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赞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特推荐学生阅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并分享读书成果。
  【关键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赏析;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完成文本要求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图书推介会,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读好书,会读书,我给学生推荐了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学生的要求:
  1.课外阅读,查资料,做笔记,写读后感。
  2.学生六人一组,每组由小组长检查,并推荐两篇佳作。
  3.用两节课时间,让优秀学生代表在班上交流,其他学生点评,评出本月阅读之星。
  4.教师小结,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是鲍·瓦西里耶夫。瓦西里耶夫是一个擅长写军事题材的作家, 1924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参加过卫国战争;1969年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获得1970年度“全苏儿童文学作品”一等奖。1971年改编成剧本上演,1972年拍成电影获得了1975年度“苏联国家奖”。
  这部小说叙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中,171铁路会让站的军事运输指挥员——瓦斯柯夫和五位可爱的姑娘,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追歼德寇,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这部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首先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今日,战场上没有大的战斗,只有零星战斗发生。”小说没有描写重要的战役和重大的场面,而只是选取了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断,写了一次小小的围歼战——五位姑娘和一名准尉追歼16名德寇。整个画面上没有硝烟弥漫、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但我们从中能感受到当时苏联卫国战争的宏伟和残酷。从准尉和五个姑娘的身上,我们明白了卫国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有无数像她们这样的英雄儿女誓死保卫着祖国。作者选材精当,构思奇巧。小说不长,但意蕴深邃,耐人寻味。
  其次,这部小说塑造了鲜明的女性形象。小说的人物有六位,准尉(唯一的男性)和五位姑娘,战争虽然给她们带来了不幸,但是她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军营。作者在描写时让人物以自己的生活习性、文化素养,爱与恨、烦恼与欢乐以及各自独特的经历,相互交织成一张命运之网,把她们紧紧连在一起。五位姑娘里以丽达和冉卡最有特色。丽达坚强、沉稳,她的丈夫在战争发生的第二天就牺牲了,但她并没有过分悲伤,“她学会了无声而又无情的仇恨”。学业结束后,到丈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地方去了。她很勇敢,击中了敌军飞行员,“姑娘们高兴得连声欢呼,搂着她亲吻,可是她只木然地笑了一笑。”由于战争需要,她和其余四个姑娘来到了铁路会让站,没几天在探望儿子的归途中发现了德寇,从此就开始了围歼德寇的战斗。在临终前,她充分表现了一个战士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她劝准尉:“不必这样,祖国的疆界又不是打运河才开始的,完全不是,我是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而后才是运河。”冉卡是一个美丽、聪慧、勇敢的姑娘。她的家人被德寇残杀,她抹去眼泪后便投身到军营里。她能歌善舞,乐观豁达,深受大家喜欢。在围歼敌人的过程中,她为了迷惑敌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洗澡,还假装和准尉调情,为了掩护战友,将敌人的视线引向自己,最后壮烈牺牲。此外还有机智、沉着、经验丰富的准尉,坚强、浪漫的李莎,文静、优雅的翻译古尔维奇和娇小、伶俐的孤儿嘉尔长都若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苏联评论家们托彼尔赞叹说:“她们不只是牺牲品,而且是战斗中的士兵,悲剧中的英雄。”
  战争,本来应该让女人走开,然而德国纳粹分子发动侵略战争,使得女人也走向战场。女人投入战斗,反映了苏联儿女的英雄本色,也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揭示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摧毁了人类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五个姑娘正值豆蔻年华,她们漂亮又活泼,善良又可爱,她们有美好的梦想,心爱的恋人,可爱的孩子,可是,战争毁灭了她们的一切,包括她们的血肉之躯,这不能不说是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读完小说,我们一声哀叹,更痛恨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
  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值得称道的。小说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一些场面和片断进行了剪辑和组合。除准尉和丽达外,其余四个姑娘都在中间穿插介绍。如写李莎执行任务快要牺牲了,这时就重点交代了李莎的身世、经历、个性等。这样读者对人物的印象更深刻、更具体,同时对她们有太多的怜惜,太多的不舍,也更能强化小说的悲剧意识。
  不仅如此,小说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五个姑娘在一起,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她们爱说爱笑,爱唱爱跳,在准尉面前又是那样的调可爱,像一群快乐的小天使。可是她们一个个悄无声息地逝去了。她们战死的消息被密封,被深深的埋葬了,没有几个人知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一种生之热烈与死亡悲凉的对比,令人扼腕叹息!
  小说的题目也寓意深远,这里的黎明确实静悄悄,昨日的炮声已归于沉寂,英灵永远的安息了,人们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千万不能忘记为了祖国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以此为题更能增添后人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女英雄们的功勋将流芳百世,它体现了在死亡危险面前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自从文字产生以来,识字教育也就随之产生。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识字教育也已经开展了几千年。但是,现在我们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识字教学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之间的分歧也比较大。本文以语料库为基础,对小学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要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往往就是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题型教学,具有更为明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主题自主进行思考、总结,逐步建立和完善语文学习的整体构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上的调整。主题的设定既具有体系性又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针对初中生这一阶段的思想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题型;初中语文;课堂教
【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为“我要学”,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自愿、自主地学习,从而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提高我们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一、塑造自我,用形象感染和陶冶学生。二、丰博知识、发挥教师的个性,用睿智激发和启迪学生。三、教学气氛应严肃、活泼。四、教学过程中应讲究“问的艺术”。五、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成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强调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文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些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关键词】体验;实践;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标似一夜春风,更新了教学理念,解放了师生手脑。在《新课
【摘要】开展童话习作训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中学习方法、积累语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通过读写结合进行童话故事的仿改续编,通过阅读童话绘本创编故事,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童话创作、自由创编等。  【关键词】第二学段;童话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第二学段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
气泡苹果挑战味觉  世界首例“气泡”苹果已经培育出来,它在被人吃进嘴巴时,会产生气泡。这种名叫Paradis Sparkling的全新品种,果肉里含有巨大的细胞,能释放带气泡的液汁,让你感觉像是喝了一大口气泡饮料。  这种感觉只有当苹果被吃进嘴里时才能体验到,如果只是挤压并不能让苹果的汁液产生气泡。  小编趣评:  这不禁让小编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典零食“跳跳糖”,与气泡苹果口感相比,哪个更能挑战味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让阅读成为一种渴望,应该从低年级抓起。教学中要遵循孩子的心智特点,贴近孩子的生活,快乐阅读。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快乐;诵读;亲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对不会成为有竞争力的民族。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生
【摘要】教材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纲要。学生对英语教材的适应研究能够为英语教材编写提供合理依据,帮助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理论评价体系。  【关键词】英语教材;适应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徐灵灵,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小学。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学生对教材适应研究方面文献不多,本文主要从教材适切性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  2012年,Touran Ahour采用回顾性评估,研究“Summit 2B
【摘要】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魏老师那么一指点都被乖乖收服了,我被深深折服了,魏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  【关键词】表扬;朋友;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
王雅丽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7期撰文指出,“创造儿童的幸福生活”成为当下许多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但这个被大众都接受了的观念往往逐渐沦为一种口号式的存在,教育错位剥夺了儿童当下应有的幸福生活。尊重儿童生活的内在德性是对教育提出的最底线的要求,违逆儿童德性的生活是对儿童的“戕害”。儿童生活所具有的独特的德性内涵体现在生长性、情感性、游戏性和创造性四个方面:生长性是儿童生活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