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月7日,以“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主题的第4期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理事长沙龙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出席沙龙并致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7日,以“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主题的第4期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理事长沙龙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出席沙龙并致辞.
其他文献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很难达成某种道德共识,也不存在一种普遍、终极的共识作为师生教育行动基础.道德多元主义力图解决相对主义面临的困境,期望在不同主体之间达成某种共识.然而,道德多元主义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问题,其一,不同教育主体之间达成了某种多元共识,但是人们以理解、包容的态度消解了道德的普遍化与确定性追求,从而使道德教育极易走向虚无主义;其二,教育主体之间达成了某种一元共识,但是这种共识仅在共同体内部发挥作用,从而又返回道德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中“有限共识”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旨在让学
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盛行使得人性逐渐“缩水”为理性和由理性主导的知性,而情感部分则被忽视.这一倾向反映到德育教学领域则体现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形式掌握”,道德行为缺乏深层情感动力.因而德育教学从理性知识到情感引导的重心转变就显得尤为必要.休谟的同情理论将情感而非理性视为道德的根基,并以人性为基础说明情感的具体发生机制,为德育教学的重心转移提供恰切的分析工具.具体而言,首先,在德育教学理念上明确情感支撑行为的强大动力.其次,德育方法从唤起学生情感、提升教师情感素质以及形成师生道德共同体出发,增加德
聚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系列演讲,旨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释现代教育的危机以及教育的目的.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危机包括制造了脱离真实存在感的抽象人格,以及加速了劳动分工过程中精神性的丧失.詹姆斯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提出了打破困境的关键: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特定观念的传递,而在于从学生内在固有的反应特性入手,增强其行动力,培养具有典型行为倾向的有机体.在机能心理学的基础上,詹姆斯提出引领性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德性必须在人身上有某种融合,才能使人超越无意识生活,在职业分工的社会中抵御异化力量的侵袭.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救国状态下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中共实行男女平等的核心在于消弭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使广大乡村妇女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实现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共同劳动者、生产者的身份构建与社会性别转换.边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乡村妇女切身利益、满足妇女具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识字扫盲、废除缠足、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实行婚姻自由等,促进了边区妇女的自由与解放,也使“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逐步内化为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基
屏幕媒体深入日常生活,影响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探讨屏幕暴露对学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影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大湾区某市4514名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获得人口学信息,采用中文版儿童能力指数量表并基于父母报告对儿童早期读写能力进行评估,并以屏幕时间以及屏幕内容两个维度来测量屏幕暴露,重点考查屏幕时间对学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影响,以及教育类屏幕活动频率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接触屏幕时间过长,移动类屏幕媒体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2)屏幕是敌——屏幕时间负向预测学前儿童的早期读
[教学目标]rn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主认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rn2.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早期共产党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大力宣传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新教育思想,积极探索人民的、民主的新教育变革之路.《新青年》针对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宗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陈独秀等人主张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建立科学化的新知识体系,实现科学知识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开展对新教育体系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探索,推动新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李大钊、瞿秋白等人主张通过教育变革来实现解放人民大众的远大理想,新文化和新教育以无产阶级劳工觉醒为宗旨
基于一项学前儿童的大规模调查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学前儿童的屏幕暴露与其在社会情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非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学习类屏幕活动的时间与学前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另一方面,非学习类屏幕活动的时间与学前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之间呈消极的关系.还值得注意的是,屏幕时间与非认知能力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表明,我们不应只关注孩子花在屏幕上的时间,更应注重高质量的屏幕使用.
申诉机制是政策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各政策主体利益冲突和价值诉求的一个宣泄口,更是反映政策机制问题的一面多棱镜.通过对12封资助投诉信进行深度阅读、登录、设码、寻找意义单位和本土概念的质性研究,聆听投诉人内在的声音:他们诉说着资助过程边缘化、无权、文化规约、剥削、暴力和无尊严的关系非正义遭遇;宣泄着对被投诉人的愤怒和控诉,对真正需要资助同学的悲悯与关切;更哭诉着自己的无助、委屈、害怕、挣扎和渴求.同时折射出政策机制本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某些权利的剥夺或侵犯;信息不对称下的家境鉴别;资助名额分配的权力博弈
基于2019年针对浙江全省范围内的代表性抽样调查数据,使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从城乡背景、经济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四个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中学生高考选科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在各门选考科目中,选择物理的学生比例最低.第二,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文理交叉的科目组合.第三,城市家庭和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理科偏好,更倾向于选择理科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农村家庭和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具有更强的文科偏好,更倾向于选择文科组合和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科目.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物理选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