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公园建设是宁夏湿地保护的主要形式。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将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列入宁夏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宁夏目前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个,自治区级湿地公园11个,基本形成了以 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顯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这些湿地公园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不但成为宁夏的一道道美丽风景,影响着当地的小气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们也让宁夏生态建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城东明珠璀璨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东部,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公顷。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集河流、湖泊、沼泽、灌渠等景观于一体,自然生态体系完整,是我国荒漠化湿地中具有独特属性的生态区。野生鸟类、湿地生物、荒漠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种,其中鸟类97种,是一处自然、适宜、和谐的鸟类栖息繁衍地和候鸟驿站。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研及科普教育价值。鸣翠湖曾被称为道祖湖、岛嘴湖、长湖等,是历史上银川“七十二连湖”的组成部分,有“道祖庙”遗迹、百年老树、古代灌渠、黄河水车等历史遗迹,有集自然、文化等特色于一身的十大景点:百鸟鸣翠、碧水浮莲、车水排云、千步廊桥、绿帐问茶、迷宫寻鹭、青纱漏月、芦花追日、东堤夕照、白沙落雁。
2000年起,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高度重视鸣翠湖生态保护,科学规划和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通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调控水位、恢复植被等措施,使鸣翠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并成为银川市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做好水文章,护水亦醉人
——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银川阅海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北,湿地面积 1332公顷。
阅海湿地水域广阔,自然风景秀丽,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湿地由湖泊、沼泽、草甸、鱼塘等组成,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湿地有自然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千顷蒲苇吐翠,万只水鸟飞鸣,荷花争香斗艳,水生植物得天独厚,数十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
2002年以来,规划和实施了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阅海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湿地资源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旅游”的“四水”湿地经济,探索了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目前已建成阅海八景:一带鱼儿跃、二带荷花笑、三带绿丝绦、四带芦花俏、五带枸杞红、六带百鸟鸣、七带桂香飘、八带银鱼闹,并把阅海建成集湿地保护、鸟类保护、科研教育、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河壮丽,大漠雄浑
——银川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
黄河之岸,大漠之边,银川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无疑是欣赏“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又一绝佳之处。
规划面积5530公顷的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黄河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月牙湖和水稻田组成。公园周边自然资源有沙地、灌木林、台地峡谷、草原等,生态类型多样,湿地特色鲜明,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秦蒙恬北击匈奴、汉王昭君出塞和亲、明朱栴巡边、清康熙微服私访也均在这里留下遗迹,使其蕴藏了深厚的黄河历史文化。
据初步调查,有20多种兽类和6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是国际上东亚—澳大利亚和中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途经地、停留地。
自2003年以来,银川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加大了对周边沙漠、荒地的治理,治沙防沙与保护修复并重,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进行了封育禁牧、退田还滩、修复湿地水系和恢复月牙湖水面,种植杨树、沙枣树、沙柳、花棒等树种,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修复巡护道路,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站、湿地监测站等设施。在防沙治沙方面,扎草方格1000亩,治理沙漠面积5000多亩,种植树木50多万株,有效地保护了湿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使昔日茫茫沙漠重现了勃勃生机,湿地动植物种类增多,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棲息繁衍环境。同时开展的鸟类、动植物、水资源及自然环境方面的监测与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8年4月,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称号;2009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第六批“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自治区环境友好示范教育基地”。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顯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这些湿地公园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不但成为宁夏的一道道美丽风景,影响着当地的小气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们也让宁夏生态建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城东明珠璀璨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东部,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公顷。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集河流、湖泊、沼泽、灌渠等景观于一体,自然生态体系完整,是我国荒漠化湿地中具有独特属性的生态区。野生鸟类、湿地生物、荒漠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种,其中鸟类97种,是一处自然、适宜、和谐的鸟类栖息繁衍地和候鸟驿站。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研及科普教育价值。鸣翠湖曾被称为道祖湖、岛嘴湖、长湖等,是历史上银川“七十二连湖”的组成部分,有“道祖庙”遗迹、百年老树、古代灌渠、黄河水车等历史遗迹,有集自然、文化等特色于一身的十大景点:百鸟鸣翠、碧水浮莲、车水排云、千步廊桥、绿帐问茶、迷宫寻鹭、青纱漏月、芦花追日、东堤夕照、白沙落雁。
2000年起,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高度重视鸣翠湖生态保护,科学规划和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通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调控水位、恢复植被等措施,使鸣翠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并成为银川市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做好水文章,护水亦醉人
——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银川阅海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北,湿地面积 1332公顷。
阅海湿地水域广阔,自然风景秀丽,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湿地由湖泊、沼泽、草甸、鱼塘等组成,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湿地有自然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千顷蒲苇吐翠,万只水鸟飞鸣,荷花争香斗艳,水生植物得天独厚,数十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
2002年以来,规划和实施了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阅海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湿地资源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旅游”的“四水”湿地经济,探索了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目前已建成阅海八景:一带鱼儿跃、二带荷花笑、三带绿丝绦、四带芦花俏、五带枸杞红、六带百鸟鸣、七带桂香飘、八带银鱼闹,并把阅海建成集湿地保护、鸟类保护、科研教育、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河壮丽,大漠雄浑
——银川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
黄河之岸,大漠之边,银川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无疑是欣赏“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又一绝佳之处。
规划面积5530公顷的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黄河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月牙湖和水稻田组成。公园周边自然资源有沙地、灌木林、台地峡谷、草原等,生态类型多样,湿地特色鲜明,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秦蒙恬北击匈奴、汉王昭君出塞和亲、明朱栴巡边、清康熙微服私访也均在这里留下遗迹,使其蕴藏了深厚的黄河历史文化。
据初步调查,有20多种兽类和6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是国际上东亚—澳大利亚和中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途经地、停留地。
自2003年以来,银川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加大了对周边沙漠、荒地的治理,治沙防沙与保护修复并重,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进行了封育禁牧、退田还滩、修复湿地水系和恢复月牙湖水面,种植杨树、沙枣树、沙柳、花棒等树种,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修复巡护道路,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站、湿地监测站等设施。在防沙治沙方面,扎草方格1000亩,治理沙漠面积5000多亩,种植树木50多万株,有效地保护了湿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使昔日茫茫沙漠重现了勃勃生机,湿地动植物种类增多,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棲息繁衍环境。同时开展的鸟类、动植物、水资源及自然环境方面的监测与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8年4月,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称号;2009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第六批“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自治区环境友好示范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