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从创新的角度审视德育,走德育改革创新之路,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创新;德育;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德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当今的时代,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走德育改革创新之路,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作为德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应该是推进德育的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层层创新、有机结合,使德育不再苍白。
一、理念创新
现代的德育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首先应该是教育学生成为正直善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其次是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再次是教育他们为国家的兴旺发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心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生在分层次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德育内容随之内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懂得并能自觉遵循做人的基本原则,即:爱国爱民、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这五个部分是现代人完整道德品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二、内容创新
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德育工作为社会所负担的重要责任。中学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中学生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使中学成为学习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努力践行基本道德规范,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养成其符合公民道德及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2.加强法纪教育。在我国法纪越来越健全的情况下,学法、知法、守法、执法成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让学生接受理性和正义的熏陶,引导中学生积极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树立学法、用法的意识,当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竞争机制强化,节奏加快,学习、工作、生活的紧张度增加带来的心理压力,人际交往恐惧,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懂得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交往等,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
三、形式创新
德育的理念要“以人为本”,那么形式就必须多样化,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受教育者能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使教育目的得以真正实现,效果明显。
1.多沟通、多交流。现代德育注重人性化,强调沟通、交流的作用,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等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教育效果才能得以更好地体现。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思考。再出色、再生动的说法教育,不如受教育者自身的反省思考和素质提高。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让学生自我思考、自主选择,在广阔的空间中磨练后唤起学生的认识、素质的提高,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德育。
四、方法创新
德育途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大型活动、党团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多种媒体的宣传等。其创新的重点在于心理咨询、社会实践。
1.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因此,在中学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成立心理辅导小组成为必需,这也是做好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2.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逐渐减少,动手能力变弱,而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必须面向社会,将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参与,要建立一个德育大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总之,中学德育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全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需要不断地创新。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创新;德育;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德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当今的时代,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走德育改革创新之路,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作为德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应该是推进德育的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层层创新、有机结合,使德育不再苍白。
一、理念创新
现代的德育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首先应该是教育学生成为正直善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其次是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再次是教育他们为国家的兴旺发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心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生在分层次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德育内容随之内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懂得并能自觉遵循做人的基本原则,即:爱国爱民、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这五个部分是现代人完整道德品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二、内容创新
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德育工作为社会所负担的重要责任。中学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中学生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使中学成为学习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努力践行基本道德规范,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养成其符合公民道德及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2.加强法纪教育。在我国法纪越来越健全的情况下,学法、知法、守法、执法成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让学生接受理性和正义的熏陶,引导中学生积极学习我国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树立学法、用法的意识,当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竞争机制强化,节奏加快,学习、工作、生活的紧张度增加带来的心理压力,人际交往恐惧,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懂得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交往等,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
三、形式创新
德育的理念要“以人为本”,那么形式就必须多样化,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受教育者能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使教育目的得以真正实现,效果明显。
1.多沟通、多交流。现代德育注重人性化,强调沟通、交流的作用,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等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教育效果才能得以更好地体现。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思考。再出色、再生动的说法教育,不如受教育者自身的反省思考和素质提高。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让学生自我思考、自主选择,在广阔的空间中磨练后唤起学生的认识、素质的提高,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德育。
四、方法创新
德育途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大型活动、党团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多种媒体的宣传等。其创新的重点在于心理咨询、社会实践。
1.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因此,在中学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成立心理辅导小组成为必需,这也是做好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2.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逐渐减少,动手能力变弱,而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必须面向社会,将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参与,要建立一个德育大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总之,中学德育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全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需要不断地创新。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