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永不停息的进展着,尤其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全部建筑领域,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高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管理项目,更应借助学校完善在设施培养项目管理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代化施工技术;高等学校;人才培培养
现代技术,其实在建筑领域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所谓高技术派,就是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在功能上力求智能化与生态化相结合。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崇尚人类文明中国人,从1400多年前的赵州桥不但体现了施工质量的优秀,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的卓越。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达到了现代技术在建筑上的充分利用。仅以生态化为例,为了向世界兑现办一届绿色奥运的承诺,仅为了达到更加节能,先后用到了高科技智能绿化灌溉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例,国家体育馆安置了一套100千瓦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提供广场照明和为地下车库提供白天照明。
这哪里再是一个纯粹的修建一座房子的事情,纯粹就是一个高科技综合运用的集合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懂传统的施工技术,那根本就是一个上过大学的土建班组工人。
高新科技技术在社会生产建设的运用,就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运用。随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在技术领域上也在不断向着更深层次的探索、掌握并充分用到生产实践。建设领域高技派思想已成为指导的主旋律,渗透并带动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支柱。建筑行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施工是把高技派思想变为实体的复杂过程,不但资金消耗巨大,且环节多,涉及的知识多。由于受我国长期教育相对落后的影响,在高技派的教学探索和实施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高技派发展的历程
1、高技派建筑思想的发展
“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荷载,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筑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
“高技派”于80年代末传入中国,先是在建筑外立面幕墙上使用,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到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逐渐变成一股时尚的设计潮流。
“高技派”的设计思想是以强大的社会现实生产技术发前提的,而施工技术正是把高技派的设计理念变为现实实体的关键环节,高校建筑行业的毕业生,作为未来施工骨干,掌握基本的施工技术是不够的,要成为真正的施工管理者,就必须要懂得必要的高技派的思想。
2、高技派设计下的施工变革
(1)施工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高科技的施工方案运用到建筑中,从基础施工的挖孔挖桩,到混凝土浇筑,从大型构件的吊装到立面垂直度的控制。从坡面事故危害的防治到各种构配件的制作控制,对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一而足。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鸟巢”,其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4.2万吨,整个工程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总用钢量达到了11万吨之巨。施工技术的要求之高,工程量之大,都令世界叹为观止,其施工控制如果没有高科技技术是根本不行的,施工人员如果不懂高科技技术是万万不可能的。
(2)施工材料的检测智能化
建筑材料的检测应该是包含两方面,一是是否含有害物质,另一是否保证结构安全。原材包括钢筋、水泥、砂、石子、铝合金型材、给排水管材和管件、漏电开关、电线电缆等等,检测的有混凝土及砂浆回弹、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外墙砖抗拔、铝窗三性试验、空气检测、电气低压装置检测等等。这些检测技术都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的,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检测,才给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的保证。
(3)建筑实体的检测实现了智能化
从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到压实度,从钢筋的焊接连接到间距检测,从各种构件配件到预制产品的检测到设备安装测试,
(4)建筑实体的维护实现了智能化
为了保证建筑实体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建筑实体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检测,以及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必须的完善和校正。在高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从检测和维护都无一例外的利用了高科技技术。例如: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实验,已完砼板的钢筋间距的扫描等。这些实体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是传统施工工艺所不能实施的。这些仪器都无一不是利用现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和扫描技术。
(5)各种建筑本身就是与高科技技术的集合体
一个现代他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与高科技术的融合体,人工智能控制,监控技术,信息交换技术,声光控制技术等综合运用到了建筑物中。
二、现行建筑行业培养学生的思路
1、重视传统施工技术的教育
从现行的高职高专乃至各级高校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看,重视传统建筑体系的介绍,比如从各种材料的性能到力学结构性能,从材料的规格到实用范围,但是,忽略对材料性能和质量的控制。设计上注重规范、安全的要求,但是,忽略利用现代技术对各种规范的控制和完善。
2、施工质量控制上,注重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施工结果的要求,但是,忽略了施工方法的介绍,尤其是在随着新技术和高科技条件下,各种新技术对施工质量的保证。
3、在完成施工质量后,注重了施工实体的检测要求,但是,却鲜有介绍检测的方法,更少见对各种施工质量缺陷的纠正,尤其是利用高科技技术的维护检测和纠正。
4、在建筑物的功能上,注重了对建筑物功能的概要及观感描述,却很少有对这些功能的实现原理的描述。
三、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施工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高科技技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上看,这是大势所趋。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的猛烈剧增,而能源总是有限的,节约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高科技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正是节约能源的有途径。比如,以前在隧道施工中,利用传统方法,不仅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要消耗掉大量内燃机所必须的石油,但是,隧着盾构法、顶推法等先进的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大降低了能原的消耗。
从保证安全性上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文明的主题,只有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没有人就没有今天地球文明的一切,所以,在任何社会活动中,保证人民财产的生命安全,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题。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技术,首先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各种危险进行预防预控,其次是,在某些危险过程中直接利高科技机械取代人参与,甚至利用机器人去完成。比如前面提到的盾构法施工,就把隧道施工中高危活动过程,变成了由人在地面控制的机器施工过程。
再者,在现代的实际运用中,各种高新技术已经源源不断的运用于了各种施工过程,作为培养施工技术人材的高校,如果我们放弃了对高新技术对学生的充实,这无疑只会让我们的学生学用脱节,乃至逐渐被边缘化。从高新技术的
四、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施工教育的可行性
虽然作为高校建筑施工专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是在传统乃至早期施工技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却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培养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和便利的条件。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琳琅满目种类齐全,而且各种搜索引擎不一而足,为查找和检索都提供了便利。更有万方、知网等几大数据库的同步及时全面的收集,更可谈得上是水到渠成。
其次是,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层出不穷,不仅让各种原本抽象虚幻的科技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甚至让各种施工过程原本只有在实际的施工领域中才能见到的东西,变得在电脑上可以逼真的演示。
第三,是我们的大学校园原本都有一些专家学者原本就在从事着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研究,他们的理论本就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建筑高技派的改革渗透中来。
五、开展高职学院施工行业的学生信息化教育的方法
具体到我们高职学院中来,怎么样进行高技派改革渗透中来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承担教学改革研究的系部,首先从本专业发展和定位上,深入用人单位一线调研,了解当前所开设专业领域中的高技派技术应用情况,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教材进行修订,切忌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这对于我们高职学院是非常必须的,因为,高职学院是教育改革下的新生事物,由于从产生到成形才短短的十余年时间,而规模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处于一线教学的老师,他们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老师,对实际的新技术的应用却了解甚少。
其次,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院已有的网站网页上进行收集和整理,指导学生加以利用和阅读,尤其是,很多高校基本上都实现了两到三个综合数据库的共享,这些数据库中收集的资料都是对当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情况的介绍和探索,当然,要让学生去直接使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老师要多花时间去归纳整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第三,是利用已有软件技术,大力开展高技派渗透教育。一是原本很多软件就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化,比如CAD、天正、广联达等软件。二是,很多高校公司还开发了一些以PPT形式开展教学的动画模拟软件。
第四,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综合度高这一优势,取他们所学的专业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高技派的原理本身就是利用了现代仿生学,传感技术,太阳能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科学,所以,要把高技派的建筑教学改革渗透到建筑教学的领域,单独依靠某一个学科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挥高等院校各个领域的人员智慧,共同努力,从计划的制订到教材的编制修订,再到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路,刘颐佳. 高技派建筑小议. 四川建筑, 2008
[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宋颖,王群. 高技派的回顾与反思. 华中建筑, 2003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代化施工技术;高等学校;人才培培养
现代技术,其实在建筑领域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所谓高技术派,就是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在功能上力求智能化与生态化相结合。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崇尚人类文明中国人,从1400多年前的赵州桥不但体现了施工质量的优秀,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的卓越。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达到了现代技术在建筑上的充分利用。仅以生态化为例,为了向世界兑现办一届绿色奥运的承诺,仅为了达到更加节能,先后用到了高科技智能绿化灌溉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例,国家体育馆安置了一套100千瓦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提供广场照明和为地下车库提供白天照明。
这哪里再是一个纯粹的修建一座房子的事情,纯粹就是一个高科技综合运用的集合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懂传统的施工技术,那根本就是一个上过大学的土建班组工人。
高新科技技术在社会生产建设的运用,就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运用。随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在技术领域上也在不断向着更深层次的探索、掌握并充分用到生产实践。建设领域高技派思想已成为指导的主旋律,渗透并带动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支柱。建筑行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施工是把高技派思想变为实体的复杂过程,不但资金消耗巨大,且环节多,涉及的知识多。由于受我国长期教育相对落后的影响,在高技派的教学探索和实施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高技派发展的历程
1、高技派建筑思想的发展
“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荷载,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筑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
“高技派”于80年代末传入中国,先是在建筑外立面幕墙上使用,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到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逐渐变成一股时尚的设计潮流。
“高技派”的设计思想是以强大的社会现实生产技术发前提的,而施工技术正是把高技派的设计理念变为现实实体的关键环节,高校建筑行业的毕业生,作为未来施工骨干,掌握基本的施工技术是不够的,要成为真正的施工管理者,就必须要懂得必要的高技派的思想。
2、高技派设计下的施工变革
(1)施工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高科技的施工方案运用到建筑中,从基础施工的挖孔挖桩,到混凝土浇筑,从大型构件的吊装到立面垂直度的控制。从坡面事故危害的防治到各种构配件的制作控制,对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一而足。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鸟巢”,其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4.2万吨,整个工程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总用钢量达到了11万吨之巨。施工技术的要求之高,工程量之大,都令世界叹为观止,其施工控制如果没有高科技技术是根本不行的,施工人员如果不懂高科技技术是万万不可能的。
(2)施工材料的检测智能化
建筑材料的检测应该是包含两方面,一是是否含有害物质,另一是否保证结构安全。原材包括钢筋、水泥、砂、石子、铝合金型材、给排水管材和管件、漏电开关、电线电缆等等,检测的有混凝土及砂浆回弹、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外墙砖抗拔、铝窗三性试验、空气检测、电气低压装置检测等等。这些检测技术都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的,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检测,才给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的保证。
(3)建筑实体的检测实现了智能化
从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到压实度,从钢筋的焊接连接到间距检测,从各种构件配件到预制产品的检测到设备安装测试,
(4)建筑实体的维护实现了智能化
为了保证建筑实体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建筑实体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检测,以及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必须的完善和校正。在高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从检测和维护都无一例外的利用了高科技技术。例如: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实验,已完砼板的钢筋间距的扫描等。这些实体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是传统施工工艺所不能实施的。这些仪器都无一不是利用现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和扫描技术。
(5)各种建筑本身就是与高科技技术的集合体
一个现代他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与高科技术的融合体,人工智能控制,监控技术,信息交换技术,声光控制技术等综合运用到了建筑物中。
二、现行建筑行业培养学生的思路
1、重视传统施工技术的教育
从现行的高职高专乃至各级高校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看,重视传统建筑体系的介绍,比如从各种材料的性能到力学结构性能,从材料的规格到实用范围,但是,忽略对材料性能和质量的控制。设计上注重规范、安全的要求,但是,忽略利用现代技术对各种规范的控制和完善。
2、施工质量控制上,注重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施工结果的要求,但是,忽略了施工方法的介绍,尤其是在随着新技术和高科技条件下,各种新技术对施工质量的保证。
3、在完成施工质量后,注重了施工实体的检测要求,但是,却鲜有介绍检测的方法,更少见对各种施工质量缺陷的纠正,尤其是利用高科技技术的维护检测和纠正。
4、在建筑物的功能上,注重了对建筑物功能的概要及观感描述,却很少有对这些功能的实现原理的描述。
三、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施工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高科技技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上看,这是大势所趋。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的猛烈剧增,而能源总是有限的,节约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高科技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正是节约能源的有途径。比如,以前在隧道施工中,利用传统方法,不仅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要消耗掉大量内燃机所必须的石油,但是,隧着盾构法、顶推法等先进的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大降低了能原的消耗。
从保证安全性上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文明的主题,只有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没有人就没有今天地球文明的一切,所以,在任何社会活动中,保证人民财产的生命安全,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题。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技术,首先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各种危险进行预防预控,其次是,在某些危险过程中直接利高科技机械取代人参与,甚至利用机器人去完成。比如前面提到的盾构法施工,就把隧道施工中高危活动过程,变成了由人在地面控制的机器施工过程。
再者,在现代的实际运用中,各种高新技术已经源源不断的运用于了各种施工过程,作为培养施工技术人材的高校,如果我们放弃了对高新技术对学生的充实,这无疑只会让我们的学生学用脱节,乃至逐渐被边缘化。从高新技术的
四、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施工教育的可行性
虽然作为高校建筑施工专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是在传统乃至早期施工技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却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培养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和便利的条件。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琳琅满目种类齐全,而且各种搜索引擎不一而足,为查找和检索都提供了便利。更有万方、知网等几大数据库的同步及时全面的收集,更可谈得上是水到渠成。
其次是,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层出不穷,不仅让各种原本抽象虚幻的科技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甚至让各种施工过程原本只有在实际的施工领域中才能见到的东西,变得在电脑上可以逼真的演示。
第三,是我们的大学校园原本都有一些专家学者原本就在从事着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研究,他们的理论本就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建筑高技派的改革渗透中来。
五、开展高职学院施工行业的学生信息化教育的方法
具体到我们高职学院中来,怎么样进行高技派改革渗透中来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承担教学改革研究的系部,首先从本专业发展和定位上,深入用人单位一线调研,了解当前所开设专业领域中的高技派技术应用情况,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教材进行修订,切忌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这对于我们高职学院是非常必须的,因为,高职学院是教育改革下的新生事物,由于从产生到成形才短短的十余年时间,而规模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处于一线教学的老师,他们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老师,对实际的新技术的应用却了解甚少。
其次,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院已有的网站网页上进行收集和整理,指导学生加以利用和阅读,尤其是,很多高校基本上都实现了两到三个综合数据库的共享,这些数据库中收集的资料都是对当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情况的介绍和探索,当然,要让学生去直接使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老师要多花时间去归纳整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第三,是利用已有软件技术,大力开展高技派渗透教育。一是原本很多软件就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化,比如CAD、天正、广联达等软件。二是,很多高校公司还开发了一些以PPT形式开展教学的动画模拟软件。
第四,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综合度高这一优势,取他们所学的专业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高技派的原理本身就是利用了现代仿生学,传感技术,太阳能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科学,所以,要把高技派的建筑教学改革渗透到建筑教学的领域,单独依靠某一个学科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挥高等院校各个领域的人员智慧,共同努力,从计划的制订到教材的编制修订,再到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路,刘颐佳. 高技派建筑小议. 四川建筑, 2008
[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宋颖,王群. 高技派的回顾与反思. 华中建筑,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