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科中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五个“确保”入手,引导学生立新意、求独材、巧构思、写独到、语出彩,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个性作文。
[关键词]作文;立意;选材;构思;写法;个性化
“创新是一篇作文成功的灵魂,是学生个性创作的不竭动力。”作文是语文学科中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然而,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独创性,往往落入俗套、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作文更具个性?教师可以在五个“确保”上下工夫。
一、立意要新颖,确保作文主题个性化
苏轼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的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就不同。巧妙转换角度来表现,往往能产生与众不同的立意。在作文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努力挖掘材料和现象背后的深意,力求从平常的、陈旧的题材中提炼出新的思想、观念。如“滥竽充数”的故事,我们可从南郭先生的“逃”,立出“人应有自知之明”的新意;从齐宣王的角度,立出“大锅饭和官僚主义可休矣”的新意;从齐缗王的角度,立出“量才录用是合适的用人制度”的新意,等等。
二、选材要独特,确保作文内容个性化
内容的新颖,往往表现为材料的鲜活、新奇。一篇文章在立意有个性的基础上,通过新奇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见解,那就锦上添花了。在选材上要有创新,就得打破思维定势,抛弃那些你用我用他也用的“陈谷子、烂芝麻”,而去选那些紧扣社会节奏、把住时代脉搏、反映当代风尚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入文。题材创意,还可体现在“移花接木”上。如一位学生突发奇想,将鲁智深、诸葛亮、小龙女、林黛玉等各色人物召集而来,演绎考后众生相,曲折地讥讽了现代考试的弊端。其妙处在于“善借”和合理想象,“借”来的人物个性、语言均符合原型特点,内容却符合现实生活。
三、构思要新巧,确保结构形式个性化
构思新巧,是指一篇文章表现形式上独具特色。创新结构形式,可使一篇文章一波三折,摇曳生姿,个性十足。创新招术之一“波澜跌宕法”,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创新招术之二是“悬念解疑法”。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注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四、写法要独到,确保作文章法个性化
说话要讲究“说法”,写文章要讲究“写法”。在写法入格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写法出新。现在的考试作文一般不限制学生写作的文体,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也为学生进行写法创新尝试提供了自由空间。如可采用镜头组合式,即对事件的处理借鉴电影镜头的表现方法,用“镜头一”“镜头二”等来展开情节;故事新编式,即对文学作品或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剧本创作法,即采用电视、电影脚本或话剧中小品、剧本形式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看法,突出形象感,寓含潜台词。再如,日记摘录法、日记采访法、演讲辩论法、自问自答法等,都是比较新颖的方法。
不同文体之间的写法还可以移植变通,将某一种文体或艺术的结构方式用于另一种文体,便产生新的写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用漫画手法描写人物,用“答记者问”来写说明文,用“法庭辩论”“实验报告”来写议论文等。
五、语言有文采,确保文章语言个性化
当一篇文章其他要素都具备后,则需要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需要有文采的语言把新颖的题材、奇妙的构思、鲜活的材料、作文的章法融和在一起。如果文章的语言过于平淡无奇,文章的成色也会大打折扣。文章的文采需要通过句式的灵活搭配、修辞的巧妙应用、名言警句的恰当引用等方法实现。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中个性化的用词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让他们学习借鉴。如一位学生在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这样描写:“妈妈是传统的古典派,我是现代派。那墙上的郑板桥的字是她的‘宝贝’,平底鞋不离脚,肥肥的裤子成了她的特色。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这段文字中的“古典派”“现代派”“宝贝”“美声”“摇滚”等词语或借用新词、专门用语,或贬义褒用,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生,富有个性。总之,语言是文章的载体,只有树立美化语言的意识,紧握心灵的妙笔,方可写出一篇篇个性化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王芸
[关键词]作文;立意;选材;构思;写法;个性化
“创新是一篇作文成功的灵魂,是学生个性创作的不竭动力。”作文是语文学科中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然而,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独创性,往往落入俗套、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作文更具个性?教师可以在五个“确保”上下工夫。
一、立意要新颖,确保作文主题个性化
苏轼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的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就不同。巧妙转换角度来表现,往往能产生与众不同的立意。在作文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努力挖掘材料和现象背后的深意,力求从平常的、陈旧的题材中提炼出新的思想、观念。如“滥竽充数”的故事,我们可从南郭先生的“逃”,立出“人应有自知之明”的新意;从齐宣王的角度,立出“大锅饭和官僚主义可休矣”的新意;从齐缗王的角度,立出“量才录用是合适的用人制度”的新意,等等。
二、选材要独特,确保作文内容个性化
内容的新颖,往往表现为材料的鲜活、新奇。一篇文章在立意有个性的基础上,通过新奇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见解,那就锦上添花了。在选材上要有创新,就得打破思维定势,抛弃那些你用我用他也用的“陈谷子、烂芝麻”,而去选那些紧扣社会节奏、把住时代脉搏、反映当代风尚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入文。题材创意,还可体现在“移花接木”上。如一位学生突发奇想,将鲁智深、诸葛亮、小龙女、林黛玉等各色人物召集而来,演绎考后众生相,曲折地讥讽了现代考试的弊端。其妙处在于“善借”和合理想象,“借”来的人物个性、语言均符合原型特点,内容却符合现实生活。
三、构思要新巧,确保结构形式个性化
构思新巧,是指一篇文章表现形式上独具特色。创新结构形式,可使一篇文章一波三折,摇曳生姿,个性十足。创新招术之一“波澜跌宕法”,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创新招术之二是“悬念解疑法”。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注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四、写法要独到,确保作文章法个性化
说话要讲究“说法”,写文章要讲究“写法”。在写法入格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写法出新。现在的考试作文一般不限制学生写作的文体,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也为学生进行写法创新尝试提供了自由空间。如可采用镜头组合式,即对事件的处理借鉴电影镜头的表现方法,用“镜头一”“镜头二”等来展开情节;故事新编式,即对文学作品或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剧本创作法,即采用电视、电影脚本或话剧中小品、剧本形式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看法,突出形象感,寓含潜台词。再如,日记摘录法、日记采访法、演讲辩论法、自问自答法等,都是比较新颖的方法。
不同文体之间的写法还可以移植变通,将某一种文体或艺术的结构方式用于另一种文体,便产生新的写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用漫画手法描写人物,用“答记者问”来写说明文,用“法庭辩论”“实验报告”来写议论文等。
五、语言有文采,确保文章语言个性化
当一篇文章其他要素都具备后,则需要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需要有文采的语言把新颖的题材、奇妙的构思、鲜活的材料、作文的章法融和在一起。如果文章的语言过于平淡无奇,文章的成色也会大打折扣。文章的文采需要通过句式的灵活搭配、修辞的巧妙应用、名言警句的恰当引用等方法实现。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中个性化的用词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让他们学习借鉴。如一位学生在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这样描写:“妈妈是传统的古典派,我是现代派。那墙上的郑板桥的字是她的‘宝贝’,平底鞋不离脚,肥肥的裤子成了她的特色。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这段文字中的“古典派”“现代派”“宝贝”“美声”“摇滚”等词语或借用新词、专门用语,或贬义褒用,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生,富有个性。总之,语言是文章的载体,只有树立美化语言的意识,紧握心灵的妙笔,方可写出一篇篇个性化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