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是自愿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当代慈善者的历史使命是建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传承型、开放型、学习型一体的现代体制,为中国慈善、世界慈善、人类共享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时代公益人士,需要对当今世界有基本把握。我将此概括为“一大焦虑、三大思潮”。
一大焦虑是人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而且很难以过去的传统价值观做判断,东西交错、左右难辨、冷热不分。当前的世界没有明显的东西方界限,没有明显的“左右”区别,也很难判断是冷战还是热战。所以现在是冷热不分,导致世界呈现出一种焦虑的状态。
三种思潮是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和权威主义,它们正在全球泛起。
无论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还是资本的迅猛发展,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加上缺少人文的及时纠偏和引导,便造成了目前世界存在的一大焦虑三大思潮现象。当这些问题和思潮再次出现时,我们以什么方式解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共享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交响曲
1.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文明发展到今天,文明与文明之间,一种文明要取代另一种文明,战胜另一种文明,几乎不可能。两个文明系统或多个文明系统之间发生的关系只能是文明交互,即交流与互鉴,在信任与欣赏基础上的交流与互鉴,同时文明还要升级,升级成新文明。我把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升级成的新文明叫共享文明。
2.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现代共享。民主、自由、法治、共享这些概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埋下了种子,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如果说英国人贡献了现代自由,美国人贡献了现代民主,那么中国人则贡献了现代共享。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英国从1015年,从《大宪章》开始就重新确定了自由的价值,而且推向全世界,自1665年英国光荣革命至今的三四百年,为人类文明史贡献了一个概念:现代自由。美国民主从1776年、1775年开始,一直到后来进入美国宪法,为人类文明史贡献了一个概念:现代民主。
中华文明,不论是孔子的天下大同,还是王阳明的共天下,还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亦或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都强调社会共享。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至今形成现代共享的概念,这必将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现代共享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概念。
3.共享文明是一个交响曲,要同频共振。交响曲有一个特点,你可以拉小提琴,我可以拉二胡,但必须是同一个调,而且还可能要变调,这就需要我们从良心、人性的角度,从理性的角度,一起找到这个基调。找到这个基调后,还要善于引领变调。另外,交响乐要有指挥。指挥交响乐的人必须站得高一点,如果是站在低处天天说自己的利益优先,那怎么指挥交响曲?我觉得只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制高点上,才有可能指挥这样的交响曲。
中国当代慈善者的历史使命
共享有兩种方式,一种是强制性共享,一种是自愿共享。
慈善是自愿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当代慈善者的历史使命是建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传承型、开放型、学习型一体的现代体制,为中国慈善、世界慈善、人类共享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慈善与慈善者。第一,慈善的属性。慈善是实践自愿共享的重要形式。在共享实践方面,我强调知行果合一,把共享、慈善理念和自愿性的慈善实践和实践的结果统一起来;第二,慈善者的概念,参与慈善的人都叫慈善者。但慈善者称慈善家要有两个条件:要有大情怀,要能出钱。
慈善家还有三个作用,他们是从人性和德性的角度协同思想家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共同为共享文明定基调,找到变调的方法并且为交响乐的指挥确立基准。善念无大小,慈善家有层次,有世界级的,有国家级,有省市县级的。
慈善领导人、慈善家、慈善活动家、理论家、社会企业家、社会创新家、慈善职业工作者等等,中国称国家级的慈善家,出钱就应该在亿元人民币以上。慈善职业工作者,应该是专业性、道德性相结合。参与公益的慈善者,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有情怀,如果没有情怀,最好不要进来。
2.慈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国是慈善历史很悠久、慈善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我们要继承历史的精华,同时也要创新。创新是时代的灵魂,慈善既需要理念创新,也需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但是,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根本,牢记慈善应回归到本源,回归到德行,回归到常识,离开常识去创新是非常危险的。
3.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人性是有个性和类别的,每一个个性都生存在具体的国家和具体的文化之中,慈善的本土性其实就是尊重慈善的个性,但是慈善又属于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价值,它是有类别的,所以慈善必须走向国际化。全世界所有慈善者应该联合起来,富人联合起来可能穷人不好过,穷人联合起来可能大家都不好过,只有好人联合起来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国际化不能反对本土化,二者必须结合,找到适合的度。不能一讲国际化都是西方的,一讲本土化就排斥西方的,这都不对。这个度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综合体。慈善要回归常识,回归本源,回归德性。
中华文明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总结传承好,但同时还需向外来文化学习,特别是向欧美现代慈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学习。
4.慈善与市场的关系。我赞成以市场的手段发展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但我反对慈善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时代,可以利用一切商业手段来做慈善,但是决不可以让公益市场化。用市场的手段做公益,如果离开了慈善的目标,或者把慈善当做商业的手段,就大错特错。慈善是目标,市场是手段。经济社会的确有一部分可以市场化,但是有很多东西,比如教育、医疗、慈善,这些东西是不能市场化的,需要国家财政出钱。慈善就是需要大家捐助。
人人都可以是慈善者,人人都应该参与慈善。中国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为中国发展、为人类共享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慈善家和慈善者。
作为时代公益人士,需要对当今世界有基本把握。我将此概括为“一大焦虑、三大思潮”。
一大焦虑是人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而且很难以过去的传统价值观做判断,东西交错、左右难辨、冷热不分。当前的世界没有明显的东西方界限,没有明显的“左右”区别,也很难判断是冷战还是热战。所以现在是冷热不分,导致世界呈现出一种焦虑的状态。
三种思潮是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和权威主义,它们正在全球泛起。
无论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还是资本的迅猛发展,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加上缺少人文的及时纠偏和引导,便造成了目前世界存在的一大焦虑三大思潮现象。当这些问题和思潮再次出现时,我们以什么方式解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共享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交响曲
1.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文明发展到今天,文明与文明之间,一种文明要取代另一种文明,战胜另一种文明,几乎不可能。两个文明系统或多个文明系统之间发生的关系只能是文明交互,即交流与互鉴,在信任与欣赏基础上的交流与互鉴,同时文明还要升级,升级成新文明。我把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升级成的新文明叫共享文明。
2.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现代共享。民主、自由、法治、共享这些概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埋下了种子,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如果说英国人贡献了现代自由,美国人贡献了现代民主,那么中国人则贡献了现代共享。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英国从1015年,从《大宪章》开始就重新确定了自由的价值,而且推向全世界,自1665年英国光荣革命至今的三四百年,为人类文明史贡献了一个概念:现代自由。美国民主从1776年、1775年开始,一直到后来进入美国宪法,为人类文明史贡献了一个概念:现代民主。
中华文明,不论是孔子的天下大同,还是王阳明的共天下,还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亦或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都强调社会共享。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至今形成现代共享的概念,这必将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现代共享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概念。
3.共享文明是一个交响曲,要同频共振。交响曲有一个特点,你可以拉小提琴,我可以拉二胡,但必须是同一个调,而且还可能要变调,这就需要我们从良心、人性的角度,从理性的角度,一起找到这个基调。找到这个基调后,还要善于引领变调。另外,交响乐要有指挥。指挥交响乐的人必须站得高一点,如果是站在低处天天说自己的利益优先,那怎么指挥交响曲?我觉得只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制高点上,才有可能指挥这样的交响曲。
中国当代慈善者的历史使命
共享有兩种方式,一种是强制性共享,一种是自愿共享。
慈善是自愿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当代慈善者的历史使命是建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传承型、开放型、学习型一体的现代体制,为中国慈善、世界慈善、人类共享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慈善与慈善者。第一,慈善的属性。慈善是实践自愿共享的重要形式。在共享实践方面,我强调知行果合一,把共享、慈善理念和自愿性的慈善实践和实践的结果统一起来;第二,慈善者的概念,参与慈善的人都叫慈善者。但慈善者称慈善家要有两个条件:要有大情怀,要能出钱。
慈善家还有三个作用,他们是从人性和德性的角度协同思想家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共同为共享文明定基调,找到变调的方法并且为交响乐的指挥确立基准。善念无大小,慈善家有层次,有世界级的,有国家级,有省市县级的。
慈善领导人、慈善家、慈善活动家、理论家、社会企业家、社会创新家、慈善职业工作者等等,中国称国家级的慈善家,出钱就应该在亿元人民币以上。慈善职业工作者,应该是专业性、道德性相结合。参与公益的慈善者,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有情怀,如果没有情怀,最好不要进来。
2.慈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国是慈善历史很悠久、慈善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我们要继承历史的精华,同时也要创新。创新是时代的灵魂,慈善既需要理念创新,也需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但是,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根本,牢记慈善应回归到本源,回归到德行,回归到常识,离开常识去创新是非常危险的。
3.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人性是有个性和类别的,每一个个性都生存在具体的国家和具体的文化之中,慈善的本土性其实就是尊重慈善的个性,但是慈善又属于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价值,它是有类别的,所以慈善必须走向国际化。全世界所有慈善者应该联合起来,富人联合起来可能穷人不好过,穷人联合起来可能大家都不好过,只有好人联合起来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国际化不能反对本土化,二者必须结合,找到适合的度。不能一讲国际化都是西方的,一讲本土化就排斥西方的,这都不对。这个度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综合体。慈善要回归常识,回归本源,回归德性。
中华文明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总结传承好,但同时还需向外来文化学习,特别是向欧美现代慈善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学习。
4.慈善与市场的关系。我赞成以市场的手段发展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但我反对慈善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时代,可以利用一切商业手段来做慈善,但是决不可以让公益市场化。用市场的手段做公益,如果离开了慈善的目标,或者把慈善当做商业的手段,就大错特错。慈善是目标,市场是手段。经济社会的确有一部分可以市场化,但是有很多东西,比如教育、医疗、慈善,这些东西是不能市场化的,需要国家财政出钱。慈善就是需要大家捐助。
人人都可以是慈善者,人人都应该参与慈善。中国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为中国发展、为人类共享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慈善家和慈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