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教学目的、影响双语获得的因素、教与学的关系、当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发展几方面透视了双语教学现象,认为现代教学论对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论、双语教学、意义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双语教学”又是一种教学活动,它也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研究较多,而对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性研究得较少。实质上,在研究“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的同时,注重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性,将会更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本文试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出发透视双语教学,以进一步揭示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双语教学实践。
一、从教学目的看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与人们对双语的认识有关,也与人们对教学的认识有关。关于“双语”的界定,目前大都倾向于认为“双语”是个人或集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由此,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事实上,双语教学的目的并非如此简单。虽然双语现象自古有之。但当代的双语现象与早期的双语现象已大不相同。在人类社会早期,双语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民族、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语言已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象征和代表。这也给双语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对双语教学的片面化认识与以往陈旧的教学目的观有关。以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知识的传递。也就是说,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传递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在于获取、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双语教学就变成了单纯获得某种语言知识的过程。
从现代教学观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持续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知识的传递,特别是通过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能力,来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语言作为意义的表征系统,其符号的背后含有价值、意向、态度等成份。因此,双语教学的目的已不单纯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乃至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特别是当代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要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要具有本民族、本国家以外的文化知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充满自信地与不同的民族坦然相处并与之交流,开展合作等。双语教学在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影响双语获得的因素看双语教学
语言的获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双语的获得则更加复杂。在双语获得的理论中,文化合流模式(Acculturation Theory)、语言调节模式(Accommodation Theory)、话语理论(Discourse Theory)、语言控制调节模式(The Monitor Model)、多变语言能力模式(Variable Competence Model)以及共同语法假设(The Universal Hypothesis)、神经功能理论(Neuron function Theory)等流派颇有影响,在影响双语获得的因素方面趋于一致。这些因素主要有:
生理因素: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儿童可以在短期内发展出语言能力,一旦儿童开始说话,发展的速度就快得惊人;二是儿童都有说错之处,但这些错误既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又与成人语言有着质的差别;三是世界儿童的语言发展似乎都经历同样的过程(尽管所学的语言不同)。以上种种现象便促使乔姆斯基及其他的(MNeill,1970;Lenneberg,1967)学者提出语言发展是一种人类生理现象,即语言的获得更多的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学的过程。这一观点对儿童双语的获得与发展也是适用的。
语言环境的作用:语言环境对语言获得与发展的作用是较大的。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学者都研究儿童语言的获得、发展与父母的语言、家庭语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或家庭用语与儿童语言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双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的作用:从认知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理论来看,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儿童语言包括双语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语言的发展,源于儿童智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元认知对儿童的双语或第二语言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差异的作用:不同的儿童,其双语水平和能力不完全相同,这与其个体本身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上述四个因素也是影响各类教学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必须以此为核心。首先,要把学生双语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的过程,避免把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单纯的、机械而死板的语言符号的掌握。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学生在家中与父母的对话,在校内外与同伴、老师相处的生活学习中,都应有良好的双语环境,这对于学生双语的获得、双语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双语教学。比如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双语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双语认知能力,在思维水平上进行双语学习等。第四,要注意双语教学中的个体差异问题。对于某些个体差异变量,要注意利用、适应,而对于另一些则要超越、改变,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目的。
三、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双语教学
语言的获得尽管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却是人们的共识,即语言不是教出来,而是学生通过学习、练习而获得的,那么在“双语”获得中,教学起什么作用呢?
从教学论的观点和教学实践来看,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于双语教学至关重要。在双语教学中,很多人往往片面或错误地认为,教师的教是学生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因素,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大多数双语教学研究倾向于研究教师的教。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双语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状况。
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本体依赖性关系。教的意义依赖于学的存在,学是教的前提,如果没有学也就没有教。但学并非是教的结果。教与学之间的这种独特性关系对于双语教学颇有价值。在双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只是双语学习的组织者,动机的培养者,价值观和态度的引导者,学生进步的评价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动机,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和气氛。
四、从当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发展看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在当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极大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教学方法综合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化、主体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出现了一系列不同方法的最优组合,比如“自学----练习----讨论----辅导”,“启发----诱导----探究”法等。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大量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积极开展活动教学,采用远距离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的媒体化主要表现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运用,教学手段的主体化主要表现为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操作,自主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对双语教学颇有意义。如前所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符号和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具备使用双语的能力。而传统的以一种语言为主再加授另一种语言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也无法全面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纯的符号接受者,转变为通过自身获得某一语言及其背后的意义的活动主体,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接受不同文化。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四结合的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当前的双语教学颇具借鉴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教学论作为一种概括层次较高,较为普遍化的理论,对双语教学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自觉地以现代教学论的理论为指导,认识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并提高其质量。
关键词:教学论、双语教学、意义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双语教学”又是一种教学活动,它也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研究较多,而对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性研究得较少。实质上,在研究“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的同时,注重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性,将会更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本文试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出发透视双语教学,以进一步揭示双语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双语教学实践。
一、从教学目的看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与人们对双语的认识有关,也与人们对教学的认识有关。关于“双语”的界定,目前大都倾向于认为“双语”是个人或集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由此,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事实上,双语教学的目的并非如此简单。虽然双语现象自古有之。但当代的双语现象与早期的双语现象已大不相同。在人类社会早期,双语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民族、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语言已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象征和代表。这也给双语教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对双语教学的片面化认识与以往陈旧的教学目的观有关。以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知识的传递。也就是说,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传递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在于获取、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双语教学就变成了单纯获得某种语言知识的过程。
从现代教学观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持续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知识的传递,特别是通过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能力,来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语言作为意义的表征系统,其符号的背后含有价值、意向、态度等成份。因此,双语教学的目的已不单纯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乃至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特别是当代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要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要具有本民族、本国家以外的文化知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充满自信地与不同的民族坦然相处并与之交流,开展合作等。双语教学在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影响双语获得的因素看双语教学
语言的获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双语的获得则更加复杂。在双语获得的理论中,文化合流模式(Acculturation Theory)、语言调节模式(Accommodation Theory)、话语理论(Discourse Theory)、语言控制调节模式(The Monitor Model)、多变语言能力模式(Variable Competence Model)以及共同语法假设(The Universal Hypothesis)、神经功能理论(Neuron function Theory)等流派颇有影响,在影响双语获得的因素方面趋于一致。这些因素主要有:
生理因素: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儿童可以在短期内发展出语言能力,一旦儿童开始说话,发展的速度就快得惊人;二是儿童都有说错之处,但这些错误既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又与成人语言有着质的差别;三是世界儿童的语言发展似乎都经历同样的过程(尽管所学的语言不同)。以上种种现象便促使乔姆斯基及其他的(MNeill,1970;Lenneberg,1967)学者提出语言发展是一种人类生理现象,即语言的获得更多的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学的过程。这一观点对儿童双语的获得与发展也是适用的。
语言环境的作用:语言环境对语言获得与发展的作用是较大的。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学者都研究儿童语言的获得、发展与父母的语言、家庭语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或家庭用语与儿童语言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双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的作用:从认知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理论来看,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儿童语言包括双语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语言的发展,源于儿童智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元认知对儿童的双语或第二语言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差异的作用:不同的儿童,其双语水平和能力不完全相同,这与其个体本身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上述四个因素也是影响各类教学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必须以此为核心。首先,要把学生双语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的过程,避免把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单纯的、机械而死板的语言符号的掌握。其次,要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学生在家中与父母的对话,在校内外与同伴、老师相处的生活学习中,都应有良好的双语环境,这对于学生双语的获得、双语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双语教学。比如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双语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双语认知能力,在思维水平上进行双语学习等。第四,要注意双语教学中的个体差异问题。对于某些个体差异变量,要注意利用、适应,而对于另一些则要超越、改变,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目的。
三、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双语教学
语言的获得尽管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却是人们的共识,即语言不是教出来,而是学生通过学习、练习而获得的,那么在“双语”获得中,教学起什么作用呢?
从教学论的观点和教学实践来看,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于双语教学至关重要。在双语教学中,很多人往往片面或错误地认为,教师的教是学生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因素,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大多数双语教学研究倾向于研究教师的教。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双语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状况。
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本体依赖性关系。教的意义依赖于学的存在,学是教的前提,如果没有学也就没有教。但学并非是教的结果。教与学之间的这种独特性关系对于双语教学颇有价值。在双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只是双语学习的组织者,动机的培养者,价值观和态度的引导者,学生进步的评价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动机,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和气氛。
四、从当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发展看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在当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极大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教学方法综合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化、主体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出现了一系列不同方法的最优组合,比如“自学----练习----讨论----辅导”,“启发----诱导----探究”法等。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大量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积极开展活动教学,采用远距离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的媒体化主要表现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运用,教学手段的主体化主要表现为由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操作,自主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对双语教学颇有意义。如前所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符号和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具备使用双语的能力。而传统的以一种语言为主再加授另一种语言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也无法全面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纯的符号接受者,转变为通过自身获得某一语言及其背后的意义的活动主体,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接受不同文化。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四结合的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当前的双语教学颇具借鉴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教学论作为一种概括层次较高,较为普遍化的理论,对双语教学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自觉地以现代教学论的理论为指导,认识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并提高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