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而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应首要遵循的原则。而如今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化学学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出现了很大的障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才把他们界定为“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严重,以致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
化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开展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因为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不是很强,且抽象程度也不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感到太过吃力。而进入了高中阶段以后,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都大大提高。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不但理论性很强,而且抽象程度很高。这时候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会明显感到吃力。因此,这也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化学“学困生”明显增加的原因。
2.学生本身的原因
(1)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些化学“学困生”他们往往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并不差,却惟独学不好化学这门学科,这是典型的偏科型“学困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化学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对化学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大的内部驱动力,一旦缺乏必要的兴趣,当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再加上很多学生本身的意志也比较弱,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些比较难解的问题时立马就打“退堂鼓”,那么这种既缺乏兴趣又缺乏意志力的学生成为“学困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策略对于学生的化学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自主性较差,总是上课听课,之后完成作业就算完事了,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又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往往偏重于机械的知识记忆,而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性的学习却没有深入学习。这样所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机械的,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3)缺乏信心
一般来说,“学困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自卑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化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再加上本身自信心不足。这样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想要放弃,越是学不好学生就越缺乏自信,而越是缺乏自信心就越是难以学好这门学科,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3.家庭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因素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的家长在管教子女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足够了,而不去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还有的家长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不好,像是抽烟、酗酒、打麻将等生活习惯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落后。
4.教师的原因
很多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反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再加上很多教师为了抓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很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被落下来了,渐渐沦为“学困生”。另外,有些教师对于一些“学困生”不但没有多加照顾,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困生”的存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进一步加深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二、实现化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很多“学困生”求知欲差、学习兴趣低的特点,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要改变如今的灌输式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学科的学习很枯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的讲授融于实验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就能够边动手边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又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思路,使得教学活动能够适应更多的学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其实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与教师是存在着莫大的关系的。有些学生是因为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的是因为教师的忽视等。因此,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不论是从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更多的关心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多地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
3.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往往很忌讳跟教师有过多的交流,在很多“学困生”家长的心目中他们往往认为,一旦教师要见家长一定是孩子在学校又犯错误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要想搞好教育工作,就要努力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连接起来。因此,教师在平常要多注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更要与他们经常性地联系,让家庭教育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让家长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这些“学困生”,想办法做好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切忌不能让这些“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才更加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才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
化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开展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因为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不是很强,且抽象程度也不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感到太过吃力。而进入了高中阶段以后,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都大大提高。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不但理论性很强,而且抽象程度很高。这时候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会明显感到吃力。因此,这也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化学“学困生”明显增加的原因。
2.学生本身的原因
(1)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些化学“学困生”他们往往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并不差,却惟独学不好化学这门学科,这是典型的偏科型“学困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化学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对化学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大的内部驱动力,一旦缺乏必要的兴趣,当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再加上很多学生本身的意志也比较弱,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些比较难解的问题时立马就打“退堂鼓”,那么这种既缺乏兴趣又缺乏意志力的学生成为“学困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策略对于学生的化学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自主性较差,总是上课听课,之后完成作业就算完事了,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又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往往偏重于机械的知识记忆,而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性的学习却没有深入学习。这样所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机械的,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3)缺乏信心
一般来说,“学困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自卑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化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再加上本身自信心不足。这样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想要放弃,越是学不好学生就越缺乏自信,而越是缺乏自信心就越是难以学好这门学科,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3.家庭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因素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的家长在管教子女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足够了,而不去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还有的家长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不好,像是抽烟、酗酒、打麻将等生活习惯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落后。
4.教师的原因
很多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反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再加上很多教师为了抓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很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被落下来了,渐渐沦为“学困生”。另外,有些教师对于一些“学困生”不但没有多加照顾,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困生”的存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进一步加深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二、实现化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很多“学困生”求知欲差、学习兴趣低的特点,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要改变如今的灌输式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学科的学习很枯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的讲授融于实验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就能够边动手边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又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思路,使得教学活动能够适应更多的学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其实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与教师是存在着莫大的关系的。有些学生是因为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的是因为教师的忽视等。因此,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不论是从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更多的关心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多地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
3.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往往很忌讳跟教师有过多的交流,在很多“学困生”家长的心目中他们往往认为,一旦教师要见家长一定是孩子在学校又犯错误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要想搞好教育工作,就要努力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连接起来。因此,教师在平常要多注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更要与他们经常性地联系,让家庭教育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让家长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这些“学困生”,想办法做好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切忌不能让这些“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才更加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才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