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目前是中国报业的“ 盛世”,有三个原因。
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2 0 0 7年,中国GDP增幅为11.4%,为历史最高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四位,当年毛主席提出的要“超英赶美”真正变成了现实。人们物质消费能力的提升也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信息消费的需求,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受众消费能力的提高与消费需要的增加为中国报业这种当前传媒主要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推进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从政策层面鼓励传媒业形态的转型与发展,这为中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与广阔的空间。
三是随着全球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一个国家只有民族品牌媒体的发展与繁荣才能为主导本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最近西方许多媒体纷纷对中国的发展发出噪音,更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报业在当前形势下,为抵御西方可能出现的话语霸权,发展壮大更是责无旁贷。
但我们更看到中国报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报业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据了解,作为我国第一家成立的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5.3亿元,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7年收入达到21亿元,均为历史新高。但这依然没有挽住中国报业广告整体下降的趋势。
自2005年开始,中国报业广告增幅下降明显。2007年,据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报业广告增幅下降为6%;而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再考虑版面实际到款率与版面折扣的因素,2007年中国报业广告的实际增幅可能还不到1%。这就意味着,中国报业整体的广告收入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拐点。当然,与“盛世”不匹配的还不止这些,多元经营的争论不绝于耳,报业为应对网络新媒体竞争而兴起的数字化发展又大多成为只烧钱不进钱的“鸡肋”,跨地域、跨媒体喊得很凶,却鲜有实质进展……
进入2008年,中国报业本希望借奥运契机有更好的表现,却偏偏因为雪灾、物价上涨等因素遭遇纸价上涨,不得不面临新的竞争压力。
以上种种,都成为今天我们在这里“盛事危言”的理由:中国报业的改革,已经到了不能不突破的时候了。
这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报业边缘化的背景是多重性的。
有人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医疗广告市场的监管对报纸广告的两大支柱行业影响甚大。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此消彼长的过程一直在报业广告的天地里轮番上演,如当房地产广告、医疗广告在报业广告中的总体比重下降时,金融广告、汽车广告却在报业广告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还有人说是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分类广告的大部分份额被网络媒体掠夺而去,但我们在承认网络媒体的天然传播优势会使其本身对广告商具有特别吸引力的同时,也看到许多媒体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仿真版数字报纸后却并没有实际影响到自己的发行量。这证明,至少到目前,网络媒体的受众与报纸媒体的读者还并没有出现多少重合的迹象。
还有人把中国报业发展的滞后归咎于政府的管理体制。作为专业从事传媒研究的媒体,我们不否认中国报业的管理体制颇受传统政府体制的制约与影响,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省级党报集团的逆市上扬却给我们另一番启示:中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坚决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态度是明确的,而上述两家报业集团的成功发展证明,中国报业的改革除了有政府高层全国一盘棋的考虑之外,更有地方政府与报业集团本身理念滞后、体制不顺的因素。
也许,是我们真的无法一下子完全理清阻碍中国报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或者,是我们因为某些原因即使看到了中国报业发展的真正瓶颈所在,却依然采取慎言讳言的态度。
但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传媒的数量与种类如雨后春笋,传播的形态与手段日益多样,报业至少不再是时兴的传播形态。年轻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的确越来越使报业的老总们看不到未来,如果中国报业不能充分利用现在难得的发展机遇突破思想与体制上的禁锢,将来的机会只怕会越来越少。我们真的不愿意报业这种昔日传媒形态的老大就此一味沉沦。
所以,我们首先关注报业改革面临的四个关键问题并试图以自己的视角来寻找答案。2008年4月中旬,《传媒》杂志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有关专家,一度南下,考察十多家报刊单位。最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浙报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目前拥有17报3刊1网站,控股26家公司,媒体数量与产业规模均在全国报业集团的前列。2007年在中国报业收入总体下降的背景下,浙报集团实现收入21亿元,其中广告收入11亿元,税后利润3.4亿元。其收入当然在全国报业集团中不算是最高的,但有意思的是浙报集团的几个亮点恰好为目前中国报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找到了一种实践方法,因此格外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将之命名为:浙报集团现象。
关注浙报集团,首先是关注在传媒形态竞争激烈、传统的传播形式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省级党报如何依然能保持主流影响力、旺盛的战斗力,而吃透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延伸出报业转型的三个根本点;关注浙报集团,还在于其收入保持良性增长的背后,是以“一媒体一公司”实行经营采编两分开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这显然能带给业界深远的示范意义;关注浙报集团,还因为其多元产业的发展在全国算是叫得很响的,基于目前业界对报业是否应该多元化,应该怎样多元化的争论迷局,浙报集团的经验显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关注浙报集团,还在于浙报集团在资本运作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操作经验,这在目前报业整体上市呼声甚高、报业集团患上“上市之痒”的背景下,我们的关注也许正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本期的文章中,我们并不是就浙报集团来论浙报集团,而是尽可能地将浙报集团放在中国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我们并不是主观地对浙报集团的所有经验都100%的肯定,而是试图通过客观的描述让业界对其有全景式的了解。
我们关注浙报集团的目的,是希望中国报业这位“没落贵族”能再度雄起。
希望,这里的“危言”并不是“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