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微观辨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来源 :天津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治疗棘手,病程缠绵,极易反复.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整体上常法与变法并用,熟用常法以治本,活用变法以增效,并借鉴胃镜下粘膜形态进行微观辨病,衷中参西,并运用“以内辅外”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的疗效,防止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详细阐述了整体辨证与微观辨病理论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具体运用,以飨同道.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互联网和医疗穿戴设备的发展,为健康监测及疾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搭建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中西医慢病移动网络化管理,可能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研究设计并构建了集智能可穿戴设备、指标监测、中医信息、健康教育、预警提示为一体的慢性心衰智能管理云平台,初步实现了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
文章通过分析两种版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朮”记载的差异,探讨“朮”的真正所指药物.结合校勘本原文分析“术”的具体应用,从具体药物中分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用药思路;结合“朮”的历史变革,讨论“朮”的临床应用沿革.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目的]系统评价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VIP)、万方医学网(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搜集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文献参照Cochrane Handbook 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
[目的]探讨熄风通瘀开窍方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对照组(41例,常规西医治疗)、电针组(41例,常规西医+电针治疗)、汤剂组(41例,常规西医+熄风通瘀开窍方治疗)、联合组(41例,常规西医+熄风通瘀开窍方+电针治疗).对比4组治疗前、1周后、2周后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文章系统阐述了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病因病机方面,王教授认为有风湿袭表、阳明热盛、气郁神伤、风痰上扰、阴血亏虚5种,病位在筋脉,与脾、肝、肾密切相关.治疗上随证立法,以“方药调其脏,针推通其经”为总体治疗思想,临床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