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在小学学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新课标对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89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学习;更可以让学生研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具体分析如下: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知识,都没有完全成熟的一天,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才是真理。例如物理学科,在牛顿的三大定律之上,爱因斯坦进行了相对论的补充,使其进一步的完善和进化,从而促使物理实现更良好的发展。也就说明了具有创新意识和疑惑是十分重要的,是促使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关键原因。我国数学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以课堂为中心,学生的疑惑要在课堂上完全澄清,从狭义上是可以的,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对于当前阶段的疑惑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如果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那么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某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建设也就十分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的疑惑,促使学生能够产生疑惑,从而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授“倒数”一课时,有的学生在学习“当两个数相乘结果是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就会产生相应的疑问,“有没有倒数的数吗?”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解释。
二、大胆验证学生猜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学习当中的猜想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在相应的实践上产生的想法,是推理的开始。由此可见,猜想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在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之后,能够产生相应的想法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验证。
想要学生高效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作为基础点,并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充分的探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向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在教授“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让学生将教学楼描绘到纸上,每个学生所对于教学楼的比例把握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
三、加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述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生活对应着数学,数学对应着生活,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或多或少的利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按比例分配”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去食堂吃饭为例,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一双筷子,一个碗和一份餐食,这就是所谓的按人头为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在生活化浓厚的教学当中,学生会具有更深的感触,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四、探寻教学方法的规律
相关的知识规律可以举一反三类推。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是结构相似,比如先讲定义再讲性质理论等,有的内容是类型相似,比如分数不变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类推迁移教学。这样既能快速掌握新知识,又能复习已有的知识,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适当提问,诱发他们的思考还有什么类似,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类似的教学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类推迁移。21世纪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提示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从而传授知识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讲授,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方法去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五、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务生活。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若要形成数学的抽象思维,需要有具体事物作为其参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以培养,可以在他们自主的探索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背景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设思索的氛围与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小学教师应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巧妙地将基础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帮助其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其知识眼界;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对教学创新提出的新要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友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求知导刊,2016(10):101.
[2]米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220.
[3]李娟.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J].才智,2010(20):78-7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89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学习;更可以让学生研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具体分析如下: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知识,都没有完全成熟的一天,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才是真理。例如物理学科,在牛顿的三大定律之上,爱因斯坦进行了相对论的补充,使其进一步的完善和进化,从而促使物理实现更良好的发展。也就说明了具有创新意识和疑惑是十分重要的,是促使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关键原因。我国数学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以课堂为中心,学生的疑惑要在课堂上完全澄清,从狭义上是可以的,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对于当前阶段的疑惑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如果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那么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某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建设也就十分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的疑惑,促使学生能够产生疑惑,从而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授“倒数”一课时,有的学生在学习“当两个数相乘结果是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就会产生相应的疑问,“有没有倒数的数吗?”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解释。
二、大胆验证学生猜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学习当中的猜想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在相应的实践上产生的想法,是推理的开始。由此可见,猜想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在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之后,能够产生相应的想法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验证。
想要学生高效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作为基础点,并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充分的探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向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在教授“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让学生将教学楼描绘到纸上,每个学生所对于教学楼的比例把握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
三、加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述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生活对应着数学,数学对应着生活,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或多或少的利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按比例分配”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去食堂吃饭为例,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一双筷子,一个碗和一份餐食,这就是所谓的按人头为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在生活化浓厚的教学当中,学生会具有更深的感触,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四、探寻教学方法的规律
相关的知识规律可以举一反三类推。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是结构相似,比如先讲定义再讲性质理论等,有的内容是类型相似,比如分数不变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类推迁移教学。这样既能快速掌握新知识,又能复习已有的知识,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适当提问,诱发他们的思考还有什么类似,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类似的教学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类推迁移。21世纪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提示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从而传授知识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讲授,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方法去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五、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务生活。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若要形成数学的抽象思维,需要有具体事物作为其参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以培养,可以在他们自主的探索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背景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设思索的氛围与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小学教师应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巧妙地将基础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帮助其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其知识眼界;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对教学创新提出的新要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友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求知导刊,2016(10):101.
[2]米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220.
[3]李娟.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J].才智,2010(2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