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在次贷危机下我国以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的特点,并且希望能够通过与上次财政政策效应的对比找出落实本次财政政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政策;四万亿;效应分析;次贷危机
  
  一、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财政政策的新变化
  
  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有了新变化。2007年年中开始,美国国内空房率不断攀升,随后即爆发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为应对危机,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连续降息,从5.25%降至2008年10月31日的1%,降至50年来最低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持续蔓延,逐渐波及到美国实体经济,致使美国经济下行,开始衰退。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回落;全球经济形势正处于由上升期转入下行期的关键调整阶段,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不容乐观。
  各种不利因素是催生中国此次政策组合出台的直接原因,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中国”双稳健”政策搭配的2009年3月30日落幕。可以说本次政策组合是在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前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态延续,但相较之前所实施政策组合,本次的政策战略眼光更长远,迈出了中国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推动型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一步。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本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整达到保增长的目标并不难,然而,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尚难定论。
  
  二、次贷危机背景下财政特点及效果预期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财政政策新特点及效果预期此次的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与十年前基本一致,尽管有些政策属于“新瓶装老酒”,但力度要大很多,而且出现了几点明显的不同:首先突出强调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关注程度更高;明确强调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最后强调节能减排,促进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
  这体现出政府对导致内需长期不足的深层次矛盾把握更加准确,通过采取提高广大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政策,同时辅之以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完善以及环境的改善。
  
  三、在落实财政政策政策中需注意的问题
  
  1.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起初效应是这次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是上次财政政策中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本轮的国债重点使用领域,应该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私营企业能够分享这块蛋糕,一个更强大的中国需要私营企业的经济活力,一个更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的民营企业的能极大增强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应而本轮的财政支出应该更多的考虑到提高民企的总体实力。
  2.产能过剩
  本次的积极财政政策应当警惕这一现象,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业有可能借助四万亿的振兴计划死灰复燃,在国家发改委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中,”十一五”前两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5.38%,仅完成规划目标的26.9%;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32%和22%。中国原本计划到2010年时,单位 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将相当艰巨。显然,在未来三年内,地方与中央将在保增长与节能减排上进行新一轮的较量。
  国家应该从根源上作好项目审批,从宏观和长远角度出发,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避免再次以资源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GDP的提高。
  3.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改革虽然已经有了一定成效,很多审批项目改为审核和备案制,但是大的格局仍未明显改变。各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思维模式没有转变,发改委门庭若市的场景依旧。这种投资体制若不彻底转变,势必会影响财政资金的统一安排和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很容易造成资源分布不均、项目重复建设、资金大量浪费。要做到尽可能减少本次以及未来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寻租和浪费现象,投资体制仍需完善。
  4.地方政府
  涉及地方政府的主要有两点需要格外重视:一方面,出于对GDP的追捧、对政绩的热衷,地方政府长久以来都对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重化工项目格外青睐,而对于民生方面的投资则十分有限。这种政绩观往往催生了扶摇直上的数字GDP,而普通民众的生活改善程度却十分有限,长此以往中国经济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对投资和资源的过度依赖,不久的将来必然会穷途末路;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尤甚。以2007年财政部安排的35亿用于中西部地区廉租房的补贴为例,这笔补贴无法按时落实就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相关配套工作和资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因此,尽管本次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扭转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消除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因素带来的制约,进而确保政策的落实效果,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蔡海东:《南方周末》,2009年3月5日
  [2]温家宝:《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3月17日
  [3]张向东:《经济观察报》第五版,2009年1月5日
  [4]参见《经济观察报》头版2008年12月15日社论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基层实践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如何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基层实践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即通过引领理论宣传导向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与创新理论宣传载体、普及基层理论宣传与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统一,推动科学理论进基层的有效展开、深入发展。  关键词:科学理论;基层;特色;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在实践的应用中得
期刊
摘要:保罗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一文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中,克鲁格曼通过对制造业的一系列实证分析,探究了影响制造业在区域上分异和趋同(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的因素,揭示了制造业聚集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从克鲁格曼的理论中提炼出造成制造业区域分异的推力和阻力因素,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通过分析中国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区域分异与集中,探讨了相应因
期刊
摘要:苏州是一个主要靠外商投资发展起来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城市,没有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新型工业化。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物流业、改善苏州经济增长模式可以说适逢其时。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业;第三方物流    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变成一场集卷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经济下滑、失业上升、企业倒闭的情况,我国也未能幸免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旅游、商务带动的酒店业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品牌在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品牌的选择,本文以接近消费情境的研究方式,期望揭示更深层次的消费者品牌选择原因,为经济型酒店的品牌经营提供新角度的市场细分与品牌优势的定位方法。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品牌偏好;品牌定位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消费者偏好理论、消
期刊
摘要:利率不仅是金融系统中最重要的变量,也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变量之一。同时,利率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可以集中体现为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文章通过回顾中国近年来的利率调整变动状况,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中国利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房地产价格是银行信贷的Granger成因。反之,银行信贷并不是房地产价格的Granger成因。  关键词:利率;房价;实证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易经》“变爻”论来阐述奥运、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变化格局,以期为后奥运时代我国民族体育用品品牌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变爻;后奥运;体育用品;品牌    一、变爻——生、克、合、冲    自古以来,朴素的辩证思想一直贯彻东方文化发展的始终,用中国传统的卦象來解读世事,更能体现这种辩证的思考。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源,孕育了中华文化的三大理念,即大道至简
期刊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制度供给。本文着眼于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或外围环境与制度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看,融资难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
期刊
摘要: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逐渐产生的差异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更好的处理二者的差异就成为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寻求到二者存在的差异,揭示二者差异协调的可行性,并且从制度层面和业务层面上探求协调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基本关系;发展历程;主要差异;协调与应用    会计与税法属于不
期刊
摘要:ERP系统实施以后,会计信息的共享程度进一步提升,会计数据的真实度和及时性也有了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从ERP系统的内涵入手,详细的阐述了ERP系统的特点以及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ERP系统;特点;影响    一、ERP系统的内涵    ERP系统是一个根据订单对企业范围内的资源进行规划和财务核算的信息系统,它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运
期刊
一、EPC模式的演变发展历史    上世纪90年代是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型的工程技术和机械的广泛应用,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学科专业间分工越来越细,由此带来的实施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也相应越来越高。 然而,在此背景下,业主为了降低自身成本,减少投入项目管理的人员,同时也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系数,缩短工期,因而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
期刊