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2017年3月1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京師范大学和北京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
  这份报告是国内业界将始于美国的STEAM教育理念与方法论,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首度由教育权威部门和教育研究咨询机构进行深度考察论证后,倾力打造之作。该报告旨在分析我国科技教育领域的现状,分享进展与案例,展望前景并提出标准的思考框架;是昭示广大教育人士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世界,展望新教育,探索新理解,提出新框架的智慧结晶与创智之举。
  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裴娣娜就中国基础课程改革未来发展趋势发表了主旨演讲。教育宏观战略构想包括了以适合区域教育决策力、学校教育领导力、个体教育学习力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学习力模型实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模型中的六大核心元素以“体验与思维”为主线,在基本素养、发展路径和最高境界三个层面,与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STEAM教育哲学是以自主思考为起点,非知识记忆为导向,从基础学科知识、规律和框架出发,运用元认知思维体系与探究式学习方法,跨界升维,创造性解决目标问题,关注多元素质养成和跨学科底层能力模块的打造,彰显从已知发现未知,用未知颠覆已知的创新理念,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作为学校代表,就STEAM教育融入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经验做了重点宣讲。八一学校作为具有悠久光荣传统的名校,一直将国防与航天作为校本特色,在全面引进整体STEAM教育课程及实验室体系后,深度融合,锐意创新,并于2016年12月底成功发射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助推中国青少年航天梦想成真。(王桂娇)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屏幕录制型,40节)是由“高建峰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微课,获得了浙江省2016年微课制作大赛一等奖。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目前各种微课录制软件日臻完美,所以数字技术并非影响微课制作的关键因素。相反,一系列非技术问题成为微课制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微课;制作;非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
【本刊讯】2016年9月23日,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本届教博会以“聚焦核心素养,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明确提出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即Solutions、Example、Rules、Value、Education五个单词首字母),主张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应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明确的标准规则、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实践案
北京版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始编于2000年,经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于2001年在全市推荐使用。其后,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先后进行过两次修订,并按规定统一更名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12年来,京版《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北京地区信息技术学科的主体教材,始终致力于体现学科本质,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力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由于沿用时间较长,原教材中选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网络环
作为教师,他潜心育人,桃李芬芳;作为教研员,他既述又作,著书立说;作为校长,他以文化人,引领发展……他就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研员、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越城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何灿华。  “让教师充满智慧,让教育充满思想”,这是挂在何灿华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幅名家书法作品,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书协主席沈伟赠送。与其说是一种环境的装饰品
2015年末,接连而至的雾霾天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发人深省。驱散雾霾,或许可以“等风来”,教育则不能等待,需要另辟蹊径。雾霾期间,北京启动“停课不停学”行动,开展以北京数字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启迪我们探索未来教育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3年SARS肆虐期间,北京等地的中小学校零星地出现了“空中课堂”“广播教学”等教育形态,彼时尚难以形成系统的有效供给。今天,北京数字学校
知识建构教学实践项目是近三年来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博士生陈静萍女士开展的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实践项目。主要研究学生如何使用“知识论坛”(一种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建构性的知识学习和评价。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共同体”,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在公共知识空间中公开,而后共同对这些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最后达到学习共同体思想和知
雾霾来袭,如何在一种应急状态下切实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如何在学校甚至是区域层面落实“停课不停学”,如何将现有的线上线下资源快速整合,如何实现不同终端的多屏融合和不同学习环境的多场景融合,成为摆在教育人面前的崭新课题。北京数字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数字教育资源传输渠道、在线互动交流方式等要素,探索开展混合式学习创新变革,设计了多种在线教育服务模式,引导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有效支持各区
2015年底,教育O2O的资本寒冬率先到来,随即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也从热闹趋于冷静。  热潮冷却,才是理性回归之时。往往正是此时,人们才会驻足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诉求是什么,互联网到底能给教育带来什么,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因为看到了太多不尊重教育规律而速生速朽的互联网教育创业项目,也看到了不少代表了互联网教育发展方向但仍没有被资本关注的好项目,于是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策划本期专题,吸纳
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在向着数据主导的方向过渡。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通过数据的引导进入一个新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的时代,教育行业也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基于数据的应用,助力教育的进一步变革。  “数据”与“数字”的区别何在?有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思考这78分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
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许多概念诸如“创客”“创客教育”“STEM教育”“数字科学家”“学科核心素养”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目前创新课程的目标及其主要问题  课程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和方案实施教学,并获得有意义的使命体验的过程。按照设计痕迹的明显程度,课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