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LMWH)在预防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妥善的术后理疗护理。实验组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连续10d;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凝剂。12天后对所有患者的患侧下肢行彩超检查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仅有2例出现DVT,对照组有9例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术后护理得当的情况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股骨头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28-01
深静脉血栓(DVT)是创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而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肢功能。目前临床上在股骨头置换术后主要通过早期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钙(LMWH)适应症为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骨科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来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对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70例病患,其中女性38例,男性32例,年龄分布在51~83岁。患者中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23例,伴有高血压的有12例。将全部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女性19例,男性16例。患者入院后的体检显示,70名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均正常,可以排除血小板、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手术前对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先进行一定的治疗,保证病情稳定。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一般理疗措施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术后使用弹力绷带缠绕患肢,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静脉回流。实验组在手术前2天开始按0.4ml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号H20060190,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每天1次,连续用药10天。对照组不使用抗凝血药物。
1.3 下肢DVT诊断标准
(1)患肢会出现肿胀、青紫、压痛等症状;(2)下肢DVT的超声诊断标准:管腔内有实质性的回声,静脉血管不能被压瘪,血管处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缺乏自主性或激惹性血流[1]。除了上述检查,为对静脉血栓进行及时有效的确诊,所有病患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4 统计学统计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检验使用卡方X2检验。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实验组DVT出现2例,发生率5.7%;对照组中出现9例,发生率25.7%,两组DVT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来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实验组有5例病患注射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皮下淤血症状,进行热敷后血肿消退。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主要与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内膜损伤有关[2]。股骨头置换手术时, 用拉钩牵拉肌肉等组织虽然使得手术视野充分暴露,但是却也造成下肢血管长时间受到积压、血流变得迟缓。而且牵拉容易使血管内壁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同时手术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血,使血液变的黏稠。手术过程对组织和血管的损伤会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刺激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使得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的活动受到限制会导致下肢静脉泵血功能丧失,使的静脉血液流速减缓、血液瘀滞于静脉血管中、静脉过度扩张,静脉的过度扩张也是引起术后下肢DVT形成的主要因素[3]。
卢伟杰等人的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不仅能起到抗凝血的作用以防止血栓形成,还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纤纤维蛋白溶解酶以溶解纤维蛋白,使得血小板等血细胞的聚集效果降低,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4]。而且低分子肝素钙在体内半衰期长,抗凝效果长效,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在术后为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形成,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在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他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由于低分子肝素钙的刺激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淤血等不良反应,抗凝血作用亦可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因此在进行皮下注射时应掌握注射方法,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不宜在同一位置频繁注射。并且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密切留意患者精神和生命体征变化,手术伤口换药时注意有无渗血及伤口引流是否正常,同时要定时对患者进行凝血、凝血酶原和血小板数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廖丽萍.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价值[J]. 广西医学, 2008,30(10):1479-1481.
[2] 陳小涛,王述波,石云峰,于建国.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2007,19(8):12-13
[3] 卢伟杰,余楠生,林志雄.周期性充所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
[4]肖伟宏.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7):134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股骨头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28-01
深静脉血栓(DVT)是创伤及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而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肢功能。目前临床上在股骨头置换术后主要通过早期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钙(LMWH)适应症为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骨科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来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对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70例病患,其中女性38例,男性32例,年龄分布在51~83岁。患者中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23例,伴有高血压的有12例。将全部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女性19例,男性16例。患者入院后的体检显示,70名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均正常,可以排除血小板、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手术前对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先进行一定的治疗,保证病情稳定。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一般理疗措施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术后使用弹力绷带缠绕患肢,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静脉回流。实验组在手术前2天开始按0.4ml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号H20060190,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每天1次,连续用药10天。对照组不使用抗凝血药物。
1.3 下肢DVT诊断标准
(1)患肢会出现肿胀、青紫、压痛等症状;(2)下肢DVT的超声诊断标准:管腔内有实质性的回声,静脉血管不能被压瘪,血管处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缺乏自主性或激惹性血流[1]。除了上述检查,为对静脉血栓进行及时有效的确诊,所有病患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4 统计学统计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检验使用卡方X2检验。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实验组DVT出现2例,发生率5.7%;对照组中出现9例,发生率25.7%,两组DVT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来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实验组有5例病患注射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皮下淤血症状,进行热敷后血肿消退。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主要与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内膜损伤有关[2]。股骨头置换手术时, 用拉钩牵拉肌肉等组织虽然使得手术视野充分暴露,但是却也造成下肢血管长时间受到积压、血流变得迟缓。而且牵拉容易使血管内壁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同时手术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血,使血液变的黏稠。手术过程对组织和血管的损伤会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刺激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使得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的活动受到限制会导致下肢静脉泵血功能丧失,使的静脉血液流速减缓、血液瘀滞于静脉血管中、静脉过度扩张,静脉的过度扩张也是引起术后下肢DVT形成的主要因素[3]。
卢伟杰等人的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不仅能起到抗凝血的作用以防止血栓形成,还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纤纤维蛋白溶解酶以溶解纤维蛋白,使得血小板等血细胞的聚集效果降低,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4]。而且低分子肝素钙在体内半衰期长,抗凝效果长效,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在术后为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形成,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在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他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由于低分子肝素钙的刺激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淤血等不良反应,抗凝血作用亦可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因此在进行皮下注射时应掌握注射方法,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不宜在同一位置频繁注射。并且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密切留意患者精神和生命体征变化,手术伤口换药时注意有无渗血及伤口引流是否正常,同时要定时对患者进行凝血、凝血酶原和血小板数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廖丽萍.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价值[J]. 广西医学, 2008,30(10):1479-1481.
[2] 陳小涛,王述波,石云峰,于建国.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2007,19(8):12-13
[3] 卢伟杰,余楠生,林志雄.周期性充所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
[4]肖伟宏.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