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也会近视吗?
  是的,但概率远低于今天。原因很简单:第一,古代识字率低,读书的人少,眼部疲劳的风险小;第二,古代没有电,油灯、蜡烛也贵,多数人不会熬夜读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毕竟是少数);第三,古代没什么对眼睛有害的电子产品;第四,古人用毛笔写字,眼睛离纸笔远……
  唐宋之前,近视是富贵病,有条件读书的世家子弟才会近视,贫苦农民的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哪里会近视;唐宋之后,印刷术发达,科举制兴起,老百姓的儿子也能读书了,近视的人不断增多。周文王是历史上第一个近视的名人。《史记》记载,孔夫子视周文王为音乐偶像,曾称赞道:“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而谁能为此也。”
  什么是“眼如望羊”?东汉《释名》给出权威解释——“远视茫茫”,翻译成白话就是“远的地方看不清”,这不就是近视嘛!“文王拘而演《周易》”,想想周文王他老人家囚居羑里,鼻尖紧贴文字钻研《易》,就觉得怪不易的。韩非子“目不丧明”,司马光“不能远视”,陆游“老去观书涩如棘”,纪晓岚“目系短视”……这些都是近视的症状。
  那,古人近视了怎么办呢?主要有三种办法:
  一是药物治疗。早在先秦时期,医家就致力于用药物、针灸等办法治疗近视。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70余种治疗近视的药物,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提出了81种治疗眼病(包括近视)的方法,宋代窦汉卿的《针灸标幽赋》中有针灸治疗眼疾的记载……不过,以上药物、药方只能缓解眼部疲劳,辅助假性近视的恢复,并不能治愈真性近视。

  二是他人代读。北宋文坛有两大逸闻:王安石不洗澡、欧阳修近视。叶梦得把这两件事记录在《石林燕语》中,还说欧阳修“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欧阳修看不清文字,就让书童读给他听!这种做法太过奢侈,大部分书生是没有这种条件的。
  三是架上眼镜。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镜片与视力的关系,汉代《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取火、映物的镜片,南京郭家山晋墓中出土过外凸的水晶镜片,北宋司法官员史沆也用水晶镜来阅读卷宗……现代意义的近视镜发明于13世纪的欧洲,后传入中国,15世纪已能批量生产。古人称眼镜为“叆叇”,就是阿拉伯文“眼镜”(al-unwainat)的音译,比如仇英的《南都繁会图》中就有一位戴眼镜的老者。
  历史上最著名的“眼镜控”非雍正莫属,他当皇帝的第一年就下口谕:“按十二个时辰,做近视眼镜两副。在哪个时辰看得多的,重做六副。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好的。”第二年,又下旨意:“照朕用的眼鏡,再做十副。”
  不到七年的时间内,内务府为雍正打造了35副近视镜,紫禁城很多宫殿都有专门放置眼镜的地方,供雍正随时取用。
  他的儿子乾隆却反其道而行之,对眼镜深恶痛绝,《乾隆实录》记录了乾隆的一段话:“今考试者一百二十余人,内报近视眼者竟有七十余人之多,明系捏报,希图规避。满洲习气,竟至若此,实堪愤恨。”乾隆还写了很多吐槽眼镜的诗,晚年仍笔耕不辍,持之以恒。88岁那年,乾隆作诗云:“古稀过十还增八,眼镜人人献百方。借物为名非善策,蝇头弗见究何妨。”
  不过乾隆再厌恶眼镜,也改变不了读书人易近视的事实。嘉庆年间,有一首名叫《续都门竹枝词》的诗:“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
  清代中后期,近视现象不断增多,大家已经接受近视需戴眼镜的事实,戴眼镜甚至成了青年人的时尚标志之一。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重要内容。针对中职学生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良情况进行改正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行为习惯的内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常见的问题出发,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究。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小规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受师资力量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教育理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为促进农村小规模小学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将重点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显著提高。
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管理和机制创新,学业管理也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从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中因学业不佳而留级、退学以及不能顺利毕业的学困生群体,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学生学业过程管理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学分预警机制。通过学生信息登记、核对、跟踪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业状态的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化的监测,并提前进行过程干预,以此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初中英语微视频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创新性等特色,应用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于微视频的初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促进课堂多元化;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拓展性。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共同体的一种新型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浙江省内的“省—市—县”三个级别的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对象,从名师工作室的现状、活动及其对教师产生的作用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名师工作室三级联动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为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启发和思考。
立足于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依次探讨与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突出价值及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小学体育学科教育质量。同时将生命教育的种子根植于小学生心间,从而为推动小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线教师整天忙于教学,教研活动每学期只有参加学校规定的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两到三次的市直教研活动。市直教研活动多以听课评课为主,内容比较单一。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虽然有定时间、定主题、定主讲人,但是开展过程中还是感觉没有什么理论指导,活动开展比较松懈。通过阅读《一线教师说教研》这本书,在不经意中学习到许多教研知识,并获得了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法。
在回顾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之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语言知识教学、减少母语干扰、教材选择和对待学生错误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延缓并减轻语言学习的石化现象。
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推进海外鲁班工坊的建设过程中,深入了解所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借鉴已建成的海外鲁班工坊的经验与总结,进一步制定适合广西职业院校在老挝建设鲁班工坊切实可行的路径,并形成可借鉴推广的模式。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试图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角度出发,解析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阐述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对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