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舞蹈生存与发展现状的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原生态舞蹈就是各个民族舞蹈中的重要部分。原生态舞蹈文化是各民族的祖先们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保护与传承原生态舞蹈迫在眉睫。本篇论文分为寻原生态舞蹈之“根”;思原生态舞蹈之“忧”;析原生态舞蹈之“本”;探原生态舞蹈之“路”四个层次,讨论如何正确选择原生态舞蹈未来之路,最大程度地传承文化精髓。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生存;发展
   近年来一种新的舞蹈名称形式――“原生态舞蹈”, 越来越多观众认可和关注它。而对于什么叫原生态舞蹈,原生态舞蹈的价值所在,如何科学地传承原生态舞蹈,如何保护性地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保护原生态舞蹈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它科学保护?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思熟虑,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对应措施。
  一、寻原生态舞蹈之“根”
  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古代先民们“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摘自《毛诗序》]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的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一般也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 摘自百度百科]原生态的价值是巨大的。 在今天,原生态舞蹈以其特有的绚丽多姿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丽江、桃坪羌寨、色达五明佛学院等极具民族色彩的旅游胜地,慢慢成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并且受让大家流连忘返。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横空出世,不仅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舞蹈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十月非常荣幸的参与了桃坪羌寨2015花儿纳吉羌历年民俗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热爱原生态舞蹈的人。这都是原生态舞蹈的魅力。
  二、思原生态舞蹈之“忧”
  其一,原生态舞蹈的生存之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也随之而来的是改变了原生态舞蹈的生存空间。去年桃坪羌寨之行,给我很大的启示,一位老奶奶告诉我,随着羌寨旅游业的开发,虽然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改变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前在田间割麦和打猪草所唱的歌曲现在也很少会唱了。羌族没有文字,有自己的语言,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逐渐被汉化也很少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语言也快消失了。那位年轻的释比说:“以前释比还担当着医生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达,一些医疗绝活也消失了。”我想这经济就是一把双刃剑呀!
  其二,原生态舞蹈舞台化之忧。 舞台化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忧心的情况,胡乱嫁接的现象随处可见。桃坪羌寨羌历年表演节目里面的原生态舞蹈被编导舞台化的面目全非,已经失去了原生态本应有的原生意义,使其变味。我想说离舞台越近,离本真就越远吗?
  其三,原生态舞蹈商业化之忧。原生态文化开发过度,对原生态文化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去年夏天有机会去了趟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在那里就欣赏了一台糟糕的实景的演出,这完全就是旅游公司炒作运营后的结果,这样的演出是不可能好的, 严重扰乱了演出市场,过度的开发,原生态文化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正在丧失。
  三、析原生态舞蹈之“本”
  其一,原生态舞蹈的文化价值。原生态民间舞蹈本身在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我国各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文化,不仅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我们应该把根留住。
  其二,原生态舞蹈的社会意义。保护与传承原生态舞蹈,已成为了政府与舞蹈界的共识。在舞蹈发展史上,原生态舞蹈常常被人忽视,想到了一句话颇有寓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例如藏族的锅庄,无论是闲暇之余,丰收后的喜悦,还是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它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好它。
  其三,原生态舞蹈的现实意义。原生态舞蹈可以成为非常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众所周知云南是一个旅游胜地,每年到云南的旅客络绎不绝,这都是因为这里的文化丰富多彩。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就是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成为了每天的必演节目,也成为了大家大云南旅游必看的一个演出,这就是原生态舞蹈科学开发带来的利益。我们深信,科学开发原生态舞蹈,会使得原生态舞蹈更具艺术生命力。与此同时,原生态舞蹈的繁荣也会促进演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结果可乐而不为呢?
  四、探原生态舞蹈之“路”
  其一,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应该尽快保护的原生态舞蹈,相关部门必须从资金、人才、组织等方面维护舞蹈原有的生存环境,让原生态舞蹈在属于自己的生态空间生存发展。要想发展原生态舞蹈,首先是传承。我们要保护好和发展好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人,最好是从小孩抓起,让他们从小在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学习技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最好是建立少数民族聚居的自然村寨为文化生态村,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的原地保护。其次,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发展的同时,不能离开根和本,同时也不能固循守旧。另外,要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各地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设立了民俗节。我们可否也指定一些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人为地保护一些原生态舞蹈呢?据说韩国就是由国立国乐院专门保存流传下来的宫廷、民间音乐和舞蹈,或指定有专长的民间艺人保存、传授原生态舞蹈。这些好的经验我们都是可以学习的。
  其二,原生态舞蹈的舞台化发展。当原生态舞蹈走向舞台化,保护一定要得当。只有保护好,我们才有可能再去谈到发展。要做到原貌保护,不能走样。如果原生态民间舞蹈被舞蹈编导们任意加工或改变了的话,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价值就会丧失,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可以借鉴印象系列作品,印象系列就是典型的实景演出,而参演的演员多数是民间的普通群众。编导们的创作也应该是在不断的采风和民间生活的体会当中发掘出来的。对于原生态舞蹈的发展,韩国最有发言权,据杨向东老师说韩国的舞蹈比赛就分为韩国传统舞蹈和创作舞蹈,这样子的区分就保护了韩国传统舞蹈,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
  其三,原生态舞蹈的市场化发展。市场化促进了原生态舞蹈的大众化。在这方面,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做了很好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她把原生态的东西艺术化搬上舞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保护。这样的原生态艺术才能多元化发展,才能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在舞台上。市场化对原生态舞蹈的创作也是大有帮助的。一演出结束后,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会对表演进行反思,会针对受众的评价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再创作,为下一次的表演做准备。许多舞蹈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但寻求艺术追求与抱负,还能通过原生态舞蹈的创作得到经济支持,推动了原生态舞蹈的创作,从而也推动了原生态舞蹈市场化的发展,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原生态舞蹈作品的出现,例如《藏谜》、《孔雀》。
  五、结语
  原生态舞蹈的保护、发展不只是口号,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实际措施去维护。保护原生态的舞蹈就必须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没有保护就谈不上发展,要发展就离不开保护。在发展中传承,拒绝在保护中破坏。
  参考文献:
  [1]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
  [2]易红武.中国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05(5).
  [3]郭桂玲,杨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6).
  [4]罗雄岩.浅论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1).
  [5]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M].人民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开始注重对孩子艺术水平的培养,学习钢琴成为他们相当中意的一个选择。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乐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若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就无法去欣赏“美”的声音,更别谈可以弹出好的曲子。有些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天生的,但大多数人的乐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欣赏培养起来的,这其中不仅需要学习者自己的努力与积累
期刊
【摘要】: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王国维的以“境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到宗白华、朱光潜的以美感态度或美感经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蔡仪的以典型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到李泽厚、蒋孔阳的以“实践”基础概念的美学,再到周来祥的以“和谐”为核心概念的美学。  我个人较为认同周来祥关于和谐的理论,是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事物无不从和谐统一开始,统一经过分化、差异、矛盾对立的相反相成、互补互动、协调有序的
期刊
【摘要】:历史进入近代史以来,西学东渐的潮流直接冲击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的洋务运动,以及之后的维新变法,撼动了儒家文化在本国学者内心的地位。本国传统文化已经淡出了校园教学,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对于文化环境的再造已是刻不容缓。本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格物言志、寄物抒情,借景寄情的空间布局,以及文化融注于景的环境打造自古就有,现存的南北方园林就是最好的例证。
期刊
【摘要】:色彩本身是很复杂的,故影响园林中色彩景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光的影响。光色并存,正是由于自然光、人工光及光影的影响,色彩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质感、造型、肌理各不相同的材料也会使同一色彩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虽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欣赏的主体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知觉效应及心理效应。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
期刊
【摘要】:中国的劳动人民以其智慧创作了丰富的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了具有丰富内涵与广大外延的民族音乐体系,为世界音乐大家庭增添了光彩。作为一种将文化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想要充分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但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还要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发展,本文以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音乐,探讨其发展特色,并从创新角度提出传承及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前言  中
期刊
【摘要】:“跨界”在公共艺术中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词汇,致使不同艺术之间复杂的交织性和关联性彼此互融与共生。在公共艺术领域内不同形式艺术的跨界性呈现也无独有偶,艺术与艺术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线可言。杜尚《泉》的诞生让各种艺术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不同形式的艺术内部有了局部的粘连性和转换性,在这种粘连性和转换性的复合下,其在公共空间的展现给人以双重的认识和解读。尤其是雕塑与建筑之间的一种双重身份的模糊性,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处于蓬勃发展中,其中声乐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界对怎样在声乐教学的水平上取得进步也越来越注重。并且,因为声乐表演不但可以丰富表演者人的情感,而且还能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因此其逐渐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声乐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专家们大力研究的对象,结果显示,声乐表演者表演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声乐表演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下文中,主要对
期刊
【摘要】: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一般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一个好的环境设计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改变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对影响传统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内涵;最后对环境审美特征做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以保护教育模式为研究内容,依托s市未成年保护中心来分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具体救助情况,进而探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社会化中存在哪里问题,最后分析社会工作作为助人自助的职业,如何对这部分群体开展服务,使得她们可以更好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研究发现,机构救助采取保护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但是也会存在缺少专业人员队伍、生活环境封闭、
期刊
【摘要】:材料是环境设计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重要物质保障,传统材料在当代环境设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将传统材料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方法运用到当代环境设计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代环境设计在设计观念上已经打破传统设计的禁锢,随着当代设计师设计观念的突破和创新,将艺术化运用到环境设计中是建筑设计发展的的必要方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