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明混凝土韧性与界面过渡区厚度的定量关系并实现混凝土韧性的界面调控,首先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了混凝土断裂能及延性系数随着界面过渡区厚度的数值规律,发现混凝土韧
【机 构】
: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2009CB6232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80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混凝土韧性与界面过渡区厚度的定量关系并实现混凝土韧性的界面调控,首先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了混凝土断裂能及延性系数随着界面过渡区厚度的数值规律,发现混凝土韧性在界面厚度为80~150 μm时最优.然后提出了混凝土界面区域采用减水技术来实现界面过渡区厚度的调控,并以微观试验证实了界面区域减水调控界面过渡区厚度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宏观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土界面过渡厚度可改善混凝土的韧性,并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趋势一致.
其他文献
通过测试不同序列结构的聚羧酸(PCE)在水泥浆体中的吸附特性,对水泥浆体流动度、水化放热速率、水化产物生成量、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等的影响,揭示了PCE序列结构对水泥浆体早期性能
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金融危机使高校的财务陷入困境,而高校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公状况,对教育质量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美
为克服新戊二醇(NPG)饱和蒸汽压较高、易挥发的缺陷,以环氧树脂(EP)作为定形基体,通过包覆固定作用使新戊二醇获得良好的抗挥发性,并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的表观形貌、热物性、质量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聚乙烯醇(PVA)纤维、聚丙烯(PP)纤维、端钩型钢纤维(SF1)和高强微细钢纤维(SF2),系统研究纤维掺量和种类对高强混凝土(HSC)弯曲性能及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校专业课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专业课教学明显区别于基础课教学,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文章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选取、软件平台的选择、教学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