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____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关于别离,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亦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美好祝愿,还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豁达。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历很多次离别,比如六月毕业季,我们就要告别求学三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当然,还有校园生活之外的离别……
  请以“别了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解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題,首先要把“别了”的对象补充完整。“别了”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事物。既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座老屋、一间教室、一个老物件……都可以引起我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记叙时不能仅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应当让所叙事件承载我们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通过恰当的抒情和议论表现出来。要懂得在最寻常的事中、从琐碎的细节中挖掘有价值的主题,从而表现自己富有个性的感悟,让读者回味,给读者启迪。
  由于这道作文题在选材上比较广泛,我们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内容。要选取有时代气息、生活味的素材。同时还要努力发现别人未曾涉猎过的题材,当然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从旧题材中翻出新的立意。
  这个题目较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叙写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无感情地叙述,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我们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给读者,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把读者引入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中,让读者和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
  学生例文
  别了,老茶馆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初三 钟生
  “老板,来碗盖碗茶!”街角婆娑的树影间藏着一间小茶馆。虽与周围繁华都市氛围格格不入,却能燃起茶客高涨的情绪。推开那扇古朴的门,人们就情不自禁地融入阵阵茶香中。门外的寒风发疯似的向屋内涌,似乎也想傍傍这暖意。茶客轻轻关上门,把寒风留在街外。
  一位中年人缓步走到茶桌前,不急不躁。“吱呀!”竹椅轻响。“来喽,马上!”老板身着白袍,引杯执壶,小跑上场。他轻轻将茶叶撮入茶碗中,再提壶注水。茶叶遇见沸水便翻腾起来,上蹿下跳,而后慢慢在杯中舒展开。掀开杯盖,茶香瞬间扑鼻而来,随后混入周围的空气中。中年人贪婪地闻着茶香,享受着这里独有的味道,眼睛也陶醉似的慢慢闭上。
  他揭开杯盖,吹了吹茶汤,里面的茶叶已完全舒展身姿,闲适地躺在杯底。嘬上两口细品,茶还是那个味道,可街景已不是那个街景。他环顾四周,无论是谈笑风生的友人聚会还是独自沉思的散客都不紧不慢地品着茶,看上去与窗外完全是两个世界。他继续品着茶,心中藏着丝丝烦忧,他不知道这几十年来天天光顾的老茶馆还能坚持多久?他望着往返于茶桌间的老板,老板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忧虑,朝他微微一笑。茶客也笑了,他又相信起茶馆来,郁郁醇香将坚守在此,浸润着人们的心。
  “舒服!安逸!”他再品一大口清香,由衷地赞叹。微苦、清香共同在他口中荡漾、飘散,淌过味蕾,滋润喉咙。终于用完一杯茶,他微笑着结了账,带着对茶的守候缓步走出茶馆。“小心,慢走!”老板招呼着。他一出门就被人潮迅速淹没了,没留下一丝痕迹,但我知道,他心中留下了那份清香。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老成都的味道一定会长留心间,长留街巷……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从老成都的老茶馆入笔,对于时代变迁中如何保留城市本色进行了思考,切入点的选择比较巧妙,效果甚佳!学生作文尽量避免宏大主题,就像车小容量很有限一样,往往很难驾驭。学会选择切入点,是同学们中考作文训练的重要一步。
  (陈坦)
  别了,远方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初三 吴先皓
  我的家在四川成都。俗语说:少不入川,老不离蜀。远方承载着梦想,有志向的人都会去闯一闯。我想,我的家乡就是梦想,何来远方?所谓的远方不过是翻过千山万水,尝尽山珍海味后品一盏粗茶罢了。
  别了,远方。家乡这般好,我怎舍得离开?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你可知行过蜀道,方可上青天?没错,四川就如同仙境般美好。我可以自豪地对外地朋友说:“我的家乡就是最美的远方,留下吧,这里值得你品味一生。”四川四面环山,古时这里便是一块宝地,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所以啊,远方,我只能和你说一声:“别了。”
  别了,远方。人们说你是铁轨的尽头,是旅行的终点。我只想说:“我的家乡就是这样的远方。”这里的风土人情、一山一水都会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一定要我说点儿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大片的竹海。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蜀南竹海就是你可以去的好地方,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竹,令人震撼。竹文化在这里被发扬光大。
  别了,远方。如果你觉得我只是说得好听,那就来四川随便找家小馆子点一份回锅肉尝尝,那味道绝对让你忘不了。麻辣烫、盖碗茶会拖住你的脚步,平复你那颗躁动的心。四川人非常热情友好,你随便找几个人摆摆龙门阵,他们的热情一定会把你的心融化。
  吸引我的还有这里的月。四川的月可能不像其他地方的月那么网那么亮。它永远带着一抹朦朦胧胧的浅笑,羞羞的、怯怯的,永远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的腼腆模样。家乡的月只属于家乡,很幸运,今生可以遇见这样的月,真好。
  我告别远方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拒绝行万里路,而是因为我知道就算走过最长的路,我依旧最眷恋家乡。
  所以啊,别了,远方。
  教师点评
  小作者用一个很特别的题目“别了,远方”吸引读者。通常我们会告别熟悉的人和物,而小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告别陌生的远方,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立意新颖独特。   (闫雪梅)
  别了?莫!莫!莫!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初三 王馨仪
  夕阳的余晖恋恋不舍地铺在大地上,几只寒鸦漫无目的地来回飞舞着,不时发出一两声萧索的哀鸣,风吹乱了街上几家小店的招幡,寒气在不知不觉中浸入骨髓……
  街上空荡荡的,人烟渺渺,树影婆娑,只有一位瘦弱的男人手执竹杖,颤巍巍地向前摸索着,淡灰色的粗布长衣上打着补丁,枯瘦的脸上没有一丝活气,鼻梁上的黑色眼镜替他的双眼诉说几分心事。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上的一把二胡,二胡为他再添几分悲凉——两条弦如牛郎织女般相隔,等鹊桥搭好,便奏出催人断肠的乐曲……他一步又一步走着,一步再一步想着,他想着自己的身世,想着自己的双眼,想着自己的前路。前路?什么是前路?已经没有前路!他抬头望向远方,他的眼睛看不见,他的心更看不见。他颓然地、无力地坐下,不小心碰到了身后的二胡,他紧握二胡,好像发现了出路,想把感情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
  第一弦,叹母亲早逝,第二弦,叹家道中落,第三弦,叹疾苦缠身……他的音乐随着回忆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如急流猛浪,时而情韵悠长,时而戛然而止。他泪如雨下,歌声沙哑,他似乎被悲伤紧紧缠绕,越陷越深。他就这样一直拉到日落月升,让曲子糅进了几分月光、几分凄凉。
  蓦地,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他瘫软在地上,几棵荒草扎在他的脸上,他没有感觉到,闭了双眼:别了,冷漠的尘世……
  “阿炳——”远处传来妻子的呼唤,似在他心中点燃了一盏烛光。他的心猛地一颤,是她在寻找我吗?原来,有人需要我,有人担心我,我做不到一了百了,我还有牵挂。他挣扎着站起来,小心地避开了那几丛荒草,拍了拍衣服上的泥土,抱着二胡,慢慢地向家里走去……他的眼依旧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的心似乎看见了…
  有多少离别,让我们忘记身边的温暖,坠入深渊!别了?莫!门前流水尚能西;别了?莫!要勇敢扼住命运的咽喉;别了?莫!温暖和美好一直都在身边。向别了说别了吧,莫忘来路是归途!
  教师点评
  坎坷人生路,一把辛酸泪,这便是阿炳的一生。生活带给他的是居无定所、风雨飘摇;他给生活带来了深沉悲壮的音乐作品。他将绚烂与平淡结合,将慷慨与感叹融合,将无限的惆怅化作超然与豁达。当世事褪尽浮华,我们便宠辱不惊、物我两忘。
  (张 燕)
  片段一
  别了,亲爱的同学们!一千多个日夜记录了我们多少快乐的回忆,谱写了多少美丽的篇章?坐在时光的车里,马上就要下车了,我不敢想象当我们最后一次坐在教室里,最后一次听着下课铃声,最后一次跨…校门回望曾经的欢声笑语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或许我们感慨万千,心中五味杂陈,然后抱头痛哭……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遇见像你们一样的同学?
  别了,敬爱的老师们!我会记得您在黑板上拿着粉笔传授知识的一幕幕情景;我会记得您在办公室中认真批改作业的一幕幕画面;我会记得您发火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的一幕幕场景;我会记得您口误时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的一幕幕情形……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遇见像您一样的老师……
  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别了,校园中小巧精致的花草!别了,笑容可掬的门卫大叔!别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堂美食……
  三年,很长。
  三年,也很短。
  别了,我的初中生活!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初三 刘红瑞
  指导教师 闫雪梅
  片段二
  慢慢地跑累了,我来到花园。
  青藤一直伸向花园中心,那里有一片鱼塘。垂柳依依,长长的柳条像少女垂落的头发,撩拨人心,小鸟在枝丫间愉快地歌唱。微风吹起,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天空的倒影支离破碎。鱼儿在水中抖动它的锦衣,偶尔伸…头来看看池塘四周的美景,发现有人窥探它的芳姿,又害羞地躲到了水里。
  这里是我最喜爱的地方,它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午饭后,我总会和同学们到这里散步,俯身闻闻淡淡的月季花香,看鱼儿在水中嬉戏;有时和同学们一起坐在草坪边,倚着树干讨论问题;有时在花园里的石桌旁坐坐,听花间鸟语嬉戏,乘清风看翠园,去留舒卷,与乐同在。
  不一会儿,夕阳汲水把盏,假山与湖面被洒上一层金晖,别有一番韵味。不久,天空显出一丝疲惫的神色,渐渐黯淡下来。
  略有一些凉意的晚风吹来,我深吸一口空气中的花香,背起书包离开花园,耳畔传来球场上同学们欢快的嬉闹声。别了,我亲爱的校园!或许离开才会觉得珍惜,我会记住你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别了,我亲爱的初中校园!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初三 韩婧怡
  指导教师陈坦
  素材
  王志国是青岛电务段港湾信号工区副工长,今年正是他在铁路一线工作的第40个年头,也是他工作生涯里的最后一次春运。
  “这是第四十个春运了,四十年来我见证了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春运从拥挤不堪变得温馨舒适。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和高铁动车,支付宝、高铁订餐和智能检票闸机,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和发展都令我打心底里感到自豪。我还想继续见证咱们铁路和春运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干了一辈子铁路工作,和信号设备打了一辈子交道,我打心底里舍不得它们。”王志国的眼中充满了期待,也闪烁着淡淡的遗憾与惆怅。
  他还记得初入职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那段话:“每一組铁路信号设备的组成元素,都是促进我成长的美妙音符,我要把铁路信号设备当作我生命的一部分,细心呵护,用心维修,让我的信号灯永远明亮……”第四十个春运,对于中国铁路的发展来说,可能只是迅捷而过的一瞬间,而对于王志国来说,这是他一生工作的坚守,是他不忘初心的见证,也是他对工作不舍的情怀。
其他文献
我喜欢尹老师,无论尹老师做什么,我都喜欢。  上尹老师的课,永远都要绷紧神经,只要稍一走神,就会遗漏知识点,因为尹老師讲课永远干净利落,像个新闻播音员似的,一刻不停歇。  尹老师上课最有意思的就是讲着讲着就跑题了。这不,今天下午我们学习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尹老师正在讲解文中元方驳斥对方的依据是“守信”“有礼”,做人应崇尚“诚信”。突然尹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最近看过热门电
“嘿,嘿,你慢點儿!”萧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紧紧地跟着门神。  总算误打误撞回到了祖爷爷家。萧然环顾四周,土墙低矮,院子里空空荡荡,只有几只老母鸡低头刨食。三间茅草屋前,摆着一张斑驳的供桌,原本雕刻的图案已被磨平。供桌上摆放着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几样供品:破旧香台、劣质红烛、两盘生冷年糕和只能盖住盘底的猪肉和鸭肉。萧然触景生情,心中酸涩不已。倏然,一股香气从墙角飘了过来。“什么东西?好香呀!”
中国的花粉过敏者超过了两亿人,一个很难忽视的数目。当我们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中徜徉,这些过敏群体也该被关照。  城市美化离不开鲜花, 春天里,花粉预警于是频频“爆表”。我们走到花海里,很容易把花粉过敏和眼前的鲜花联系起来。可实际上,那些因颜色鲜艳而为园林部门青睐的花木,之所以有如此鲜亮的色彩, 是为了吸引蜜蜂蝴蝶来传粉,它们是虫媒花朵,传粉的效率非常高,根本用不着把精力全用在生产大剂量的花粉上。  花
许多人说生活枯燥乏味,可我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愿意放慢脚步,去观察、去体会、去品味,那么,你的生活必将充满趣味。  一天,放学后,我想寻个僻静的地方休息一会儿。于是,我绕过喧闹的集市,向一条幽静的小路走去。我把书包放到长椅上,回头发现一对七十岁左右的老夫妻在聊天儿。坐在轮椅上的老爷爷虽然面容憔悴,但依旧阻挡不住他那份从心底散发出的从容快乐。  夕阳的余晖为老夫妇俩镀上了一层金色,远远望去如
最后一次上课 刘姝萱  唯一一次全班崩溃的课  最后一次庆“六一”  唯一一次全班拼尽全力的节日  虽然同学们极力挽留  但小学的美好生活还是离我们远去  毕业了  整理着  那曾经不知恨过多少次的课本  这才发现每一本都独一无二  珍藏着无法复制的青春  那不知抱怨过多少次的校服  这才体会又丑又肥的衣服多么珍贵  毕业了  这三个字回荡在耳边  又想起  再一次微笑面对  再一次愁容满面  再
心有阳光 叶可欣  “阳光”是温暖与明媚的代名词。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是心有阳光的体现。  “心有阳光”是乐观向上。小时候,幼儿园放学了,看到妈妈来接我,我太激动了,一路小跑,不料被路中间的小水坑绊倒了,磕破了膝盖,可我顾不上这些,马上站起来,直奔妈妈的怀抱。那时,明媚的阳光洒满我幼小的心房。  “心有阳光”是心中有爱,并用这份爱去温暖他人。上初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前往海淀残联去陪伴那些
第一次见到国画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喜欢西方那种五颜六色、繁杂而精致的油画。在我心目中,那便是“美”。  而那幅画与它们截然不同。画中只用了两种顏色:黑与红。一枝梅花不知从哪里伸出来,树枝的刻画算不上细腻,看上去不过就是一笔画下去,在转折处稍稍停顿以表现凸起罢了。梅花看似也是随意的几点,模糊得很。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不是这些,而是整幅画的构图:除了这一枝梅花,画纸上的其他部分竟都是一片空白
《水浒》中的好汉们几乎顿顿不离酒,甚至有些好汉的上山动机,就是为了“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借助电子检索功能对《水浒全传》中的“酒”字作一统计,在60万言的文本中,“酒”字竟出现近2000次!   “饮食”之“饮”本可理解为饮水、饮茶,但最早则专指饮酒。《尚书》中有《酒诰》一篇,是周公警告贵族子弟不可酗酒的文告,其中“尔乃饮食醉饱”中的“饮”,便指饮酒。而自周公之后,历代统治者对酒多抱警惕态度
沒有睡
期刊
20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中国如期完成了消除既定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的任务,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也构成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