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要求,并将“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的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捷径。“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据科学家研究证明,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还是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提高文化品格,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们设想通过“经典诵读”研究性学习,寻找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理想确立、素质培养的有效教育途径。研究活动以经典名篇诵读为突破口,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各项研究活动的开展必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优秀的古典经文意蕴深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个性品行。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铺垫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奠基路。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人物对话的桥梁。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中国。植于儿童幼小纯洁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对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三、“经典诵读”研究学习的目标
1、通过组织和开展中国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行为动作举止优雅,戒骄戒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和丰富性,提高其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逐步明了诚实做人与做正义之事的道理。
2、培养读书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3、在家和父母一起读,或读给父母听,以亲子学习形式,促进亲子感情,促使学习型家庭的形成,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
四、“經典诵读”研究学习的方法与内容
1、在“经典诵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将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文献法、实验法等去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1)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诵,自读自解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辞藻美。(2)少责备多鼓励,少灌输多开发,没有必要要求统一的程度和一致的欣赏思维。(3)宁静勿燥,宁简勿烦。以“寓教于乐”、“寄情于乐画”,养成儿童平和安静,喜思乐学的性情。(4)老师要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2、“经典诵读”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中华经典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社会实践证明的富含真理的生活哲学,堪称我国文化宝库的瑰宝。我们根据经典文化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内在素质,《三字经》《弟子规》《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礼记》等经典篇章和新课标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作为研究学习的内容。
五、活动的组织机构暨要求
1、指导老师:姬 倩。主要学生成员:张浩宇、杨亚麟、黄一涵、孙子莹、丁艺、符琼月。
2、具体措施与要求:(1)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2)诵读时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做到多鼓励,不强迫,勤督促,不放弃,多检查,不惩罚。尤其要注意对没按要求完成的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尽量放宽对这类学生的评价尺度,切忌伤了学生自尊心,使之产生厌学心理,半途而废。(3)保证经典诵读活动要面向全体。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和接受形式
我们首先调查了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极度匮乏,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一种崇尚的态度,对有关的事迹和人物缺乏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这对于祖国文化的传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我们期待通过“经典诵读”研究活动进行宣传,改变人们的观念,使经典教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推广,为弘扬祖国传统经典文化做出应尽的贡献。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
1、活动组探讨经典诵读的方法:朱子说: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又有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结合人们的不同特点、反应能力的差异,教育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到了推广。但针对于现代人读经典、诵经典什么样的方法能被学生和家长接受,能产生良好的效益,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活动中大家认识到诵读经典的方式灵活多样,儿童可以独自诵读,也可以与伙伴或者家人一起诵读或接龙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或听读;还可以抄一遍,做成卡片随身携带。
2、各活动组根据经典诵读内容举行活动课:通过活动课展评,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使学生融入到唱诵的情境之中,感受到直抒胸臆的荡涤之风,享受到李白踱步送王伦的深情,体会到曹植七步诉亲情的悲哀,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敬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要求,并将“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的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捷径。“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据科学家研究证明,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还是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提高文化品格,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们设想通过“经典诵读”研究性学习,寻找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理想确立、素质培养的有效教育途径。研究活动以经典名篇诵读为突破口,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各项研究活动的开展必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优秀的古典经文意蕴深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个性品行。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铺垫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奠基路。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人物对话的桥梁。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中国。植于儿童幼小纯洁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对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三、“经典诵读”研究学习的目标
1、通过组织和开展中国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行为动作举止优雅,戒骄戒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和丰富性,提高其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逐步明了诚实做人与做正义之事的道理。
2、培养读书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3、在家和父母一起读,或读给父母听,以亲子学习形式,促进亲子感情,促使学习型家庭的形成,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
四、“經典诵读”研究学习的方法与内容
1、在“经典诵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将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文献法、实验法等去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1)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诵,自读自解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辞藻美。(2)少责备多鼓励,少灌输多开发,没有必要要求统一的程度和一致的欣赏思维。(3)宁静勿燥,宁简勿烦。以“寓教于乐”、“寄情于乐画”,养成儿童平和安静,喜思乐学的性情。(4)老师要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2、“经典诵读”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中华经典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社会实践证明的富含真理的生活哲学,堪称我国文化宝库的瑰宝。我们根据经典文化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内在素质,《三字经》《弟子规》《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礼记》等经典篇章和新课标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作为研究学习的内容。
五、活动的组织机构暨要求
1、指导老师:姬 倩。主要学生成员:张浩宇、杨亚麟、黄一涵、孙子莹、丁艺、符琼月。
2、具体措施与要求:(1)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2)诵读时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做到多鼓励,不强迫,勤督促,不放弃,多检查,不惩罚。尤其要注意对没按要求完成的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尽量放宽对这类学生的评价尺度,切忌伤了学生自尊心,使之产生厌学心理,半途而废。(3)保证经典诵读活动要面向全体。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和接受形式
我们首先调查了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了解极度匮乏,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一种崇尚的态度,对有关的事迹和人物缺乏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这对于祖国文化的传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我们期待通过“经典诵读”研究活动进行宣传,改变人们的观念,使经典教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推广,为弘扬祖国传统经典文化做出应尽的贡献。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
1、活动组探讨经典诵读的方法:朱子说: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又有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结合人们的不同特点、反应能力的差异,教育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到了推广。但针对于现代人读经典、诵经典什么样的方法能被学生和家长接受,能产生良好的效益,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活动中大家认识到诵读经典的方式灵活多样,儿童可以独自诵读,也可以与伙伴或者家人一起诵读或接龙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或听读;还可以抄一遍,做成卡片随身携带。
2、各活动组根据经典诵读内容举行活动课:通过活动课展评,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使学生融入到唱诵的情境之中,感受到直抒胸臆的荡涤之风,享受到李白踱步送王伦的深情,体会到曹植七步诉亲情的悲哀,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敬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