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细节,启发想象,感悟形象,揭示寓意三方面探讨了寓言故事类叙事文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叙事类课文 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强故事性的叙事类课文可谓是“主打”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叙事类作品时,教师应根据文本侧重点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抓住文本关键细节,体会主旨情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寓言故事类叙事文有效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叙事文教学首先是要帮助学生疏通文意,通过初读课文,对故事内容有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即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名著《伊索寓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揭题、自读课文、概括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借助多媒体呈现了一幅小羊在河边开心喝水的动态情景图,使学生意识到小羊是温顺的动物。随后出现了一只耳朵直立、龇牙咧嘴的狼的图片,对比之下,使學生一下子意识到狼是一种凶恶的野兽。将二张图片并列显示,引发学生思考:当狼遇上羊时,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可以请学生先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先请拼音朋友帮忙,初步感受一下故事的情节。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读顺,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之后,PPT呈现本课的新词语,带领学生共同迈过生字、新词关。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狼和小羊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提示,帮助学生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从而归纳出“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三次找碴儿”,为体会寓言故事想要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而做好铺垫。
二、研读细节,启发想象
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形象,更是体现着作者的细心琢磨,渗透着作者的情愫。因此,文本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正是精彩之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寓言故事类叙事文的细节描写之处,引导学生领会文字的精髓之处。
例如在“第一次找碴儿”的描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当狼看到小羊时,它心里在想什么?它很想干什么呢?重读课文第2节,引导学生边认真的读出凶恶的责问语气,边在心中想象“小羊长得好肥呀,它的肉一定又嫩又香。我好想好想美餐一顿啊!所以我要故意找碴儿,好捉住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故意找碴儿的阴阳怪气的感觉。“狼说的事情是真的吗?小羊听了是什么反应?它又是怎么反驳的呢?”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齐读小羊说的话,读出小羊的吃惊、善良和有礼貌。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反问句,“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这里用反问句比用一般的句子更有力量,更加强调小羊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在“第二次找碴儿”的描写中,引导学生思考并想象:第一次找碴儿,被小羊用事实驳倒了!那么,狼就这么放过小羊了吗?第二次找碴儿时,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狼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第4小节,引导学生再读一读狼说的话,读出狼说话气冲冲的,读出咄咄逼人、蛮不讲理的语气!之后课件呈现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小羊的态度有变化吗?“小羊的态度也有变化,这次小羊是喊道。”学生们齐声回答。这时,让学生再读一读小羊的表情和说的话,可以让学生读出小羊的委屈、难过和生气,更能衬托出狼的无中生有和无理取闹。在研读“第三次找碴儿”时,因为有了前二次的铺垫,这次可以让学生根据经验来想象狼是什么表情?会有什么动作?从而想象出狼的气急败坏,诬蔑小羊不成,张着血盆大口直接向小羊扑去。从上述三个细节的研读过程中,使学生对“找碴儿”一词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
在本课中,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是文本的细节之处,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对这三次细节描写的研读,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大胆想象这一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狼和小羊的各自形象和角色性格,才能体会寓言故事的深刻哲理。
三、感悟形象,揭示寓意
寓言是一种讽喻的故事,在寓言王国里,狼和小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动物。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编者意图,体会蕴含道理。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研读细节的基础上,我再次带领学生回情故事情节:看,羊绝对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是羊弄脏了水,狼这是在?(找碴儿)小羊说它去年还没有出生,狼偏说小羊去年骂了它。狼无中生有的指责小羊,狼这是在?(找碴儿)狼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找碴儿)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狼的话,要读出凶恶的语气,女生读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善良的语气。此时,课堂氛围已经推向高潮,抛出总结性的问题:这个故事里,狼是那么的?(凶恶、不可一世)小羊又是那么的?(善良、可怜)小羊的悲剧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使学生意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从而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从而揭示寓意。
通过实行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自主理解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体会文中鲜活的角色形象。笔者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卫星.关于叙事类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
【2】高林生.叙事性课文的解读与教学【J】.七彩语文,2012(9)
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细节,启发想象,感悟形象,揭示寓意三方面探讨了寓言故事类叙事文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叙事类课文 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强故事性的叙事类课文可谓是“主打”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叙事类作品时,教师应根据文本侧重点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抓住文本关键细节,体会主旨情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本文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寓言故事类叙事文有效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叙事文教学首先是要帮助学生疏通文意,通过初读课文,对故事内容有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即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名著《伊索寓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揭题、自读课文、概括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借助多媒体呈现了一幅小羊在河边开心喝水的动态情景图,使学生意识到小羊是温顺的动物。随后出现了一只耳朵直立、龇牙咧嘴的狼的图片,对比之下,使學生一下子意识到狼是一种凶恶的野兽。将二张图片并列显示,引发学生思考:当狼遇上羊时,它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可以请学生先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先请拼音朋友帮忙,初步感受一下故事的情节。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读顺,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之后,PPT呈现本课的新词语,带领学生共同迈过生字、新词关。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狼和小羊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提示,帮助学生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从而归纳出“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三次找碴儿”,为体会寓言故事想要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而做好铺垫。
二、研读细节,启发想象
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形象,更是体现着作者的细心琢磨,渗透着作者的情愫。因此,文本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正是精彩之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寓言故事类叙事文的细节描写之处,引导学生领会文字的精髓之处。
例如在“第一次找碴儿”的描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当狼看到小羊时,它心里在想什么?它很想干什么呢?重读课文第2节,引导学生边认真的读出凶恶的责问语气,边在心中想象“小羊长得好肥呀,它的肉一定又嫩又香。我好想好想美餐一顿啊!所以我要故意找碴儿,好捉住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故意找碴儿的阴阳怪气的感觉。“狼说的事情是真的吗?小羊听了是什么反应?它又是怎么反驳的呢?”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齐读小羊说的话,读出小羊的吃惊、善良和有礼貌。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反问句,“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这里用反问句比用一般的句子更有力量,更加强调小羊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在“第二次找碴儿”的描写中,引导学生思考并想象:第一次找碴儿,被小羊用事实驳倒了!那么,狼就这么放过小羊了吗?第二次找碴儿时,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狼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第4小节,引导学生再读一读狼说的话,读出狼说话气冲冲的,读出咄咄逼人、蛮不讲理的语气!之后课件呈现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小羊的态度有变化吗?“小羊的态度也有变化,这次小羊是喊道。”学生们齐声回答。这时,让学生再读一读小羊的表情和说的话,可以让学生读出小羊的委屈、难过和生气,更能衬托出狼的无中生有和无理取闹。在研读“第三次找碴儿”时,因为有了前二次的铺垫,这次可以让学生根据经验来想象狼是什么表情?会有什么动作?从而想象出狼的气急败坏,诬蔑小羊不成,张着血盆大口直接向小羊扑去。从上述三个细节的研读过程中,使学生对“找碴儿”一词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
在本课中,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是文本的细节之处,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对这三次细节描写的研读,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大胆想象这一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狼和小羊的各自形象和角色性格,才能体会寓言故事的深刻哲理。
三、感悟形象,揭示寓意
寓言是一种讽喻的故事,在寓言王国里,狼和小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动物。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编者意图,体会蕴含道理。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研读细节的基础上,我再次带领学生回情故事情节:看,羊绝对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是羊弄脏了水,狼这是在?(找碴儿)小羊说它去年还没有出生,狼偏说小羊去年骂了它。狼无中生有的指责小羊,狼这是在?(找碴儿)狼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找碴儿)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狼的话,要读出凶恶的语气,女生读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善良的语气。此时,课堂氛围已经推向高潮,抛出总结性的问题:这个故事里,狼是那么的?(凶恶、不可一世)小羊又是那么的?(善良、可怜)小羊的悲剧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使学生意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从而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从而揭示寓意。
通过实行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自主理解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体会文中鲜活的角色形象。笔者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卫星.关于叙事类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
【2】高林生.叙事性课文的解读与教学【J】.七彩语文,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