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微妙的接触。和谐、高效的课堂绝不能忽视课堂中的细节。数学课堂,师生的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数学知识程度,数学语言务必做到简明得体,富有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55-02
一、教师要做好教材预案
驾驭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吃透教材重点,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标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如何正确“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用”和“教”的一字之差,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是教师在高度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灵活的能动性,使课堂生动活泼;后者则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认为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错了,我们为师者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使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地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备课过程就走上讲台,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烂熟于胸,就不能展开和联系发挥,也必然不会有生动的效果。数学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材的过程,就像一个导演在发挥自己的角色,要创设一系列生动的情节使课堂活跃,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对我们教师的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认认真真的做好几次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如,与和学生达成共识,达到互动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想达到“高效课堂”就必须过好“备课”这道关,做到成竹在胸,运用自如。
二、教师要做好学生预案
了解学生的基础现状,对教师课堂的发挥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一堂课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方法、接受过往知识的难易程度、情感状态等多方面状况。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就很容易找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点,便于我们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在此,我们可以把备课与备学生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摸底,高测试或问卷调查,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往往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融洽的互動的实现的。互动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其实在课外轻松不戒备的自然状态下活动的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探讨的问题。
三、教师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很关键,它是达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以来,很关注学生在与老师合作时的状态调整。有时我看到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教学的效果不佳,事倍功半。那么,教师必须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通常采取以下的办法:(1)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组员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和有机配合,做到有分有合,共同学习,达到探究的目的。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树立学生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要先尊重别人。教师要树立榜样,多赞扬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学生。(3)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小组探究式,可以发现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意见,但最后要通过合作达成共识。那么学生对组内其他人不同意见会产生冲突。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统筹大家的意见做出最后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学生掌声鼓励,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情绪上的和谐。
四、通过知识拓展实现课堂内容的充分巩固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好坏,是检验课堂效果的手段。这个环节我们要通过课后练习题来达到。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的总结,有很多可以探索、发展的空间。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我们教师进行适当拓展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内容要掌握难易度,设计要体现灵活多变。
数学课堂就是智慧的传递,教师的准确优美的数学语言也会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优秀的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研究教育方法,追求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55-02
一、教师要做好教材预案
驾驭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吃透教材重点,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标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如何正确“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用”和“教”的一字之差,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是教师在高度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灵活的能动性,使课堂生动活泼;后者则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认为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错了,我们为师者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使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地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备课过程就走上讲台,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烂熟于胸,就不能展开和联系发挥,也必然不会有生动的效果。数学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材的过程,就像一个导演在发挥自己的角色,要创设一系列生动的情节使课堂活跃,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对我们教师的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认认真真的做好几次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如,与和学生达成共识,达到互动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想达到“高效课堂”就必须过好“备课”这道关,做到成竹在胸,运用自如。
二、教师要做好学生预案
了解学生的基础现状,对教师课堂的发挥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一堂课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方法、接受过往知识的难易程度、情感状态等多方面状况。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就很容易找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点,便于我们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在此,我们可以把备课与备学生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摸底,高测试或问卷调查,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往往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融洽的互動的实现的。互动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其实在课外轻松不戒备的自然状态下活动的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探讨的问题。
三、教师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很关键,它是达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以来,很关注学生在与老师合作时的状态调整。有时我看到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教学的效果不佳,事倍功半。那么,教师必须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通常采取以下的办法:(1)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组员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和有机配合,做到有分有合,共同学习,达到探究的目的。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树立学生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要先尊重别人。教师要树立榜样,多赞扬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学生。(3)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小组探究式,可以发现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意见,但最后要通过合作达成共识。那么学生对组内其他人不同意见会产生冲突。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统筹大家的意见做出最后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学生掌声鼓励,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情绪上的和谐。
四、通过知识拓展实现课堂内容的充分巩固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好坏,是检验课堂效果的手段。这个环节我们要通过课后练习题来达到。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的总结,有很多可以探索、发展的空间。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我们教师进行适当拓展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内容要掌握难易度,设计要体现灵活多变。
数学课堂就是智慧的传递,教师的准确优美的数学语言也会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优秀的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研究教育方法,追求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