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泉山又变了样子!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年前,毛泽东为阳高县大泉山水土保持先进经验的调查报告亲拟标题:“看,大泉山变了样子!”,并写下139个字的按语,“大泉山精神”从此名扬全国。
  64年后,阳高县118个贫困村退出,4万多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6%,高质量通过了脱贫评估验收。“大泉山精神”成为阳高县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新丰碑。
  64年来,阳高人民不断传承、发扬和光大“大泉山精神”,全力投身于阳高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农业从规模大向实力强的转变,工业从弱小到壮大的转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从温饱向富裕的转变。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前往阳高蹲点采访,深刻体悟了在生态奇迹中塑造的“大泉山精神”的核心内涵:不畏艰难、务实创新、一切为民……
  艰苦奋斗 缔造“大泉山精神”
  大泉山村距离阳高县城12.5公里,向南出县城不久,就是一路盘山小路,视野所及,绿野葱茏,从仲春的气息中,已可领悟出壮美的生态画卷。大泉山原名西岭村,解放初期因为生存环境恶劣,仅有28户人家八十多口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北怀来人张凤林和天镇人高进才从外乡流落到大泉山后,开始合伙治理这座荒山,在多年的艰苦实践中,摸索出了挖坑、开渠、培埂、打坝,土蓄水、水养树、树保土等治理办法,实施了坡上挖鱼鳞坑,坑内栽树、种草;坡下打地埂,沟内打沟头埂、垒土谷坊的“八连环工程”,形成了一整套治理水土流失、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
  1951年4月,时任阳高县委书记王进实地走访后,发现了他们治山治水的好经验,遂写成了一篇题为“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阴、花果满山”的调查报告,介绍了大泉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
  1955年,当这篇调查报告经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之手转呈到了毛主席案头后,毛主席欣然作出批示,写下了139字的按语,并亲自把原来冗长的标题改为一个简洁、生动、醒目的标题:“看,大泉山变了样子”。
  80岁的老党员张有旺是那段艰苦而又光荣岁月的见证者。说起过去的大泉山,他连声叹气:“山山和尚头,处处裂嘴沟,旱天渴死牛,雨天水土流,满野黄土坡,十年九不收。终年辛劳,不得一饱。百姓的日子,那叫个可怜!”
  从最初的张凤林和高进才,到后来的全民参与,“大泉山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任接一任的当政者、一代又一代阳高人民不停脚步地治理荒山,60多年过去了,那个连山柴蒿草不长的荒山荒沟变成杨柳成林,花果满山的新家园。而“大泉山精神”也在新时期的建设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不畏艰难 “大泉山精神”催生鏖战贫困的斗志
  不畏艰难是“大泉山”精神的根本基础。决胜贫困之战打响后,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就是一个“难”字:天上没抓的,地上没挖的,4万多人要脱贫,难!“当年大泉山人治理荒山创奇迹凭的就是一双手,今天我们不仅有手,更有党的好政策,有啥干不成的。”阳高县长丁国华在一次脱贫部署会上讲道,不畏艰难的“大泉山精神”再次催生了全县鏖战贫困的斗志:“4+N”产业扶贫保增收,三大工程换新居,基础建设提质量,落实政策保兜底,创新机制抓帮扶,强化教育提内力,“六位一体”的脱贫举措风生水起……


  “我们附近的山上有旺盛的牧草,其中生长各种野生中药材,还有山涧泉水,老百姓早就认定在这里养羊能致富,可是难就难在没钱买羊。”在阳高县长城乡,村民王有才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当初乡政府进行实地调研后,向村民承诺:办法政府想,困难政府克服。很快,长城乡试水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热情高涨,甫一运作,全乡就有209户农户利用抵押贷款209万元购置回种母羊2090只。经过几年发展,如今长城乡吃着中草药喝着山泉水的羊肉已在晋北小有名气。“政府给解决了资金这道难题,我们不仅解决了温饱摆脱了贫困,这‘羊’财也发定了。”王有才说。
  继承“大泉山精神”创新理念,在创新中创造富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在大泉山展览馆里,有一面书有“改造山区的榜样——大泉山变成了花果山”的巨幅锦旗,这是1957年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向大泉山授予的,从大泉山到花果山,锦旗背后折射的就是当年大泉山人勇于求变创新的精神。回望大泉山巨变历程,求变的阳高人民认准了一个理:在創新中创造富裕。


  “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这是昔日阳高数千亩盐碱滩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在盐碱滩上发展起来的温室成了聚宝盆。在位于阳高县小白登村的大泉山火山生态绿色蔬菜园区,村民张利向山西晚报记者“炫耀”起他西红柿:“咱的西红柿真正是纯绿色的, 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今年的2月,正是隆冬季节的阳高县盛产出绿色食品番茄,这在冰天雪地的塞外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而这奇迹的产生,就是来自阳高人的求变创新:他们与高校合作,通过技术创新,让番茄苗“添棉衣”“睡热炕”“盖棉被”,解决保温、日照、肥料等方面的难题,确保番茄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张利说:“不毛之地变成了聚宝盆,这是新时代的‘大泉山精神’缔造的奇迹”
  “现在园区注册‘大泉山’蔬菜商标已下发,随后每项蔬菜瓜果试验成功就会在园区全面推广种植。获得的收益还辐射周边村庄的贫困户脱贫。”阳高县产业产销融合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发扬新时代“大泉山精神”谱写务实为民大文章
  大泉山精神的实质是党始终与人们群众心连心、与人们保持血肉相连的宗旨意识。弘扬大泉山精神,就是恪守为民情怀,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念付诸于社会各项发展的实践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阳高县谱写出了一篇篇务实为民的大文章。
  在阳高县大白登镇福泉移民新村,呈现在山西晚报记者眼前的是一排排漂亮的新房。这个占地200亩的移民新村,居住的242户700口人都是从13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搬来的。福泉,这个移民新村名字的含义就是:弘扬大泉山精神,建设新时代幸福的移民新村。
  “从穷山沟里搬出来换了新住所,这是我这辈子享到的最大的福。”从赵寨村搬迁到此的村民马茂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我原来的三间土窑洞已是三代人的住所,每逢连阴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怕窑洞坍塌,前几年还临时住过好几回驴圈。”说着过去的事,看着眼前的景,触动了马茂的情:自家只掏了1万元,住上了造价十来万元的三间大瓦房,质量好得没的说,从顶到地齐完备,从水到电都齐全,拎包就入住;村落的大街直溜溜的大道旁,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村级组织场所、学校、卫生室、活动广场……各项公共设施齐配套……“啥是天堂,这就是天堂!”
  村民张启利介绍,移民新村全部配套了产业,户均一栋棚,他今年仅此收入八九千元,相当于过去种20亩大田一年的收入。村民的收入不止于此。有的村民在大棚种植区打工,年收入1.2万元;有的金融贷款,户均年分红3000元;有的安置公益岗位,户均年工资性收入3600元……“我们的屋顶都能给赚钱!”村民马亮指着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说道,三间房顶一年给赚 780元,全村房顶年总增收十六七万元。
  福泉新村只是一个缩影。阳高之所以能完成一个又一个奇迹,该县县委书记冯晓雷说,无不是弘扬“大泉山精神”的新实践。弘扬“大泉山精神”,阳高已从一个国定贫困县完成了向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国家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县……的华丽转身!
  新时期赋予了大泉山新使命和新担当,丰富内涵,外延拓展,这注定了大泉山还要大变样子!
其他文献
从浑源向东南过恒山隧道后,长途车大约又开了一个小时,来到深山河谷中的灵丘城。  灵丘之名来自县城中的赵武灵王墓地,现在还能看到一个大土丘。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赵国倡导“胡服骑射”改革的著名人物,这次变革被认为是历史上汉族向游牧民族学习的样板。赵国由此一度成为军事强国。灵丘是个深山小县,在古代却是太行山八陉(八大交通要道)之一蒲阴陉的北部起点。灵丘西南,通过内长城上的平型关,可以抵达五台山的北侧、滹沱
期刊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把思想从自己的脑袋装到别人的脑袋;把钱财从别人的口袋装进自己的口袋。2009年7月25日,在太原市工作和生活的天镇籍人士为家乡冰雹灾区捐款捐物,共募集到财物折现近100万元,呈现的东西远远多于金钱二字。  一转眼,“7·25”捐款活动已过去十年,段玉、郭润田、原士连、高炳瑞等一些参与者已不幸离开人世。不过,许多亲历者、见证者想起那一幕仍情不自禁地洒下热泪,那种强大的气场,只有身
期刊
广灵县加斗乡东留疃村有一明代古寺称为安坚寺,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的布局,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壁画十分精美,采用沥粉贴金工艺,朱砂和石青颜料,壁画线条流畅,色泽鲜艳,人物形象鲜明,像咬着蛇骑着猛虎的明王,鬓发飞扬的怒目金刚,脉脉温情的仕女……各有特色。而最让人拍手叫绝的是镶嵌于安坚寺正殿西侧外墙的一通《观留老草》草书碑,草书写得字字飞动,有如龙蛇游动,却又气象浑穆,是习书之人绝好的碑帖。
期刊
静静地,我聆听着大佛  武周山也神情庄严  承载着大佛的心事  把岁月过滤成一道道  绿色的风景  我仿佛听到了——  大佛轻盈的脚步声  把悠远的北魏风情  飘逸成一座座  肃穆迷人的神话  我仿佛听到了——  大佛抑扬的诵经声  将千年风雨的侵蚀  连缀为一串串  醇香厚重的故事  我听到了——  大佛发自心底的笑声  流转的时光中  倒映的是一帧  鲜活的封面  一千五百多年的述說  正鼓响
期刊
这些年来,大同市真的变了,从一个渐行衰微的煤城,转化为一座迸发活力的现代城市。不仅是优雅的道路与建筑,日益丰富的城市生活,还有充满自信的寻常百姓。一座城市的繁荣,往往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核心必定是文化。作为大同人,令我们引以为豪的,当然是曾经的辉煌历史,即三代京华、九朝边镇。而物化的文明遗迹,看得见、摸得着的,主要是大同古城与云冈石窟。特别是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人民心中的精神家园,长久地
期刊
世界上最美的火山群  人们往往关注于夏威夷火山、富士山火山、长白山火山等著名火山,有条件的人不远万里专程跑到这些地方去看火山。笔者也曾专程游览了东北长白山五大连池火山,惊叹那火山灰似乎刚从老君炉里倾倒出来,能感觉出它灼热的温度,同时也感受到那里旅游业开发的成熟。是的呀!人们往往将眼睛投向远方,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身边的美却不易发现,比如我们身边的大同火山群,实在是世界上最美的火山群,但我们并
期刊
曹乃谦  山西省应县下马峪村人,曾供职于山西大同市公安局。当过装煤工、文工团器乐演奏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散文集《我的人生笔记——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等。曹乃谦的作品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瑞典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曹乃谦在主流的文学圈子里并没有成大名。似乎也游离在文学圈之外。但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作家
期刊
万物迎春送残腊, 一年结局在今宵。  ——宋 戴复古  岁月流经,若湖上莲子,优雅静谧;又似城市繁华,来去匆匆;还如曲折的山路,坎坎坷坷;岁月在时光的车辙里婉转低诉,倏忽之间,转眼又是一年。  岁末年终,单位总结评比,生意决算预算,学生紧张复习,老师考试阅卷,游子收拾行囊,主妇打扫洗涮,农民赶集购物,工人加班加点。  每个人都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准备过年,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努力,化作回家的车票,漂
期刊
首先声明,我不是诗人,也不是诗评家。我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也想学着去写诗,而且,我已经创作了百十多首诗歌,大部分也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虽然也很想结集出版一本小诗集,但还是觉得拿不出手,怕人笑话,迟迟犹豫。为了学习写诗,我时常要购买一些诗集,用于阅读和借鉴。最近,购得了一本诗集《花莲之夜》,作者,沈浩波。可一读之下,让我大跌眼镜。经查阅了解,沈浩波是当下口语诗创作的引领者,获得过许多诗歌大奖,在诗
期刊
崔浩是北魏太武帝的宠臣,官至国家高官三公之一司徒,却被太武帝所杀,并被夷其九族,成为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其原因说法种种,争论不休。笔者翻阅北魏大量资料,也有自己的观点,不防在此说说,与大家一起讨论。  崔浩,字伯渊,清河郡武城人,少好文学,精研儒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他自比张良,历侍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对北魏做出巨大贡献。北魏建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