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推进时尚之城建设的探索

来源 :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应摒弃“摊大”、“求全”、“无序”、“空心”等城镇化老路。时尚之城不仅仅是城市形象问题,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理念的高度浓缩。打造时尚之城对于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竹县良好的区位条件、较好的发展基础、起步的时尚产业、积淀的文化底蕴、县域内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打造时尚之城的最坚实的条件和基础。围绕“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定位,大竹县从城市规划、场镇建设、支撑承载、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发力,积极探索具有大竹特色的时尚之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大竹;时尚之城;城市精神;区域次中心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6-0110-04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个区域要实现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镇化是最重要的载体和基础。如何因地制宜、科学高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各地方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要求,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四川实际,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面对新任务新要求,科学分析形势、重新审视县情,摒弃“摊大”、“求全”、“无序”、“空心”等粗放城镇化发展之路,融入“现代、时尚、美丽、精致”等元素,高起点规划、高品质打造,积极探索川东丘陵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着力建设质量型、宜居型、发展型的时尚美丽新城。
  一、如何认识时尚之城的发展规律
  时尚之城不仅仅是城市形象问题,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理念的高度浓缩,打造时尚之城对于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尚之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时尚城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城市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世界范围看,时尚城市是多个国家追求的目标。从国内看,国内部分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提出打造时尚之都或时尚之城的概念,较早的有辽宁大连、广西南宁、福建石狮,近期的有河南漯河、黑龙江大庆、浙江义乌等,可见推进时尚之城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普遍共识。
  (二)时尚之城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
  国家统计局“统计监测方案”表明,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小康”,更是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小康”。就是要在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加速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建设独具形态和特点的新型城市,打造时尚之城,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三)时尚之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2012年,大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55∶24,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工业经济产业结构,是大竹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首要任务。时尚产业既代表先进制造业,也包含传统手工业,融合了第二产业的制造和第三产业的商业、媒介、媒体、设计等,是一个具有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市场快等特点的工业门类。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抓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四)时尚之城是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阵地
  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体精神、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的发挥。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要建设一个城市,就要培育城市人的共同或差异的生活风格、行为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塑造城市文化与文明。大竹是以“竹”命名的县级城市,大竹的城市精神就是竹麻的坚韧奋进和时尚的文化生活,我们既要将竹麻文化植根于心,又要充分挖掘和弘扬时尚文化,展示现代人的心灵渴望和精神风貌。
  二、大竹县时尚之城的发展基础
  大竹县良好的区位条件、较好的发展基础、起步的时尚产业、积淀的文化底蕴,县域内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打造时尚之城的最坚实的条件和基础。
  (一)良好的区位条件
  从地理区位看,大竹县位于北纬30°20'—31°58',属“三山两槽”地形地貌,县城所在地地势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城市发展极具优势。从交通区位看,位于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县城北靠达州60公里、南接重庆150公里、西临成都350公里。境内国道318线、210线和包茂、沪蓉高速公路呈“井”字贯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1小时万州港、3小时成都、5小时西安、5小时武汉”的通达格局。随着达州机场南迁,大竹至机场距离将缩短至30余公里。同时,大竹已被纳入成渝城市群城际轨道建设规划。通达的交通区位,将为大竹未来发展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
  (二)较好的发展基础
  大竹素有“中国苎麻之乡”、“川东绿竹之乡”之称,先后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川东北城市群。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大竹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速推进期,连续12年位列西部百强县,2012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2位,多项经济指标在达州领先。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文明城市”、“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全省卫生城市”。良好的发展基础是打造时尚之城、建设美丽大竹的最强保障。
  (三)起步的时尚产业
  鞋服产业是发展时尚产业的重要基础。通过鞋服产业可以延链开发时尚创意设计、开办展会、时尚发布会等。大竹县已规划8000亩的鞋服产业园,在西部地区尚属最大的鞋服产业专业园区。同时,大竹县有多年苎麻纺织产业发展历史,目前已基本解决了脱胶、印染等技术难题,玉竹麻业、金桥麻业纺织产品远销国内外,红星麻业、苎麻饰材投产运行,开源麻业、蜀竹针织主体竣工;中国西部皮鞋城、意晟织造加快建设,投资32亿元的集品牌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川粤国际皮鞋产业园、投资12.7亿元的奈步产业园签约入驻。   (四)积淀的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方面,有建文帝在竹、吴佩孚入城、破山和尚、探花江国霖、抗日将领范绍增的故事,有民国时期爱国志士陈子原、徐德,革命烈士李绍依、林孔唐等历史事迹,有保存较好的清河古镇、三国故道、“凤鸣书院”、文昌阁、白塔、净土寺、云雾山寺等建筑或遗址。文化弘扬方面,已积淀了深厚的竹、麻文化,建成了AAA级竹海景区,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创作者,竹唢呐、醪糟酿造技艺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麻文学作品、文艺创作、工艺品等林立众多。由于紧邻重庆大都市,城市居民消费意识和能力较强、精神文化需求前沿,对时尚、高端产品的购买力较强。
  (五)积极的精神力量
  大竹人民历来有仁厚质朴的民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人心思进、务实务干的氛围浓厚;尤其是在众多急难险重任务中,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了大公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品质。例如,在支持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及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中,在承办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大竹桃花节等重大活动中,均突显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进精神。
  三、积极投身时尚之城的探索实践
  围绕“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定位,大竹县从城市规划、场镇建设、支撑承载、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发力,积极探索具有大竹特色的时尚之城的发展道路。
  (一)创新规划理念,融入时尚元素,着力形成前瞻性、系统性、严肃性的发展蓝图
  一是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积极研究和对接成渝经济区、川东北城市群规划,充分借鉴现代文明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融入“现代、时尚、美丽、精致”四大元素,兼顾城市远景规划与近期发展,凸显大竹特色。按照“40平方公里、34万人”中等城市规模,完善“一环、两轴、两中心、三区、一组团”城市布局架构(“一环”即环城路;“两轴”即北城大道、竹凤路;“两中心”即旧城商业中心、行政中心;“三区”即旧城区、北城新区、东湖新城综合发展区;“一组团”即乌木城镇及西侧城南工业人居组团)。二是突出规划的系统性。坚持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衔接”,地下与地上“统筹规划”,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杜绝因规划问题导致重复建设。在新城区、老城区、功能区规划中差别性融入历史文脉、时尚元素、公益设施等,激发城市活力魅力。坚持走“精品规划”路线,对全县大到新区建设、产业规划、建筑风格、立面造型等都从长远着手规范设计;小到门牌设计、风景树种植、夜景灯光管理、材质选用等均要体现文化风貌特征。统筹“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城镇体系规划,突出主城区、壮大副中心、发展重要极、适控一般镇,确保到2020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突出规划的严肃性。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的规划管理模式,把规划制定、实施落实到城乡建设每个环节。落实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建筑黄线“五线”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变更。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凡是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容积率等违反规划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二)统筹场镇建设,塑造建筑风格,着力打造中西合璧、山水田园的城市风貌
  一是统筹场镇建设。统筹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乡改设镇”工作,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抢抓庙坝镇纳入全省“2013年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庙坝镇、周家镇、石桥铺镇、石河镇纳入“达州市20个重点小城镇规划”等有利政策机遇,加速推进小城镇发展。同时推动新村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建成一批独具风格、功能配套、产业支撑的“美丽新村”。二是塑造建筑风貌。围绕北城大道大动脉,在北城新区开发一批高品质、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群;启动建设“川东民俗文化旅游综合体”中式建筑群、护城河沿岸融入汉唐文化的“水乡特色”建筑群和旧城区古建筑群。对现有城市建筑,统筹推进风貌塑造。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出让地块,通过“图纸与土地一并拍卖”的方式,确保建筑风格的整体性。三是要强化旧城保护。加大对现已完成土地出让的西门片区、十字街片区、北门片区等旧城棚户区及部分“城中村”改造力度。对未进行土地出让的旧城区,实行统一规划,进行保护性修缮,保护历史遗迹,保存珍贵建筑,释放老城区集聚和辐射作用。
  (三)推进产城相融,强化综合配套,着力构筑功能全、承载强、前景好的空间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两化”互动。按照“1+3+10”产业园区布局,大力实施“345”产业培育计划,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壮大工业经济。坚持走“园区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之路,在园区初步规划布局近6平方公里的三产服务业区域,并有计划配套推进商务、餐饮、教育、医疗等第三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做大城镇、激活流通、繁荣商旅、促进消费”的工作思路,把服务业作为城镇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大竹国际物流园区及二级配套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城市核心商圈,既在现有城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休闲健身业,又在城市新区布局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业,建设大型高档商场、百货市场、特色街区,促进生产、生活和公益性服务业发展。三是积极发展时尚产业。按照建设“西部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鞋服纺织产业基地”目标,着力壮大玉竹麻业、金桥麻业等轻纺产业,加快西部皮鞋城一期、意晟服装项目建设,启动奈步产业园、川粤国际皮鞋产业园建设,做好特步百和仕货架及服装等产业转移,做大做强鞋服产业。同时,依托鞋服产业,建立“民族品牌设计中心”,积极推进品牌、创意设计,举办鞋业大会、鞋服展会、鞋服秀,促进时尚产业发展。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按照“交易活跃、市场扩大、房价稳定”的调控目标,既坚持有保有压,稳定房价,依法打击捂盘惜售、违规预售、一房多售等违法行为;又改进政务服务、精简办事程序,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房地产业在合理水平上稳定发展。五是科学经营城市。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城市经营思路,稳步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吸纳民间、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最大限度盘活城市资产。充分运用市场化配置资源办法,做好城市广告发布权、路桥广场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集聚、营运。加强有形资产运营,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用地100%拍卖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100%招拍挂。做好土地征收前期整理工作,又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储备管理制度,加大闲置土地资产清理力度,确保有地可用、有地可经营。   (四)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一是推进创绿、创卫工作。以“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等创建工作为载体,大力推动生态园林、市容市貌、城市卫生等综合配套建设。突出抓好华蓥山、铜锣山脉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着力保护百岛湖、龙潭、东湖等重要水域,形成“两山育一城、三湖润一市”的立体生态格局。加快推进“城市生态竹海”建设,重点打造东湖水库城市生态湿地,抓好公路沿线、溪沟河流、水库塘堰、城镇街道、开发新区、小区庭院等重要区域绿化。科学规划并启动城市重要街区、重要节点和重要建筑亮化工程,系统打造城市夜景。二是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围绕“休闲”和“养生”两大主攻点,加快推进五峰山创国家AAAA级景区和清河古镇创“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加快推进亚洲单井出水量第一的百岛湖温泉度假区建设、装修、前期运营工作,确保2013年底前竣工运行。三是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严格项目评估审查,杜绝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产业进入经开区和城市发展区;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工业、建筑、商贸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完成护城河水处理系统建设,高效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场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区噪音、油烟、粉尘污染治理。
  (五)深化历史传承,融入城市文化,着力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一是传承发扬竹麻文化。依托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6000亩成片竹林、全县40万亩竹资源、30万亩苎麻资源,不断丰富竹麻文化内涵,开发竹麻产品,创作竹麻作品,培育竹麻精神。二是积极培育时尚文化。通过城市建设、价值观培养、文明素质提升等载体和活动,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规范行为意识、提升生活品质,积极培育虚心包容、坚韧奋进的城市精神,提振全县人民的“精、气、神”。积极引进先进高端时尚服饰、化妆品、箱包专业商场,发展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居民消费层级。三是努力挖掘历史文化。按照“充分挖掘、重在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充分挖掘建文帝在竹、吴佩孚入城、破山和尚、探花江国霖、抗日将领范绍增等历史名人文化,充分保护旧城区古建筑群、“凤鸣书院”、文昌阁、白塔等历史建筑。适度开发清河古镇、净土寺、三国故道及红色文化资源。四是支持鼓励文艺创作。大力支持文艺工作者开展工作,多形式开展诗词歌赋、书画摄影等创作活动,创作出更多、更具影响的竹麻文化、历史文化、时尚文化作品,提升大竹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刘彦武】
其他文献
〔摘要〕金融资本主义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它的确立时间被普遍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积累方式以及用美元霸权来进行全球统治这四个特征。金融资本的统治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的增值方式决定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其主要形态即主权债务危机。在全球化阶段,金融资本会操纵并制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关键词〕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化;霸权资本  〔
期刊
〔摘要〕城乡关系一直呈现出“分立而不分离”的特征,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透过描述性分析,揭示出中国城乡关系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失衡。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城市偏向”的理论范式尝试性地对中国城乡关系失衡的缘由进行了理论解释,认为中国的城市偏向主要包含1978年之前的价格偏向和1978年之后的非价格偏向,造成这一偏向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以GDP为中心的政绩
期刊
石本惠:杨教授,您好!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您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主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时政评论,我们想知道杨教授是如何评价中国思想界对民主的认识的?  杨光斌:从2009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之维》算起,我已经连续写了8篇民主理论方面的论文,每篇论文都在2万字左右,其他的7篇是《早发达国家政治发展次序问题》、《政体理论的回归与超越:建构一种超越左右的民主观》、《民主观:二元对立或
期刊
〔摘要〕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的虚拟世界成为影响大学生发展的技术空间。在对暨南大学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中,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表现为:主体意识缺乏,发展期待显著;权利意识展现,维权状态迷茫;参与意识突出,社会活动欠缺;责任意识较强,提升路径尚少。需要在互联网世界提倡主体实践,规范参与路径,建设互动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以加强虚拟社会治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思索如何面对网络经济下的“地球村”消费模式,构想有网络参与的消费会变成什么样子;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思索如何开发跨更大区域的新兴市场,网络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思索如何方便人们的消费,进而发掘更大的内部市场。现在,在线购物已经普及到会用网络的消费者,网络消费已经进入学术界与实务界的视阈,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备择方案,并且范围越来越广,方式越来越新。事实上,跨地域与行
期刊
〔摘要〕绝对权与相对权是一项具有理论积淀的学理概念,也是一项具有制度价值的法命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法理念的转变,民事权利的不可侵性已宛然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的趋同被过度夸大,两者之间的“中间现象”只是一种例外形态下的制度补充。在社会转型和权利迸发的时代,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常规形态,应当从“物债二元定势”转向“多元权利体系”,从“菜刀式”的定性判断转向“阶梯式”的定量分析。我国未来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安排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新征程。在步入新征程之际,有必要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35年改革之路,需要对历史上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作出客观评估,以利于走好今后的改革之路。35年来的中国改革,在各个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与改革之前相比,“大不一样”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大一样”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一样不大”的是政治权力配置模式改革,“不一
期刊
〔主持人语〕在当代中国,中共执政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时代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来说,在客观上提出了其功能转换的时代要求。在某种意义上,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要求,即可以看作是顺应环境变化和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于“服务型执政党”这一新的命题,需要学术界予以学理上的分析和回应。这里呈现给读者的三篇文章就是从事政治学和公共管理
期刊
〔摘要〕201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四川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突出投资拉动,加快产业发展,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增势减缓,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宏观环境下,四川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下一阶段,四川要从加快重建、稳定投
期刊
〔主持人语〕共产主义政党早期的民主实践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情怀,并表现出很强的探索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理论进行了相当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后来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主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列宁首先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民主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特别重要的是,列宁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