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50);观察组术后3d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5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炎症反应轻,能够加快康复速度,提升康复效果。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89-02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由胆结石引起,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淤积,在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诱发,病情急性加重,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需要及时治疗。手术切除胆囊是常用治疗方法,但本病可致胆囊壁水肿、充血,增加术中出血量,且炎症反应可致胆囊解剖关系模糊,导致胆囊张力过高、夹持困难,增加了胆管损伤的风险。因此,本病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以往腹腔镜是本病的绝对禁忌,近年来腹腔镜技术显著发展,能够在腹腔镜下顺利剥离粘连、切除胆囊,有效提升了手术疗效[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4.3±10.8)岁;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4.7±11.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结果确诊,胆囊结石直径>3cm;排除腹腔内严重感染、胆囊恶性病变、腹腔内广泛而严重粘连、凝血功能障碍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于脐孔上缘或下缘1cm处穿刺建立气腹,行常规三孔法,插入腹腔镜,于上腹正中线剑突下方和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各做一操作孔,置入套管针,探查胆囊情况,观察胆囊大小、炎症程度、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游离胆囊三角处的胆囊管及血管,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管远近端,间距>1cm,之后剪断hemolock夹中间的胆囊管,分离并离断胆囊动脉,提起胆囊颈部,用无损伤钳游离切除胆囊,一般采取顺行分离胆囊的方法,若发生困难,可采取顺逆结合的方式完成,冲洗胆囊床,检查胆囊床是否由出血点以及有无胆漏,从脐部切口取出胆囊,视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2]。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取右肋缘下切口或右上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后显露胆囊,常规分离并切除胆囊,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d的CRP、IL-6、TNF-α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时胆囊和Calot三角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在发病48h内胆囊炎症较轻微,胆囊壁水肿轻,且无明显充血,此时的Calot三角解剖结构清晰,手术易于剥离胆囊壁,而发病超过48h则胆囊炎症较为严重,胆囊壁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能够获得良好的视野,可供手术医师清晰辨认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率,避免对其他正常组织造成误伤。同时腹腔镜创伤小,术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轻,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4]。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炎症程度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炎性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3(4):323-324
[2]禹凤普.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8):2926-2927
[3]刘坤鹏,邢宝平,王明治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8,12(3):250-253
[4]董树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3):134-135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89-02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由胆结石引起,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淤积,在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诱发,病情急性加重,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需要及时治疗。手术切除胆囊是常用治疗方法,但本病可致胆囊壁水肿、充血,增加术中出血量,且炎症反应可致胆囊解剖关系模糊,导致胆囊张力过高、夹持困难,增加了胆管损伤的风险。因此,本病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以往腹腔镜是本病的绝对禁忌,近年来腹腔镜技术显著发展,能够在腹腔镜下顺利剥离粘连、切除胆囊,有效提升了手术疗效[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4.3±10.8)岁;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4.7±11.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结果确诊,胆囊结石直径>3cm;排除腹腔内严重感染、胆囊恶性病变、腹腔内广泛而严重粘连、凝血功能障碍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于脐孔上缘或下缘1cm处穿刺建立气腹,行常规三孔法,插入腹腔镜,于上腹正中线剑突下方和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各做一操作孔,置入套管针,探查胆囊情况,观察胆囊大小、炎症程度、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游离胆囊三角处的胆囊管及血管,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管远近端,间距>1cm,之后剪断hemolock夹中间的胆囊管,分离并离断胆囊动脉,提起胆囊颈部,用无损伤钳游离切除胆囊,一般采取顺行分离胆囊的方法,若发生困难,可采取顺逆结合的方式完成,冲洗胆囊床,检查胆囊床是否由出血点以及有无胆漏,从脐部切口取出胆囊,视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2]。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取右肋缘下切口或右上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后显露胆囊,常规分离并切除胆囊,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d的CRP、IL-6、TNF-α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时胆囊和Calot三角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在发病48h内胆囊炎症较轻微,胆囊壁水肿轻,且无明显充血,此时的Calot三角解剖结构清晰,手术易于剥离胆囊壁,而发病超过48h则胆囊炎症较为严重,胆囊壁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能够获得良好的视野,可供手术医师清晰辨认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率,避免对其他正常组织造成误伤。同时腹腔镜创伤小,术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轻,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4]。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炎症程度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炎性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3(4):323-324
[2]禹凤普.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8):2926-2927
[3]刘坤鹏,邢宝平,王明治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8,12(3):250-253
[4]董树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