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变成了促销女郎;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摇身变成了古惑仔;孔乙己偷窃光盘称“资源共享”……一本完全颠覆传统语文教学逻辑的另类语文读本《Q版语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搞笑”的方式吸引了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眼球。可是没多久,全国很多出版管理部门就下达了停止发行《Q版语文》的书面通知。这个消息在作者林长治的意料之中。他有些委屈,因为他认为这是一本被误以为是“教材”的畅销书。对此种种,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更有人痛骂作者,各方的声音引发了究竟该怎样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各种争议……
最近,桃子在网上发现了这本备受争议的已暂停发行的搞笑类图书《Q版语文》。虽然它出版和被禁的时间已经很早了,可是桃子还是想把它拿出来跟大家讨论讨论,毕竟它可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同时,桃子也希望它能为我们正在进行的课改带来一些别样的思考。
《荷塘夜色》(节选)
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感觉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数蚊子,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荷塘里应该有MM在洗澡吧。月亮像“非典”病人的体温似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升高了,墙外马路上收破烂的叫喊声,已经听不见了;老婆在屋里拍着孩子,跑着调地哼着《两只老虎》。好难听啊,我终于忍不住悄悄地披了衣服,带上门出去了。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捡到几块煤炭和硬币。这条路白天少有人走,晚上更是鬼都不来。由于缺少压马路的恋人,所以路面显得凹凸不平。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可我就认识杨柳,其他的都叫不上名字,我想,比草大一点儿的植物就应该叫树吧。没有月光的晚上,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但估计不会有女流氓出没。
课后习题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终于忍不住悄悄地披了衣服,带上门出去了。
本句中“带”的意思是否指作者出去的时候拆下门扛上?
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因此荷叶上的黑影参差斑驳,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
句中的“旋律”是否用词不当?因为黑影是没有声音的,所以不能用“旋律”这个词。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将相和》(节选)
话说战国时,秦国境内有很多虎狼出没,人称“虎狼之邦”。很多别国的人慕名到秦国的动物园参观,大量外汇流入秦国,秦国于是兵强马壮,经常欺负其他六国。
故事的主角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有两大特长,其一是腌制咸菜,据说他腌制的咸菜味道极其特别,有儿歌为证:“都说蔺氏咸菜儿咸,咸里面它带着那酸……”还有就是能说会道,据说他一张嘴能把直的说成弯的,然后再说成直的。当然这并不可信,不过蔺相如在赵国各地巡回演讲却是千真万确之事,他演讲的题目是:《咸菜是怎样炼成的》。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据说这和氏璧是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的,本来命名为卞氏璧,考虑到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卞”字,就改名为和氏璧了。秦王听说了这件事,很是眼馋,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
赵王收到信非常着急,这秦王一封信只有四十多个字,居然有三个错别字,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皇帝呢,赵王为秦国的百姓着急呀。
课后习题
1. 蔺相如为何要带咸菜去秦国?
A. 趁机到秦国推销产品。
B. 想到秦国开咸菜连锁店。
C. 为完璧归赵作准备。
D. 在咸菜中放上老鼠药,乘机毒死秦王。
2. 廉颇为什么要背那些荆条去蔺相如家?
A. 廉颇有怪癖,喜欢被人抽。
B. 廉颇每时每刻都想锻炼身体。
C. 廉颇想表达自己认错的诚意。
D. 廉颇知道蔺相如家里没柴了。
颠覆经典到底应不应该,这似乎一直都是大家热衷讨论的问题,而《Q版语文》的流行无疑又让人们有了谈资。但这本不是教材的畅销书,却让人们把它当成教材来讨论,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人们需要“Q版语文”,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出了问题……
正方——经典岂能被恶搞
反方——颠覆经典又何妨
正方:自《大话西游》走红之后,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了许多噱头,“戏说”、“搞笑”蔚然成风,Q字头、无厘头屡见不鲜,并为新新人类所称道。我方认为,此类文化(如果这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只适宜于成年人消遣或彼此调侃,如果公然在学生中推广,必将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姑且不说我们的民族复兴不能在Q版中实现,就是学生本身也很难在无厘头文化中获得健康成长。
反方:这个社会没有闰土却有古惑仔,没有孔乙己却有盗版光盘,学生们都愿意接受看得见的东西,也愿意接受能改变他们生活的东西,难道在对“Q版教材”的责难声中,“正”版教材就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地方吗?
正方:文章要看受众,这些东西给正在学习知识、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看,他们能学到什么呢?难道就学习其中的调侃、刻薄、低俗、玩世不恭吗?教材就是教材,绝不是一般的读物,它有很强的思想引导作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文章要有典范性,要文字和内容兼美!如不然,你让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且不论正版教材的教育意义,就冲着传统教材绝不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再对比这个Q版,我方也支持“舍Q取正”!
反方:我方认为,将原著与Q版对照来看,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对原著的理解。像《孔乙己》,老师不也是要求我们续写孔乙己到了新社会会如何如何吗?这也是一种Q版。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就不同。再说,这本书的产生就象征着一些新词语的产生!时代在进步,现在已经不是繁体字的时代了,我们应该明白每天都在变化!
正方:没错,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确实会让我们拿古代的人来作一些设想,但老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我们的想象力能充分发挥,而这种发挥是在我们学习过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可在《Q版语文》封面的醒目位置却印上了“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试问,这不是把教育当儿戏,又是什么?学习文章,不是只看搞笑和调侃,而是要看泪水与欢笑、自省与自勉、感动与激情、愤怒与怜悯,要看随文字跃动而引发的一种内心感受。那些Q版语言除了能让我们哈哈一笑,还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请不要以教材的名义来误导青少年!
反方:就学习语言而言,《Q版语文》无疑是成功的,它使枯燥变成了趣味。教育或文化熏陶应当是多样的、多种风格的,幽默也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可能是意味深长的,所以,不能简单拒绝。实际上,Q版的成功恰恰显示了我们教育中的缺失。我们未必要认同它对像《背影》这样的文章的调侃,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所显示出的方向。实际上,它还向我们提出,把《背影》这样的文章给今天的初中生读,是否过于沉重。Q版的选文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学生因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心理变化。试问学校教育给我们学生提供了多少趣味呢?
我们说
◇看上去令人觉得有点累,主要是作者似乎整本书都在拿名人开玩笑,让人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
◇太好笑了,一直以来我看《背影》都只有感动,可是看这篇的时候却是捧腹大笑。这位作者轻松调侃的笔调值得学习。
老师说
◇像《荷塘月色》《背影》《皇帝的新装》等一些优秀文化作品一般用词精准、贴切,这是卡通化的读本无法比拟的。很难想象孩子们在看卡通读本的时候,能深入体会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间真情。
◇语文教学本来是教给孩子们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的,完全沉迷于虚幻的调侃世界,还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吗?
家长说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它的畅销意味着它比较对儿童的胃口,满足了儿童好奇、求新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后在编写教材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现在儿童的思维方式,注重少儿读物的幽默性、趣味性,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低俗的内容。
◇作者挺有想象力的,至于孩子会不会受影响,学会这种调侃的语言风格,我倒是不担心,因为仅仅一本畅销书还不至于威胁到传统经典美文在人们心里的地位。
作者林长治说
我当时写这本书是给那些生活压力大和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看的,谁知因为书的标题和宣传语,使得许多家长把它当成了教材。其实,改编经典课文只是出于我的兴趣爱好罢了。如果《Q版语文》被禁,我还是会继续改编名著,只不过不会再公开发表了。不过,说实在的,比起循规蹈矩的教育,我相信改编还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要知道,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三年级时,她就教我们改编课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重写课文,这才让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如何改编,传统经典美文在我心里的地位都不会受到威胁。
桃子说
同学们之所以会推崇这样的“Q版教材”,原因就在于过去的语文教材里选登的文章太过严肃。这个时候,一本摆脱了一般意义和教材固有风格的《Q版语文》出现了,这本“教材”的趣味性、幽默性、可读性都大大增强,难怪它在一片声讨和责骂声中依然火爆登场,并受到大家欢迎——畅销的《Q版语文》竟然这样轻而易举地“革”了传统教材的“命”!
其实,从教育意义上说,传统教材所选的课文称得上是精挑细选。那些有资格入选的课文,不是让学生瞻仰岳飞、孙中山等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就是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尤其是在“完人情结”主导下选进教材的那些正面人物,他们与《Q版语文》中那些卡通化的人物形象相比,距离如今的我们过于遥远,难免让我们心生高不可攀之感。
所以啊,桃子觉得,这语文课改首先就要进行语文教材的改革,使选入的文章既是经典,又具有时代特点,包含现代信息,再加入一些活泼、青春的元素,将思想性融于娱乐中,才能引起我们的广泛兴趣,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教育,学到有用的知识。对吧!
最近,桃子在网上发现了这本备受争议的已暂停发行的搞笑类图书《Q版语文》。虽然它出版和被禁的时间已经很早了,可是桃子还是想把它拿出来跟大家讨论讨论,毕竟它可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同时,桃子也希望它能为我们正在进行的课改带来一些别样的思考。
《荷塘夜色》(节选)
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感觉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数蚊子,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荷塘里应该有MM在洗澡吧。月亮像“非典”病人的体温似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升高了,墙外马路上收破烂的叫喊声,已经听不见了;老婆在屋里拍着孩子,跑着调地哼着《两只老虎》。好难听啊,我终于忍不住悄悄地披了衣服,带上门出去了。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捡到几块煤炭和硬币。这条路白天少有人走,晚上更是鬼都不来。由于缺少压马路的恋人,所以路面显得凹凸不平。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可我就认识杨柳,其他的都叫不上名字,我想,比草大一点儿的植物就应该叫树吧。没有月光的晚上,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但估计不会有女流氓出没。
课后习题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终于忍不住悄悄地披了衣服,带上门出去了。
本句中“带”的意思是否指作者出去的时候拆下门扛上?
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因此荷叶上的黑影参差斑驳,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
句中的“旋律”是否用词不当?因为黑影是没有声音的,所以不能用“旋律”这个词。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将相和》(节选)
话说战国时,秦国境内有很多虎狼出没,人称“虎狼之邦”。很多别国的人慕名到秦国的动物园参观,大量外汇流入秦国,秦国于是兵强马壮,经常欺负其他六国。
故事的主角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有两大特长,其一是腌制咸菜,据说他腌制的咸菜味道极其特别,有儿歌为证:“都说蔺氏咸菜儿咸,咸里面它带着那酸……”还有就是能说会道,据说他一张嘴能把直的说成弯的,然后再说成直的。当然这并不可信,不过蔺相如在赵国各地巡回演讲却是千真万确之事,他演讲的题目是:《咸菜是怎样炼成的》。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据说这和氏璧是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的,本来命名为卞氏璧,考虑到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卞”字,就改名为和氏璧了。秦王听说了这件事,很是眼馋,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
赵王收到信非常着急,这秦王一封信只有四十多个字,居然有三个错别字,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皇帝呢,赵王为秦国的百姓着急呀。
课后习题
1. 蔺相如为何要带咸菜去秦国?
A. 趁机到秦国推销产品。
B. 想到秦国开咸菜连锁店。
C. 为完璧归赵作准备。
D. 在咸菜中放上老鼠药,乘机毒死秦王。
2. 廉颇为什么要背那些荆条去蔺相如家?
A. 廉颇有怪癖,喜欢被人抽。
B. 廉颇每时每刻都想锻炼身体。
C. 廉颇想表达自己认错的诚意。
D. 廉颇知道蔺相如家里没柴了。
颠覆经典到底应不应该,这似乎一直都是大家热衷讨论的问题,而《Q版语文》的流行无疑又让人们有了谈资。但这本不是教材的畅销书,却让人们把它当成教材来讨论,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人们需要“Q版语文”,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出了问题……
正方——经典岂能被恶搞
反方——颠覆经典又何妨
正方:自《大话西游》走红之后,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了许多噱头,“戏说”、“搞笑”蔚然成风,Q字头、无厘头屡见不鲜,并为新新人类所称道。我方认为,此类文化(如果这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只适宜于成年人消遣或彼此调侃,如果公然在学生中推广,必将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姑且不说我们的民族复兴不能在Q版中实现,就是学生本身也很难在无厘头文化中获得健康成长。
反方:这个社会没有闰土却有古惑仔,没有孔乙己却有盗版光盘,学生们都愿意接受看得见的东西,也愿意接受能改变他们生活的东西,难道在对“Q版教材”的责难声中,“正”版教材就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地方吗?
正方:文章要看受众,这些东西给正在学习知识、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看,他们能学到什么呢?难道就学习其中的调侃、刻薄、低俗、玩世不恭吗?教材就是教材,绝不是一般的读物,它有很强的思想引导作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文章要有典范性,要文字和内容兼美!如不然,你让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且不论正版教材的教育意义,就冲着传统教材绝不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再对比这个Q版,我方也支持“舍Q取正”!
反方:我方认为,将原著与Q版对照来看,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对原著的理解。像《孔乙己》,老师不也是要求我们续写孔乙己到了新社会会如何如何吗?这也是一种Q版。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也就不同。再说,这本书的产生就象征着一些新词语的产生!时代在进步,现在已经不是繁体字的时代了,我们应该明白每天都在变化!
正方:没错,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确实会让我们拿古代的人来作一些设想,但老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我们的想象力能充分发挥,而这种发挥是在我们学习过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可在《Q版语文》封面的醒目位置却印上了“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试问,这不是把教育当儿戏,又是什么?学习文章,不是只看搞笑和调侃,而是要看泪水与欢笑、自省与自勉、感动与激情、愤怒与怜悯,要看随文字跃动而引发的一种内心感受。那些Q版语言除了能让我们哈哈一笑,还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请不要以教材的名义来误导青少年!
反方:就学习语言而言,《Q版语文》无疑是成功的,它使枯燥变成了趣味。教育或文化熏陶应当是多样的、多种风格的,幽默也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可能是意味深长的,所以,不能简单拒绝。实际上,Q版的成功恰恰显示了我们教育中的缺失。我们未必要认同它对像《背影》这样的文章的调侃,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所显示出的方向。实际上,它还向我们提出,把《背影》这样的文章给今天的初中生读,是否过于沉重。Q版的选文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学生因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心理变化。试问学校教育给我们学生提供了多少趣味呢?
我们说
◇看上去令人觉得有点累,主要是作者似乎整本书都在拿名人开玩笑,让人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
◇太好笑了,一直以来我看《背影》都只有感动,可是看这篇的时候却是捧腹大笑。这位作者轻松调侃的笔调值得学习。
老师说
◇像《荷塘月色》《背影》《皇帝的新装》等一些优秀文化作品一般用词精准、贴切,这是卡通化的读本无法比拟的。很难想象孩子们在看卡通读本的时候,能深入体会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间真情。
◇语文教学本来是教给孩子们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的,完全沉迷于虚幻的调侃世界,还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吗?
家长说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它的畅销意味着它比较对儿童的胃口,满足了儿童好奇、求新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后在编写教材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现在儿童的思维方式,注重少儿读物的幽默性、趣味性,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低俗的内容。
◇作者挺有想象力的,至于孩子会不会受影响,学会这种调侃的语言风格,我倒是不担心,因为仅仅一本畅销书还不至于威胁到传统经典美文在人们心里的地位。
作者林长治说
我当时写这本书是给那些生活压力大和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看的,谁知因为书的标题和宣传语,使得许多家长把它当成了教材。其实,改编经典课文只是出于我的兴趣爱好罢了。如果《Q版语文》被禁,我还是会继续改编名著,只不过不会再公开发表了。不过,说实在的,比起循规蹈矩的教育,我相信改编还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要知道,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三年级时,她就教我们改编课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重写课文,这才让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如何改编,传统经典美文在我心里的地位都不会受到威胁。
桃子说
同学们之所以会推崇这样的“Q版教材”,原因就在于过去的语文教材里选登的文章太过严肃。这个时候,一本摆脱了一般意义和教材固有风格的《Q版语文》出现了,这本“教材”的趣味性、幽默性、可读性都大大增强,难怪它在一片声讨和责骂声中依然火爆登场,并受到大家欢迎——畅销的《Q版语文》竟然这样轻而易举地“革”了传统教材的“命”!
其实,从教育意义上说,传统教材所选的课文称得上是精挑细选。那些有资格入选的课文,不是让学生瞻仰岳飞、孙中山等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就是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尤其是在“完人情结”主导下选进教材的那些正面人物,他们与《Q版语文》中那些卡通化的人物形象相比,距离如今的我们过于遥远,难免让我们心生高不可攀之感。
所以啊,桃子觉得,这语文课改首先就要进行语文教材的改革,使选入的文章既是经典,又具有时代特点,包含现代信息,再加入一些活泼、青春的元素,将思想性融于娱乐中,才能引起我们的广泛兴趣,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教育,学到有用的知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