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算是进入初夏。按照24节气的养生之道,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天气渐热,植物繁茂,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注重“清补”,也就是说,食物宜清淡。
《黄帝内经》中载有“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提醒我们在天气渐暖的时节宜吃温补阳气的食物。《本草纲目》说的则比较详细,“以葱、蒜、韭、荠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利于补阳。这些搭配都是很有效用的,关键在于接受进补的人体质的差别。各种入口的食物都有它的脾性,进补之前需要上这样一课:
体质的差别
食物的温热寒凉要和你的体质相匹配,正确发挥药效的食补要“辨证施食”。
和药物一样,食物同样具有四气,即温热寒凉。这样的属性主要是依据它在人体方面的表现来概括的,能减轻或者消除热症的食物属于寒性或者凉性,反之能减轻寒症的药物,属热性或者温性,例如鸡肉、干姜都被列为温热性食物。
阳虚体质适合温补药膳,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易出汗、记忆力差、腰酸膝软、胃寒、性功能较差等;阴虚阳亢、肝气旺盛的体质则适合清补药膳,适宜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表现为怕热、易兴奋、易口渴、咽干舌燥、便秘、尿赤等的人;平补药膳使用范围比较广,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皆亏者也较适用。
进补识滋味
与唇齿舌厮磨之后,美味收买了味蕾,告诉它这个东西“好吃”。这个笼统的定义掩蔽了药食的“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实际上每一种滋味都有不同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甘,可止痛、调和药性;酸,具收敛、生津功能;苦,通泄、燥湿;咸,泻下作用。
连厨房里的几味不起眼的佐料,都对人体有一定的药效。比如食醋,性温味酸,对预防消化道癌症、软化血管有一定作用,还能杀菌除臭,预防流感、麻疹;食盐,性平、微寒、味咸,清晨一杯淡盐水,可防止和治疗溃疡,对缓解便秘很有帮助;胡椒,味辛,能清热解毒、驱寒,对风寒、咳嗽、流感都有预防作用,生姜、葱白、紫苏叶能散寒解表,同属辛。食油,润燥、缓下,滋补护肤,对于大便燥结,肠梗阻能起到缓解作用,还可用作对烫伤和疮疡的治疗。花椒,性温味辛,温中祛寒,祛湿杀虫,健胃止泻,对于腹内冷痛,反胃,腹胀肠鸣都有一定疗效。
巧食时令蔬菜 食补胜过药补
“药补不如食补,”强调“补”的方法、意义。正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种物质,才有必要在饮食或者药物上偏重这方面的增补,达到营养结构的平衡,而从药物入手,不如从食物入手效果好。因为每天摄入各种饮食,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得到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如果随着季节从食物方面进补,那些汲取了天地精华的季节性食品就像是好吃的药片,进入身体后会慢慢起作用。
《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按节气来讲,5月初就立夏了,之后炎热的天气一步步逼近。季节气热,食物就要性寒,起中和作用,煮点儿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或者泡上绿茶、菊花茶饮用,防止体内积热。可想而知,那些气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很容易导致邪热化火。
从四气五补的角度看,心与夏气相通应,也就是说心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有点小毛病不可轻易使用发汗药剂,以免汗多伤“心”,情绪应该稳定,切忌暴喜伤心。膳食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选择时令蔬菜,给餐盘多洒点营养素:
黄瓜 黄瓜在南方被称为青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是夏季的餐桌常客。它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可以当作轻泻药、利尿药和止咳药,还能治烫伤、痱疮等。
豌豆 豌豆又称青小豆,性平味甘,含磷十分丰富,每百克约含磷400毫克。中医认为,豌豆有利小便、生津液、解疮毒、止泻痢、通乳之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食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滋润皮肤。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胀,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茭白 茭白味甘性冷,有解热毒、防烦渴、利便功效。作为蔬菜食用,口感甘美,鲜嫩爽口,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B、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由于茭白性冷,如脾胃虚寒,则不宜多食。
莴 莴苣性微寒味苦,分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又名“生菜”,茎用则称“莴笋”,含铁量都非常丰富。利五脏、通经脉、解热毒。吃起来清香脆嫩,非常爽口。莴笋的汁液可增加胃液、胆汁消化酶的分泌,并刺激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莴笋中含有丰富的钾,能维持心脏节律,利于养心。
藕 莲藕是入夏的最佳食品,莲藕的味道甜而涩,其性质不冷不热,鲜藕汁可用于治疗烦渴、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外伤止血。莲藕的植物性纤维能适当地刺激肠壁,促进和激发肠内的活动,能治疗因消化功能的虚弱而长久不止的腹泻,对于睡眠障碍、痔疮、脱肛、恶疮有治疗功效。此外它还是抗衰老、消雀斑的保健品,用来煲汤医食两用。
洋葱 洋葱性温味辛,能杀虫除湿,温中消食,提神健体,降血压,消血脂。据报道,洋葱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含有能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这些物质均为较强的血管舒张剂,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
洋葱 洋葱性温味辛,能杀虫除湿,温中消食,提神健体,降血压,消血脂。据报道,洋葱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含有能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这些物质均为较强的血管舒张剂,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
丝瓜 味甘性平,微凉,具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祛风通经,活络逐痹、美容之功效,是夏季时令蔬菜。夏季宜多吃丝瓜,可去风湿、通经络、凉血、解毒、清热化痰,可防治筋脉酸痛等症。常用于治夏季中暑、咳嗽哮喘、支气管炎、乳腺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等。
番茄 番茄性平、微寒。味酸、微甘,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它含有大量的番茄素,对各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夏日可以当作水果,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黄帝内经》中载有“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提醒我们在天气渐暖的时节宜吃温补阳气的食物。《本草纲目》说的则比较详细,“以葱、蒜、韭、荠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利于补阳。这些搭配都是很有效用的,关键在于接受进补的人体质的差别。各种入口的食物都有它的脾性,进补之前需要上这样一课:
体质的差别
食物的温热寒凉要和你的体质相匹配,正确发挥药效的食补要“辨证施食”。
和药物一样,食物同样具有四气,即温热寒凉。这样的属性主要是依据它在人体方面的表现来概括的,能减轻或者消除热症的食物属于寒性或者凉性,反之能减轻寒症的药物,属热性或者温性,例如鸡肉、干姜都被列为温热性食物。
阳虚体质适合温补药膳,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易出汗、记忆力差、腰酸膝软、胃寒、性功能较差等;阴虚阳亢、肝气旺盛的体质则适合清补药膳,适宜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表现为怕热、易兴奋、易口渴、咽干舌燥、便秘、尿赤等的人;平补药膳使用范围比较广,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皆亏者也较适用。
进补识滋味
与唇齿舌厮磨之后,美味收买了味蕾,告诉它这个东西“好吃”。这个笼统的定义掩蔽了药食的“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实际上每一种滋味都有不同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甘,可止痛、调和药性;酸,具收敛、生津功能;苦,通泄、燥湿;咸,泻下作用。
连厨房里的几味不起眼的佐料,都对人体有一定的药效。比如食醋,性温味酸,对预防消化道癌症、软化血管有一定作用,还能杀菌除臭,预防流感、麻疹;食盐,性平、微寒、味咸,清晨一杯淡盐水,可防止和治疗溃疡,对缓解便秘很有帮助;胡椒,味辛,能清热解毒、驱寒,对风寒、咳嗽、流感都有预防作用,生姜、葱白、紫苏叶能散寒解表,同属辛。食油,润燥、缓下,滋补护肤,对于大便燥结,肠梗阻能起到缓解作用,还可用作对烫伤和疮疡的治疗。花椒,性温味辛,温中祛寒,祛湿杀虫,健胃止泻,对于腹内冷痛,反胃,腹胀肠鸣都有一定疗效。
巧食时令蔬菜 食补胜过药补
“药补不如食补,”强调“补”的方法、意义。正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种物质,才有必要在饮食或者药物上偏重这方面的增补,达到营养结构的平衡,而从药物入手,不如从食物入手效果好。因为每天摄入各种饮食,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得到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如果随着季节从食物方面进补,那些汲取了天地精华的季节性食品就像是好吃的药片,进入身体后会慢慢起作用。
《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按节气来讲,5月初就立夏了,之后炎热的天气一步步逼近。季节气热,食物就要性寒,起中和作用,煮点儿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或者泡上绿茶、菊花茶饮用,防止体内积热。可想而知,那些气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很容易导致邪热化火。
从四气五补的角度看,心与夏气相通应,也就是说心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有点小毛病不可轻易使用发汗药剂,以免汗多伤“心”,情绪应该稳定,切忌暴喜伤心。膳食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选择时令蔬菜,给餐盘多洒点营养素:
黄瓜 黄瓜在南方被称为青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是夏季的餐桌常客。它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可以当作轻泻药、利尿药和止咳药,还能治烫伤、痱疮等。
豌豆 豌豆又称青小豆,性平味甘,含磷十分丰富,每百克约含磷400毫克。中医认为,豌豆有利小便、生津液、解疮毒、止泻痢、通乳之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食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滋润皮肤。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胀,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茭白 茭白味甘性冷,有解热毒、防烦渴、利便功效。作为蔬菜食用,口感甘美,鲜嫩爽口,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B、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由于茭白性冷,如脾胃虚寒,则不宜多食。
莴 莴苣性微寒味苦,分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又名“生菜”,茎用则称“莴笋”,含铁量都非常丰富。利五脏、通经脉、解热毒。吃起来清香脆嫩,非常爽口。莴笋的汁液可增加胃液、胆汁消化酶的分泌,并刺激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莴笋中含有丰富的钾,能维持心脏节律,利于养心。
藕 莲藕是入夏的最佳食品,莲藕的味道甜而涩,其性质不冷不热,鲜藕汁可用于治疗烦渴、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外伤止血。莲藕的植物性纤维能适当地刺激肠壁,促进和激发肠内的活动,能治疗因消化功能的虚弱而长久不止的腹泻,对于睡眠障碍、痔疮、脱肛、恶疮有治疗功效。此外它还是抗衰老、消雀斑的保健品,用来煲汤医食两用。
洋葱 洋葱性温味辛,能杀虫除湿,温中消食,提神健体,降血压,消血脂。据报道,洋葱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含有能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这些物质均为较强的血管舒张剂,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
洋葱 洋葱性温味辛,能杀虫除湿,温中消食,提神健体,降血压,消血脂。据报道,洋葱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含有能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这些物质均为较强的血管舒张剂,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
丝瓜 味甘性平,微凉,具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祛风通经,活络逐痹、美容之功效,是夏季时令蔬菜。夏季宜多吃丝瓜,可去风湿、通经络、凉血、解毒、清热化痰,可防治筋脉酸痛等症。常用于治夏季中暑、咳嗽哮喘、支气管炎、乳腺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等。
番茄 番茄性平、微寒。味酸、微甘,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它含有大量的番茄素,对各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夏日可以当作水果,生津止渴、健胃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