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商业综合体作为商业区的有力组成部分,正在日趋增多。在综合体内部设计“内广场”作为主要的空间节点,即吸引人流又丰富城市景观。形态上,“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规模越来越大,日趋多样化,其庞大的体量和形态对城市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功能上,“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融合了多种功能,起着连续和聚合城市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内广场;空间
前言
“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多种功能在综合、互利的前提下,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整个项目的协同营造能制造出城市中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感觉和功能,从而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1.“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本论文将其命名为“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从字面意义上可分作“内广场”与“商业综合体”两个方面来解读。
“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主要内容,结合办公、金融、等其他功能,以立体化综合利用空间为特征,有机聚合成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在形态布局上,商业综合体逐步发展成为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地上和地下立体化空间综合利用,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综合商业建筑。
“内广场”没有顶界面,其围合感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其侧界面的开敞程度,底界面主要由硬质铺地构成,结合绿化与水体起到点缀的作用,同时内广场结合水平与竖向交通设施,创造一个丰富多变的空间环境。
本文所研究的“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主要内容,旅馆餐饮、娱乐展示等其他功能,以“内广场”为主要的空间节点,立体化综合利用空间为特征。在形态布局上,以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室内外相互渗透的空间立体化、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综合建筑,成为全天候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对于城市总体来说,商业综合体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2.案例的选取
选取各国家各区域的典型案例,对商业综合体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总结这类建筑的典型特点。
(1)美国圣地亚哥霍顿广场
美国圣地亚哥市中心区的霍顿广场,就是一个“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典型实例,整个建筑群体打破了原有棋盘式布局,以超大街廓整体性的规划,建筑物巨量化处理,同时强调城市文脉的融合。该建筑群中有一条贯穿全局的“内街”有效的引导人流,其中的各种垂直交通设施使其充满了动力。
(2)The Village三里屯
本文研究的南区位于工体北路,拥有11栋低密度零售建筑,定位偏重年轻时尚,为中高档购物区;北区与使馆区临近,拥有7栋零售建筑和一间精品酒店,定位于高端人群的购物区,偏重高档典雅的艺术氛围的形成。主广场可开展各种庆典、表演等活动,设有大型的LED屏幕;夏天被用作喷泉广场,冬天是溜冰场的场地,整个广场成为传递信息、与公众交流互动的绝佳场所。同时独具魅力元素的室外广场和街道等公共空间,创造舒适的都市环境,营造了本地区现代时尚的都市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潮人。
(3)证大·大拇指广场
“证大·大拇指广场”位于上海浦东联洋国际新社区,设有多项业态设施。在设计上采取居住区域、购物区域、聚会休闲区域相对隔离的新模式,使商场室外化,中庭广场化。大拇指广场运用现代自由主义风格进行建筑设计、其建筑立面开放简洁、购物空间设计的自由开放。整个广场共22个建筑体块,采用街区式规划,以购物和娱乐休闲为主题,多种业态与多个主题广场融为一体,满足“一站购物、一家休闲、一天逛街”的现代消费方式。
(4)日本福冈博多水城
著名的福冈博多水城在空间处理上,在水平体系上设置了三个节点——太阳广场、星星庭院和海洋庭院,他们通过月亮街和地球街相连,创造了一处连续变化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为人们的行进和停留提供了自由的选择性,也为各种表演展示活动营造了动态的视觉场所。
3.空间的特征
3.1整体性
空间环境是由多种元素结合而成的整体。整体性可表现为:
(1)空间结构的秩序性:完整而有序的空间结构有助于人们在整体上把握环境
(2)形体时空的整体性: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讲,建筑环境的创造都应是其所处整体时空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人的活动的整体性:空间环境为人的活动提供适合的条件,使二者成为有机整体。
3.2以广场为中心
在形体结构中,其他建筑围绕在一个中心广场为主导的周围,形成向心结构,这种中心式的组合,能形成较稳定的心理感受,这个中心将成为形体环境构架的向心统率,形成秩序。
3.3立体街道
按照商业规律,商铺租金随着楼层的增高成倍数递减,设计中在保障底层店铺最大化的商业效益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高层商业店铺的商业价值,进而实现整体商铺的均好性。
3.4地下空间的利用
地下商业建筑大都处在地平面以下,包围着地下建筑的岩石、土壤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因此有着地下建筑所共有的特点:对外界干扰影响小,能源损失量少和改善城市地面环境等。
3.5商业多样性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人们需求和行为是多样的,消费者作为商业活动主体起着空间流动载体的作用。还要认识到空间的使用者中还有许多特殊需求。例如,对于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等有行为障碍的特殊人群,应该采取设置坡道、栏杆等设施,以方便他们在空间中的自由行动。
3.6开放性
对一个空间环境而言,形成“多价空间”,使其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共识。开放性可形成紧密相连的有机体,将环境中各种节点串联起来,确立活动的框架。
4.研究意义
商业综合体一方面成为城市的催发剂,以新的形象重塑当地景观和环境。另一个方面其中的内广场成为城市的场所转换的中介,连接多种交通空间和提供多种活动空间,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利用城市资源
(2)优化城市空间环境
(3)提高城市空间价值
(4)满足城市生活方式变化
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外实例的分析,提出“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特征:即形式上为一栋或多栋建筑的综合体,地下为一个空间,地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建筑群;布局上以室外内广场为中心,连接步行街形成整个建筑的交通主线,辅助各种立体街道将商业综合体结合成一个整体;功能上包含多种商业模式,开放时间自由,内广场上各种绿色景观吸引大量人气,也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过程,而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要感受其中的环境、气氛,还需要有交流和休息的自然空间,“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满足了消费者的以上多种需要,已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受欢迎的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克利夫·芒福汀著,张勇刚 陆卫东译.《街道与广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冯晖,刘浩.中国商业地产运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3.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内广场;空间
前言
“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多种功能在综合、互利的前提下,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整个项目的协同营造能制造出城市中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感觉和功能,从而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1.“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本论文将其命名为“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从字面意义上可分作“内广场”与“商业综合体”两个方面来解读。
“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主要内容,结合办公、金融、等其他功能,以立体化综合利用空间为特征,有机聚合成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在形态布局上,商业综合体逐步发展成为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地上和地下立体化空间综合利用,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综合商业建筑。
“内广场”没有顶界面,其围合感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其侧界面的开敞程度,底界面主要由硬质铺地构成,结合绿化与水体起到点缀的作用,同时内广场结合水平与竖向交通设施,创造一个丰富多变的空间环境。
本文所研究的“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主要内容,旅馆餐饮、娱乐展示等其他功能,以“内广场”为主要的空间节点,立体化综合利用空间为特征。在形态布局上,以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室内外相互渗透的空间立体化、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综合建筑,成为全天候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对于城市总体来说,商业综合体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2.案例的选取
选取各国家各区域的典型案例,对商业综合体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总结这类建筑的典型特点。
(1)美国圣地亚哥霍顿广场
美国圣地亚哥市中心区的霍顿广场,就是一个“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典型实例,整个建筑群体打破了原有棋盘式布局,以超大街廓整体性的规划,建筑物巨量化处理,同时强调城市文脉的融合。该建筑群中有一条贯穿全局的“内街”有效的引导人流,其中的各种垂直交通设施使其充满了动力。
(2)The Village三里屯
本文研究的南区位于工体北路,拥有11栋低密度零售建筑,定位偏重年轻时尚,为中高档购物区;北区与使馆区临近,拥有7栋零售建筑和一间精品酒店,定位于高端人群的购物区,偏重高档典雅的艺术氛围的形成。主广场可开展各种庆典、表演等活动,设有大型的LED屏幕;夏天被用作喷泉广场,冬天是溜冰场的场地,整个广场成为传递信息、与公众交流互动的绝佳场所。同时独具魅力元素的室外广场和街道等公共空间,创造舒适的都市环境,营造了本地区现代时尚的都市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潮人。
(3)证大·大拇指广场
“证大·大拇指广场”位于上海浦东联洋国际新社区,设有多项业态设施。在设计上采取居住区域、购物区域、聚会休闲区域相对隔离的新模式,使商场室外化,中庭广场化。大拇指广场运用现代自由主义风格进行建筑设计、其建筑立面开放简洁、购物空间设计的自由开放。整个广场共22个建筑体块,采用街区式规划,以购物和娱乐休闲为主题,多种业态与多个主题广场融为一体,满足“一站购物、一家休闲、一天逛街”的现代消费方式。
(4)日本福冈博多水城
著名的福冈博多水城在空间处理上,在水平体系上设置了三个节点——太阳广场、星星庭院和海洋庭院,他们通过月亮街和地球街相连,创造了一处连续变化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为人们的行进和停留提供了自由的选择性,也为各种表演展示活动营造了动态的视觉场所。
3.空间的特征
3.1整体性
空间环境是由多种元素结合而成的整体。整体性可表现为:
(1)空间结构的秩序性:完整而有序的空间结构有助于人们在整体上把握环境
(2)形体时空的整体性: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讲,建筑环境的创造都应是其所处整体时空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人的活动的整体性:空间环境为人的活动提供适合的条件,使二者成为有机整体。
3.2以广场为中心
在形体结构中,其他建筑围绕在一个中心广场为主导的周围,形成向心结构,这种中心式的组合,能形成较稳定的心理感受,这个中心将成为形体环境构架的向心统率,形成秩序。
3.3立体街道
按照商业规律,商铺租金随着楼层的增高成倍数递减,设计中在保障底层店铺最大化的商业效益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高层商业店铺的商业价值,进而实现整体商铺的均好性。
3.4地下空间的利用
地下商业建筑大都处在地平面以下,包围着地下建筑的岩石、土壤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因此有着地下建筑所共有的特点:对外界干扰影响小,能源损失量少和改善城市地面环境等。
3.5商业多样性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人们需求和行为是多样的,消费者作为商业活动主体起着空间流动载体的作用。还要认识到空间的使用者中还有许多特殊需求。例如,对于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等有行为障碍的特殊人群,应该采取设置坡道、栏杆等设施,以方便他们在空间中的自由行动。
3.6开放性
对一个空间环境而言,形成“多价空间”,使其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共识。开放性可形成紧密相连的有机体,将环境中各种节点串联起来,确立活动的框架。
4.研究意义
商业综合体一方面成为城市的催发剂,以新的形象重塑当地景观和环境。另一个方面其中的内广场成为城市的场所转换的中介,连接多种交通空间和提供多种活动空间,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利用城市资源
(2)优化城市空间环境
(3)提高城市空间价值
(4)满足城市生活方式变化
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外实例的分析,提出“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的特征:即形式上为一栋或多栋建筑的综合体,地下为一个空间,地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建筑群;布局上以室外内广场为中心,连接步行街形成整个建筑的交通主线,辅助各种立体街道将商业综合体结合成一个整体;功能上包含多种商业模式,开放时间自由,内广场上各种绿色景观吸引大量人气,也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过程,而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要感受其中的环境、气氛,还需要有交流和休息的自然空间,“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满足了消费者的以上多种需要,已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受欢迎的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克利夫·芒福汀著,张勇刚 陆卫东译.《街道与广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冯晖,刘浩.中国商业地产运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