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解说系统中存在的英语翻译问题为例,系统分析了景区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英双语解说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优化甘肃省的国际旅游的语言解说环境,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对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英译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58-02
一、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翻译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忽略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完全忠实源语文本的翻译导致译文中形成无效信息
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会在源语文本中体现并带来翻译的困惑。进行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设计的时候,遵循的方式都是先进行源语即中文版本的制作设计,然后翻译成其他语言。而中文解说系统的制作大都由当地旅游领域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往往不具备一门专业的外语知识,不能够同时设计制作两个语种的解说系统。这样就出现了在源语文本受当地社会环境和本文化中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翻译转换时的障碍。以某景区解说系统中收费公示为例:
例1:
1.优惠范围:老年人、未成年人、大中专学生、中小学生(1.4米以下免票)个人参观凭相关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2.免费范围:残疾人、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
3. 停车收费:小车:3元/辆 ,大车:5元/辆,军车免费。
此文本内容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但是进行文本英译必须考虑英语译本是针对国外的英语读者,那么文本中的规定是否完全同样适用于国外游客。如在第一条优惠范围中,出现的问题是是否外国游客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各类学生也可以优惠,如果不优惠,忠实原文翻译过来就会出现问题。第二条中也是同样的问题,免费范围是否覆盖外籍游客,国外的现役军人如果到此景区,是否也享受同样的待遇。在第三条中,翻译时也会遇到由于思维方式而带来的困惑。
综上,针对解说系统中各类信息,译者必须保持敏锐的跨文化意识,能够从目标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翻译的过程中与委托方及时沟通,了解委托方的表达意图,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必要的有效信息,从而避免在目标语言环境中造成读者的困惑。
(二)缺乏作为译者的代入思维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曾浏览过很多关于解说系统的中英文本。出于职业习惯,在审视文本翻译的质量时,发现这些文本总是不尽如人意。译者普遍缺乏作为代入思维,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历史年代的翻译、度量衡的翻译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的代入思维可以让译者站在外国游客的角度,判断译文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被完全理解,历史文化方面的信息会不会形成理解障碍。如果能够有很好的代入思维意识,译者就能够很自然地挑出源语文本中涉及到的文化负载词以及跟本土文化密切相关且容易形成文化上理解障碍的内容,并进行恰当的增译或者释译。如:
例2:
甘肃的行政机构正式建立于元代。在此之前,北宋初期,西夏政权在甘州设甘肃军司,“甘肃”的名称首次被使用。
译文如下:
The organizationally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Gansu Province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Yuan Dynasty(1271~1368AD) while the name of Gansu was firstly used in early Song Dynasty(960~1279AD) when Gansu Military Command was founded in Ganzhou(present Zhangye) by Western Xia regime(1038~1227AD).
微观上讲,译者是翻译文字信息;宏观上讲,译者在翻译文化。翻译是一种文化通往另一种文化的桥梁,所以译者必须先在大桥这端,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然后跑到大桥另一端融入目标语的文化,审视译本的可接受程度。如果能够译者能够有很好的代入思维,那么遇到历史年代,中国的度量衡单位,中国的文化负载词以及古代地名等,就能够很自然地想到转换了。
(三)缺乏专业精神,敷衍翻译,译本中出现低级错误
在嘉峪关市魏晋壁画墓景区,看到如下解说词中英译本。
例3:
因大部分墓葬当初已被盗。出土的随葬物品:陶、铜、铁、玉石、金银、木、漆、骨、丝绸和货币等种类。
译文如下:
In the long history, most of the tombs had been robbed. The unearthed funerary objects are pottery article, bronze ware, gold, silver, silk, currency and some precious historical cultural relics.
对照中英文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这种情况甚至不能算作漏译,因为漏译是无意漏掉信息,但是上述文本却是故意减少需要翻译的信息。译者大刀阔斧地砍掉太多信息,应该归于译者缺乏专业精神,对待工作不能够精益求精。其次,翻译中明显的选词不当。如出土的随葬物品中有货币。到目前为止作为随葬物品的所谓货币无非就是纸币和硬币,而稍微了解一下历史都可以知道,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宋代,所以墓葬中的“货币”应该翻译成“coin”,而不是所谓我们现代经济中使用的“currency”。
例4: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内有千余座魏晋古墓。从1972年起,先后发掘18座墓。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出土砖壁画760余幅。
译文:
The mural painting tomb of wei and jin dynasty in xin cheng of jiayuguan pass is emphatic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unit in the whole na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thousand graves of wei and jin dynasty in the protection area. And now we have diggen up about 18 graves from 1972, among these graves, there are 9 graves is made up with painting bricks. And we have unearthed more than 760 mural paintings.
在此译本中,至少可以发现几类翻译中的低级错误:一是专有名词大小写错误。如“wei and jin dynasty”应该为“Wei and Jin”,“xin cheng”应该为 “Xincheng District”,“jiayuguan pass”应该为“Jiayuguan”,而且此时“pass”也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因为这里讲的嘉峪关指的嘉峪关市而不是那个关隘。二是不当翻译,如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译为“emphatic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unit in the whole nation”。三是动词的过去分词错误|“dig”的过去分词应该是“dug”而不是“diggen”。四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如1972后面的逗号。五是明显的句法错误。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在当地没有形成专业的翻译市场,而译者也缺乏专业的翻译精神和工作态度对待翻译工作,从而导致了人们看到的景区解说译本千奇百怪。
三、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翻译问题应对建议
在笔者收集到的甘肃省景区解说系统材料中,以上三类为典型的英译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要做好旅游解说系统的翻译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制定中文的解说文本时就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根据目标语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对翻译的文本进行适当处理。而从译者方面考虑,要有作为翻译的代入思维,能够从目标语受众的角度审查文本,有效地传递文本中的信息,并且坚守作为译者的专业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2]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关键词]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英译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58-02
一、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翻译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忽略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完全忠实源语文本的翻译导致译文中形成无效信息
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会在源语文本中体现并带来翻译的困惑。进行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设计的时候,遵循的方式都是先进行源语即中文版本的制作设计,然后翻译成其他语言。而中文解说系统的制作大都由当地旅游领域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往往不具备一门专业的外语知识,不能够同时设计制作两个语种的解说系统。这样就出现了在源语文本受当地社会环境和本文化中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翻译转换时的障碍。以某景区解说系统中收费公示为例:
例1:
1.优惠范围:老年人、未成年人、大中专学生、中小学生(1.4米以下免票)个人参观凭相关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2.免费范围:残疾人、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
3. 停车收费:小车:3元/辆 ,大车:5元/辆,军车免费。
此文本内容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但是进行文本英译必须考虑英语译本是针对国外的英语读者,那么文本中的规定是否完全同样适用于国外游客。如在第一条优惠范围中,出现的问题是是否外国游客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各类学生也可以优惠,如果不优惠,忠实原文翻译过来就会出现问题。第二条中也是同样的问题,免费范围是否覆盖外籍游客,国外的现役军人如果到此景区,是否也享受同样的待遇。在第三条中,翻译时也会遇到由于思维方式而带来的困惑。
综上,针对解说系统中各类信息,译者必须保持敏锐的跨文化意识,能够从目标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翻译的过程中与委托方及时沟通,了解委托方的表达意图,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必要的有效信息,从而避免在目标语言环境中造成读者的困惑。
(二)缺乏作为译者的代入思维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曾浏览过很多关于解说系统的中英文本。出于职业习惯,在审视文本翻译的质量时,发现这些文本总是不尽如人意。译者普遍缺乏作为代入思维,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历史年代的翻译、度量衡的翻译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的代入思维可以让译者站在外国游客的角度,判断译文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被完全理解,历史文化方面的信息会不会形成理解障碍。如果能够有很好的代入思维意识,译者就能够很自然地挑出源语文本中涉及到的文化负载词以及跟本土文化密切相关且容易形成文化上理解障碍的内容,并进行恰当的增译或者释译。如:
例2:
甘肃的行政机构正式建立于元代。在此之前,北宋初期,西夏政权在甘州设甘肃军司,“甘肃”的名称首次被使用。
译文如下:
The organizationally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Gansu Province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Yuan Dynasty(1271~1368AD) while the name of Gansu was firstly used in early Song Dynasty(960~1279AD) when Gansu Military Command was founded in Ganzhou(present Zhangye) by Western Xia regime(1038~1227AD).
微观上讲,译者是翻译文字信息;宏观上讲,译者在翻译文化。翻译是一种文化通往另一种文化的桥梁,所以译者必须先在大桥这端,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然后跑到大桥另一端融入目标语的文化,审视译本的可接受程度。如果能够译者能够有很好的代入思维,那么遇到历史年代,中国的度量衡单位,中国的文化负载词以及古代地名等,就能够很自然地想到转换了。
(三)缺乏专业精神,敷衍翻译,译本中出现低级错误
在嘉峪关市魏晋壁画墓景区,看到如下解说词中英译本。
例3:
因大部分墓葬当初已被盗。出土的随葬物品:陶、铜、铁、玉石、金银、木、漆、骨、丝绸和货币等种类。
译文如下:
In the long history, most of the tombs had been robbed. The unearthed funerary objects are pottery article, bronze ware, gold, silver, silk, currency and some precious historical cultural relics.
对照中英文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这种情况甚至不能算作漏译,因为漏译是无意漏掉信息,但是上述文本却是故意减少需要翻译的信息。译者大刀阔斧地砍掉太多信息,应该归于译者缺乏专业精神,对待工作不能够精益求精。其次,翻译中明显的选词不当。如出土的随葬物品中有货币。到目前为止作为随葬物品的所谓货币无非就是纸币和硬币,而稍微了解一下历史都可以知道,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宋代,所以墓葬中的“货币”应该翻译成“coin”,而不是所谓我们现代经济中使用的“currency”。
例4: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内有千余座魏晋古墓。从1972年起,先后发掘18座墓。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出土砖壁画760余幅。
译文:
The mural painting tomb of wei and jin dynasty in xin cheng of jiayuguan pass is emphatic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unit in the whole na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thousand graves of wei and jin dynasty in the protection area. And now we have diggen up about 18 graves from 1972, among these graves, there are 9 graves is made up with painting bricks. And we have unearthed more than 760 mural paintings.
在此译本中,至少可以发现几类翻译中的低级错误:一是专有名词大小写错误。如“wei and jin dynasty”应该为“Wei and Jin”,“xin cheng”应该为 “Xincheng District”,“jiayuguan pass”应该为“Jiayuguan”,而且此时“pass”也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因为这里讲的嘉峪关指的嘉峪关市而不是那个关隘。二是不当翻译,如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译为“emphatic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unit in the whole nation”。三是动词的过去分词错误|“dig”的过去分词应该是“dug”而不是“diggen”。四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如1972后面的逗号。五是明显的句法错误。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在当地没有形成专业的翻译市场,而译者也缺乏专业的翻译精神和工作态度对待翻译工作,从而导致了人们看到的景区解说译本千奇百怪。
三、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翻译问题应对建议
在笔者收集到的甘肃省景区解说系统材料中,以上三类为典型的英译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要做好旅游解说系统的翻译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制定中文的解说文本时就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根据目标语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对翻译的文本进行适当处理。而从译者方面考虑,要有作为翻译的代入思维,能够从目标语受众的角度审查文本,有效地传递文本中的信息,并且坚守作为译者的专业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2]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