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在所有学科当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擅于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程安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的要求。语文课的德育渗透,不像政治等学科那样,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学过程,一点一滴“润物细无声”地结合起来。
如今的初中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很多时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语文的知识内容只是出于“应考式”的接受,并未能深入把握到这门学科的文化精髓。因此,要学生接受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靠教师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只有把德育教育寓于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说起德育,很多人认为是个很笼统的词汇,在实际操作中,是很虚无的东西,因此并未对德育渗透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广义的范围看,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则更加明确地专指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德育因素有很多,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三、德育渗透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1.利用文学作品的作者简介,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语文的课文作者中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等。教师可以通过在作品的作者简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不少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会通过教师的作者简介由此引发对作者人格魅力的欣赏,进而使其成为人生当中的榜样目标。
通过作品主人翁的性格特征感染学生,使其形成坚毅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初中语文教材挑选的作品中,不乏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注意挖掘人物背后的可贵秉性,并通过课堂讨论与学生分享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养成坚毅的品格。
2.运用名人名言和经典故事影响学生,使其成为在学习上、生活中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名人名句、经典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建立一本名人名言手册,让学生摘录课文当中以及课外阅读当中的名人名言和经典小故事,让这本册子成为学生语文素材积累的活资源。久而久之,册子上的名人名言不仅成为学生语文写作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且会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鼓舞。
3.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中国国情和形式教育分析,让学生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兼济天下。教育他们把眼光移向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教师在语文的命题作文中,应该不拘一格,在高度上和广度上打开学生的眼界,改变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让学生去调查和体验,使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气象有切身的了解。教师可以用时代热点作为选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写作,认识热点和潮流背后的社会背景,从而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耐心和细心,不能光给一个分数,要抓住机会跟学生进行“纸上谈心”,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并对学生偏颇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施加道德影响。
4.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举办演讲比赛,增长学生见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因为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也由此满足了很多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欲望。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多开展探究式的活动教学,例如,演讲比赛、小故事会等,让学生互相分享对人生的看法,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的要求。语文课的德育渗透,不像政治等学科那样,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学过程,一点一滴“润物细无声”地结合起来。
如今的初中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很多时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语文的知识内容只是出于“应考式”的接受,并未能深入把握到这门学科的文化精髓。因此,要学生接受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靠教师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只有把德育教育寓于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说起德育,很多人认为是个很笼统的词汇,在实际操作中,是很虚无的东西,因此并未对德育渗透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广义的范围看,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则更加明确地专指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德育因素有很多,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三、德育渗透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1.利用文学作品的作者简介,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语文的课文作者中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等。教师可以通过在作品的作者简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不少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会通过教师的作者简介由此引发对作者人格魅力的欣赏,进而使其成为人生当中的榜样目标。
通过作品主人翁的性格特征感染学生,使其形成坚毅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初中语文教材挑选的作品中,不乏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注意挖掘人物背后的可贵秉性,并通过课堂讨论与学生分享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养成坚毅的品格。
2.运用名人名言和经典故事影响学生,使其成为在学习上、生活中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名人名句、经典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建立一本名人名言手册,让学生摘录课文当中以及课外阅读当中的名人名言和经典小故事,让这本册子成为学生语文素材积累的活资源。久而久之,册子上的名人名言不仅成为学生语文写作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且会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鼓舞。
3.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中国国情和形式教育分析,让学生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兼济天下。教育他们把眼光移向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教师在语文的命题作文中,应该不拘一格,在高度上和广度上打开学生的眼界,改变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让学生去调查和体验,使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气象有切身的了解。教师可以用时代热点作为选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写作,认识热点和潮流背后的社会背景,从而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耐心和细心,不能光给一个分数,要抓住机会跟学生进行“纸上谈心”,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并对学生偏颇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施加道德影响。
4.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举办演讲比赛,增长学生见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因为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也由此满足了很多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欲望。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多开展探究式的活动教学,例如,演讲比赛、小故事会等,让学生互相分享对人生的看法,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