁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为试点,结合沁县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以绿色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引导农民参与,安置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并集中整理和使用农民宅地,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和管理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让农民从分散落后的居住环境中解放出来,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真正实现“绿色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城镇化”。
因为,他的心里承载着一个梦想,一个变革中国蔬菜产业,造福亿万百姓的梦想。他要在5年内建设50万亩左右的中国最大的现代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带动山西沁县及周边区县20万以上的农民脱贫致富。这一模式一旦向全国推广,让每个人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将不再是梦,让广大农民群众彻底脱贫致富将不再是梦,让中国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农业”将不再是梦!
急流勇退回归农业的前行者
杨建国出生于孔子的故乡山东,这赋予了他山东人敢于拼搏的精神特质。
20世纪80年代,杨建国在装饰行业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90年代初期,他创办的企业效益已达亿元。
自小生长在农村,杨建国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事业上的顺风顺水难以打消他对农村的那种眷恋。“回到农村去,为中国农业做一些事情”的想法不时地会出现在他脑海中。但是,回到农村到底能干些什么呢?在商界,他如鱼得水,回到熟悉的农村,他又感到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次杨建国的企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亲切接见了他。万里委员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建国,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企业有钱了,别忘了给农村和农民做点实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就像一颗孕育许久的种子一下子遇到开春的雨水,万里委员长的话再次勾起了他回到农村发展农业的念头。于是,在企业发展巅峰期间,杨建国毅然选择到山东农业大学苦读农业经济管理,让他对农业有了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
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山东视察工作时接见了杨建国。他在详细汇报了投资农业的想法后,谷牧副总理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中国农业的未来,就是要靠你们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参与进来,农业发展快了,农民就富裕了,中国也就更强大了。”谷牧副总理的教诲更坚定了杨建国投身农业、发展农业的信心,他开始收集信息、多方调研,准备在农业领域一展抱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杨建国终于找到了重回农村的一个切入点——山东寿光。“原来寿光属于较为贫困的地区,现在却在全国百强县中跻身前三十位。整个寿光的经济发展就是由蔬菜产业带动起来的。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得这么快、规模这么大,能带动那么多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一定有非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中国蔬菜产业大有可为!”杨建国激动地说。
踏上蔬菜产业富民的取经路
很快,杨建国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天赋和优势就在农业产业项目上体现出来,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称赞。尤其是在担任乐义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期间,他不仅带领团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也为地方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对中国蔬菜产业认识的加深,他在为中国蔬菜产业的美好前景而感叹的同时,又为传统蔬菜产业的痼疾而深感痛心。在杨建国看来,目前传统的蔬菜产业仍然是“千家万户连成片”的生产模式,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种组织形式导致蔬菜生产的主导权分散在千家万户,难以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们往往种的是“良心菜”,蔬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杨建国坚信,未来蔬菜产业的竞争一定是质量的竞争而不是数量的竞争。中国并不缺蔬菜,缺的是有质量保障的绿色安全的蔬菜。所以,一定要把蔬菜生产质量把控放在第一位。“让每个人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成为杨建国的一个梦想。而在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下,这显然是天方夜谭。杨建国开始寻找中国蔬菜产业的出路。
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他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成立规模化蔬菜种植公司,由公司统一进行温室建设,采购农资,并返聘农民进行作业,实现规模化蔬菜生产。以这种形式,蔬菜种植公司可以对蔬菜种植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蔬菜质量问题,而且由于前期投资极大,一旦蔬菜的质量出问题,就会导致投资失败,所以蔬菜种植公司自动形成一种自觉把控蔬菜质量的“基因”。同时,杨建国还率先提出“360°绿色蔬菜品控体系”和“农业精细化管理体系”,业内专家称他树立了“中国未来蔬菜企业的管理模板”。
找寻变革蔬菜产业的“试验田”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杨建国创办了嘉盛农业,开始变革传统的蔬菜产业模式。此时,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一位副会长牵线,邀请他去山西沁县考察。起初,杨建国并没有报什么希望。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山西环境污染重而且缺水,不是发展绿色蔬菜的好地方。但是当来到沁县,满目的青葱和宁静的湖水令他大吃一惊。
山西沁县被誉为“北方水城”、“煤海中的绿洲”,山清水秀,生态环境极佳。“一到那里,满眼的青山绿水,真的好像回到了童年。”满心欢喜的杨建国走遍了沁县的山山水水,又把当地的土壤和水样带回北京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沁县土壤和水质都非常适合蔬菜种植。
于是,杨建国着手与沁县方面进行联络。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山西各级政府早就定下调子,要把沁县打造成生态农业经济强县。二者不谋而合,嘉盛农业与相关部门就“沁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项目”计划达成一致,项目很快进入实质性建设。目前首期示范区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杨建国将自己首创的“360°绿色蔬菜品控体系”和“农业精细化管理体系”在项目建设中付诸实践,真正保证了蔬菜质量。土地统一流转到嘉盛农业后,温室建设、农资采购都由嘉盛农业统一进行,农民在其中仅需扮演产业工人的角色。农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费又能按时领取工资。
目前,项目已经成为山西省发改委立项的省级重点项目、山西省产业转型示范项目,同时是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的示范项目和国家开发银行金融促进会的开发性金融重点示范项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已将这一项目上报中央领导,并得到多位中央首长的肯定和批示。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农业”
杨建国认为,中国的蔬菜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发展“大农业”的一个切入点。与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种植不同,蔬菜种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在蔬菜种植方面是难以实现的。而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形成了比较优势。中国完全可以让蔬菜产业成为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农业”。
同时,蔬菜产业也可以成为目前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杨建国认为,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立足于当地、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产业作支撑,就难以发展地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也就不能带动小城镇的兴起和繁荣。而企业运作的规模化蔬菜产业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安置问题,又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可以使小城镇建设更加顺利。杨建国算了一笔账,在“沁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项目”中,农民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工资收入;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对某些蔬菜种植环节的劳动进行承包,每亩可以获得承包费接近万元。按一个普通劳动力承包3亩地计算,每年就是近3万元的收入。而沁县是山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原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06元。相比之下,收入一下子增长了近1 0倍。农民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更能学到蔬菜种植技术,甚至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所以这一项目可以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迅速脱贫,永久脱贫。
目前,嘉盛农业已经与光大国际展开合作,开创以蔬菜产业为主的小城镇开发新样板。合作将以嘉盛农业山西“沁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为试点,结合沁县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以绿色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引导农民参与,安置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并集中整理和使用农民宅地,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和管理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让农民从分散落后的居住环境中解放出来,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真正实现“绿色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