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昆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昆明三次产业的结构变迁,指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 调整 制度
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了一个经济实体在诸多经济发展模式中所作的基本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保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众多因素中,制度合理化是重要保障和条件。制度不仅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不合理的制度还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昆明而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等问题,产业结构面临种种新挑战。
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内在关系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一)产业结构及制度变迁概述
1、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概述。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表现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和扩张过程中,产业结构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产业结构如果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就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健扩张,反之则会使经济发展低迷,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政府政策的干预力量,通过主动性或适应性的方式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的过程。
2、制度及制度变迁概述。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将制度的含义概括为:制度是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为约束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3。制度变迁也就表现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二)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调整制度安排的效率,从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恰当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总之,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属于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要正确的制度结构来促进。
制度变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首先,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制度安排的激励结构和动力机制,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把资源从效率低的部门转移到效率高的部门;其次,制度变迁是贸易和专业化的范围发生改变,改变了经济活动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再次,制度变迁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风险,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来提高产出增长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会反过来影响制度安排的效率,增加制度变迁的可能性。一是经济增长产生新的获利机会,需变革制度安排来重新配置资源;二是经济增长使新的技术创新机会得以出现,需要变革制度安排来界定产权,克服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三是经济增长要求对收入或财富进行再分配,需要变革制度安排加以调整等。
二、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任何缺乏制度支撑的产业结构都不能有效和有序地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协调有赖于科学合理并能够自我修正的制度体系和保障。
(一)制度对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在经历了几次大分工之后,人类社会形成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等不同的产业。在社会分工逐步发展和社会经济联系逐步紧密的基础上,产业结构构成了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经济中,剩余产品的增加构成了产业成长的原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启动并且刺激了社会大规模交换。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可以从两个阶段来认识产业结构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发展形态——生产价格规律在调节和平衡产业结构关系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经济主体对平均利润的追逐促进了产业结构成长,而这恰恰又是制度因素本身所决定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认为通过计划手段能够在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自觉地达到平衡和协调。但由于计划决策程序的“条块分割”和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社会主义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带有更加强烈的整体性和长期性。
(二)制度对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约束影响。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旦走上某一条轨道,它的既定方向会在往后的经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即制度变迁具有途径依赖性。同样,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也具有这种高度的路径依赖性。由于路径依赖性的影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当中,昆明的产业结构出现很多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制度创新。
三、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产业结构变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开发以来昆明市产业结构变迁状况4。改革开放以来,昆明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时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经济呈现出分散布点、分散发展的特征。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产业基数水平低,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3.0∶60.9∶26.1,此后到1990年这一时期产业处于一种刚性增长态势。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由26.1%上升到35.9%,上升了接近10个百分点,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迅速, 三次产业比重为11.2∶52.9∶35.9,产业结构比为二、三、一态势。
重点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商贸旅游业发展阶段。从1990~2000年的10年时间分析,在三次产业中,发展商贸旅游业成为昆明城市定位之一。此时昆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基本以发展商贸旅游业为主,同时对传统工业中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进行了技术改造,奠定了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磷化工、光学仪器等制造基地的良好基础。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昆明的轻纺工业几乎消失殆尽,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比重排序为三、二、一,结构比为9.0∶43.4∶47.6。这一时期,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分别下降2.2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7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加速,第三产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2000~2007 年,昆明产业结构表现出稳中有快的主基调。这一时期,第一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到2007年,比重已调整为6.7%,第二产业止住下滑趋势,比重达到46.0%,第三产业为47.3%,虽然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仍最高,但与2000年相比,比重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工业在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带领下,形成了工业产业聚集态势,在园区内形成了重点工业基地,逐步实现了工业循环型发展,延长了产业链,使得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此时期,也是昆明工业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最多的时期,先后有8家企业上市融资。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企业有20多户组建了集团公司。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上,有8家企业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成立了自主研发中心,出现了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崛起的势头。这一时期,第二产业上升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接近。以2007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析,全市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达到658154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7.3%,继续保持产业领先地位。
(二)昆明市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昆明市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格局,第二、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据统计,在所有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生产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工业能源消耗单位产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电力、建材五大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成本占到40%以上,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消耗,生产出来的价值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甚至1/6。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不长。昆明是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产品的深加工度不够,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农产品转化增值率偏低。从工业内部看,一方面由于以采掘业、原材料和粗加工为代表的重工业资源密集型特征明显,在发展过程中,与轻工业关联度不高;另一方面产业相对零散,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大企业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不够,产业配套能力差,无法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在第三产业方面,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首先表现在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但新兴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较慢。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偏高,在50%以上。其次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与市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发展不足。再次是市政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行业也明显落后。
四、昆明市产业机构调整的制度分析
基于上述昆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要提升产业结构,需要提出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出台实施政策、加大实施力度、采取保障措施、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等,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来解决。
昆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双重制约。内在制度方面,既有观念、伦理规范等的影响,又有商业习俗的影响。如云南省很长时间内都是农业化省份,农村居民长期养成了小农意识,固步自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影响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昆明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职工守旧,某种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外在制度方面,受计划经济影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的身份,政府本身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督。而政府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有限理性,如盲目的行政审批制使重复建设多,内在素质低下等。
1、人口素质较低制约产业结构效益。昆明地处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尤其是企业家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导致了企业创新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结构效率不高。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等基本素质和才能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昆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事实反映了本地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层次较低的问题。舒尔茨指出,现代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还必须在生产中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的成分。众多研究表明,人工素质、人力资本含量不高,会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创新动力不足,盈利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问题。
2、观念滞后,依赖性强。从发达地区的经验看来,要想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取得优势。应该承认,在思想观念上昆明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地方,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依赖心理重,适应能力差,办事效率不高,对外开放的步伐缓慢和力度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首先与昆明过去的经济结构有关,以前昆明经济结构中以公有制为主,辅以少量的私营手工业。昆明国有工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1980年时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5.5%,1995年为61.5%,远远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国有经济从完成国家的指令性任务为主,“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竞争意识。
3、政府对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地方政府是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体,在推进昆明产业优化与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是应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的。但在实践中,政府在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产业研究和政策规划中,对宏观政策,条规法例,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影响等推动产业发展的要素研究不够,对产业发展与城市定位、发展策略、规划、土地建设用地等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处理的研究不足;二是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管理服务工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强化;三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改革没有到位,政策没有到位的政策风险,这些影响往往会直接造成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四是政府对产业和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对相关政策和信息的宣传不适应产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对国家和省市的与本产业有关的各种优惠政策所知甚少,往往不知怎样利用政策促进自身发展,措施很多发展机遇。
五、促进昆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制度设计对策措施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较好,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的条件下,昆明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努力提升全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在内在制度穿心上政府官员应率先学习新思想,接受新观念,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铲除影响反展的制度弊端等;在外在制度创新上要制定公平、透明的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的立法机关和积极的竞争制度,减少行政审批制度放松管制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界定产权,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投资主体。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组织、技术、效率。在新的产权制度下,市场投资风险将由市场投资主体直接承担,他们就会对产业投资决策格外小心,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对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投资于公共产品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在新形势下政府应该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并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昆明必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簇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强化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加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政府加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地实现结构优化、比例协调、布局布理、组织完善和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调控。具体来说,市政府充分考虑昆明各个产业的传统地位,充分认识各产业在昆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符合昆明区位、环境、资源等产业发展特点的优势产业的纳入我市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格局。此外,政府还对各产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在机构设置、项目审批、基地建设和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简化程序,增强服务,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综合素质,造就优秀企业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而优秀的企业往往是由与优秀的企业家分不开的。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更是一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宝贵财富。因此政府要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重视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培养的环境,制定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吸引、造就优秀的企业家来保障产业发展得到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中文版,上海:三联书店,1994.
[2]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昆明统计年鉴
[3]汪洪涛:制度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云琪: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财经科学.2001.
1赵贺(1983—),男,辽宁凤城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杨桂红(1969—),女,云南昭通人,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
3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和变革》,上海三联书店.
4本部分数据均来自昆明统计年鉴
关键词:产业结构 调整 制度
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了一个经济实体在诸多经济发展模式中所作的基本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保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众多因素中,制度合理化是重要保障和条件。制度不仅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不合理的制度还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昆明而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等问题,产业结构面临种种新挑战。
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内在关系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一)产业结构及制度变迁概述
1、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概述。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表现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和扩张过程中,产业结构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产业结构如果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就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健扩张,反之则会使经济发展低迷,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政府政策的干预力量,通过主动性或适应性的方式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的过程。
2、制度及制度变迁概述。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将制度的含义概括为:制度是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为约束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3。制度变迁也就表现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二)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调整制度安排的效率,从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恰当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总之,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属于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要正确的制度结构来促进。
制度变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首先,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制度安排的激励结构和动力机制,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把资源从效率低的部门转移到效率高的部门;其次,制度变迁是贸易和专业化的范围发生改变,改变了经济活动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再次,制度变迁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风险,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来提高产出增长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会反过来影响制度安排的效率,增加制度变迁的可能性。一是经济增长产生新的获利机会,需变革制度安排来重新配置资源;二是经济增长使新的技术创新机会得以出现,需要变革制度安排来界定产权,克服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三是经济增长要求对收入或财富进行再分配,需要变革制度安排加以调整等。
二、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任何缺乏制度支撑的产业结构都不能有效和有序地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协调有赖于科学合理并能够自我修正的制度体系和保障。
(一)制度对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在经历了几次大分工之后,人类社会形成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等不同的产业。在社会分工逐步发展和社会经济联系逐步紧密的基础上,产业结构构成了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经济中,剩余产品的增加构成了产业成长的原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启动并且刺激了社会大规模交换。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可以从两个阶段来认识产业结构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发展形态——生产价格规律在调节和平衡产业结构关系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经济主体对平均利润的追逐促进了产业结构成长,而这恰恰又是制度因素本身所决定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认为通过计划手段能够在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自觉地达到平衡和协调。但由于计划决策程序的“条块分割”和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社会主义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带有更加强烈的整体性和长期性。
(二)制度对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约束影响。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旦走上某一条轨道,它的既定方向会在往后的经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即制度变迁具有途径依赖性。同样,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也具有这种高度的路径依赖性。由于路径依赖性的影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当中,昆明的产业结构出现很多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制度创新。
三、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产业结构变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开发以来昆明市产业结构变迁状况4。改革开放以来,昆明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时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经济呈现出分散布点、分散发展的特征。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产业基数水平低,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3.0∶60.9∶26.1,此后到1990年这一时期产业处于一种刚性增长态势。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由26.1%上升到35.9%,上升了接近10个百分点,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迅速, 三次产业比重为11.2∶52.9∶35.9,产业结构比为二、三、一态势。
重点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商贸旅游业发展阶段。从1990~2000年的10年时间分析,在三次产业中,发展商贸旅游业成为昆明城市定位之一。此时昆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基本以发展商贸旅游业为主,同时对传统工业中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进行了技术改造,奠定了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磷化工、光学仪器等制造基地的良好基础。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昆明的轻纺工业几乎消失殆尽,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比重排序为三、二、一,结构比为9.0∶43.4∶47.6。这一时期,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分别下降2.2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7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加速,第三产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2000~2007 年,昆明产业结构表现出稳中有快的主基调。这一时期,第一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到2007年,比重已调整为6.7%,第二产业止住下滑趋势,比重达到46.0%,第三产业为47.3%,虽然在三次产业中比重仍最高,但与2000年相比,比重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工业在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带领下,形成了工业产业聚集态势,在园区内形成了重点工业基地,逐步实现了工业循环型发展,延长了产业链,使得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此时期,也是昆明工业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最多的时期,先后有8家企业上市融资。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企业有20多户组建了集团公司。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上,有8家企业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成立了自主研发中心,出现了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崛起的势头。这一时期,第二产业上升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接近。以2007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析,全市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达到658154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7.3%,继续保持产业领先地位。
(二)昆明市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昆明市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格局,第二、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据统计,在所有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生产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工业能源消耗单位产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电力、建材五大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成本占到40%以上,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消耗,生产出来的价值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甚至1/6。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不长。昆明是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产品的深加工度不够,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农产品转化增值率偏低。从工业内部看,一方面由于以采掘业、原材料和粗加工为代表的重工业资源密集型特征明显,在发展过程中,与轻工业关联度不高;另一方面产业相对零散,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大企业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不够,产业配套能力差,无法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在第三产业方面,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首先表现在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但新兴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较慢。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偏高,在50%以上。其次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与市场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发展不足。再次是市政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行业也明显落后。
四、昆明市产业机构调整的制度分析
基于上述昆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要提升产业结构,需要提出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出台实施政策、加大实施力度、采取保障措施、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等,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来解决。
昆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双重制约。内在制度方面,既有观念、伦理规范等的影响,又有商业习俗的影响。如云南省很长时间内都是农业化省份,农村居民长期养成了小农意识,固步自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影响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昆明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职工守旧,某种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外在制度方面,受计划经济影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的身份,政府本身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督。而政府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有限理性,如盲目的行政审批制使重复建设多,内在素质低下等。
1、人口素质较低制约产业结构效益。昆明地处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尤其是企业家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导致了企业创新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结构效率不高。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等基本素质和才能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昆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事实反映了本地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层次较低的问题。舒尔茨指出,现代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还必须在生产中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的成分。众多研究表明,人工素质、人力资本含量不高,会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创新动力不足,盈利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问题。
2、观念滞后,依赖性强。从发达地区的经验看来,要想实现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取得优势。应该承认,在思想观念上昆明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地方,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依赖心理重,适应能力差,办事效率不高,对外开放的步伐缓慢和力度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首先与昆明过去的经济结构有关,以前昆明经济结构中以公有制为主,辅以少量的私营手工业。昆明国有工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1980年时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5.5%,1995年为61.5%,远远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国有经济从完成国家的指令性任务为主,“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竞争意识。
3、政府对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地方政府是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体,在推进昆明产业优化与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是应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的。但在实践中,政府在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产业研究和政策规划中,对宏观政策,条规法例,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影响等推动产业发展的要素研究不够,对产业发展与城市定位、发展策略、规划、土地建设用地等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处理的研究不足;二是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管理服务工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强化;三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改革没有到位,政策没有到位的政策风险,这些影响往往会直接造成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四是政府对产业和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对相关政策和信息的宣传不适应产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对国家和省市的与本产业有关的各种优惠政策所知甚少,往往不知怎样利用政策促进自身发展,措施很多发展机遇。
五、促进昆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制度设计对策措施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较好,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的条件下,昆明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努力提升全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在内在制度穿心上政府官员应率先学习新思想,接受新观念,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铲除影响反展的制度弊端等;在外在制度创新上要制定公平、透明的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的立法机关和积极的竞争制度,减少行政审批制度放松管制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界定产权,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投资主体。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组织、技术、效率。在新的产权制度下,市场投资风险将由市场投资主体直接承担,他们就会对产业投资决策格外小心,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对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投资于公共产品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在新形势下政府应该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并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昆明必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簇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强化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加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创新环境,加强政府加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地实现结构优化、比例协调、布局布理、组织完善和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调控。具体来说,市政府充分考虑昆明各个产业的传统地位,充分认识各产业在昆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符合昆明区位、环境、资源等产业发展特点的优势产业的纳入我市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格局。此外,政府还对各产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在机构设置、项目审批、基地建设和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简化程序,增强服务,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综合素质,造就优秀企业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而优秀的企业往往是由与优秀的企业家分不开的。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更是一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宝贵财富。因此政府要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重视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培养的环境,制定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吸引、造就优秀的企业家来保障产业发展得到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中文版,上海:三联书店,1994.
[2]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昆明统计年鉴
[3]汪洪涛:制度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云琪: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财经科学.2001.
1赵贺(1983—),男,辽宁凤城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杨桂红(1969—),女,云南昭通人,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
3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和变革》,上海三联书店.
4本部分数据均来自昆明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